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市某社区医院2010-2016年卫生人才建设及基层管理思考
1
作者 冯强 王博雅 +2 位作者 郭静 白志超 李鹤飞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A02期436-437,共2页
目的:了解2010∽2016年邯郸市某基层医院人才建设及科研情况,探明作为转型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科研与管理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方法:查阅近7年的社区医院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社区医院中涉及到的医院管理思路和人才培... 目的:了解2010∽2016年邯郸市某基层医院人才建设及科研情况,探明作为转型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科研与管理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方法:查阅近7年的社区医院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社区医院中涉及到的医院管理思路和人才培养情况,另外还应当对社区医院的职称队伍和科研论文做进一步的了解.结论:作为转型的社区医院在人才建设的质和量增长尚不稳定,职称结构与科研素质等有待提高,尝试提出社区医院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三步走的战略方式,以此对基层医院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人才建设 管理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
作者 袁芳 宋海平 +3 位作者 王聪聪 侯彬彬 侯爱军 赵威瑾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冬凌草甲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2.5、5、10 mg/kg术前连续干预7 d)和阳性对照组(前列地尔造模后静注),每组18只,检测大鼠血流动...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冬凌草甲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2.5、5、10 mg/kg术前连续干预7 d)和阳性对照组(前列地尔造模后静注),每组18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病理损伤、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mRNA、蛋白表达、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冬凌草甲素高剂量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治疗组氧化应激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内质网应激相关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可减轻I/R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减弱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新华 杨永忠 +3 位作者 李建秀 陈树杰 张磊 刘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875-4877,488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 B 型利钠肽(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心功能Ⅲ~Ⅳ级,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1)和 rhBNP 治疗组(rhBNP 组,n=60),记录病史,并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 B 型利钠肽(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心功能Ⅲ~Ⅳ级,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1)和 rhBNP 治疗组(rhBNP 组,n=60),记录病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脏彩超、心功能状态、血浆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rhBNP 组 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1周时,rhBNP 组 LVEDd 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33),两组LVEF 均升高,rhBNP 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1周后 rhBNP 组的总有效率(91.6%)与对照组(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hBNP 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41);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 rhBNP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 B 型利钠肽 扩张型心肌病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心血管获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学锋 容春莉 +5 位作者 姚文静 张延涛 白文楼 贾永建 郝自强 齐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i有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在最近结束的大型临床试验中,SGLT2i除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外,均显示出明显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这些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SGLT2i可以显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本文总结了SGLT2i心血管方面最新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旨在对SGLT2i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指导SGLT2i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进一步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pr1基因G1023C多态性对重组人B型利钠肽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新华 王敬章 +5 位作者 赵朝贤 李建秀 刘宇宁 马常义 杨永忠 高振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18-3321,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npr1基因(编码A型钠尿肽受体)的G1023C多态性对重组人B型利钠肽(rh BNP)疗效的影响。方法 16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 BN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npr1基因(编码A型钠尿肽受体)的G1023C多态性对重组人B型利钠肽(rh BNP)疗效的影响。方法 16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 BN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心功能状态、心脏彩超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npr1的G1023C基因型。结果本研究中检测的GG基因型和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4%和19.6%,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05);治疗前GC+CC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GG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 BNP治疗后,比较GG组和GC+CC组临床指标变化的差值发现,GG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值(△LVEF)比GC+CC组显著提高(P<0.01),且GG组的△NYAH分级和△NT-pro BNP值比GC+CC组下降明显(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npr1基因G1023C多态性与rh BNP疗效可能有关,GG基因型患者比携带突变基因C的患者对rh BNP更为敏感,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重组人B型利钠肽 A型钠尿肽受体 NPR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董京京 王德良 +5 位作者 李然 江涛 马光 韩国卫 李晓燕 杨志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9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罗非班组(58例,PCI术中超选择给予替罗...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9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罗非班组(58例,PCI术中超选择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和观察组(52例,PCI术中超选择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术后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3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前和术后72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以及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4周心功能指标变化,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3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术后72 h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可发挥药物协同保护作用,有效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降低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替罗非班 老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选择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积液持续导管引流穿刺部位的新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田洪森 石建平 +2 位作者 杨永忠 濮兰菊 赵梦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胸骨左缘第 3、4肋间穿刺放置心包积液引流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 2DE) ,探测 3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剑突下、心尖部及胸骨左缘第 3、4肋间距胸骨左缘 2cm处 3个部位的舒张期最大积液厚度和... 目的 探讨经胸骨左缘第 3、4肋间穿刺放置心包积液引流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 2DE) ,探测 3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剑突下、心尖部及胸骨左缘第 3、4肋间距胸骨左缘 2cm处 3个部位的舒张期最大积液厚度和预定进针深度 ;在 2DE引导下 ,以胸骨左缘第 3、4肋间为穿刺点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2DE探测 3个部位的舒张期最大积液厚度差异无显著性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处预定进针深度最小 ;3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留置导管成功 ,其中36例 ( 94 8% )经超声证实引流导管位于后心包。无穿刺相关并发症 ,无导管脱出心包腔及积液渗漏至胸腔或皮下 ,1例于放置引流导管后第 3天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结论 经胸骨左缘第 3、4肋间途径行心包引流导管留置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持续导管引流 穿刺部位 心包穿刺 心包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TnI与cTnI在远端冠脉阻塞后的微小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霍燕飞 马美芳 田洪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在远端冠脉阻塞后微小心肌损伤(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40例胸痛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75例已确诊有冠脉阻塞的心肌损伤患者(ZMMD组)、39例无冠脉阻塞的心肌损伤患者(WMMD...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在远端冠脉阻塞后微小心肌损伤(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40例胸痛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75例已确诊有冠脉阻塞的心肌损伤患者(ZMMD组)、39例无冠脉阻塞的心肌损伤患者(WMMD组),26例非缺血性胸痛患者(NICP组),入院后抽血并测定ZMMD组、WMMD组、NICP组三组入院即刻(0 min),入院后30 min、90 min、120 min血清中cTnI和hs-cTnI的水平,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血清cTnI水平,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s-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和hs-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ZMMD组和WMMD组中cTnI和hs-cTnI水平均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ZMMD组与WMMD组cTnI和hs-cTnI水平无显著差异。ZMMD组和WMMD组入院即刻血清样本hs-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92. 6%和93. 1%,高于c Tn T阳性率69. 2%和65.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ZMMD组hs-cTnI入院4个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90 min、120min)阳性率高于cTnI阳性率,hs-cTnI阳性率最高为99. 5%(入院30min后),cTnI阳性率最高为98. 2%(入院90 min后)。结论 cTnI和hs-cTnI是诊断远端冠脉阻塞后MMD的生理指标,且在远端冠脉阻塞MMD患者早期血清中hscTnI比cTnI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冠脉阻塞 微小心肌损伤 高敏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价溶栓结合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武艳强 侯爱军 +4 位作者 傅向华 汪雁博 傅阳 冯强 牛绍乾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来评价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急性STEMI的患者首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PCI治疗,PC... 目的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来评价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急性STEMI的患者首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PCI治疗,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犯罪血管的冠脉血流贮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血流贮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IMR,评价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矫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测量血清学标志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心肌梗死24 h内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术后7 d常规行静息心肌核素检查,评价心脏IMR与左室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溶栓联合介入干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心肌灌注水平,术后90%的患者达到TIMI血流3级,只有10%的患者术后TIMI血流2级,无TIMI血流1级及0级的患者出现;术后IMR水平与与3个月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1),以3个月后左室心脏功能的恢复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宿主因素和上述各观察指标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只有IMR可作为预测指标(P<0.01),OR值1.263(95%置信区间1.059~1.507),其IMR截断点为40.5,判断预后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IMR对评价溶栓结合PCI治疗STEMI患者3个月预后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脉微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徐宝元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5期584-586,共3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致残率、病死率高。近数年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迅猛发展,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目前已对伊伐布雷定、雷诺嗪、神经激素抑制剂和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致残率、病死率高。近数年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迅猛发展,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目前已对伊伐布雷定、雷诺嗪、神经激素抑制剂和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为心血管内科医师及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神经递质药 伊伐布雷定 雷诺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丽娟 李守霞 +3 位作者 张运刚 张延涛 宋亚娟 王志刚 《医学综述》 2015年第6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不同组合形式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06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 目的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不同组合形式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06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FABP、Mb及c Tn T的水平。比较三种指标不同组合形式诊断AMI的效率。结果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的诊断效能最高,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与H-FABP、c Tn T、Mb、H-FABP+c Tn T及H-FABP+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 Tn T+Mb组合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曲线下面积仍高于c Tn T+Mb组合。结论 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诊断AMI的效能最高,这种组合形式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联合能为AMI的诊断提供更直观和方便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T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CAM-1及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泰然 马巍 +2 位作者 李彦 杨超 赵曙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医常规...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CAM-1和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CAM-1和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1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ICAM-1和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注射液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及MMP-2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泰然 马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连续应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MMP-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改善,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MMP-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和MMP-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疗效确切,其作用基质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性因子IL-6和MMP-2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冠心病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行多层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梦华 田洪森 +2 位作者 石建平 张凯 刘津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78-880,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高危斑块破裂所致,随着冠状动脉CT成像(CCTA )技术的进步, CCTA现已可识别高危斑块[1,2]。本研究通过对无冠心病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CCTA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和高危斑块的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型糖尿病 CT成像 检查结果 冠心病 患者 临床意义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洪森 赵梦华 +1 位作者 杨永忠 石建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TIMI危险评分系统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选择病例的有效性。方法将以"非ST段抬高ACS"入院的1298例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根据TIMI危险评分系统,分为TIMI0~2分组(534例)、TIMI3~4分组(632例)、TIMI5~... 目的评价TIMI危险评分系统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选择病例的有效性。方法将以"非ST段抬高ACS"入院的1298例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根据TIMI危险评分系统,分为TIMI0~2分组(534例)、TIMI3~4分组(632例)、TIMI5~7分组(132例)。观察2周有无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结果随着TIMI危险评分的增加,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分别为TIMI0~2分组1.7%和0.6%;TIMI3~4分组6.2%和2.8%;TIMI5~7分组12.9%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I危险评分能准确、量化地评估非ST段抬高ACS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危险性评估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建平 赵梦华 李廷贵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39-440,共2页
左心疾病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由其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左室或左房充盈压增高所致,如发展至心力衰竭则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是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多。本文将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以... 左心疾病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由其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左室或左房充盈压增高所致,如发展至心力衰竭则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是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多。本文将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疾病相关性 左心 心力衰竭患者 病理生理学 常见病因 心疾病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达肝素和普通肝素对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凯 张光明 +5 位作者 崔炜 刘凡 李拥军 杨晓红 谷国强 杨秀春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7期1480-1482,1485,共4页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和达肝素对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择期PCI中应用达肝素替代UF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设计,入选行...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和达肝素对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择期PCI中应用达肝素替代UF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设计,入选行择期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UFH组54例,达肝素钠组(LMWH组)52例。UF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经动脉鞘管注入UFH 3000-5000 U,PCI术前再将UFH补充至10000 U;LMW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将3000-5 000 U达肝素钠经鞘管内注射,PCI术前补充至LMWH10000 U。分别于用药前及手术结束后24小时检测CK-MB及cTnI值。结果术前UFH组与LMWH组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cTnI值UFH组〉1μg/L 20例(37.0%),升高3倍以上6例(11.1%);LMWH组术后cTnI〉1μg/L 16例(30.7%),升高3倍以上4例(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UFH组CK-MB超过正常者31例(57.4%),其中升高3倍以上者12例(22.2%);LMWH组CK-MB超过正常者23例(44.2%),升高3倍以上者6例(11.5%);两组间差别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H和达肝素钠对于PCI术后cTnI和CK-M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PCI中应用达肝素钠进行抗凝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肝素 达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田洪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2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C反应蛋白(CRP)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炎症标志物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细胞黏附因子 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患者 P-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 健康人群 冠脉事件 可溶性 试剂盒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要跟东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秋水仙碱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天然、古老的药物,传统上其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同时也是心包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以及家族性地中海热和Behcets病的基础用药。虽然其作用机制并不涉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而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相结合从而抑制微管聚... 秋水仙碱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天然、古老的药物,传统上其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同时也是心包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以及家族性地中海热和Behcets病的基础用药。虽然其作用机制并不涉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而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相结合从而抑制微管聚合,但仍常被归类为抗炎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可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并证明了其有效性,本文对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心血管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陈海鱼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2期2189-2191,共3页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左心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分类中属于第二大类,病因包括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和左心瓣膜病。既往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是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最...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左心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在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分类中属于第二大类,病因包括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和左心瓣膜病。既往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是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而目前更为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随着高血压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表现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所以左心疾病已成为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预后较差。目前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疾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