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咽炎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思路
1
作者 韩雪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61-0164,共4页
研究慢性咽炎伴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范围包括50例此类疾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患者全部来自指定医院,随意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2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强血气参数的管理。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P... 研究慢性咽炎伴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范围包括50例此类疾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患者全部来自指定医院,随意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2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强血气参数的管理。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PH值较开始时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治疗结束后的PaO2水平显著超过了对照组以及自我治疗前的水平。观察组在治疗后的PaCO2水平显著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自我治疗前的水平。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率以及有效率都超过了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2.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00%。结论 慢性咽炎合并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血气参数管理和加强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呼吸道疾病 血气参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及最佳呼气末正压水平与ARDS患者机械通气预后的关系和预测价值
2
作者 朱红燕 张莹 +1 位作者 刘红红 韩雪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究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及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机械通... 目的探究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及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机械通气,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情况进行分组:生存组(n=85)和死亡组(n=51)。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ARDS病因、机械通气时间、脏器衰竭个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机械通气即刻心率、机械通气即刻收缩压、机械通气24 h心率、机械通气24 h收缩压]、实验室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pH值、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脑钠肽]及机械通气24 h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机械能及最佳PEEP水平)情况,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各指标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脏器衰竭个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ARDS病因、机械通气即刻心率、机械通气即刻收缩压、机械通气24 h心率、机械通气24 h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即刻组间PaO_(2)、PaCO_(2)、血乳酸、pH值、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在机械通气8、16、24 h时的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均低于生存组,机械能、最佳PEEP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机械通气8、16、24 h时的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及机械通气16、24 h时的机械能、最佳PEEP均对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50,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其中以机械通气16 h氧合指数、机械通气24 h功能残气量、机械通气24 h机械能、机械通气24 h最佳PEEP的预测价值更显著。结论氧合指数、功能残气量、机械能及最佳PEEP可作为评估ARDS患者机械通气预后的有效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功能残气量 最佳呼气末正压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邢宁宁 刘红红 +2 位作者 陆凌群 刘晓彬 王金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探究肺栓塞诊断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肺栓塞(PE)排查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6)。全... 目的探究肺栓塞诊断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肺栓塞(PE)排查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6)。全部患者均接受COPD加重的标准临床管理,记录干预结果,并观察纳入者90 d内的临床结局,分析不同诊疗策略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全部患者在分组后12 h内接受D-二聚体(D-D)检测,均值为(560±216)ng/mL。D-D阴性患者30例,其中3例(10.00%)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成像术(CTPA)检查,1例诊断为节段性PE(1.67%);30例D-D阳性患者中28例(93.33%)患者接受CTPA检查,3例(10.00%)患者中出现PE。接受CTPA的31例患者(D-D阴性3例,D-D阳性28例)中PE的患病率为12.90%。干预组复合结局发生率为20.00%(12/60),对照组为40.91%(27/6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干预组因COPD加重而再次入院率为15.00%(9/60),对照组为28.79%(19/6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组其他临床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期间(90 d),干预组12例和对照组27例经历了复合结局,相对危险度(RR)为0.600[95%CI:0.326~1.105]。干预组9例和对照组19例经历了因COPD加重而再次入院,RR为0.521[95%CI:0.256~1.062]。结论在因COPD加重住院患者中,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肺栓塞诊断策略干预能纠正患者临床近期不良结局,可基于患者意愿和临床表现增加该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栓塞 住院患者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对策
4
作者 韩雪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05-0009,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策略。方法 根据CT检查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测试的结果,我们对70例患者进行了分类和诊断,包括30例单纯COPD患者,2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结果 在检测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策略。方法 根据CT检查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测试的结果,我们对70例患者进行了分类和诊断,包括30例单纯COPD患者,2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结果 在检测的不同指标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主动脉、降主动脉和升主动脉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单纯COPD组和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同时,CT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心脏多普勒超声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是一种有效且准确的诊断手段。这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CT检查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效果分析
5
作者 弓亚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对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估。通过对联合治疗与单一药物治疗的差别进行对比,探究联合用药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研究开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选取3... 对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估。通过对联合治疗与单一药物治疗的差别进行对比,探究联合用药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研究开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选取3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将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5人。对照组采取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施行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时长为 12 周。对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评分(mMRC)、生活质量评分(SGRQ)等关键指标予以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肺功能的恢复、症状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频次差异较小,联合治疗成效斐然。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成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能够显著优化肺功能,减缓症状,增进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