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M_(2.5)浓度达标约束和区域联防联控的河南省地级市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1
作者 王硕迪 董欣宜 +3 位作者 苏方成 徐起翔 王克 张瑞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5-995,共11页
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代表的受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显著省份的大气环境容量,本文基于CMAQ模型,采用嵌套迭代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在周边省份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时17个地级... 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代表的受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显著省份的大气环境容量,本文基于CMAQ模型,采用嵌套迭代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在周边省份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时17个地级市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①省外传输对河南省PM_(2.5)浓度的贡献率为50.29%,其中周边7个省份传输贡献率为36.19%,可见周边省份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河南省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②在省级PM_(2.5)浓度达标时,河南省周边7个省份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279.07×10^(4)、465.61×10^(4)、172.67×10^(4)和182.96×10^(4)t,超载排放量分别为243.13×10^(4)、402.79×10^(4)、143.63×10^(4)和142.54×10^(4)t.③在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全省PM_(2.5)浓度达标时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环境容量分别为23.48×10^(4)、52.40×10^(4)、22.74×10^(4)和32.17×10^(4)t,超载排放量分别为48.43×10^(4)、106.78×10^(4)、45.84×10^(4)和61.63×10^(4)t.④河南省东南部区域的SO_(2)和NO_(x)排放以及西北部区域的一次PM_(2.5)和NH_(3)排放会对全省PM_(2.5)浓度变化有显著贡献.研究显示,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时,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的最大值为52.40×10^(4)t,超载排放量的最大值为106.78×10^(4)t.为实现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河南省周边省份均需要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同时河南省需要加大对东南部区域的SO_(2)和NO_(x)排放以及西北部区域的一次PM_(2.5)和NH_(3)排放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型 空气质量达标 PM_(2.5) 区域传输 大气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中等挥发性有机物采样分析及外场观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岩岩 徐瑞欣 +1 位作者 孔蒙迪 张瑞芹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大气中的重要有机污染物之一.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采样分析研究相比,目前针对IVOCs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IVOCs的深入研究对于大气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城市大气环境中IVOCs...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大气中的重要有机污染物之一.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采样分析研究相比,目前针对IVOCs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IVOCs的深入研究对于大气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城市大气环境中IVOCs采样与分析技术和外场观测等,重点详述了IVOCs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采样分析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大气中IVOCs的化学结构、传输性及其反应性质.与质谱结合的在线采样技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监测的测量结果,有助于分析IVOCs的组成分布及浓度特征.与一维色谱技术相比,二维色谱技术的高灵敏度和强选择性大大提高了大气中有机物在色谱上的分离度.IVOCs采样分析技术的深化能够提高IVOCs定性定量的准确度,并大幅提高城市大气中IVOCs的研究效率和水平.从研究区域及测量物质方面来看,城市大气IVOCs的外场观测研究仍受到测量技术的限制,深入探究IVOCs物质组分及其定量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采样分析技术 外场观测 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尉卿 崔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激光粒子计数器和颗粒物自动测定仪测量的郑州市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分析了局地气溶胶的干沉降和湿沉降以及郑州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局地区域大气气溶胶中粒径≥2μm的粒子,沉降... 利用激光粒子计数器和颗粒物自动测定仪测量的郑州市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分析了局地气溶胶的干沉降和湿沉降以及郑州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局地区域大气气溶胶中粒径≥2μm的粒子,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粒径≤0.3μm的粒子,沉降速度变化不大;湿沉降率大于干沉降率。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7:00-19:00为最高峰,6:00-9:00为次高峰,这是早晨及下午上下班汽车运行高峰期向大气排放的尾气和汽车扬尘所致。在垂直分布上,45-80 m处的粒子数多于1.5 m处的粒子数;在水平分布上,交通建筑区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功能区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数浓度 质量浓度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_(1)和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4
作者 张弘宇 翟诗婷 +3 位作者 袁明浩 徐艺斐 王申博 张瑞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17-6627,共11页
利用在线观测仪器于2021年对郑州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_(1)和PM_(2.5)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对比观测,利用受体源解析模型、潜在源模型、热力学模型和化学反应速率公式,探究了PM_(1)和PM_(2.5)的来源及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 利用在线观测仪器于2021年对郑州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_(1)和PM_(2.5)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对比观测,利用受体源解析模型、潜在源模型、热力学模型和化学反应速率公式,探究了PM_(1)和PM_(2.5)的来源及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1)和PM_(2.5)主导组分均为硝酸根和有机物,但二者在PM_(1)中的占比(35.1%和23.6%)均高于PM_(2.5)(26.3%和18.2%).相较于PM_(2.5),二次源(37.7%)、生物质燃烧源(10.5%)、工业源(5.2%)和机动车源(37.0%)对PM_(1)的贡献更大,而燃煤源(9.3%)和扬尘源(0.4%)对PM_(1)的贡献较小.此外,省外传输对PM_(1)的影响大于PM_(2.5).PM_(1)和PM_(2.5)中液相硫酸盐的主导路径均为H_(2)O_(2)的氧化途径,其次PM_(1)中反应路径为过渡金属催化氧化,PM_(2.5)则为O_(3)氧化.PM_(1)中硝酸根的生成可能受气相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PM_(1)低气溶胶含水量浓度下,即可存在较高的NH_(3)气粒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1) PM_(2.5) 来源 颗粒物pH 二次无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冷凝与电捕获器分离精制生物油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石文 张长森 +3 位作者 徐兴敏 任献涛 马梅英 张瑞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3,55,共4页
利用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收集生物油,共得到5种生物油。研究了5种生物油的产率分布及其含水量、热值、黏度、pH等理化特性,分析了生物油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化合物在5种生物油中的分布,同时对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生物油的... 利用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收集生物油,共得到5种生物油。研究了5种生物油的产率分布及其含水量、热值、黏度、pH等理化特性,分析了生物油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化合物在5种生物油中的分布,同时对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生物油的效率作了统计评价。研究表明,电捕获器提高了生物油25.9%的产率,通过分级冷凝系统可以有效地分离脱除生物油中的水分。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可以完全分离大分子量的酚类、醛酮类物质,但对乙酸等小分子量的物质分离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分级冷凝 电捕获器 GC-MS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分析郑州市高新区PM_(2.5)中的金属元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耿柠波 王佳 +3 位作者 徐艺斐 张稳定 张瑞芹 陈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采集大气颗粒物细粒子(PM2.5)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Ag、Al、Ba、Ca、Cd、Ce、Co、Cr、Fe、K、Mg、Mn、Na、Ni、Pb、Sb、Se、Sr、V、Zn等20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用I... 采集大气颗粒物细粒子(PM2.5)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Ag、Al、Ba、Ca、Cd、Ce、Co、Cr、Fe、K、Mg、Mn、Na、Ni、Pb、Sb、Se、Sr、V、Zn等20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用ICP-MS测定,以Sc、Ge、Rh、In、Bi作为内标物质,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消除质谱干扰,确定实验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20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0.003~1.172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精密度良好,RSD<3.42%;回收率为80.9%~110.3%.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检测线性范围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并应用于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微波消解 ICP-MS 金属元素 内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合并净化槽对生活污水的去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俊 刘国华 +3 位作者 黄五星 高镜清 王志斌 张瑞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改进型合并净化槽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的净化效能。通过设置改性复合填料和设置微电解铁屑床对合并净化槽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缺氧-厌氧-好氧(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8 h、系统回流体积比... 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改进型合并净化槽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的净化效能。通过设置改性复合填料和设置微电解铁屑床对合并净化槽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缺氧-厌氧-好氧(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8 h、系统回流体积比为75%时,3月份和8月份对COD、TN和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月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80%和94%;8月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76%和91%。出水COD≤50 mg/L,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15 mg/L、≤0.5 mg/L,均达到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改进型合并净化槽 复合填料 铁屑床 去污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酶解残渣木质素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献涛 张长森 +2 位作者 李松岭 谭智超 张瑞芹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3-19,共7页
对玉米秆酶解残渣木质素进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热裂解主要发生在180~500℃,综合考虑热解效率和液体产物产率最大化,选取快速热解实验的热解温度范围为500~600℃。并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装置上对木质素进行热解实验,在550℃时得... 对玉米秆酶解残渣木质素进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热裂解主要发生在180~500℃,综合考虑热解效率和液体产物产率最大化,选取快速热解实验的热解温度范围为500~600℃。并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装置上对木质素进行热解实验,在550℃时得到热解液体产物热解油最大产率,为30.9%。对热解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木质素热解产物相对简单,一级和二、三、四级热解油的成分主要是酮类和酚类;而电捕油中酮类很少,大部分是酚类,另有15.07%的2,3-二氢苯并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热重分析 热解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气中焦油的催化转化脱除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长森 张瑞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4-876,共3页
以浸渍在天然镁橄榄石上的金属镍和铈组成的催化剂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进行了催化重整试验,调整镍和铈的负载量及水碳比,优选出了活性高、反应稳定的催化剂(含3%NiO和1%CeO2),用该催化剂对生物质氧化燃气中的焦油进行催化转化,焦油的... 以浸渍在天然镁橄榄石上的金属镍和铈组成的催化剂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进行了催化重整试验,调整镍和铈的负载量及水碳比,优选出了活性高、反应稳定的催化剂(含3%NiO和1%CeO2),用该催化剂对生物质氧化燃气中的焦油进行催化转化,焦油的转化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镍基催化剂 镁橄榄石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防汛指挥GIS实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智慧 曹冬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共3页
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主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汛前预测、汛期现场指挥以及汛后灾情评估、救灾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防汛指挥GIS的数据分为防汛专题数据、地图数据库及其他数据;数据存储要处理好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存储方式一般采用分布... 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主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汛前预测、汛期现场指挥以及汛后灾情评估、救灾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防汛指挥GIS的数据分为防汛专题数据、地图数据库及其他数据;数据存储要处理好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存储方式一般采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系统和并行空间数据库系统。基于Web技术的防汛指挥GIS的实现方式主要有CGI、Active Page、Server API、Plug-Ins、ActiveX、Java Applet、Java Servlet、GML技术等。重点介绍了移动GIS的组成和移动GIS与WebGIS结合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防汛指挥信息系统 数据存储 WEB 移动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系统及其节能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选 张瑞芹 +1 位作者 曹冬冬 王哲 《节能》 2014年第2期8-11,2,共4页
对电机系统及其节能技术措施进行了概述,通过采用一种通用的节能技术评价指标——节能成本,对当前电机系统较为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优化类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的节能成本基本都低于能源价格,经济效益较好。而... 对电机系统及其节能技术措施进行了概述,通过采用一种通用的节能技术评价指标——节能成本,对当前电机系统较为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优化类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的节能成本基本都低于能源价格,经济效益较好。而电机调速类和高效设备类节能技术的节能成本与能源价格相比有高有低。对于节能成本高于能源价格的节能技术,文中提出了若干建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系统 节能技术 节能成本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以本科生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楠 李胜利 《甘肃科技》 2021年第12期48-52,共5页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材内容滞后、与所学专业联系不足、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和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分析化学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改革,进行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材内容滞后、与所学专业联系不足、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和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分析化学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改革,进行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初步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课程实践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工业能效政策和项目评估研究
13
作者 张少辉 张长森 +2 位作者 侯小阁 卢蕊 张瑞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39,共4页
能效政策评估是能效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能效政策的实施和设计提供指导,还能对能效政策和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改进。本文通过情景分析和指数分解法综合评价了河南省为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 能效政策评估是能效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能效政策的实施和设计提供指导,还能对能效政策和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改进。本文通过情景分析和指数分解法综合评价了河南省为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的目标而实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重点节能工程、3515节能行动和淘汰落后产能等能效政策和项目。研究表明:河南省工业部门实施的主要能效政策和项目均超额完成设计目标,其中主要高耗能工业部门对降低单位GDP能耗的贡献可达2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效政策 能效政策评估 高耗能工业 情景分析 指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座式教学模式初探——以本科生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楠 《甘肃科技》 2020年第2期47-49,共3页
针对当前高等学校课程讲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和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作者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环境化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改革,使用了讲座式教学模式,并且采用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 针对当前高等学校课程讲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和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作者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环境化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改革,使用了讲座式教学模式,并且采用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的形式,通过讲座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环境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使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讲座式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实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董喆 姜楠 +3 位作者 王佳 李利萍 郭蒙蒙 张瑞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探究郑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典型月份采集四季PM2.5样品进行分析。郑州市PM2.5和PAHs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3.0±54.6)μg/m^3和(26.3±21.0)ng/m^3,呈现冬季... 为探究郑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典型月份采集四季PM2.5样品进行分析。郑州市PM2.5和PAHs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3.0±54.6)μg/m^3和(26.3±21.0)ng/m^3,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冬季4环PAHs的占比高达41%,春、夏、秋3个季节的环数分布以5和6环比例最大;苯并[a]芘(BaP)和BaP毒性当量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 ng/m^3和4.0 ng/m^3,四季的质量浓度均在较高水平。增量终生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AHs致癌风险值在0.13×10^-6~1.45×10^-6范围内,部分时间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甲醇催化重整制氢的氢产率及碳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红睿 张瑞芹 +2 位作者 徐兴敏 刘永刚 张长森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3,共5页
采用生物油-甲醇催化重整制氢。在微型固定反应装置上通过正交法试验设计,对生物油甲醇混合比例、反应温度、水碳比、进样流速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在选择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氢气产率和碳转化率分别为34.89%及63.34%。
关键词 生物油-甲醇 催化重整 正交试验 氢产率 碳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排放限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博强 朱仁成 +4 位作者 王梦雷 张瑞芹 王莉 李顺义 鲍晓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3-947,952,共6页
随着车辆技术进步和燃油品质提升,河南省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污染物现行排放限值已不能对高排放车辆进行有效监控。依据《确定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 241-2005),采用相对光吸收系数与累积... 随着车辆技术进步和燃油品质提升,河南省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污染物现行排放限值已不能对高排放车辆进行有效监控。依据《确定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 241-2005),采用相对光吸收系数与累积频率法,对9458份在用柴油车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符合河南省的在用柴油车排放限值。建议河南省在用国三、国四、国五轻型柴油车尾气光吸收系数限值分别为0.98、0.89、0.76m^-1,而相应重型柴油车尾气光吸收系数限值分别为0.66、0.62、0.48m-1;依据该限值,河南省在用柴油车的年检合格率控制在82.6%,高排放柴油车比例为17.4%,符合HJ/T 241-200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柴油车 加载减速工况 光吸收系数 累积频率 排放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利伟 燕启社 +1 位作者 黄飞 张瑞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对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时期对系统进水和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浓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地埋式设计,系统在不同季节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运行稳定,当进水... 对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时期对系统进水和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浓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地埋式设计,系统在不同季节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运行稳定,当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运行过程同时表明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零排放、景观和谐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土壤生态系统 CODCR TN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饮油烟污染物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欢欢 杨海健 +3 位作者 王深冬 张云鹏 李丹 张长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75,共5页
阐述了餐饮油烟污染的产生与危害,综合分析了油烟中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净化技术现状,指出了现有油烟净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油烟治理技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 餐饮油烟 颗粒物 VOCS 净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回归法分析孕期郑州市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同坤 周郭育 +6 位作者 王佳 段雷振 李志远 朱静媛 黄辉 张瑞芹 巴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与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_(10)暴露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至2012年在郑州市某卫生院生产的527对健康产妇及其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电子秤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卧式身长计测量出生身长,皮尺... 目的:探索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与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_(10)暴露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至2012年在郑州市某卫生院生产的527对健康产妇及其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电子秤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卧式身长计测量出生身长,皮尺测量出生腹围和头围;全自动监测分析2009年至2011年当地大气中SO_2、NO_2和PM_(10)的24 h平均浓度;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利用岭回归法分析不同孕期母亲SO_2、NO_2和PM_(10)暴露水平与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岭回归结果显示,母亲孕期SO_2暴露平均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有关(β分别为-0.370、-0.371、-0.139,P<0.05),母亲孕期NO_2暴露平均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有关(β分别为0.329、0.259,P<0.001)。孕期分层分析发现,随着母亲孕早、中、晚期SO_2及孕晚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减少(β分别为-0.198、-0.253、-0.305、-0.143,P<0.05);而随着孕中、晚期NO_2及孕早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β分别为0.191、0.370、0.164,P<0.05);随着母亲孕早、中期SO_2及孕晚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身长减少(β分别为-0.197、-0.186、-0.212,P<0.05),而随着孕早、晚期NO_2及孕早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身长增加(β分别为0.158、0.306、0.114,P<0.05);随着孕晚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腹围减少(β=-0.161,P<0.05),而随着孕早期PM_(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头围增加(β=0.177,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受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的影响,其影响与孕期不同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出生形态特征 孕期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