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C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贺颖 周白雪 +3 位作者 贾利云 封青川 徐妍 陈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13-116,共4页
随着各领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已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郑州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以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为背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以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活跃... 随着各领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已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郑州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以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为背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以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活跃有效的课堂互动、及时跟进的课后测评重构教学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线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显示,本学期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好评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深入研究与探索线上结合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SPOC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 问卷调查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贺颖 彭月 +3 位作者 贾竟 贾利云 封青川 郑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23-26,共4页
目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挖掘梳理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建设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方法2021年9—11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2021级46名医学相关背景研究生为研究对... 目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挖掘梳理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建设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方法2021年9—11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2021级46名医学相关背景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医学遗传学知识,以科研案例为切入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根据研究生考核评价成绩和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结果考核评价中全体学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4.20±2.03)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5.04±7.20)分、总成绩为(79.23±7.68)分,其中男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4.91±2.21)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4.56±9.57)分、总成绩为(79.11±10.06)分;女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3.97±1.54)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5.19±6.45)分、总成绩为(79.45±6.89)分。问卷反馈收回有效问卷41份,82.93%(34/41)的学生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这项改革表示“非常欢迎”或“欢迎”,100%(41/41)的学生认为每节课插入的思政案例很有用。结论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是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目标的正确途径,教师要确立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医学遗传学思政教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持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三全育人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k8基因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艳 张华 +5 位作者 封青川 范玉佳 李涛 张玉超 贺颖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ink8 mRNA和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APC/7-AAD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与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组细胞比较,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增殖抑制率为24.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Spink8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k8基因 食管癌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对骨肉瘤细胞成瘤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严磊 窦浚峰 +4 位作者 张景义 司文腾 周宇 封青川 海国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对骨肉瘤细胞成瘤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7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对骨肉瘤细胞成瘤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7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HHLA2蛋白和mRNA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对照小干扰RNA(siRNA)和HHLA2 siRNA至骨肉瘤细胞U2OS,建立对照组和HHLA2 KD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柽柳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HHLA2 mRNA和蛋白质水平(0.95±0.14、0.99±0.21)明显低于骨肉瘤组织HHLA2 mRNA和蛋白质水平(1.94±0.19、1.8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0、18.740,P<0.05)。HHLA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对照组细胞24、36、48 h吸光度值(0.46±0.07、0.92±0.05、1.73±0.07)明显高于HHLA2 KD组细胞(0.37±0.02、0.66±0.05;1.1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2,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4.17±6.05)%]明显高于HHLA2 KD组细胞[(37.33±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0,P<0.05)。对照组细胞裸鼠成瘤体积和重量[(37.33±4.76)mm 3、(4.78±0.89)g]明显高于HHLA2 KD组细胞[(37.33±4.76)mm 3、(1.99±0.2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0、7.391,P<0.05)。HHLA2对细胞转移的影响: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83.17±6.33)%、(129.50±17.83)个]明显高于HHLA2 KD组细胞[(52.33±6.77)%、(87.67±6.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3、5.355,P<0.05)。对照组细胞JAK2、JAK3、STAT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1.03±0.11、0.85±0.05、1.13±0.10、1.18±0.10)明显高于HHLA2 KD组细胞(0.56±0.09、0.40±0.05、0.29±0.15、0.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7、14.720、11.770、13.590,P<0.05)。癌旁组织中JAK2、JAK3、STAT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0.72±0.11、0.36±0.12、0.67±0.09、0.94±0.11)明显低于骨肉瘤组织(1.03±0.11、1.15±0.23、1.38±0.12、1.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3、11.990、11.770、18.040,P<0.05)。结论:HHLA2在骨肉瘤组织程高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的成瘤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骨肉瘤 成瘤 转移
原文传递
多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5
作者 徐若琛 贾竟 +6 位作者 赵振华 冯乐丞 代启森 苗长青 张桢 孔祥东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分析11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建立相应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收集11个WAS家系的病史信息和临床资料。采集家系1~5、11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妊娠期)外周静脉血,抽取胎儿羊水或绒毛样本,采集家系6~10... 目的:分析11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建立相应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收集11个WAS家系的病史信息和临床资料。采集家系1~5、11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妊娠期)外周静脉血,抽取胎儿羊水或绒毛样本,采集家系6~10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外周静脉血,应用二代基因测序、Sanger测序以及突变效应预测等对WAS基因的外显子区及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1个家系中先证者均有血小板减少、感染和出血等临床症状。共检出10种WAS基因致病突变,其中c.273G>A、c.361-2A>T、c.1183_1191del、c.331_332insCC为新发突变,致病性分析表明均具有致病性。产前诊断表明5个家系中的胎儿携带与先证者及其母亲相同的突变,决定终止妊娠,5个家系决定对先证者进行临床治疗,1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及母亲携带c.946dupC移码突变,但胎儿基因检测正常,完成遗传咨询。结论:11个家系共发现10个WAS基因致病突变,其中4个突变为首次报道;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明确WAS患者病因、进行产前诊断可避免有家族史的WAS家庭再次生育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WAS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窦浚峰 严磊 +4 位作者 张景义 王少华 周宇 封青川 海国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手术切除的99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HHLA2蛋...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手术切除的99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HHLA2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anus激酶2(JAK2)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JAK2-STAT3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HLA2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HHLA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0.84±0.20、0.86±0.21)明显低于骨肉瘤组织表达水平(1.78±0.21、1.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190、24.110, P<0.05)。骨肉瘤组织中JAK2表达阳性率为59.60%(59/99),STAT3表达阳性率为75.76(75/99)。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与JAK2和STAT3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 r=1.298、2.014, P<0.05)。软骨母细胞瘤和成骨母细胞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60±0.29、1.65±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8, P>0.05)。Ⅰ~Ⅱ期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49±0.14)低于Ⅲ期患者(1.8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060, P<0.05)。未淋巴结转移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51±0.19)低于淋巴结转移患者(1.83±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02, P<0.05)。中高分化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72±0.21)低于淋巴结转移患者(1.5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29, 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41例,占41.41%;预后良好组58例,占58.59%。预后不良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76±0.19)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5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52, P<0.05)。骨肉瘤组织中HHLA2表达曲线下面积为0.890。标准差为0.045,95%可信区间( CI)为0.767~0.948( P<0.05)。诊断的灵敏度84.69%,特异性为85.89%,准确度为78.95%。高Eneeking分期、远端转移和高HHLA2水平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P<0.05)。 结论:HHLA2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HHLA2、JAK2和STAT3表达水平可作为骨肉瘤临床恶性病理特征和预后的辅助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Janus激酶2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易感基因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志煜 徐若琛 +1 位作者 唐俊楠 张金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6-851,共6页
腹主动脉瘤是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其易感基因筛选和验证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是多个易感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初步鉴定出200余种可能与腹主动脉瘤相关的... 腹主动脉瘤是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其易感基因筛选和验证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是多个易感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初步鉴定出200余种可能与腹主动脉瘤相关的易感基因,但对于这些基因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该文就近年来已有验证的重要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易感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