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护理质量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晶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护理、提升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前医院内科病房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方式,随机抽取80例2019年9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内科病房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护理、提升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前医院内科病房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方式,随机抽取80例2019年9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内科病房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后医院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方式,随机抽取80例2020年1月-2020年3月见在医院内科病房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后,内科病房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评分、西医护理技能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显著,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方式,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内科病房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评分、西医护理技能评分以及总评分,与此同时提高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 内科 实施效果 中医护理 西医护理 质量管理 护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素姣 刘现义 +4 位作者 万迎杰 张宗阳 刘程光 刘亚萍 魏科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综合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显...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综合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显效72例,好转36例,有效率达90%;无效10例,死亡2例。随访6个月,10例无效患者中6例发生猝死。结论: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要注重心功能的改善、基础病的治疗及诱因的去除,对于经过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给予胺碘酮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素姣 姚金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4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0例)给予阿司匹林,实验组(200例)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4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0例)给予阿司匹林,实验组(200例)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的效果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心绞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素姣 姚金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诊断为高危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评价并比较治疗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诊断为高危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评价并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提高高危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高危组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亚平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对照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总恢复率和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血小板形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亚平 李素娇 叶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703-3705,共3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62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地尔硫卓治疗,B组患...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62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地尔硫卓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移位、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以及心肌耗氧量等,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ST段移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A组,持续时间短于A组,ST段移位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下降,B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耗氧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地尔硫卓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 地尔硫卓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亚平 李素娇 叶林 《临床研究》 2020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124例慢性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郏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124例慢性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心率(HR)、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NT-pro BNP、Hcy水平、HR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CHF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心功能及血清NT-pro BNP、Hcy水平、减慢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酒石酸美托洛尔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P300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高迎旭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9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P300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试验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 目的分析研究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P300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试验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及P300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试验组HAMD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对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改善P300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氟西汀 奥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程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m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m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首次氯吡格雷300mg,次日口服75mg,连用28d。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与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药物选用静脉滴入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近期或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高迎旭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究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序贯治疗,给予降纤酶... 目的 探究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序贯治疗,给予降纤酶、奥扎格雷钠及盐酸丁咯地尔液.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2例分析
11
作者 刘程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9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较为明显改善,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应用甲状腺素可以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STEMI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素姣 刘现义 +4 位作者 万迎杰 宋书香 王晓蕾 张旭鸽 王玉佳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1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冠脉造影必要时行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进行尿激酶溶栓后7~10d行冠脉造影术的STEMI患者80例为对照...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冠脉造影必要时行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进行尿激酶溶栓后7~10d行冠脉造影术的STEMI患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诊断为STEMI尿激酶溶栓后24h内联合冠脉造影患者8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期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早期联合冠脉造影必要时行PCI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脉造影 PCI 疗效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素姣 姚金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干预治疗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干预治疗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75 mg/次,1次/d,连用8周,评价并比较治疗8周时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治疗8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时,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提高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主要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实施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素姣 刘现义 魏科辉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实施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干预前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STEMI急诊PCI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 目的观察实施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干预前2008年2月至2013年12月STEMI急诊PCI患者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诊断为STEMI急诊PCI患者50例为治疗组,按临床路径控制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B)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住院时间、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满意度等。结果治疗组在D-B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掌握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EMI急诊PCI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D-B时间,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确保了医疗安全,规范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 疗效
原文传递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00例误诊原因分析
15
作者 李素姣 姚金坊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AMI的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郏县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分析中因AMI发作时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AMI的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郏县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分析中因AMI发作时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道、呼吸系统、脑血管、神经系统及口腔等疾病。在结合详细询问病史、观察心电图和(或)心肌酶学的动态演变得到确诊,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合理治疗,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病死率。结论应提高对不典型AMI的认识,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降低不典型AMI的误诊率,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原文传递
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程光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DNN index、SDANN、rMSSD、SDNN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心率变异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S-2、sI-CAM-1和MMP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迎杰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抑制因子(VS-2)、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抑制因子(VS-2)、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两组治疗均持续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S-2、sI-CAM-1和MMP2水平、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S-2、sI-CAM-1和MMP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vWF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S-2、sI-CAM-1、MMP2及血浆TM、vW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管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