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B族链球菌感染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关系
1
作者 陈钰竹 何露 +2 位作者 雷永懿 刘芳 梁婷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PRO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母婴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感染组(n... 目的观察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PRO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母婴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感染组(n=64)和非GBS感染组(n=41)。GBS感染者根据有无宫内感染进一步分为宫内感染组(n=39)和非宫内感染组(n=25),其新生儿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性肺炎组(n=38)和非感染性肺炎组(n=26);根据有无败血症分为败血症组(n=15)和非败血症组(n=49)。检测PROM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并分析与围产期母婴GBS感染的关系。结果GBS感染组血清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GBS感染组(P<0.05);宫内感染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宫内感染(P<0.05)。感染性肺炎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肺炎组(P<0.05);败血症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CRP、PCT水平评估PROM宫内感染的AUC分别为0.794、0.750;hs-CRP、PCT水平评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AUC分别为0.824、0.828,评估败血症的AUC分别为0.785、0.835。结论PROM患者合并GBS感染易诱发宫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及败血症,且与血清hs-CRP、PC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B族链球菌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前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变化
2
作者 唐丽萍 刘晓芳 +4 位作者 黄国华 景亚玲 彭乔 赵明才 林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91-1597,共7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前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因单发子宫肌瘤接受HIFU治疗的女性入院时的阴道分泌物为对照组,同时采集10例在H...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前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探讨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因单发子宫肌瘤接受HIFU治疗的女性入院时的阴道分泌物为对照组,同时采集10例在HIFU治疗后1个月的阴道分泌物为实验组。提取菌群总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基因片段后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20例样本的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菌群差异。结果:基于菌门级别分类,文库内所有序列分属10大门,厚壁菌门在两分组文库中的数量都是最多,其中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HIFU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结构未见显著差异,而以个体为特点区分聚类;α多样性分析表明HIFU治疗前后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HIFU治疗前后两组生殖道细菌谱有广泛的相似性和重叠性;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物种总数及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ANOSIM相似性分析展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不会破坏患者阴道微生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良好的预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成为子宫肌瘤新的重要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合并隐睾患儿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3
作者 林芳 景亚玲 +6 位作者 张传英 牟燕 邓睿 唐丽萍 宋桂芹 赵明才 刘晓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714-1717,共4页
目的:对1例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合并隐睾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分析(CNV-seq)。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CNV... 目的:对1例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合并隐睾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分析(CNV-seq)。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CNV-seq检测发现患儿及哥哥和母亲的X染色体p22.33-p22.31处缺失5.28Mb区域,该片段包含Xp22.31 recurrent region (includes STS)全部。结论:患儿X染色体拷贝数变异遗传自其母亲,Xp22.31缺失是该患儿异常表型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隐睾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