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修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克 刘瑞敏 +2 位作者 韩雪飞 马岚 邢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57-1362,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MSCs中... 目的: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MSCs中,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扩增。通过RT-PCR和PCR-ELISA对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检测。将转染细胞在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而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hTERT 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在体外已连续传到第35代,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传到第20-25代左右已衰老死亡。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经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后,较多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经RT-PCR检测表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亚单位M(NF-M)表达增强。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可以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且不影响其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光明 秦洁 +1 位作者 陈宗德 曹孟德 《医学综述》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干细胞 端粒酶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柴立辉 吴素霞 +1 位作者 鄢文海 马远方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256,共5页
通过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探讨人BMSCs来源的DA神经元的功能特征及其分化机制,为临床上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 通过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探讨人BMSCs来源的DA神经元的功能特征及其分化机制,为临床上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一种理想的细胞来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50μmol/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y factor,BDNF),10μmol/Lforskolin(FSK)和10μmol/LDA联合对BMSCs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2周后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DA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urr1、Ptx3和Lmx1b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检测诱导2周后的细胞多巴胺的释放水平。结果表明,诱导2周后,电镜下细胞胞浆中有大量密集的呈扁平囊状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一些游离核糖体以及神经微丝的形成。RT-PCR结果显示NSE(neuron specificenolase)、Nurr1、Ptx3、Lmx1b和TH的mRNA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诱导2周后TH阳性细胞(24·80±3·36)%的表达较诱导3d后(3·77±1·77)%明显提高(P<0·01);HPLC检测到诱导2周后的细胞DA释放水平[(1·22±0·36)μg/mL(n=6)]高于未经诱导的细胞[(0·75±0·22)μg/mL(n=6)(t=-2·79,P=0·038)]。由此得出,BDNF、FSK和DA可以在体外诱导人BMSCs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DA神经元的功能特征,是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其介导的脐血间质干细胞基因转移研究
4
作者 李克 刘瑞敏 +1 位作者 韩雪飞 邢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目的:构建hTERT-逆转录病毒载体,向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中导入hTERT基因,观察该基因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能否延长细胞的寿命以及转基因细胞的分化能力。方法:PCR法扩增出hTERT全部片段,定向克隆入pLNCX2载体。将病毒质粒导入包装... 目的:构建hTERT-逆转录病毒载体,向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中导入hTERT基因,观察该基因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能否延长细胞的寿命以及转基因细胞的分化能力。方法:PCR法扩增出hTERT全部片段,定向克隆入pLNCX2载体。将病毒质粒导入包装细胞内,筛选阳性产毒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取病毒上清感染脐血MSCs,筛选转基因细胞。检测转染前后hTERT在mRNA水平的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变化,hTERT转入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5-氮杂胞苷将转基因细胞向心肌方向诱导,检测心肌特异抗体的表达。结果:用BglⅡ和NotⅠ双酶切构建质粒,证明PLNCX2-hTERT构建成功,转基因细胞的hTERT基因在mRNA水平得到表达,细胞端粒酶阳性。生长曲线显示转基因细胞增殖速度快于未转染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后,心肌特异性抗体α-sarcom ericactin和connexin-43均有表达。结论: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脐血MSCs后得到表达,激活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效延长了细胞的寿命,不影响其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脐血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脱分化途径衍生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孟德 鄢文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3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经脱分化途径 衍生 干细胞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邢莹 白瑞樱 +4 位作者 鄢文海 韩雪飞 段萍 许燕 樊志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本研究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采集健康自愿者骨髓,体外培养获得hMSCs,取第3代hMSCs,在诱导剂(β-ME,DMSO,BHA)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诱... 本研究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采集健康自愿者骨髓,体外培养获得hMSCs,取第3代hMSCs,在诱导剂(β-ME,DMSO,BHA)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尼氏体的表达以确定诱导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时相的变化。在诱导前后,用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Notch通路中Notch1受体蛋白、配体Jagged1(JAG1)、调节蛋白活化相关物早老素1(presenilin1,PS1)、靶基因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 (HES1)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诱导前,处于G0/G1期的hMSCs占58.5%,S+G2/M期的细胞占41.5%;诱导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下降,NSE阳性细胞率达(77±0.35)%,细胞质中可见深蓝色的块状或颗粒状尼氏体。免疫荧光显示,诱导前后hMSCs内Notch1和JAG1均呈阳性表达,但RT-PCR检测发现诱导后Notch1、JAG1、PS1和HES1mRNA表达量较诱导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果表明,诱导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能抑制Notch信号分子表达,低水平的Notch信号激活可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TCH1 JAG1 早老素1 HES1 分化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巢蛋白、神经丝亚单位和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邢莹 秦洁 +6 位作者 曹孟德 韩雪飞 鄢文海 陈宗德 刘计荣 许燕 龚光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PBS洗涤2次后重悬于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F12 中,接种于T 75培养瓶内(细胞密度为1×106ml-1),一组加入细胞因子EGF和bFGF,终浓度各为10μg/L,另一 组不加细胞因子,剩余细胞用液氮冻存。培养24h倾去全部液体以除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全量换液1次,倒 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收集培养1d、4d、7d、14d贴壁细胞和冻存细胞,采用RT -PCR方法检测nestin、 NF M、hTERTmRNA的表达。结果:未培养的脐血MNCs(内含MSCs)nestin、NF M、hTERTmRNA均表达阳性。培 养后nestin、hTERTmRNA表达下降,至第7d已不能检出;而NF M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 组相比,细胞因子组NF MmRNA表达较高,nestin、hTERTmRNA表达的下降趋势延迟。结论:细胞因子EGF和 bFGF在联合诱导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能下调hTERT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 bFGF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巢蛋白 神经丝亚单位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樊志刚 刘翔 +3 位作者 白瑞樱 韩雪飞 鄢文海 邢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 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予明 秦洁 +5 位作者 邢莹 张博爱 龚光明 宋波 陈宗德 张苏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 h、2 h、3 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 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神经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莹 柴立辉 +5 位作者 吴素霞 陈中德 许燕 韩雪飞 曹孟德 鄢文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并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forskolin(FSK)和多巴胺(DA)联合对BMS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并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forskolin(FSK)和多巴胺(DA)联合对BMSCs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是否具有成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DA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urr1、Ptx3、和Lmx1b的表达。结果显示:诱导2周后,电镜下可见细胞浆中有大量密集的呈扁平囊状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一些游离核糖体,以及神经丝。RT-PCR结果显示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Nurr1、Ptx3、Lmx1b和TH的mRNA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2周后TH阳性细胞的表达较诱导3d后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BDNF、FSK和DA可以在体外诱导人B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转录GABA受体mRNA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燕 段萍 +3 位作者 吴素霞 韩雪飞 鄢文海 邢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7,共3页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受体MRNA 干细胞分化 GABA 细胞转录 神经元样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芳 樊志刚 韩雪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239-4242,共4页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方面,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见测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巴胺含量变化的报道。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方面,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见测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巴胺含量变化的报道。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移植后2,4,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突触素的表达。移植后8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示踪标记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克 马岚 +3 位作者 韩雪飞 刘瑞敏 许煊慧 邢莹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23,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携带示踪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然后用表皮生长... 目的:建立携带示踪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然后用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法将其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转染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发荧光,而实验组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发荧光,经G418筛选后得到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转染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联合诱导后,较多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证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神经丝亚单位-M表达增强。结论: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稳定表达,转染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荧光 基因 转染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勇 程敬亮 +2 位作者 李华丽 王娟 赵天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HU555A)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铁浓度(35、70、140和210mg/L)的SHU555A标记大鼠BMSCs,分别于标记后1d及1、2、3周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纳米颗粒进... 目的:探讨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HU555A)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铁浓度(35、70、140和210mg/L)的SHU555A标记大鼠BMSCs,分别于标记后1d及1、2、3周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纳米颗粒进入细胞情况,台盼蓝排除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的大鼠BMSCs胞质内存在细小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台盼蓝染色显示标记时间对BMSCs活力无影响,铁浓度为35mg/L时对标记的细胞活力无影响,大于该浓度则细胞活力下降。结论:35mg/L的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大鼠BMSCs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示踪标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过程中钾电流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莹 张紫娟 +3 位作者 景莹 韩雪飞 许燕 鄢文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钾电流的变化。方法: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并传代后,撤除有丝分裂原并加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检测分化后培养1d、7d、14d、21d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结...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钾电流的变化。方法: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并传代后,撤除有丝分裂原并加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检测分化后培养1d、7d、14d、21d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结果:分化后培养1d的细胞,未检测出钾电流;分化后培养7d、14d、21d的细胞,在+50mV电压水平下的钾电流幅值分别为(18.077±2.789)pA/pF,(13.099±2.742)pA/pF,(34.045±8.067)pA/pF。该电流为两种电流的混合,分别能被TEA和4-AP所阻断,可能为缓慢失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快速失活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A)。结论: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钾离子通道的功能逐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延迟整流钾电流(IK) 瞬时外向钾电流(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庆霞 鄢文海 +2 位作者 韩雪飞 许燕 邢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体外培养获得NSCs,诱导第3代的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1周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活化型GSK-3β(pTy...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体外培养获得NSCs,诱导第3代的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1周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它们的影响;RT-PCR分析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mRNA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Cs诱导分化1周后有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PP2A的表达,Aβ25~35能增强GSK-3β(pTyr279,216)的表达同时抑制PP2A的表达,而人参皂苷Rb1则能逆转Aβ25~35的作用;RT-PCR检测发现:NSCs诱导分化1周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的mRNA,使用Aβ25~35处理后GSK-3β、CDK-5的表达增强而PP2A的表达减弱,用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神经干细胞后Aβ25~35的作用受到抑制。结论: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并受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提示在体外由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具备正常神经细胞的蛋白磷酸化调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S GSK-3Β CDK-5 PP2A 人参皂苷RB1 AΒ25~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修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实验(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克 刘瑞敏 +2 位作者 韩雪飞 马岚 邢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73-2177,共5页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有限次的细胞传代后,就会停止增殖,发生衰老和死亡。有研究表明,端粒与细胞寿命的控制密切相关,是否可通过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异位表达,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有限次的细胞传代后,就会停止增殖,发生衰老和死亡。有研究表明,端粒与细胞寿命的控制密切相关,是否可通过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异位表达,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从而延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命周期并保持其多潜能分化特性?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5-12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采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和门诊20名健康志愿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1质粒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质粒由加拿大Dr.ChantalAutexier馈赠。DH5α菌株由郑州大学医学院重点分子医学实验室侯卫红博士馈赠。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志愿者胸骨骨髓2mL,经离心、洗涤及传代培养后备用。①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及阳性克隆的筛选和扩增结果:将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24孔培养板中,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1质粒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质粒组,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扩增。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前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检测:通过RT-PCR和PCR-ELISA对选用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质粒的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下简称为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5代)、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1质粒的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下简称为转C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5代)、未转染的第10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K562细胞(阳性对照)转染前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对转H第5及30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C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未转染的第10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检测。③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胰蛋白酶-Giemsa染色法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④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RT-PCR鉴定:将转染细胞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RT-PCR进行鉴定(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和神经丝亚单位M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转染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及阳性克隆的筛选和扩增结果。②不同转染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及端粒酶的活性。③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④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RT-PCR鉴定结果。结果:①随G418浓度的下降,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细胞全部死亡,从而得到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后得到1个连续传到第35代且生长旺盛的抗性细胞克隆,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未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②转C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转染第10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阴性,而K562和转H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阳性。③转H第5代人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转H第30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为阳性。④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0,20,30代的染色体总数均为23对,且含2条X性染色体,仍为正常2倍体,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均正常。⑤较多转H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经RT-PCR检测表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和神经丝亚单位M表达增强。结论: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可以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可以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且不影响其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细胞 端粒 逆转录酶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和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对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鄢文海 许烜慧 +4 位作者 韩雪飞 马岚 许燕 王建枝 邢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17,640,共4页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方法:取P4代MSCs分为EGF、bFGF和EGF+bFGF 及对照组;免疫细胞...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方法:取P4代MSCs分为EGF、bFGF和EGF+bFGF 及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au蛋白和NSE表达,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Tau蛋白含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 EGF+bFGF组Tau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率最高,bFGF组、EGF组和对照组依序递减;各组Tau蛋白含量结果与Tau蛋白阳性细胞率一致。结论:EGF和bFGF均可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表达Tau蛋白和NSE,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细胞分化 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卫星 韩广业 +2 位作者 王瑞 李松 韩雪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纯化大鼠精原干细胞(SSCs)的方法。方法:取大鼠睾丸组织,通过①机械法+两步酶法,②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③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得到细胞悬液,进行培养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台... 目的:探讨分离纯化大鼠精原干细胞(SSCs)的方法。方法:取大鼠睾丸组织,通过①机械法+两步酶法,②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③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得到细胞悬液,进行培养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台盼蓝排斥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率与纯度。结果:①、②、③法所得细胞为SSCs,所得SSCs活率分别为(93.26±1.06)%,(93.50±0.85)%和(94.73±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②、③法所得SSCs纯度呈增高趋势(P<0.05)。结论:3种方法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SSCs活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①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SSCs,结合Percoll分离法能够使SSCs纯度提高,再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进一步富集S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精原干细胞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表达单胺类受体mRNA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萍 许燕 +3 位作者 吴素霞 韩雪飞 鄢文海 邢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检测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经DMSO/BHA联合诱导后所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单胺类受体基因的状况,以探讨体外诱导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条件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 目的检测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经DMSO/BHA联合诱导后所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单胺类受体基因的状况,以探讨体外诱导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条件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hMSCs,DMSO/BHA联合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RT-PCR检测5-HT2受体和多巴胺2受体(DRD2)mRNA。结果分离纯化的hMSCs加入诱导剂后,hMSCs形成多极神经元的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SE蛋白表达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5-HT2受体的mRNA,而不表达DRD2的mRNA。结论DMSO/BHA可诱导hMSCs表达5-HT受体基因,但不表达DRD2受体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细胞 DRD2 5-HT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