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容量血液灌流救治小儿毒鼠强中毒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1 位作者 李素珍 王欣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7-317,共1页
毒鼠强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大[1].
关键词 毒鼠强中毒 血液灌流救治 大容量 2004年6月 小儿 内科保守治疗 血液净化中心 特效解毒剂 2001年 常规疗法 病死率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2 位作者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高颅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1 位作者 李素珍 李亚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5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对急性肝衰竭(ALF)动物高颅压的疗效。方法1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治疗组(n=5)与对照组(n=5),采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在给药24h、48... 目的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对急性肝衰竭(ALF)动物高颅压的疗效。方法1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治疗组(n=5)与对照组(n=5),采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在给药24h、48h后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持续监测两组动物颅内压(ICP)变化并观察比较两组动物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动物的颅内高压及多项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25.7±12.6)h和(58.9±11.2)h,t=1.03,P<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清除急性肝衰竭动物体内多种病理成分、改善肝功能、降低颅内高压,并能明显延长急性肝衰竭实验动物生存时间。该方法有望成为帮助急性肝衰竭患者度过危险期,并可作为肝脏移植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肝衰竭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