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良姜与混淆品大高良姜的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牛宪立 姬可平 +3 位作者 唐立波 刘星 吕国庆 吴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高良姜及混淆品大高良姜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后发现二者ITS的长度范围在568~576bp,有32处变异位... 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高良姜及混淆品大高良姜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后发现二者ITS的长度范围在568~576bp,有32处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ITS1区和ITS2区,聚类分析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各聚为一支,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两种植物碱基序列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RDNA ITS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rDNA ITS序列测序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牛宪立 姬可平 吕国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白木香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其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白木香rDNA的ITS区序列存在稳定而又明显的差异,白木香rDNA序列差异可能主要集中在ITS1区,存在5处变... 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白木香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其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白木香rDNA的ITS区序列存在稳定而又明显的差异,白木香rDNA序列差异可能主要集中在ITS1区,存在5处变异位点,ITS2区存在1处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RDNA ITS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UL27shRNA抑制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在HEK293细胞中的复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延成 潘晓瑜 +2 位作者 周丹丹 袁俊杰 黄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9-766,共8页
按照shRNA(small hairpin RNA)设计原则,针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2,HSV-2)的UL27基因序列保守区域筛选设计、合成4条干扰靶序列并构建表达UL27序列特异性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的质粒载体pGPU6/GFP/Neo.... 按照shRNA(small hairpin RNA)设计原则,针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2,HSV-2)的UL27基因序列保守区域筛选设计、合成4条干扰靶序列并构建表达UL27序列特异性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的质粒载体pGPU6/GFP/Neo.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再接种HSV-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UL27各组的mRNA转录水平,终点滴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滴度,四甲基偶氮唑盐(four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效果.结果显示,UL27shRNA75组对UL27基因mRNA表达抑制效果最佳,同时能显著抑制感染细胞的CPE(cytopathic effect,CPE),降低上清液中的病毒感染滴度,提高细胞的生存率,抑制UL27基因的蛋白表达.提示本研究构建的pGPU6/GFP/Neo-UL27表达载体能在细胞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干扰HSV-2 UL27基因表达,抑制HSV-2在HEK293细胞中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UL2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笼草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历波 姬可平 +1 位作者 王燕 陈锦永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7,共5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猪笼草瓶状体内消化液中蛋白质的性质,本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且比较了3种不同沉淀方法对消化液蛋白进行的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对消化液蛋白作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猪笼草消... 为了进一步分析猪笼草瓶状体内消化液中蛋白质的性质,本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且比较了3种不同沉淀方法对消化液蛋白进行的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对消化液蛋白作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猪笼草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50℃,且稳定性最高;当pH为5时,该蛋白酶活性出现峰值,采用氯仿-正丁醇法(5:1)沉淀浓缩猪笼草消化液蛋白样品效果最佳。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表明,消化液至少包括三种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4.3kD、35.1kD和61.4kD,且35.1kD条带具有抗胰蛋白酶消化活性。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猪笼草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笼草 蛋白酶活性 温度 pH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UL5小干扰RNA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晓瑜 吕延成 +3 位作者 王志勇 樊俊 周丹丹 袁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6931-6936,共6页
背景:解旋酶-引发酶复合体是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复制的必需基因,UL5基因为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解旋酶-引发酶复合体的组成单位之一。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分析特异性小干扰RNA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UL5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以Ⅱ型单纯疱疹... 背景:解旋酶-引发酶复合体是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复制的必需基因,UL5基因为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解旋酶-引发酶复合体的组成单位之一。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分析特异性小干扰RNA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UL5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UL5基因为靶目标,设计、合成5对特异性小干扰RNA。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将特异性小干扰RNA转染HEK293细胞。48h后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UL5基因转录水平,终点滴定法测定干扰后病毒滴度,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与结论:小干扰RNA成功转染入细胞内。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siRNA722、siRNA2394、siRNA2513和siRNA2627均可不同程度降低靶mRNA表达,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siRNA722、siRNA2394、siRNA2513和siRNA2627均可不同程度降低上清液中病毒感染滴度,阴性对照组和siRNA374对病毒感染滴度无影响。针对UL5基因的有效小干扰RNA可以特异性降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UL5 RNA干扰 RT-PCR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慈菇及混伪品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宪立 魏妮娜 +1 位作者 姬可平 谢奎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09-313,319,共6页
目的提取贵州山慈菇及混伪品的总DNA后,并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采用序列对比软件对山慈菇及混伪品的ITS进行聚类分析,寻找出山慈菇的变异位点,为山慈菇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运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PCR扩增IT... 目的提取贵州山慈菇及混伪品的总DNA后,并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采用序列对比软件对山慈菇及混伪品的ITS进行聚类分析,寻找出山慈菇的变异位点,为山慈菇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运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PCR扩增ITS序列后送入公司测序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贵州山慈菇及混伪品的ITS、ITS2序列经比对后,存在变异位点。山慈菇与4个金果榄比较,分别有208个、206个、205个、206个突变位点,与2个青牛胆比较分别有187个、194个突变位点,与白及比较有70个突变位点;从ITS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图显示,山慈菇与其混伪品白及、金果榄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系统发育树也显示它们聚到不同的分枝上。结论 ITS区序列为中药真品鉴定及道地药材的质量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变异位点 ITS序列 分子标记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丙酮沉淀法用于天花粉蛋白的提取
7
作者 牛宪立 张青峰 +3 位作者 夏春丽 魏妮娜 高书颖 胡怀木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8期53-54,77,共3页
随着天花粉蛋白(TCS)在临床性研究的不断进展,天花粉蛋白的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别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改良丙酮沉淀法对天花粉蛋白的提取和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硫酸铵盐析法提取天花粉蛋白过程中操作复杂,提取率低,仅为0.... 随着天花粉蛋白(TCS)在临床性研究的不断进展,天花粉蛋白的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别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改良丙酮沉淀法对天花粉蛋白的提取和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硫酸铵盐析法提取天花粉蛋白过程中操作复杂,提取率低,仅为0. 464‰;改良丙酮沉淀法操作简便,可短时间多次提取天花粉样品,提取率为1. 152‰,提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法。由此表明改良丙酮沉淀法更适合天花粉蛋白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沉淀法 天花粉蛋白 硫酸铵盐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农药对大蒜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及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历波 刘燕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四聚乙醛3种农药对大蒜根尖细胞的致畸变作用。方法分别用13.65mg/L的辛硫磷、25mg/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mg/L的四聚乙醛,2%的环磷酰胺CP(阳性对照组)浸泡大蒜根尖24h,阴性对照组置蒸馏水中培养,统计... 目的探讨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四聚乙醛3种农药对大蒜根尖细胞的致畸变作用。方法分别用13.65mg/L的辛硫磷、25mg/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mg/L的四聚乙醛,2%的环磷酰胺CP(阳性对照组)浸泡大蒜根尖24h,阴性对照组置蒸馏水中培养,统计大蒜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CN)频率。结果辛硫磷组和四聚乙醛组的SCE频率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P<0.01),其中辛硫磷SCE显著大于阳性对照(P<0.01),为最高值;高效氯氟氰菊酯组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农药的MCN频率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四聚乙醛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为最高值。结论3种农药中辛硫磷、四聚乙醛均对大蒜根尖细胞有较强的染色体致畸变作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诱变性较小。可利用植物根尖细胞检测环境诱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大蒜根尖细胞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微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