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课堂到实验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英文教学研究
1
作者 董侨 陈雪琴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28-31,共4页
通过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调研,该文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实践、考核形式提升和实验环节巩固四个方面探讨土木工程材料英文课程教学的要点,对建设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针对中国国情与工程技术特色,需要以中文教材翻... 通过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调研,该文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实践、考核形式提升和实验环节巩固四个方面探讨土木工程材料英文课程教学的要点,对建设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针对中国国情与工程技术特色,需要以中文教材翻译为主,英文原版教材为参考,完成英文教学内容设计,以达到国内与国际技术及标准的统一。由于本课程专业知识点较多、专业词汇较多,需要采取符合学生英文水平的英文教学方式,以保证在牢固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英文的学习与拓展。作业可以采用英文方式,但英文考核则需要必要的中文说明,以同时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与专业英语水平。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建议采用中英混合的方式,着重讲解与实验设备、方法及标准有关的专业英文,减少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英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方式 考核 实验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转型背景下交通新技术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和建设路径
2
作者 涂然 陈峻 +1 位作者 杨敏 许映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5,共3页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汇聚交通新技术科研与工程应用前沿成果,联合交通运输类优势高校和领军企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力支撑新时代交通运输类创新人才培养,为新技术赋能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类 行业转型 新技术 教学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2
3
作者 季彦婕 陈峻 +2 位作者 陆建 鲍琼 郭延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40-143,共4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结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等思政教...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结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目标有机地融汇、贯穿在交通规划概论、先进理念、交通需求、交通供给和交通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切实、合理地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融入交通规划方案设计、优化及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彰显"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交通工程领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交通规划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类专业新形态复合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峻 杨敏 +1 位作者 涂然 许映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S01期175-177,共3页
优质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是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促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面向“交通强国”战略和卓越2.0计划对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核心、... 优质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是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促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面向“交通强国”战略和卓越2.0计划对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核心、新技术驱动、国际化教学、实践创新”复合资源的模块化设计,建设新形态复合型交通运输类教育教学模块化资源体系,打造开放共享的交通运输类教育教学资源网站平台,为国内交通运输类及相近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强国 新工科教育 交通运输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独立创新能力的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美国土木与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董侨 陈雪琴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是帮助研究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学术能力的基础。基于博士研究生阶段所选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案例,结合土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留学人员的问卷调研,从专业课设置、跨专业选课制度、课堂教学、课后学... 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是帮助研究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学术能力的基础。基于博士研究生阶段所选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案例,结合土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留学人员的问卷调研,从专业课设置、跨专业选课制度、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四个方面,分析旨在培养独立和创新能力的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设置精简全面、难度适中,为研究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跨专业选课制度,具有学习领域广泛、课程质量高的特点,为研究生进行交叉领域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课堂教学内容包含大量专业软件工具的使用,并紧扣行业发展前沿,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课后学习包含大量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计划的独立完成多样任务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工程学科 土木与交通专业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数值仿真
6
作者 刘振辉 陈雪琴 +2 位作者 董侨 姚波 范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钢渣替换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玄武岩粗集料,开展室内疲劳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基于CT扫描获取图像,通过阈值分割将混合料中钢渣、玄武岩、沥青砂浆和孔隙进行区分,导入颗粒流程序(PFC),建立颗粒直径为... 采用钢渣替换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玄武岩粗集料,开展室内疲劳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基于CT扫描获取图像,通过阈值分割将混合料中钢渣、玄武岩、沥青砂浆和孔隙进行区分,导入颗粒流程序(PFC),建立颗粒直径为0.4 mm的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基于宏观和细观力学参数转换及虚拟强度试验进一步校正细观力学参数,开展虚拟疲劳损伤数值模拟,得到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微裂纹扩展路径及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虚拟强度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试件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试件裂纹扩展路径符合实际断裂情况,裂纹的分布主要沿着模型内部孔隙处扩展;虚拟疲劳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绘平行黏结模型的黏结直径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行黏结接触颗粒间的拉应力增大而加速减小的趋势,虚拟疲劳损伤模型计算结果和室内疲劳损伤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误差不到10%,可有效预测高应力比下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透水沥青混合料 疲劳损伤 离散元方法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强国驱动的交通运输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敏 陈峻 许映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1期158-160,共3页
交通强国建设与"智能-网联"信息化趋势下的交通运输行业转型离不开交通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也为新时期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交通强国战略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入手,探索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升... 交通强国建设与"智能-网联"信息化趋势下的交通运输行业转型离不开交通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也为新时期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交通强国战略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入手,探索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升级之路,结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类一流专业建设任务,提出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核心体系、打造教学共享平台的资源支撑体系、建立产教协同育人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国内交通运输类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强国 交通运输类 新工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永锋 陈淑燕 童蔚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32-133,共2页
以交通强国战略为背景,以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优化课程设置,推出《交通数据挖掘》国际化课程,为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掌握高端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交... 以交通强国战略为背景,以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优化课程设置,推出《交通数据挖掘》国际化课程,为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掌握高端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交通运输人才。本文介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MOOC、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课程国际化建设、教学改革及取得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类似课程的国际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数据挖掘 国际化复合人才 交通运输 课程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业态下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大松 杨敏 李志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S01期147-149,共3页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致的交通新业态,催生了交通政策与法律研究的迫切需求,是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在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引领下,打造“交叉性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跨学科性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致的交通新业态,催生了交通政策与法律研究的迫切需求,是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在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引领下,打造“交叉性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跨学科性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创新发展平台,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注重需求导引,交法融合,产教协同、智库联动、平台支撑,不断深化新业态下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交通法学 新文科 复合交叉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建设架构设计与举措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耿艳芬 杨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S01期150-152,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强化课程思政架构设计是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聚焦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交通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主客观现状问题,提出“强...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强化课程思政架构设计是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聚焦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交通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主客观现状问题,提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夯实专业基础与核心、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培育思政师资团队、完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建设架构设计。从重构培养方案、“三融合”课程思政模式、知识-能力-素养协同教学资源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多方联动机制和多维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以“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蔚苹 陈淑燕 +1 位作者 杨帆 林柏锦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4期14-17,共4页
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从立德树人视角挖掘“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强化法规教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为主线,聚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建立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在恰当的教学过... 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从立德树人视角挖掘“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强化法规教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为主线,聚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建立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在恰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做到自然有效,如盐化水。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数据结构与算法 立德树人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养护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侨 陈雪琴 +2 位作者 王茜 倪富健 顾兴宇 《高教学刊》 2022年第7期150-153,157,共5页
道路养护管理课程具有紧密结合国情、多领域交叉、面向宏观管理和关注能源环境等特征,给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素材。文章分析道路养护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针对道路养护管理课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大... 道路养护管理课程具有紧密结合国情、多领域交叉、面向宏观管理和关注能源环境等特征,给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素材。文章分析道路养护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针对道路养护管理课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典型思政案例库,从“主人翁意识”“专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课堂研讨方案,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资源稀缺性的路面养护措施综合效益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侨 姚康 +1 位作者 黄梦雨 倪富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30,共14页
为提高道路工程中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建立养护措施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理论,引入了资源稀缺性的评价指标,并基于存量... 为提高道路工程中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建立养护措施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理论,引入了资源稀缺性的评价指标,并基于存量稀缺、进口稀缺和技术稀缺3个评价维度,建立了适用于路用材料的项目级资源稀缺性评价体系,同时,将该指标量化为货币当量计入成本清单中。依托江苏省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数据,将资源稀缺性、经济效益、性能发展3个维度统一,定量分析了再生类、铣刨重铺类和罩面类共3类、12个常见养护措施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资源稀缺性,再生类养护措施旧料利用率较高,具有极佳的资源合理性;EC A-10薄层罩面处治厚度薄、耗材量小,与普通罩面相比能节省50%左右的资源;铣刨料直接废弃、石料来源选择不当将导致额外支出10%~20%的当量成本。考虑综合效益,各养护方案与施工特性(如施工工期、施工水平、工艺先进性等)相关的成本效益接近60%,其中用户间接的经济损失占比超过30%,直接由施工工期决定。因此,建议谨慎选择材料来源及去向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浪费,优化养护施工流程以降低用户的间接经济损失,提高施工水平以降低用户的直接油耗开支,开展科学养护决策以降低政府投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 LCCA) 资源稀缺性 成本评估 养护措施 养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骏 何超 +1 位作者 刘震 顾兴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基于江苏省典型路面结构,通过改变试件尺寸、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对SMA-13、SUP-20和SUP-253种材料开展动态模量和蠕变试验。将结果耦合到修正的Burgers模型并在ABAQUS中开发用户材料子程序模型。对室内单轴试验分别采用应变硬化和子程... 基于江苏省典型路面结构,通过改变试件尺寸、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对SMA-13、SUP-20和SUP-253种材料开展动态模量和蠕变试验。将结果耦合到修正的Burgers模型并在ABAQUS中开发用户材料子程序模型。对室内单轴试验分别采用应变硬化和子程序模型进行模拟、对小型和大型路面加载试验分别进行车辙模拟。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动态模量随试件尺寸增加而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SUP-25的疲劳损伤效应最为明显,在重复加载5400次后损伤值达到了0.419。子程序模拟单轴试验的误差小于应变硬化模型、车辙模拟与小型和大型加载测试结果的误差分别为3.08%和2.83%,说明模型在单层及多层复合材料的应用中都是有效的。模拟表明夏季高温100万次加载的变形量为春季常温的1.8倍;行车速度由22 km/h增加至120 km/h时,变形量减少72.6%;轴载增加100%,车辙深度增加48.52%,表明在高温地区低速路段要尤其限制车辆超载。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超过2500万次,车辙变形进入加速累积阶段,须及时对该路面结构进行养护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设计参数 有限元模型 加速路面测试 车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速弯沉仪弯沉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黎琴 贺隽 +2 位作者 何佼莲 董侨 李亘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6期1192-1198,共7页
本文研究了温度、速度和厚度等环境因素对交通速度弯沉仪(TSD)弯沉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COMSOL建立了道路动态弯沉分析模型,以广义Maxwell模型表征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力学性质,并基于非均布轮迹和简谐波运动模型模拟TSD的动态荷载.... 本文研究了温度、速度和厚度等环境因素对交通速度弯沉仪(TSD)弯沉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COMSOL建立了道路动态弯沉分析模型,以广义Maxwell模型表征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力学性质,并基于非均布轮迹和简谐波运动模型模拟TSD的动态荷载.有限元结果显示弯沉最大值位置和加载中心并不重合,温度、速度越高迟滞效果越明显.D_(0)和D_(0)-D_(20)等弯沉盆参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移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少.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的增加均会减少路表弯沉,基层厚度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更小,面层、基层和地基模量与对应的弯沉盆参数之间存在类似幂函数的关系,弯沉指标对基层模量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基于COMSOL参数化扫描得到的2401组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面层厚度、温度和速度对TSD测量结果的影响依次减小.以落锤式弯沉仪(FWD)的模拟结果作为弯沉检测的标准值,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TSD弯沉测量结果修正模型,能够较好地修正面层厚度、温度和车速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因素分析 有限元建模 高速弯沉仪 承载能力 动态弯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碳化深度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智国 章定文 +1 位作者 彭之晟 吕美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1-639,共9页
为评价碳化作用下固化/稳定化的耐久性,人工配制铅污染土,采用水泥固化后进行加速碳化试验,分析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碳化深度和CO_(2)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碳化深度的预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平... 为评价碳化作用下固化/稳定化的耐久性,人工配制铅污染土,采用水泥固化后进行加速碳化试验,分析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碳化深度和CO_(2)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碳化深度的预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平方根成线性关系;碳化系数随干密度、含水率或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铅质量分数增加略有增大;CO_(2)扩散系数随孔隙比或气隙率的增加而增大,随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非饱和土气体渗透模型,得到CO_(2)扩散系数与气隙率的幂函数经验关系,水泥固化土的气隙率介于0.04~0.36之间,孔隙曲折度参数为1.0.联合CO_(2)扩散系数经验公式和Papadakis碳化模型,可预测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的碳化深度,据此可评价碳化作用下水泥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长期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作用 固化/稳定化 碳化深度 CO_(2)扩散系数 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换乘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志军 张豫徽 +1 位作者 季彦婕 樊瑶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3期81-88,共8页
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可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提高公交可达性,符合“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为提高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服务水平,针对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换乘量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基于江苏省宜兴市公共自行车借还卡、常规公... 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可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提高公交可达性,符合“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为提高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服务水平,针对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换乘量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基于江苏省宜兴市公共自行车借还卡、常规公交智能卡刷卡记录提取的接驳识别结果,结合个人属性、出行特性等因素,并考虑公交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换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站点建成环境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效果更佳;个人属性中年龄变量显著,出行特性方面公交平均等待时间对用户换乘量的负向影响最大,建成环境中教育机构、公司企业、娱乐场所等各类兴趣点密度、道路密度以及交叉口密度均与用户换乘量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基于影响换乘量的显著因素提出了提升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吸引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接驳 常规公交 多层线性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需求的Logit随机共乘用户均衡模型和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捷 李锐 王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1-609,共9页
基于Logit选择模型和弹性需求函数,建立了弹性需求的Logit随机共乘用户均衡模型,并提出了自适应并行投影算法以求解共乘出行交通分配问题,最后通过2个城市交通网络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弹性需求参数和用户感知离散... 基于Logit选择模型和弹性需求函数,建立了弹性需求的Logit随机共乘用户均衡模型,并提出了自适应并行投影算法以求解共乘出行交通分配问题,最后通过2个城市交通网络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弹性需求参数和用户感知离散参数是影响共乘出行的重要因素,出行需求和平均出行时间随着弹性需求参数和用户感知离散参数的增加而降低;所提出算法可求解大规模共乘出行交通分配问题并获得全局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共乘出行 交通网络建模 交通分配 投影算法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国际化的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淑燕 童蔚苹 马永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55-156,共2页
以交通强国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优化课程设置,推出"数据结构与算法"跨学科课程,并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本文介绍该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 以交通强国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优化课程设置,推出"数据结构与算法"跨学科课程,并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本文介绍该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课程国际化建设方案和实施途径,为后续类似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结构与算法 国际化人才 跨学科课程 课程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基础双曲拱桥水毁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文 张大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8-1007,共10页
桥梁水毁具有极大突发性和破坏性,其发生机理主要为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导致下部结构失稳与关键构件失效,进而引发全桥倒塌.传统分析方法将其视为冲刷与倒塌两个独立过程进行研究,忽略两者内在的强耦合性,难以客观真实反映桥梁水毁全过程.... 桥梁水毁具有极大突发性和破坏性,其发生机理主要为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导致下部结构失稳与关键构件失效,进而引发全桥倒塌.传统分析方法将其视为冲刷与倒塌两个独立过程进行研究,忽略两者内在的强耦合性,难以客观真实反映桥梁水毁全过程.首先,利用Ls-Dyna建立基于全桥有限元模型的结构倒塌模块,设置各构件接触条件和破坏准则,利用动态弹簧边界条件模拟局部冲刷发展;然后,利用Fluent建立包含推-悬移质泥沙运动的河床床面动网格冲刷分析模块,提出一种浅基础底部冲刷形态确定方法,拟合得到反映浅基础底部掏蚀特征的河床冲刷曲面,对该模块计算结果提取基础壁面波流应力以及基础底面掏空深度;采用Python建立冲刷-倒塌跨尺度界面,使得冲刷模块关键物理量经过插值处理和换算后实时传至倒塌模块,完成冲刷-倒塌全过程的跨尺度耦合分析.以江西某座已发生严重冲刷病害的桥梁为例,利用所提出的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明确了拱脚与桥墩接触应力是判断浅基础双曲拱桥倒塌的关键指标,揭示了该类桥型水毁的失效模式与机理,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拱圈拱脚与桥墩顶部界面接触失效是该类桥型水毁倒塌的根本原因;若冲刷桥墩为非制动墩,还会因不平衡水平推力引发相邻跨拱圈及拱上建筑的连续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拱桥 浅基础 冲刷 水毁 倒塌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