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鹏鹏 王攀鸽 +1 位作者 时胜利 刘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影像表现,对本病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加以总结,探究误诊因素,提高对本病认知度,提升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河南省儿童医院由病理确诊11名CCSK患者的影像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全部患儿皆行CT扫描,对其影像与... 目的 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影像表现,对本病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加以总结,探究误诊因素,提高对本病认知度,提升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河南省儿童医院由病理确诊11名CCSK患者的影像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全部患儿皆行CT扫描,对其影像与临床表现加以总结,并对误诊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肿瘤皆是单侧发病,其中5例为右肾,6例为左肾,11例患儿发病年龄区间为5月9天至10岁,肿瘤多较大,密度混杂,均为单发,10例有囊变;9例肿瘤内见多发细小动脉,实性成分呈延迟渐进性强化,2例伴下腔静脉、同侧肾静脉癌栓。7例肾周血管充盈,骨转移与钙化灶分别为2例,包膜下积液1例。术前误诊10人,其中8人误诊为肾母细胞瘤(WT),1例误诊为先天性中胚叶肾瘤,1例误诊为肾脏横纹肌样瘤。结论 在影像表现上,CCSK和其它儿童肾肿瘤尤其是肾母细胞瘤高度接近,术前误诊几率高,发病年龄小,具不良预后,病程进展快,易发生囊变、坏死,增强肿瘤内多发细小动脉、延迟渐进性强化,还有鱼肉状、虎斑状、条纹状或者云絮状强化,肾周血管充盈多见,有助于与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2
作者 宋鹏鹏 时胜利 +3 位作者 孙利芳 荆长有 贾春阳 刘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肿块;16例肠壁增厚程度不一,其中肠壁中度或明显增厚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11例,其中10例直径大于50mm;可有腹膜增厚、肠系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肠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盆腔积液、实质脏器受累、腹外转移等影像表现。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中常表达CD19、CD20、CD22、CD79a,Bcl-2阴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结论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肠壁增厚、肠区肿块、腹膜系膜弥漫性增厚等,结合免疫组化提示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熟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眼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彩霞 王重阳 周聪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儿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8例眼外伤患儿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66例)和对照组(182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打造童话般的病房环...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患儿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8例眼外伤患儿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66例)和对照组(182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打造童话般的病房环境、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开展家长课堂与家长充分沟通以及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儿配合度、护理处置成功率、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配合度为82.5%,护理处置一次成功率为87.3%,高于对照组的61.5%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视力0.2以下者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眼外伤 风险因素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在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马璐 陈晓云 赵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O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行心脏MSCTA检查并确诊28例AOCA患儿,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O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行心脏MSCTA检查并确诊28例AOCA患儿,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分析AOCA变异血管和变异类型。结果按变异血管分类:右AOCA占60.71%,其中右AO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占47.06%,右AOCA起源于主动脉占41.18%,右AOCA起源于肺动脉占11.76%。左AOCA占39.29%,其中左AOCA起源于主动脉占45.45%,左AOCA起源于肺动脉占27.27%,左回旋支变异占18.18%,左AOCA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占9.09%;按变异类型分类:AOCA于主动脉占50.00%,AOCA于对侧冠状动脉窦占32.14%,AOCA于肺动脉占17.86%。结论MSCTA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的开口及走行特点,对AOCA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海马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技术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凯华 郑彬 +2 位作者 陈志平 杨昕 王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颞叶癫痫海马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海马MRS检查的颞叶癫痫患儿的图像资料,置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其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将64例代谢异常患儿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儿童... 目的:探讨儿童颞叶癫痫海马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海马MRS检查的颞叶癫痫患儿的图像资料,置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其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将64例代谢异常患儿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侧NAA/(Cho+Cr)、NAA/Cr及NAA/Cho比值的变化。结果:107例患者中95例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共显示64例代谢异常,最终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NAA/(Cho+Cr)、NAA/Cr及NAA/Cho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儿童颞叶癫痫海马区NAA/(Cho+Cr)值减低,对癫痫患儿进行病灶定位、定侧时,采用NAA/(Cho+Cr)更具特异性。技术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合理的参数设置、精准的定位技巧以及最佳的磁场均匀度是高质量MRS图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颞叶癫痫 海马 磁共振波谱学 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彬 陈志平 +2 位作者 时胜利 陈琬 焦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DNET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术前均行MR扫描,4例行核磁共振波谱(MRS)分析。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 目的探讨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DNET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术前均行MR扫描,4例行核磁共振波谱(MRS)分析。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颞叶为主,形状各异;MR平扫以T_1WI低、T_2WI高信号为主,DWI呈略低或低信号。T2-FLAIR序列6例呈中心低、周围高信号的"环形征",5例呈"倒三角征"。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2例,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病灶边界较为清晰,均无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MRS表现为NAA峰均略下降,3例Cho峰大致正常,1例略升高。病变区与正常对照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ET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其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掌握这些特点并做好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可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外胚瘤 原始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ial 3D VIBE在儿童自由呼吸下腹部平扫获得T_1WI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凯华 郑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7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Radial 3D VIBE在儿童自由呼吸下腹部平扫获得T1加权图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行腹部磁共振检查患者100例,T1加权图像均采用常规梯度回波序列和Radial 3D VIBE序列分别扫描。结果对两种扫描序列定性分析... 目的探讨Radial 3D VIBE在儿童自由呼吸下腹部平扫获得T1加权图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行腹部磁共振检查患者100例,T1加权图像均采用常规梯度回波序列和Radial 3D VIBE序列分别扫描。结果对两种扫描序列定性分析,结果表明Radial 3D VIBE序列得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与常规序列相比,Radial 3D VIBE序列出现呼吸运动伪影显著低于常规序列,P<0.05。结论 Radial 3D VIBE序列可提高磁共振成像分辨率,有效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3D VIBE序列 儿童 腹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PACE序列在儿童MRCP检查中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昕 杨凯华 +1 位作者 陈志平 时胜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参数优化后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在儿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aphy,MR... 目的探讨参数优化后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在儿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aphy,MRCP)检查中提升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儿采用经优化参数3D-SPACE序列及常规参数3D-SPACE序列进行MRCP扫描,对两种扫描序列得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扫描的质量差异。结果经优化后的3D-SPACE序列扫描时间是(50±7)s,常规3D-SPACE序列扫描时间是(210±33)s,2种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P=0.000)。优化参数3D-SPACE序列得4分图像的24例,占80%(24/30);3分图像3例,占10%(6/30);2分图像2例,占7%(2/30);1分图像1例,占3%(1/30);常规3D-SPACE序列得4分图像的15例,占50%(15/30);3分图像9例,占30%(9/30);2分图像5例,占17%(5/30);1分图像1例,占3%(1/30),2种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4,P=0.024),优化3D-SPACE序列在呼吸运动伪影、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肝内胆管显示,病灶清晰度和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常规3D-SPACE序列。结论优化参数3D-SPACE能减少扫描时间,明显减少儿童MRCP的运动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在儿童磁共振胆道系统疾病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参数优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彬 霍亚玲 +1 位作者 陈琬 聂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图像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经针刺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PP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CT扫描,对其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Ⅱ型4例、Ⅲ型1例;CT平... 目的分析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图像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经针刺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PP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CT扫描,对其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Ⅱ型4例、Ⅲ型1例;CT平扫显示胸膜下团块状、不规则状或占据整个胸腔的巨大肿块。Ⅱ型密度不均匀,病灶中心可见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及液化坏死无强化。Ⅲ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时压迫肺组织及纵隔,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相邻肋骨未见骨质破坏。结论儿童PPB发病率极低,恶性程度高,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本病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膜肺母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双婷 周萌 田玉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假性动脉瘤(PS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PSA患儿,30例患儿均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假性动脉瘤(PS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PSA患儿,30例患儿均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经手术证实。分析MSCTA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对PSA的检出率及影像学特点。结果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检出PSA患儿27例,检出率90.00%,与DS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R与CPR图像清晰显示PSA与周围软组织,对27处动脉破口均明显显示,但MPR与CPR显示PSA空间位置不佳。MIP与VR可直观显示PSA与载瘤动脉空间关系,但对动脉破口及软组织显示不及前两者。结论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判断PSA患儿瘤体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后处理技术 儿童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晓然 陈琬 郑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26-28,5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提高对二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8例...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提高对二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8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5例,位于四脑室内者8例,位于小脑蚓部者7例。MRI所示肿瘤的生长部位与手术完全相符,MRI准确诊断髓母细胞瘤11例,误诊1例,准确诊断室管膜瘤8例,误诊0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部在MRI各个序列的信号,对鉴别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期儿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增强CT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斌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儿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增强CT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11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56例患儿,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儿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增强CT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11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56例患儿,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在增强CT检查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儿图像扫描质量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学龄前期患儿增强CT扫描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减少患儿痛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满意的扫描图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期 儿童 系统化护理干预 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行脑CT检查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昊 狄奇 +1 位作者 陈志平 时胜利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采用脑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45例作为资料,均行CT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原学、脑脊液及相关... 目的:探讨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采用脑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45例作为资料,均行CT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原学、脑脊液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准确率70.00%及总体准确率73.00%显著低于MRI 95.00%、93.33%(P<0.05);CT诊断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病因患儿准确率为70.83%、76.19%,与MRI 91.67%、95.2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CT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价值,也存在明显不足,需配合MRI综合检查,优化诊断结果,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 MRI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Caroli病合并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
14
作者 王冰浩 霍亚玲 孙真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Caroli病合并髓质海绵肾(MSK)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Caroli病合并MSK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超声检查,CT检查5例,MRI检查2例。结果:7例中,肝脏增大5例,缩小2例。超声诊断Caroli病7例,其中Ⅰ型5例、Ⅱ... 目的:分析儿童Caroli病合并髓质海绵肾(MSK)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Caroli病合并MSK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超声检查,CT检查5例,MRI检查2例。结果:7例中,肝脏增大5例,缩小2例。超声诊断Caroli病7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2例,均于肝实质内见梭形或囊状病变,同时伴肝内胆管扩张。超声与CT示囊尾征或蝌蚪征3例,CT示索条征及中心点征2例,超声与CT示胆管结石4例、胆囊结石2例及门静脉高压2例,常规MRI示门静脉高压伴腹水1例。超声示双肾髓质回声增强,内伴条形暗区,较宽的暗区中伴强回声斑;CT示双肾髓质条片状低密度伴斑点状高密度影;MRI示髓质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儿童Caroli病合并MSK临床少见,超声、CT及MRI诊断该病各有优劣,必要时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CAROLI病 髓质海绵肾 诊断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的影像及临床表现
15
作者 马璐 郑彬 宋立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丙戊酸钠(VPA)相关性高血氨脑病(VHE)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8例VHE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其颅脑影像及临床表现、治疗期间VPA血药及血氨水平,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 目的分析儿童丙戊酸钠(VPA)相关性高血氨脑病(VHE)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8例VHE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其颅脑影像及临床表现、治疗期间VPA血药及血氨水平,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本组共8例患儿,MSCT未见异常7例,1例双侧小脑及脑干密度减低。MRI未见异常2例,5例显示T1WI低、T2WI高信号,分别位于双侧小脑、基底节、额叶白质及双侧额颞顶叶散在分布;8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嗜睡、意识障碍,其中3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1例伴持续癫痫发作。实验室检查患儿血氨水平升高,为(89~221)μmol/L,VPA浓度升高,为(106~137)mg/L,脑电图结果示患儿均为δ波、θ波为主的弥漫性慢波;停用或减少剂量VPA,并给予降压及降氨治疗后,所有患儿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血氨水平、血药水平恢复正常,视频脑电图节律恢复为α波。结论口服VPA易诱发VHE,VHE患儿MRI以不同位置脑水肿为主,MSCT检出率低,临床则表现为颅内压升高症状。VHE一旦确诊VHE,应立即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丙戊酸 脑疾病 影像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
16
作者 梅道启 张兵兵 +7 位作者 汤继宏 王媛 王莉 梅世月 高超 王潇娜 马远宁 董世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5-941,共7页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44例患儿以癫痫起病,包括婴儿痉挛发作25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3例、肌阵挛发作8例、失神发作6例、失张力5例、局灶性发作20例。45例均有皮肤色素脱失斑,6例伴发颜面部血管纤维瘤。25例智力低下;12例有运动发育落后;6例心脏错构瘤;8例肾囊肿;1例多囊肾;8例视网膜错构瘤。15例患者检出TSC1基因杂合突变,其中8例新生突变,7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4例,无义突变7例,错义突变2例,剪切突变2例。30例患者检出TSC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21例为新生突变,9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7例,无义突变4例,错义突变7例,整码突变3例;剪切突变7例,大片段缺失1例,延长突变1例。1例TSC1基因变异与10例TSC2基因变异之前未见报道。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基因型-表型关联复杂。临床上对于疑诊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应尽早行TSC1/TSC2基因分析以期及早诊断、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TSC2基因 癫痫 新生变异 MTOR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丹 霍亚玲 +1 位作者 郑彬 焦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误诊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经CTA及手术证实的18例肺动脉吊带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18例肺动脉吊带患儿,CT...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误诊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经CTA及手术证实的18例肺动脉吊带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18例肺动脉吊带患儿,CTA及手术证实单纯肺动脉吊带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法乐四联症2例,大动脉转位1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12例,漏诊4例,误诊2例,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66.7%。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多切面扫查,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对肺动脉吊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吊带 超声心动图 误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颅内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平 郑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回顾性分析本病的CT、MRI及临床表现。结果 26例患者24例影像学检查阳性。CT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MRI平...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回顾性分析本病的CT、MRI及临床表现。结果 26例患者24例影像学检查阳性。CT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MRI平扫呈稍长、长T1信号及长T2信号,FLAIR以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阴性,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临床症状主要为椎体外系、小脑及精神方面的异常,少数病例表现为头痛、下肢肿胀等。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变性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为灰质核团对称性的异常密度、信号,可广泛累及其他部位,部分病例伴有脑萎缩。本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与病灶发生部分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颅内病变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动画微视频联合护士奖励制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景 狄奇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究自制动画微视频联合护士奖励制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2例脑血管造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儿使用围术期脑血管造影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自制动画微... 目的探究自制动画微视频联合护士奖励制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2例脑血管造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儿使用围术期脑血管造影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自制动画微视频联合护士奖励制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哭闹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入院时及入手术室后患儿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麻醉苏醒后躁动程度及心率。结果围术期观察组患儿哭闹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长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mYPAS总得分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YPAS总得分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期ICC评分与麻醉苏醒后RAS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患儿运用自制动画微视频联合护士奖励制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安抚患儿焦虑不安情绪,并确保患儿麻醉诱导期配合度,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动画微视频 奖励法 脑血管造影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心脏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彩霞 周聪聪 赵宗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以患儿家属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心脏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256排心脏CTA检查的新生儿136例,其中男72例,女64例,年龄范围1 d~3... 目的探讨以患儿家属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心脏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256排心脏CTA检查的新生儿136例,其中男72例,女64例,年龄范围1 d~3个月;根据检查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以常规预约检查流程进行检查,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检查前心理焦虑状况、CTA一次完成检查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回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检查过程中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11.219,P<0.05);观察组患儿CTA一次完成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3.970,P=0.046);观察组患儿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度(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1.34±8.47)分比(79.64±9.53)分,t=7.567,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心脏CTA检查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患儿家属对检查的恐焦虑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新生儿检查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需求 多学科协作 新生儿 心脏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