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苏红革 王芳 郭晓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在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华 马玲 何智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教学法)在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医生、新分配医生及进修医生共6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n=3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32),分析两组学员...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教学法)在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医生、新分配医生及进修医生共6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n=3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32),分析两组学员基础理论、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及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基础理论考试成绩观察组为(90.15±6.95)分,对照组为(92.74±8.36)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观察组为(93.36±5.29)分,对照组为(83.52±6.81)分,观察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t=2.43,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提高医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团队意识方面效果显著。观察组赞成PBL教学法的总人数为166(92.22%),对照组支持赞成传统教学法的总人数为43(2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17,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的兴趣和操作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小儿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时红光 鲁颂献 +2 位作者 傅哲 陈玄玄 陈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接受传...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接受传统康复干预措施的4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接受基于ERAS理念干预的3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ERAS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重置胃管、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患儿重置胃管、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干预有助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无痕化手术方案在中高位肛门闭锁的应用
4
作者 周君 朱健 +4 位作者 袁英迪 王鹏 冯小娟 张瑜 杜俊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手术方案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造瘘护理体验和腹壁无痕化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5—2024-0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Ⅰ期经脐部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Ⅱ期改... 目的探讨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手术方案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造瘘护理体验和腹壁无痕化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5—2024-0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Ⅰ期经脐部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Ⅱ期改良后矢状路会阴肛门成形术+Ⅲ期关瘘术(腹壁无痕化手术方案,观察组),18例行Ⅰ期横结肠双腔造瘘术+Ⅱ期腹腔镜辅助会阴肛门成形术+Ⅲ期关瘘术(传统手术方案,对照组)。统计各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家庭造瘘护理体验满意度、腹壁瘢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Ⅰ期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期、Ⅲ期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家庭护理体验满意度及腹壁瘢痕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患儿,选择腹壁无痕化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不差于传统手术方案,且可获得更好的家庭造瘘口护理体验及腹壁无痕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位肛门闭锁 腹壁无痕化手术 改良后矢状路肛门成形术 经脐部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模型的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孙培良 王凤丽 +1 位作者 田娟 曹丽娜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模型下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进行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1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凭借抽签分组法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进...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模型下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进行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1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凭借抽签分组法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基于PDCA模型的整体护理,患儿均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排便功能、配合度、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儿配合度、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排便功能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PDCA的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促进患儿的临床恢复,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模型 整体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 患儿 根治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切除妊娠期阑尾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黄华 马绍斌 +6 位作者 袁洋 马玲 薛寒 马帅军 马晓宇 陈玄玄 张伟博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71-77,共7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22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9)和开腹组(n=13),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22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9)和开腹组(n=13),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指标和胎儿结局影响指标等。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率、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保胎治疗时间、病理学表现、早产率、分娩方式和胎儿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镇痛剂使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术后白细胞计数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切口美观、肠道功能恢复快、进食早、感染少、母胎结局好和胎儿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手术 妊娠期 急性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的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7
作者 李姝琪 李杰 +5 位作者 范璐 孙玮 孟令思 楚阿兰 杨宏星 刘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MBC 2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术前22... 目的通过分析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MBC 2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术前22例被误诊,分析这22例被误诊病患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据此归纳其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27例术前确诊率为18.5%,误诊22例,误诊率为81.5%,其中前纵隔病变20例(占比74.1%),6例误诊为胸腺瘤,4例考虑淋巴结,误认为心包囊肿及胸腺囊肿各2例,囊性畸胎瘤1例,中纵隔病变2例(7.4%),均误诊为平滑肌瘤,后纵隔病变5例(18.5%),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食管囊肿及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27例全部为单发病例,其中液性密度8例,CT值范围约-3-12HU,平均13HU;19例为软组织密度影,CT值范围约23-73HU,平均41HU。结论将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 易误诊 临床 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通道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及梅克尔憩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华 侯广军 +5 位作者 陈琦 耿宪杰 王献良 黄敏 曹振杰 郜向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梅克尔憩室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272例,梅克尔憩室48例作为临床实验组,将2008年12月~2010年5月传统开腹手术的同种病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梅克尔憩室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272例,梅克尔憩室48例作为临床实验组,将2008年12月~2010年5月传统开腹手术的同种病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就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常规开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04,P=0.041〈0.05,住院天数与常规开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42,P=0.037〈0.05,住院费用与常规开腹比较无显著差异,t=-0.819,P=0.417〉0.05。单通道与传统开腹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t=-2.604,P=0.012〈0.05,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t=-2.6687,P=0.01〈0.05,两种术式梅克尔憩室患儿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50,P=0.153。单通道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经脐单通道腹腔镜行阑尾切除及梅克憩室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短、术后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腹腔镜 Z形切口 阑尾炎及梅克尔憩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琦 周维 +3 位作者 黄华 王鹏 李晓月 谭诗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完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82例资料。年龄2个月~14岁,完全性肠梗阻60例,不全性肠梗阻22例。先于脐缘左侧开放直视下置5 mm trocar和光源,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完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82例资料。年龄2个月~14岁,完全性肠梗阻60例,不全性肠梗阻22例。先于脐缘左侧开放直视下置5 mm trocar和光源,腹腔镜下探查粘连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中转开腹),腔镜监视下于左侧腹直肌外缘上下各置5 mm trocar,进无损伤抓钳和超声刀。小心松解粘连索带及粘连的肠管,解除梗阻,游离肠管,明确并处理梗阻原因。结果术后诊断Meckel憩室并发肠梗阻15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5例,阑尾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17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8例,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7例。术中1例肠粘连松解时肠管损伤,行肠吻合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172.2±24.1)min,出血量5~15 ml。术后1~3天可自行排便,术后5~8天出院,无切口愈合不良。随访3个月~5年3个月,中位数34个月,生长发育正常,2例再次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结论完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粘连性肠梗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磁力珠10例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华 崔晓燕 +7 位作者 张大 耿宪杰 谷雅川 王鹏 黄泓伟 杨坡 陈玄玄 陈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磁力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及河南省儿童医院3例消化道异物磁力珠行完全腹腔镜手术的资料,年龄2岁2月~5岁...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磁力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及河南省儿童医院3例消化道异物磁力珠行完全腹腔镜手术的资料,年龄2岁2月~5岁6月,中位年龄3岁9月。腹腔镜下探查确定磁力珠的位置,松解粘连的肠管,自胃肠穿孔处逐一取出磁力珠,缝合修补穿孔,检查吻合口无漏气漏液,腹腔留置引流管。结果9例有胃肠穿孔,完全腹腔镜手术修补;1例无胃肠穿孔,经脐部2 cm小切口将磁力珠挤入盲肠自行排出。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44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第2~3天肛门排气,第3~4天行腹部X线片无异常后进流食,第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7~10天出院。10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肠瘘、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磁力珠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儿童 磁力珠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19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谷雅川 黄华 +1 位作者 陈琦 鲁颂献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原因、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9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19例患儿中早产儿14例(包括双胎儿5例),足月儿5例,均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原因、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9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19例患儿中早产儿14例(包括双胎儿5例),足月儿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壁肌层缺损。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19例患儿中,2例因术后严重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4例因严重感染及经济因素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治愈出院,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胃壁肌层发育缺陷和胃壁局部缺血是导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可能原因,胃内压增高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的诱因,早期行X线检查确诊、尽早手术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新生儿 胃穿孔 剖腹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阑尾炎1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雅川 黄华 陈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3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手术治疗11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阑尾炎),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患儿中,10例行阑... 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手术治疗11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阑尾炎),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患儿中,10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阑尾切除+回肠造瘘术;12例患儿中10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腹部超声检查可帮助诊断,积极手术和细致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新生儿 阑尾切除 回肠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臀部硬纤维瘤手术治疗37年回顾(附31例报告)
13
作者 黄华 马玲 +4 位作者 杨啟政 陈琦 谷雅川 曹振杰 王朝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7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手术边缘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硬纤维瘤。结果 31例中,术后获随访28例,随访时间2个月... 目的探讨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77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手术边缘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硬纤维瘤。结果 31例中,术后获随访28例,随访时间2个月至37年,平均随访时间12年3个月。12例术后原位复发,复发率为42.9%。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3年,多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硬纤维瘤是一种极端混合性质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变,复发率高,目前主要采取以广泛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的多学科联合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新生儿腹部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杜俊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腹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腹部囊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囊肿种类不同分为卵巢囊肿(A组)、肠重复畸形(B组)、肠系膜囊肿(C组),其中A组、B组、C组...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腹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腹部囊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囊肿种类不同分为卵巢囊肿(A组)、肠重复畸形(B组)、肠系膜囊肿(C组),其中A组、B组、C组患儿人数分别为43例、15例、12例。之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三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对照A组(21例)、观察A组(22例)、对照B组(8例)、观察B组(7例)、对照C组(6例)、观察C组(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A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7,P<0.001);观察B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P<0.001,P=0.014);观察C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2);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腹部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儿更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新生儿 腹部囊肿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肝母细胞瘤78例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谷雅川 刘宇琼 +1 位作者 黄华 陈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0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HB)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HB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78例HB患儿中,男46例,女32例,男:女=1.4∶1。年龄<5岁的患儿占总数的87.18%。5... 目的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HB)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HB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78例HB患儿中,男46例,女32例,男:女=1.4∶1。年龄<5岁的患儿占总数的87.18%。55.13%病例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96.15%的患儿血肿瘤标记物AFP升高。肿瘤累及肝右叶例数占总数的71.79%;肝左叶例数占总数的11.54%;肝左右叶均累及例数占总数的16.67%。本研究中,83.33%患儿为单发肿瘤,16.67%患儿为多发肿瘤。组织学上,单纯胎儿型48例(61.54%),混合性胎儿型和胚胎型21例(26.92%),小细胞未分化型2例(2.56%),混合性上皮和间叶型7例(8.97%)。随访2~78个月,66例有效随访患儿总生存率为74.24%。结论HB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临床多表现为腹部包块,多位于肝右叶,常为单发,血清AFP升高,且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病理学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阑尾炎的体会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诗坤 黄华 +3 位作者 陈琦 郑明军 李晓月 鲁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新生儿阑尾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8月腹腔镜诊治的17例新生儿阑尾炎资料。脐缘左侧切口置入3 mm trocar和30°腹腔镜探查,于左下腹、右下腹各置入3 mm trocar进无损伤抓钳、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新生儿阑尾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8月腹腔镜诊治的17例新生儿阑尾炎资料。脐缘左侧切口置入3 mm trocar和30°腹腔镜探查,于左下腹、右下腹各置入3 mm trocar进无损伤抓钳、电钩,松解粘连,暴露阑尾,电凝离断阑尾动脉及阑尾系膜,结扎阑尾根部后距根部0.5 cm处剪断阑尾,阑尾经trocar内取出,清除残余脓苔、积液,酌情放置引流管。结果行肠粘连松解术13例,术中见阑尾穿孔9例,放置引流管14例。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7 min。术中出血量<5 ml。病理诊断坏疽性阑尾炎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单纯性阑尾炎2例。术后1~3 d自行排便,术后7~15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愈合不良。中位随访29个月(2~56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残端漏等发生,生长发育同同龄儿。结论腹腔镜技术诊治新生儿阑尾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17
作者 李延安 杨合英 +17 位作者 朱天琦 冯杰雄 尹强 刘远梅 高志刚 白玉作 席红卫 陈琦 赵成基 李万富 朱利斌 唐维兵 卞红强 牛会忠 丁道奎 张国锋 岳铭 郭志恒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小儿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国内14家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小儿胆总管...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小儿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国内14家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小儿胆总管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外科医学大数据多中心分析平台(www.cbdps.com)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分组(ERAS组和对照组)、数据收集和处理。ERAS组按照ERAS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全量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 d再入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患儿255例,其中ERAS组127例,对照组128例。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42±0.77)d比(9.97±3.34)d,P<0.001]。ERAS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15.70±6.25)h比(70.38±30.84)h]、术后首次进食时间[(60.06±24.04)h比(88.67±31.93)h]、首次排便时间[(2.07±0.35)d比(3.25±0.61)d]、引流管拔除时间[(3.95±1.11)d比(6.12±2.11)d]、全量进食时间[(5.21±0.86)d比(7.55±2.32)d]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RAS管理模式在小儿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围手术期的实施是安全可行的,能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术后住院时间 儿童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下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玲 黄华 《微创医学》 2019年第5期584-586,63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完全腹腔镜技术下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腹部胃肠超声、99m Tc同位素检查明确诊断21例,术中明确诊断7例。结果28例患者均在...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完全腹腔镜技术下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腹部胃肠超声、99m Tc同位素检查明确诊断21例,术中明确诊断7例。结果28例患者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40(85±35)min。所有患者术后第5天进行流质饮食,术后6~8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9(10±8)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肠瘘、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完全腹腔镜技术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 梅克尔憩室 肠切除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部“Ω”形切口微创手术在早产低体质量儿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邬智伟 曹振杰 +3 位作者 鲁颂献 黄泓玮 郑明军 杜俊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1期5761-5764,共4页
目的探讨脐部“Ω”形切口微创手术在早产低体质量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68例早产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闭锁27例,新生儿卵巢囊肿14例,肠旋转不良12例,肥厚性幽门狭窄7... 目的探讨脐部“Ω”形切口微创手术在早产低体质量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68例早产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闭锁27例,新生儿卵巢囊肿14例,肠旋转不良12例,肥厚性幽门狭窄7例,肠重复畸形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将接受脐部“Ω”形切口手术的38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3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临床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总满意度分别为30.00%(9/30)、94.74%(36/38),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无法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早产低体质量儿,脐部“Ω”形切口手术具有微创及美观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低体质量儿 新生儿外科 腹部微创外科 脐部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在回肠结肠造瘘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雷清云 周志南 孟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 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护理在回肠结肠造瘘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回肠结肠造瘘患儿进行研究,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F... 目的 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护理在回肠结肠造瘘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回肠结肠造瘘患儿进行研究,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FMEA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术后及出院前家属造瘘护理能力、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观察组第1个造瘘袋使用时间、造瘘袋更换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造瘘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7.50%(39/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结论 FMEA护理可有效减少回肠结肠造瘘患儿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效果,增强家属造瘘护理能力,同时能改善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瘘术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并发症 造瘘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