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对食管癌细胞分化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爱群 王立东 +7 位作者 常志伟 丁攀峰 郭涛 孙哲 李琮宇 范宗民 何欣 张传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递质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防治食管癌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EC109细胞系,分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组、Ach加阿托品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组、NE加托拉唑林组、Ach+NE组...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递质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防治食管癌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EC109细胞系,分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组、Ach加阿托品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组、NE加托拉唑林组、Ach+NE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14d,HE和氧化还原修复酶-1(peroxire-doxin-1,PRX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和图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1)细胞3d长出突起,7d明显长长,14d部分细胞之间相互连结形成网状;2)PRX1免疫组化显色明显加深;3)核质比下降。Ach和NE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神经递质Ach和NE对食管癌细胞分化具有诱导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DNA修复酶的表达有关,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该发现为开拓食管癌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氧化还原修复酶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与环境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广平 王立东 冯笑山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5期35-36,共2页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提示环境起着主要作用。但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食管癌是多种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的疾病,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食管癌 环境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8例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韩渭丽 汤萨 +10 位作者 姬玲粉 李文才 鲍启德 吴盘红 伍玥 赵学科 韩雪娜 杨俊娟 李秀敏 申培红 王立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 058例食管良性肿瘤均来自1973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和贲门癌生物样本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 058例食管良性肿瘤均来自1973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和贲门癌生物样本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0万例数据库中,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食管肿瘤患者共249 246例,食管良性肿瘤占0.42%(1058/249 246),其中男性544例,年龄(50±11)岁;女性514例,年龄(52±11)岁。在组织病理学诊断的10种良性肿瘤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为84.50%(894/1 058),其次为乳头状瘤6.90%(73/1 058),腺瘤最少为0.38%(4/1 058)。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纤维瘤以男性为主;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血管瘤以女性为主。此外,本组发现的5例错构瘤全部发生于女性。以发生率≥50%为易发标准,青年男性易发食管良性瘤依次为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而青年女性依次为颗粒细胞瘤和脂肪瘤;老年男性依次为乳头状瘤、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老年女性依次为神经鞘瘤、乳头状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和错构瘤;此外,男性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腺瘤,女性神经纤维瘤均发生在老年;不同年龄良性肿瘤总体发生率(P=0.034)和平滑肌瘤发生率(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平滑肌瘤、乳头状瘤、间质瘤和神经鞘瘤好发部位以中段为主,脂肪瘤以下段为主。本组良性肿瘤治疗以单纯手术为主为57.54%(492/855),其次为内镜下切除38.01%(325/855)和其他为4.45%(38/855)。结论:食管良性肿瘤发生率低,组织类型较多,且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易发类型明显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不同,好发部位不同,手术及内镜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惠娟 张朋 +11 位作者 赵学科 宋昕 黄佳 袁果 姬玲粉 张唐娟 吴敏杰 殷言言 胡守佳 吕双 李健 王立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14335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资料库,其中高发区7007例、低发区7328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术...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14335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资料库,其中高发区7007例、低发区7328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术后病理,包括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结果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均以中分化为主(48% vs 61%),低分化和高分化次之,未分化最少(0.6% vs 0.4%)。高发区男性患者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高分化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低发区患者( P 〈0.05);但高发区女性患者仅40~49岁年龄组高分化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低发区患者( P〈0.05)。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高发区( r=0.125,P〈0.05)和低发区( r=0.105,P〈0.05)患者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均以中分化为主;高发区男性和女性40~49岁年龄组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低发区患者;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分化程度越差,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与城市、低发区与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渭丽 胡守佳 +12 位作者 李秀敏 吕双 孙莉 秦艳茹 王彦杰 孟辉 史莉莉 蔺红丽 杜丹凤 黄伟鹏 樊冰雨 杨洋 王立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农村与城市、低发区与高发区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方法 58 50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郑州大学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1973年至2015年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农村与城市、低发区与高发区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方法 58 50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郑州大学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1973年至2015年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58 50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37 338例,年龄(59±9)岁;女21 165例,年龄(60±9)岁。农村患者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城市患者(39.3%vs 37.3%,P=0.011),低发区患者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发区患者(40.0%vs 38.6%,P=0.001),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0.8%vs 36.2%,P=0.000)。依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将患者分为4组(N0:0枚,N1:13枚,N2:46枚,N3:>7枚),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N1:24.0%vs 23.0%,N2:13.2%vs 10.8%,N3:3.2%vs 2.4%;P<0.001),低发区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高发区(P<0.001),但农村和城市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相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12,P<0.001,95%CI(1.7171.255)]、低发区[OR=1.057,P=0.002,95%CI(1.0211.094)]和农村[OR=1.108,P=0.002,95%CI(1.0391.18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低发区、农村、男性患者是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农村 高发区 低发区 食管鳞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加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方 孙哲 +3 位作者 王志新 郭涛 吴会芳 李琮宇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予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予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A组)和直接PTCA/STENT(B组)。44例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治疗,19例直接PTCA和支架。术中分别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梗塞相关动脉(IRA)。多道心电生理仪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术后10~20d两组病人均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以评价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1)首次CAG显示A组IRA5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29支,右冠状动脉(RCA)15支,左回旋支(LCX)7支;B组IRA24支,其中LAD13支,RCA7支,LCX4支;两组冠状动脉分支梗塞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AB两组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1/ 44),其中心室颤动发生事为14%(6/44);B组为79%(15/1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3%(10/19)。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室颤动发生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室颤动病人行电除颤后转复为窦性心率。(3)病人住院10~20d,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DP达到或超过60%者,A组为64%(28例),B组为89%(17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治疗时间提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明显,急性期过后,病人心肌功能恢复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和反流性食管炎中p16和hMLHl基因甲基化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凡 谢新纪 +2 位作者 朴颖实 刘宾 王立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鳞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中p16基因和hMLH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食管上皮标本12例,食管下段鳞癌13例,反流性食管炎64例(其中基底细胞增生4...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鳞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中p16基因和hMLH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食管上皮标本12例,食管下段鳞癌13例,反流性食管炎64例(其中基底细胞增生43例、不典型增生21例)。提取各个组织的基因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On,0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用亚硫酸氢钠.酶切法检测hMLH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基底细胞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以及食管下段鳞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0/12、14.0%(6/43)、38.1%(8/21)、6/13;并且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随食管病变程度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p16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均正常表达,基底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和食管下段鳞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6%(11/43)、76.2%(16/21)、11/13;在正常食管上皮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里均未检测出hMLH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食管下段鳞癌组织中1例检测hMLH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阴性表达密切相关(P〈0.01),而hMLH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590)。结论p16基因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食管下段鳞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基底细胞增生可能与食管下段鳞癌相关;hMLH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不直接参与食管下段鳞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炎 基因 P16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邢国兰 王立东 +2 位作者 齐义军 范宗民 李吉林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各级病变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环氧合酶-2及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3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各级病变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环氧合酶-2及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3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及食管鳞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组环氧合酶-2、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环氧合酶-2和VEGF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及食管鳞癌中表达异常增高,提示二者的表达增高与食管癌的多阶段演变过程相关,环氧舍酶-2和VGEF可能成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并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组织Survivin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韶华 丁广成 +4 位作者 王立东 李学民 常扶保 李吉林 范宗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764-766,781,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蛋白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15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患者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Surviv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状况。...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蛋白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15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患者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Surviv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5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患者SCC和GCA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Survivin在SCC组织中免疫阳性率为71%(10/14),在GCA组织中为33%(5/15);E-cadherin在SCC组织中免疫异常表达率为93%(13/14),在GCA组织中为93%(14/15)。Survivin蛋白在食管贲门双原发癌SCC和GCA组织中一致性表达率为58%(8/14);E-cadherin蛋白一致性表达率为86%(12/14)。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 食管肿瘤 贲门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钙粘着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p16基因甲基化与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王凡 樊宇靖 +5 位作者 郐大余 李莉 谢新纪 邸霞 王立东 刘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8-699,共2页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对10例正常食管组织,50例RE组织和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对照检测,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间的可能相关性。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P16基因甲基化 癌相关性 P16基因启动子区 食管鳞癌组织 食管组织 甲基化状态 对照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