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在大鼠急性高眼压视网膜中的表达
1
作者 杨曼 邓成敏 +2 位作者 谭薇 金昕 朱晓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观察赖氨酰氧化酶家族(LOXs)在急性高眼压(AOH)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OH组。CON组大鼠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AOH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AOH模型。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视网膜组织。... 目的观察赖氨酰氧化酶家族(LOXs)在急性高眼压(AOH)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OH组。CON组大鼠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AOH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AOH模型。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视网膜组织。q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LOXs[包括赖氨酰氧化酶(LOX)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LOXL1、LOXL2、LOXL3、LOXL4]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相关蛋白Collagen 1/3/4 a1(Col1/3/4 a1)、Elastin(Eln)、Fibulin1/4(Fbn 1/4)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OXs在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中LOX表达变化。结果LOXs在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OX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LOXL1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血管壁;LOXL2主要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中表达;LOXL4在内丛状层和内核层中表达;然而LOXL3仅在视网膜血管壁中表达。与CON组比较,AOH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LOX、Col1a1、Eln表达增加(P<0.05);2组大鼠视网膜中LOXL1、LOXL2、LOXL3、LOXL4、Col3a1、Col4a1、Fbn1、Fbn4 mRN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H大鼠视网膜中LOX高表达,其可能通过ECM重塑参与高眼压导致的视网膜损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细胞外基质 急性高眼压 青光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曼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74-1876,共3页
Mü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从内界膜到外界膜纵贯视网膜全层,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积极参与视网膜发育并通过许多细胞内机制促进和维持视网膜稳态。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 Mü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从内界膜到外界膜纵贯视网膜全层,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积极参与视网膜发育并通过许多细胞内机制促进和维持视网膜稳态。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病理生理改变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胶质细胞 MÜLLER细胞 视网膜胶质增生 谷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r4.1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577 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儒意 谭薇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DME病人96例(99只),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例,49只)和观察组(n=48例,50...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DME病人96例(99只),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例,49只)和观察组(n=48例,50只)。对照组予以577nm激光光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黄斑区血流密度、血管新生因子表达量、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以及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浅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52.23±3.41)比(48.59±2.75)]、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50.38±3.09)比(46.50±2.6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157.28±12.11)ng/L比(395.73±32.38)ng/L]、内皮素-1(ET-1)[(93.88±8.62)ng/L比(144.19±11.63)ng/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SDF-1)[(0.58±0.19)ng/mL比(1.01±0.26)ng/mL]、β2-糖蛋白Ⅰ(β2-GPⅠ)[(0.72±0.11)ng/L比(0.96±0.18)ng/L]等血管新生因子水平,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有渗漏眼数(10、9只)显著低于对照组(19、19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2个月期间,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例数(9只)明显低于对照组(17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nm激光治疗DME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同时可明显减少病人视网膜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起到提高视功能、减轻黄斑区水肿和渗漏以及改善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冉启艳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疾病,是导致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状态加剧氧化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使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DNA或者R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氧化应激被认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疾病,是导致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状态加剧氧化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使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DNA或者R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氧化应激被认为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氧化防御系统是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关键组成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维持抗氧化酶库中的第一道防线。在哺乳动物中存在着三种SOD的同工酶,主要通过加速SOD的突变反应来保护细胞免受超氧化物的损伤,调节抗氧化物酶SOD水平可能会延缓DR的发生发展。目前DR的发病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抗氧化物酶SOD在DR疾病中对周细胞、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活性氧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DME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杭帆 谭薇 黄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疗效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BM、CNKI、CQVIP、CECDB数据库内的相关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 目的:系统评价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疗效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BM、CNKI、CQVIP、CECDB数据库内的相关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截止2019-08。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Stata 14.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CCT)1项,共401例患者545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BCVA的测量值高于传统激光组[95%CI(0.02~0.08),P=0.002],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测量值较传统激光组明显减少[95%CI(-26.96^-10.88),P<0.00001],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水平的测量值较传统激光组明显提升[95%CI(1.56~2.39),P<0.00001]。结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能更好地改善DME患者的视功能,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微脉冲激光 577nm阈值 传统激光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安民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06,共4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在包括血清或血浆在内的许多生物液中由细胞和组织释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的mi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可特异性增高或减少,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在包括血清或血浆在内的许多生物液中由细胞和组织释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的mi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可特异性增高或减少,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和血浆中某些miRNAs在DR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参与DR的发生发展,并且能够成为诊断DR以及监测DR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此外,调节这些miRNAs水平可能能够延缓DR进展,以便对DR患者进行早期干预,miRNAs有望成为DR的新型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就近年miRNAs诊断DR、监测DR的进展及作为可能的新型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疾病进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安民 谭薇 伍姜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也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BDNF参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BDNF在视网膜中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也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一员,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BDNF参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BDNF在视网膜中主要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视网膜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和光感受器产生,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BDNF参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具有诊断作用,这将有利于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避免其发展至晚期青光眼或DR。另一方面,基于BDNF的治疗方法在青光眼、DR和弱视的体内体外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可能为这些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就近年来BDNF参与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弱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畅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近发现的内源性调节因子,是研究的热点,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FGF21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FGF21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近发现的内源性调节因子,是研究的热点,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FGF21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FGF21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眼部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小凤 谭薇 杨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79-1182,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一直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DR早期未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一直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DR早期未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神经变性,且视网膜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微血管异常的发生发展。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神经变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园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最早鉴定出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之一,与LncRNA家族中的大多数成员不同,MALAT1在几乎所有人体组织中都以相对较高的水平...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最早鉴定出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之一,与LncRNA家族中的大多数成员不同,MALAT1在几乎所有人体组织中都以相对较高的水平表达。目前已知MALAT1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ALAT1可能在许多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等)的病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有效靶点。现就以近年来MALAT1参与的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眼部疾病 生物学功能 靶基因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玲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3-767,共5页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分子量为50kDa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最初发现由色素上皮细胞分泌,随后发现其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并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PEDF在眼部组织中通过与多种受体结合启动广泛的细胞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分子量为50kDa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最初发现由色素上皮细胞分泌,随后发现其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并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PEDF在眼部组织中通过与多种受体结合启动广泛的细胞反应,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抗炎、抗氧化应激和营养神经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应用外源性PEDF在干眼和角膜损伤的修复方面具有较好治疗效果。除此外,通过编码PEDF基因的治疗方法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也展现出良好前景。本综述主要对近年来PEDF在干眼、角膜损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作用及局限性做简要概述,为进一步研究PEDF在诊治眼部疾病方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干眼 角膜损伤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J11及SDF-1β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杭帆 谭薇 +1 位作者 赵儒意 杨曼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价KCNJ11基因的rs5219序列及SDF-1β基因的rs1801157序列的隐性模型、显性模型或者附加模型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5... 目的评价KCNJ11基因的rs5219序列及SDF-1β基因的rs1801157序列的隐性模型、显性模型或者附加模型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糖尿病组)及230例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的上述基因位点及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5219及rs1801157序列的显性模型及附加模型与糖尿病相关,隐性模型与糖尿病无关。在230例糖尿病患者中,98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rs5219序列的显性模型及rs1801157序列的显性模型和附加模型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结论KCNJ11基因的rs5219序列及SDF-1β基因的rs1801157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及其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 KCNJ11 SDF-1β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第一学年应用CBL集中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双华 蒲盛蓝 +5 位作者 白益洋 袁友波 毕云霞 苑成 谭薇 陈琦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第一学年应用CBL集中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4名全科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52人)和对照组(52人),试验组采用CBL集中训练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比较两组在第一学年首次参...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第一学年应用CBL集中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4名全科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52人)和对照组(52人),试验组采用CBL集中训练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比较两组在第一学年首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首次执业医师资格理论考试成绩和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记忆效率、培养表达能力、培养人文关怀、增强团队协作、培养临床思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适合全科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增加了学习负担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第一学年应用CBL集中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CBL集中训练教学模式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第一学年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曼 谭薇 +2 位作者 朱晓燕 周海伦 杭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60-2063,共4页
赖氨酰氧化酶(LOX)是细胞外具有铜结合部位的氨基氧化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LOX可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目前LOX导致疾病发展的常见变异的潜在机制仍然未知,但潜在的作用可能在于通过组织特异性的可变剪接或表达调控来影响LOX的... 赖氨酰氧化酶(LOX)是细胞外具有铜结合部位的氨基氧化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LOX可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目前LOX导致疾病发展的常见变异的潜在机制仍然未知,但潜在的作用可能在于通过组织特异性的可变剪接或表达调控来影响LOX的生物学活性。但无论是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关于眼组织中LOX的信息很少。近年有相关研究发现LOX可能参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以近年来LOX参与的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圆锥角膜 青光眼 形觉剥夺性近视 翼状胬肉 视网膜脱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高糖模型建立
15
作者 杨曼 谭薇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48-1854,共7页
目的:体外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建立新生SD大鼠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及高糖模型。方法:取15~20只出生1~3d 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分离纯化RGCs进行原代培养。甲苯胺蓝法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鉴定。细胞连续培养48~72... 目的:体外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建立新生SD大鼠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及高糖模型。方法:取15~20只出生1~3d 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分离纯化RGCs进行原代培养。甲苯胺蓝法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鉴定。细胞连续培养48~72h后,随机分为6组并分别加入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5、20、25、30、35、40mmol/L的培养基培养24、48、72h,采用CCK8法及TUNEL凋亡检测法分析各组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结果:离体纯化原代培养的RGCs具有典型的细胞形态且生长良好,细胞之间呈小片状融合聚集生长,轴突相互交错成网络状,胞体周围可见细胞光晕。甲苯胺蓝着染细胞胞质中可见结构清晰的尼式小体,神经元率达95%以上。RGCs特异性抗体Thy-1、Brn-3a定体外纯化培养细胞,阳性率达90%以上。CCK8检测发现随着时间及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细胞24h时,各分组之间OD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OD值大小无差异(均P>0.05);随着时间延长,35、40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30、35、40mmol/L干预RGCs 72h时的OD值较正常对照组OD值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检测发现随着葡萄糖浓度及时间的增加,RGCs凋亡率增加。其中葡萄糖浓度为30、35、40mmol/L培养RGCs 48、72h后RGCs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能获得典型且纯度较高的RGCs,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体外纯化培养的RGCs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35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可为有效诱导RGCs建立高糖模型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SD大鼠 原代细胞培养 高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A2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儒意 罗学廷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0-1703,共4页
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在婴儿早期出现严重的视力低下或丧失丧失。该疾病的LCA2型与RPE65的突变相关。既往对于LCA2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 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在婴儿早期出现严重的视力低下或丧失丧失。该疾病的LCA2型与RPE65的突变相关。既往对于LCA2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进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最成功的便是LCA2的基因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LCA2基因治疗的发展,并对既往LCA2临床试验中的注射剂型、剂量、注射方式、测量方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的稳定性进行综述,为LCA2基因治疗进入我国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临床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矇 LCA2 RPE65 基因治疗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在眼部疾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宋钊曦(综述) 谭薇(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3036-3040,共5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甘油磷脂,它特异性地通过LPA受体与G蛋白耦连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应激、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细胞保护等多种病理生理活动。LPA在眼部组织细胞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多...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甘油磷脂,它特异性地通过LPA受体与G蛋白耦连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应激、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细胞保护等多种病理生理活动。LPA在眼部组织细胞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如通过刺激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角膜伤口愈合;诱导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加重青光眼进展;通过晶状体上皮细胞增加游离钙浓度加重白内障的发展。此外,它在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LPA及其受体在眼部疾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角膜愈合 白内障 青光眼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释放的影响
18
作者 李鹏涛 肖智 +1 位作者 文松 李尤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 目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P2X7受体激活介入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文章拟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通过脑微透析结合ELISA技术观察vlPAG中P2X7受体激活对D-丝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骨癌痛组(n=12)和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组(n=6)。骨癌痛组大鼠建立大鼠胫骨转移性骨癌痛模型,注入20μL含SHZ-88乳腺癌细胞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悬液(癌细胞1×10^7个/0.5 mL);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经过处理的癌细胞(SHZ-88乳腺癌细胞在90℃沸水中持续20 min),其余操作同骨癌痛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2X7受体拮抗剂组前面操作同骨癌痛组,但灌流液中加入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438079。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分别于同一时间点检测大鼠建模侧后足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21 d时间点大鼠vlPAG中P2X7受体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和P2X7受体拮抗剂组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vlPAG透析液中D-丝氨酸变化。结果骨癌痛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第5、7、10、14、18、21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vlPAG中有散在P2X7阳性表达,骨癌痛组大鼠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骨癌痛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220.28±63.38)ng/mL]较正常对照组大鼠[(148.09±46.89)ng/mL]和假手术组[(147.32±51.44)ng/mL]大鼠明显升高(P<0.05)。P2X7受体拮抗剂组大鼠vlPAG中D-丝氨酸含量[(134.20±41.77)ng/mL]较骨癌痛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lPAG P2X7受体激活后促进D-丝氨酸释放进而参与大鼠骨癌痛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微透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2695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中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袁园 朱安民 +4 位作者 曾兰 龙小凤 叶萌 唐凯 谭薇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87-492,497,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2695在高糖(HG)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中的表达及其对HRMECs的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HRMECs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糖(NG)组(5.5 mmol/L)、HG组(30.0 mmol/L)、HG+LINC0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2695在高糖(HG)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中的表达及其对HRMECs的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HRMECs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糖(NG)组(5.5 mmol/L)、HG组(30.0 mmol/L)、HG+LINC02695沉默(HG+si-LINC02695)组、HG+沉默对照(HG+si-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HRMECs中LINC02695及VEGF mRNA的表达情况,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qPCR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LINC02695、VEGF mRNA呈高表达(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加(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成管能力明显增加(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成管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LINC02695可能参与促进HG诱导下HRMECs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269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视网膜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兰(综述) 谭薇(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32-136,142,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约1/3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DR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新型调节分子,通过作用于邻近基因或扩散至远处位点调节基因表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约1/3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DR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新型调节分子,通过作用于邻近基因或扩散至远处位点调节基因表达。lncRNA失调常与复杂疾病相关。近年来,lncRNA在DR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