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及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红艳 尹晓娟 +6 位作者 刘芳 李亚梅 王秋丽 任朋顺 陈长春 张晓媛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0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70)和传统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于出生后0~6 h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传统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UCH-L1、HIF-1α表达水平。随访患儿出生后12~15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CH-L1[(1.9±0.4)与(3.1±0.3)μg/L,t=16.495,P<0.001]、HIF-1α表达水平[(1.40±0.22)与(2.75±0.19)μg/L,t=32.486,P<0.001]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UCH-L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1.9±0.4)与(3.3±0.5)μg/L,t'=18.293,P<0.01]。亚低温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治疗3 d后,虽然两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均出现高于治疗前[(1.40±0.22)与(1.23±0.29)μg/L,t'=3.907,P<0.001;(2.75±0.19)与(1.27±0.35)μg/L,t'=23.504,P<0.001],但是,亚低温抑制血清HIF-1α表达水平升高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随访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传统治疗组[68.6%(48/70)与32.5%(13/40),χ^(2)=13.408,P<0.001];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发育迟缓的比例低于传统治疗组[11.4%(8/70)与37.5%(15/40),χ^(2)=10.462,P<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度HIE患儿血清UCHL1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IF-1a表达水平升高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这可能是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廖玲玲 吴素静 谭秀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275-2275,共1页
目的观察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胎粪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应用生大黄末保留灌肠;对照组35例,应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显效8例,... 目的观察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胎粪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应用生大黄末保留灌肠;对照组35例,应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82,P<0.01)。结论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便秘 生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应用时限选择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禄全 余加林 +34 位作者 封志纯 史源 汪丽 陈盛 钟晓云 陈文 刘建红 刘向红 唐成和 杨卫红 郑军 王晓鹏 刘芳 杜志方 武彦秋 刘霞 周晓玉 胡毓华 张成元 李忠良 杨震英 龙博文 瞿运萍 吕红艳 吴素静 乔彦霞 王素敏 叶青青 卞洪亮 蔡志勇 谢俊英 马友凤 赵柏丽 黄水霞 黎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制剂——牛肺表面活性物质(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CPS,商品名: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最...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制剂——牛肺表面活性物质(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CPS,商品名: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时有效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的最终应用时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国内22家各级医院新生儿病房应用PS治疗NRDS的相关临床资料。NRDS患儿分为3组,第1组:重度NRDS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CPS治疗;第2组:轻度NRDS采用CMV+CPS治疗;第3组:轻度NRDS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CPS治疗;将生后1、2、3、4、5、6、7、8 h作为时间界点,逐一比较在界点前后使用CPS的各组肺出血的发生率,并探讨NRDS严重程度相同的患儿在不同通气模式下肺出血发生率。结果对于重度NRDS患儿,以生后4、5、6、7、8 h作为使用CPS的时间界点时肺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轻度NRDS患儿,生后5 h内使用组肺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5 h后使用组(3.2%vs9.7%,P<0.05)。对于轻度NRDS患儿,以生后5 h为界点,第3组的肺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第2组(0.3%vs 6.5%,P<0.05)。结论生后5 h内使用CPS是治疗NRDS时有效降低肺出血发生率的最后时限,对于轻度NRDS,生后5 h内使用CPS联合nCPAP可明显减少肺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出血 肺表面活性物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尿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牛丽辉 布兰娜 +2 位作者 郑彦强 吴素静 邵晓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36-637,共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之一。HIE主要是由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引起的,其中病情较重的一部分患儿还可留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之一。HIE主要是由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引起的,其中病情较重的一部分患儿还可留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其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降低我国新生儿围生期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人口质量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缺氧缺血 围产期窒息 神经系统损伤 ENCEPHALOPATHY 智力低下 新生儿期 HYPOXIC 围生期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血清Tau蛋白、S100B表达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红艳 刘芳 +2 位作者 王秋丽 董志勇 张惠明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以及血清Tau蛋白、Sl00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7... 目的探讨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以及血清Tau蛋白、Sl00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75例中度和重度HIE患儿纳入HIE组(中度31例,重度44例),选择同期在产科出生的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35例纳入对照组。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将患儿分为羊水正常组以及Ⅰ度、Ⅱ度、Ⅲ度羊水污染组。比较各组羊水污染情况以及血清Tau蛋白、S100B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HIE组母亲自然阴道分娩的比例低于对照组[36.0%(27/75与57.1%(20/35)],HIE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3.5±1.4)与(8.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5例HIE患儿中,羊水正常20例(26.7%),Ⅰ度羊水污染13例(17.3%),Ⅱ度羊水污染10例(13.3%),Ⅲ度羊水污染32例(42.7%)。重度HIE患儿Ⅲ度羊水污染的比例高于中度HIE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26/44)与19.4%(6/31),P<0.05]。中、重度HIE组患儿血清Tau蛋白、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重度HIE组患儿血清Tau蛋白、S100B水平明显高于中度HI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羊水正常和Ⅰ度、Ⅱ度、Ⅲ度羊水污染组的HIE患儿血清Tau蛋白、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Ⅲ度羊水污染HIE组患儿血清Tau蛋白、S100B水平明显高于羊水正常HIE组和Ⅰ度羊水污染HIE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羊水污染与新生儿HIE有密切关系,重度HIE患儿中,Ⅲ度羊水污染的比例较高,血清Tau蛋白、S100B水平也较高,脑损伤程度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污染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Tau蛋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生兄弟同患新生儿糖尿病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红艳 时晓 谭秀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8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糖尿病 孪生兄弟 同患 出生体重 患儿 膜状物 口腔内 自然产 疾病史 母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68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廖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136例诊断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沐舒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2%,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136例诊断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沐舒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2%,明显优于对照组77.9%(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时,可以应用沐舒坦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性肺炎 沐舒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分析72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廖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衰竭且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结果 72例患儿中治愈48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13...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衰竭且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结果 72例患儿中治愈48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13例,治愈率66.67%。结论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廖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6期124-125,共2页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嗜睡、拒乳等全身症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1]。根据中医理论,硬肿属于一种瘀症[2],为气滞血瘀,可采用我国传统中医药辅助治疗。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新生儿硬肿症治疗 寒冷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尖头并指(趾)畸形综合征1例
10
作者 王秋丽 马岩 吕红艳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8期907-907,F0003,共2页
患儿,男,出生1小时。主因生后发现四肢畸形,反应差1小时于2013年3月26日入院。患儿,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后呼吸差,皮肤发绀,给予吸痰,吸氧,拍打刺激1分钟后好转,阿氏评分7~9分。父25岁,母23岁,母为"乙型肝炎",无尖头并指(趾)畸形... 患儿,男,出生1小时。主因生后发现四肢畸形,反应差1小时于2013年3月26日入院。患儿,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后呼吸差,皮肤发绀,给予吸痰,吸氧,拍打刺激1分钟后好转,阿氏评分7~9分。父25岁,母23岁,母为"乙型肝炎",无尖头并指(趾)畸形(Apert)综合征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身长49cm,体质量2.9kg,微量血糖4.6mmol/L,经皮测血氧饱和度81%。前囟3cm×3cm,为尖颅,颅顶部可见头皮水肿约7cm×8cm,前额突起,眼距宽,鼻梁低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并指(趾)畸形 婴儿 新生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以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11
作者 马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
探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方法 98例患儿(收于:2019.01~2020.12),分组方法:抽签分组法,组别:甲组(茵栀黄口服液)、乙组(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口服液),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在3、7天胆红素水... 探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方法 98例患儿(收于:2019.01~2020.12),分组方法:抽签分组法,组别:甲组(茵栀黄口服液)、乙组(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口服液),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在3、7天胆红素水平有明显改善,乙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时间指标(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相比甲组,乙组更短(P<0.05);大便次数比较,乙组多于甲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调查结果显示,乙组>甲组(83.67%>95.92%),(X2=4.009,P=0.045);治疗前,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乙组IgM(2.45±0.35)g/L、IgG(7.66±0.57)g/L、IgA(2.59±0.41)g/L、CD4+/CD8+(1.51±0.42)水平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病治疗,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医治,成效确切,可实现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病 布拉氏酵母菌 茵栀黄口服液 胆红素水平 排便次数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型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及推广价值
12
作者 马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263-263,265,共2页
重型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经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探析治疗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择患儿84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A(常规治疗)、Z(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组,各42例。比对两组疗效。结果:Z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 重型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经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探析治疗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择患儿84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A(常规治疗)、Z(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组,各42例。比对两组疗效。结果:Z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A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型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具时效性,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新生儿肺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万红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187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书芳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500-501,共2页
关键词 京万红 新生儿 尿布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3家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凤丹 段顺艳 +37 位作者 孔祥永 封志纯 张珊 吴鸿雁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李占魁 赵小林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陈铁强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目的了解国内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特点、发生高危因素、产前激素应用对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国内13家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分娩... 目的了解国内住院分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特点、发生高危因素、产前激素应用对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国内13家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4周≤胎龄〈37周的全部早产儿共7684例。前瞻性分析RDS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及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效果。结果活产出生新生儿共75 360例,其中早产儿7 684例(其中入院早产儿6604例,非入院1080例),早产儿发生率为10.2%。其中极早产儿957例,占12.5%;超早产儿92例,占1.2%。发生RDS 1 177例,发生率为15.3%。24周≤胎龄〈25周、25周≤胎龄〈26周、26周≤胎龄〈27周、27周≤胎龄〈28周、28周≤胎龄〈29周、29周≤胎龄〈30周、30周≤胎龄〈31周、31周≤胎龄〈32周、32周≤胎龄〈33周、33周≤胎龄〈34周、34周≤胎龄〈35周、35周≤胎龄〈36周、36周≤胎龄〈37周早产儿RDS发生率分别为100.0%、90.0%、85.0%、85.1%、81.0%、74.3%、55.4%、47.1%、33.1%、17.9%、9.6%、5.0%、1.9%。出生体重〈500 g、500~749 g、750~999 g、1 000~1 499 g、1 500~2 499 g、2 500~4 000 g、〉4 000 g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79.2%、55.8%、15.0%、3.6%、9.5%。RDS早产儿病死率为10.5%,其中胎龄24周≤胎龄〈25周、25周≤胎龄〈26周、26周≤胎龄〈27周、27周≤胎龄〈28周、28周≤胎龄〈29周、29周≤胎龄〈30周、30周≤胎龄〈31周、31周≤胎龄〈32周、32周≤胎龄〈33周、33周≤胎龄〈34周、34周≤胎龄〈35周、35周≤胎龄〈36周、36周≤胎龄〈37周早产儿RDS病死率,分别为100%、70.0%、23.5%、20.0%、16.2%、10.3%、8.1%、9.6%、8.9%、6.0%、5.5%、8.8%、4.5%。RDS患儿颅内出血(IC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及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非RDS早产儿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胎龄〈33周、出生体重〈2 500 g、身长〈40 cm、新生儿窒息、产次≥2次、前置胎盘是早产儿RDS发病的危险因素;多胎妊娠是RDS的保护因素。胎龄〈33周早产儿RDS发病高危因素包括:男性、胎龄〈28周、出生体重〈2 500 g、身长〈40 cm、新生儿窒息、前置胎盘;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是RDS的保护因素。胎龄≥33周早产儿RDS发病高危因素包括:男性、胎龄〈35周、出生体重〈2 500 g、新生儿窒息、产次≥2次、剖宫产、前置胎盘;多胎妊娠是RDS的保护因素。产前应用地塞米松2 879例,占37.5%。胎龄〈33周地塞米松组RDS发生率较非地塞米松组低。地塞米松组胎龄〈33周RDS发生率、重度RDS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非地塞米松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地塞米松组需要使用2剂以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均较非地塞米松组低,差异无显著性;地塞米松组总吸氧时间较非地塞米松组高,差异无显著性;地塞米松组总住院时间较非地塞米松组长,差异有显著性。地塞米松组胎龄≥33周早产儿,除RDS发生率、重度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比例、总吸氧时间、总住院时间较非地塞米松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外,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国内早产儿发生率较前上升,早产儿及极早产儿、超早产儿救治存活率均较前明显提高。RDS患儿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胎龄〈33周的早产儿RDS的发病高危因素多为自身因素,产前应用地塞米松能有效减少RDS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胎龄≥33周的早产儿RDS发病高危因素则多为围产期病理因素,产前地塞米松预防RDS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产前激素 前瞻性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4家医院超/极早产儿早期预后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孔祥永 张珊 +41 位作者 封志纯 徐凤丹 童笑梅 刘少君 刘子源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郭金珍 李占魁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 陈铁强 张路 叶春华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2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报道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分析各胎龄组早产儿的病死... 目的报道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分析各胎龄组早产儿的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和败血症等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31周各胎龄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分别为0、28.0%、84.8%、83.5%、87.4%、90.7%、93.9%和96.0%,无严重合并症存活率分别为0、8.0%、60.6%、53.2%、62.3%、67.9%、79.1%和85.8%,随着胎龄的增加存活率及无严重合并症存活率均增加。胎龄<28周早产儿的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28~31周(28.0%~44.3%vs 49.7%~59.6%,P<0.05),总体使用率为56.0%,足疗程为32.3%。早产儿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24~31周早产儿总体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8.5%, BPD的发生率为12.5%,NEC的发生率为3.9%,IVH的发生率为15.4%,ROP的发生率为5.4%,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为28.4%,败血症的发生率为9.7%。低胎龄(OR=0.891,95%CI:0.796~0.999,P=0.0047)、低出生体重(OR=0.520,95%CI:0.420~0.643,P=0.000)、小于胎龄儿(OR=1.861,95%CI:1.148~3.017,P=0.012)和5分钟低Apgar评分(OR=1.947,95%CI:1.269~2.987,P=0.002)是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低胎龄(OR=0.666,95%CI:0.645~0.688,P=0.000)、低出生体重(OR=0.921,95%CI:0.851~0.997,P=0.041)、男性(OR=1.235,95%CI:1.132~1.347,P=0.000)、小于胎龄儿(OR=1.511,95%CI:1.300~1.755,P=0.000)、5分钟时低Apgar评分(OR=2.262,95%CI:1.950~2.624,P=0.000)以及围产期合并症如前置胎盘(OR=1.452,95%CI:1.202~1.753,P=0.000)、胎盘早剥(OR=1.380,95%CI:1.082~1.760,P=0.0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62,95%CI:1.950~2.624,P=0.000)、多胎(OR=1.162,95%CI:1.056~1.278,P=0.002)和产前发热(OR=1.367,95%CI:1.228~1.521,P=0.000)等是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产前使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超早产儿和极早产儿的死亡风险(OR=0.615,95%CI:0.483~0.801,P=0.033)。结论胎龄26周以下超早产儿的存活率较低,26~31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虽逐渐接近发达国家,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高对围产期合并症的预防和管理有助于改善此类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极早产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不同血清中网膜素-1水平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16
作者 华婧超 何娟 范凡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不同血清中网膜素-1水平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5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网膜素-1水平58.91 ng/mL为临界值,将网膜素-1<58.91 ng/mL的47例患...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不同血清中网膜素-1水平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5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网膜素-1水平58.91 ng/mL为临界值,将网膜素-1<58.91 ng/mL的47例患儿作为低表达组,网膜素-1≥58.91 ng/mL的48例患儿作为高表达组,两组均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检测对比两组体格发育指标、相关生长因子、骨代谢指标、维生素D、微量元素、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生长速度、身高、骨龄、预测成年身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维生素D、锌、镁、钙水平上升,且高表达组较高;人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下降,且高表达组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后均取得较好效果,但网膜素-1高表达水平患儿治疗后体格发育、相关生长因子水平、骨代谢改善较为明显,维生素D、微量元素提升较为明显,且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网膜素-1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秋丽 吕红艳 +4 位作者 吴素静 宋俊霞 李军勤 霍海花 任朋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47-52,共6页
背景亚低温已被推荐作为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方法之一,然而其神经保护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亚低温对NHIE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 背景亚低温已被推荐作为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方法之一,然而其神经保护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亚低温对NHIE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中、重度NHIE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是否同意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组5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除常规治疗外,于患儿出生后0~6 h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28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儿血清MBP、TNF-α水平;记录患儿预后指标,包括神经发育结局[采用发育商(DQ)评估,分为神经发育迟缓、边缘状态、神经发育良好]和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亚低温组血清MB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血清MBP、TNF-α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亚低温组血清MBP、TNF-α水平均与DQ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32、-0.876,P值均<0.001);亚低温组血清MBP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36,P<0.001)。亚低温组神经发育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降低中、重度NHIE患儿血清MBP、TNF-α水平,从而保护患儿中枢神经髓鞘免受损伤,且患儿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髓鞘碱性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叶远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永艳 蔡小艳 +1 位作者 刘彦刚 邵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33-35,39,共4页
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根,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证。有关药用远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叶远志方面,近年来... 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根,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证。有关药用远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叶远志方面,近年来对卵叶远志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本文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卵叶远志的分布、性状鉴别、生药学、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叶远志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秋丽 吕红艳 李佳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1期2506-2509,共4页
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器官,菌群的种类、数量、比值的变化,对维持婴儿生长发育、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参与生理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婴儿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功能紊乱、湿疹及哮喘等疾病... 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器官,菌群的种类、数量、比值的变化,对维持婴儿生长发育、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参与生理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婴儿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功能紊乱、湿疹及哮喘等疾病有关。不同喂养方式是影响婴儿肠道菌定植和建立的因素之一,已成为临床新生儿学、生产奶制品企业、营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尽管先前研究了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和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种类、定植,但结果仍存在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婴儿肠道菌群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婴儿肠道菌群,以减少婴儿过敏性疾病、腹泻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不同喂养方式 影响
原文传递
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红艳 杨李红 +1 位作者 任朋顺 张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 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 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 :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cfu/g,(7.32±0.80)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cfu/g,(7.61±1.35)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35±0.23)cfu/g,(5.01±0.48)cfu/g,(7.12±1.22)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cfu/g,(7.40±1.33)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肠道菌群 极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