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探测双侧颈内静脉与脑静脉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琦 翟冬枝 +6 位作者 郭艳娜 刘小玲 顾志强 杜焱 孙玮 王慧 黄海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4,217,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双侧颈内静脉(IJV)及横窦(TS)内径进行测量,并探讨静脉窦和IJV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行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示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受检者,男、女各55例。利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进... 目的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双侧颈内静脉(IJV)及横窦(TS)内径进行测量,并探讨静脉窦和IJV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行颈部动脉3DCE-MRA检查示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受检者,男、女各55例。利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对两侧IJV进行各径线测量,分析左右TS及IJV的内径大小之间关系。结果 (1)IJV内径在测量点J1、J2、J3依次逐渐减小。IJV内径右侧宽于左侧,左右IJV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TS内径比左侧宽,左右TS内径大小有差别(P<0.05)。(2)IJV与TS均是R>L,R<L,R=L各自所占比例依次逐渐减小。TS较大侧与IJV较大侧一致,TS内径大小与IJV内径大小存在相关性(P<0.05)。(3)乙状窦的引流方式,右优势型占60.0%,左优势型占14.5%,等优势型占25.5%;TS的内径大小与乙状窦引流方式有关(P<0.05)。结论 3DCE-MRA可以清晰显示乙状窦、TS及IJV的解剖特征,能客观、真实、准确地观测两侧TS和IJV的内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内静脉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压迫型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亚青 刘春岭 +4 位作者 李慧 柴臣通 余海涛 李婧静 顾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压迫型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共收集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64例,分为非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对照组)32例和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观察组)32例,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判...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压迫型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共收集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64例,分为非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对照组)32例和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观察组)32例,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判断64例患者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及其压迫类型,并对两组间NVCC压迫点至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的最短距离、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双侧椎动脉间血管直径变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观察组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为(6.26±2.02)mm明显小于对照组(8.17±1.98)mm(t=-3.872,P=0.000,P<0.01);而观察组椎动脉血管直径(3.53±0.42)mm与对照组(3.44±0.31)mm无明显差异(t=0.962,P=0.340,P>0.05);两组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观察组(3.74±0.41)mm与对照组(3.65±0.29)mm间亦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26,P>0.05);而观察组的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1.09±0.31)mm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35)mm(t=3.330,P=0.001,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压迫型VP患者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较近且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椎动脉 眩晕 磁共振成像 血管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MRCP技术评价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边芳 翟冬枝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评价胰胆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胆胰管汇合部位情况显示良好的298例患者的3.0 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资料,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胰管异常...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评价胰胆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胆胰管汇合部位情况显示良好的298例患者的3.0 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资料,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的关系。结果138例病例组中,胰胆管汇入正常型为102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为36例;160例对照组中,胰胆管汇入正常型为150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为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336,P<0.05)。46例胰胆管汇入异常型中,P-B型33例,B-P型为13例,P-B型构成比明显高于B-P型,差异有显著性(χ^2=17.391,P<0.05)。结论胆囊腺肌症与胰胆管汇合分型关系密切,3.0 T磁共振MRCP技术对评价胆胰管汇入分型和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囊疾病 腺肌病 胆管 胰腺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7期95-96,共2页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因超声检查怀疑胎儿脑部异常而申请磁共振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检查有护理干预,对照组无护理干预,对比2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和影...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因超声检查怀疑胎儿脑部异常而申请磁共振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检查有护理干预,对照组无护理干预,对比2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和影像质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平均检查完成时间较短,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较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检查质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脑部 磁共振成像 护理干预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技术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赵凯 董双丽 张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6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MTC)技术对脑内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常规平扫后再行增强T1-FLAIR和T1WI+MTC序列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T1-FLAIR和T1WI+MTC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并比较2种序列图像的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MTC)技术对脑内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常规平扫后再行增强T1-FLAIR和T1WI+MTC序列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T1-FLAIR和T1WI+MTC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并比较2种序列图像的病灶-背景的对比度/噪声(C/Ns)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计235个病灶,T1WI+MTC显示231个病灶,显示率为98.5%,T1-FLAIR序列显示227病灶,显示率为96.5%。T1WI+MTC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28.95±6.43,T1-FLAIR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14.45+7.64,T1WI+MTC序列的C/Ns值高于T1-FLAIR序列的C/Ns值(t=7.06,P<0.01)。结论在显示脑内转移瘤方面,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上,增强T1WI+MTC序列比T1-FLAIR序列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磁化传递对比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评估IB期宫颈癌大小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凯林 边芳 +1 位作者 刘玉玲 翟冬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评价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对比增强T1WI、平扫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在IB期宫颈癌病灶大小测量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I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评价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对比增强T1WI、平扫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在IB期宫颈癌病灶大小测量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I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对比增强MRI和DWI检查,分别在各个序列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将测量值与手术病理结果值进行比较;根据序列图像对肿瘤进行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分期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4种序列及多模态MRI序列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结果:对比增强T1WI及T2WI测得的病灶尺寸(对比病理结果)分别为左右径[(2.712±1.208)cm及(2.745±1.242)cmvs.(2.582±1.284)cm]、前后径[(2.201±0.975)cm及(2.288±1.106)cmvs.(2.132±1.165)cm]和上下径[(2.386±1.176)cm及(2.363±1.180)cmvs.(2.186±1.371)cm],MRI测量值与对应的病理测量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模态MRI肿瘤分期准确率最高(96.1%),与其他序列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多模态MRI可以相对精确地评估宫颈癌IB期病灶的大小,并可明显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宫颈癌 T分期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评价胰胆管汇合分型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边芳 杜焱 +3 位作者 顾志强 黄海燕 郭艳娜 翟冬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胆胰管合流分型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关系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226例胆胰管汇合处清晰显示的患者的MRCP资料,分为急性胰腺炎组非胰腺炎组,回顾性分析评价MRCP...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胆胰管合流分型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关系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226例胆胰管汇合处清晰显示的患者的MRCP资料,分为急性胰腺炎组非胰腺炎组,回顾性分析评价MRCP的胆胰管汇合分型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胆胰管汇合分型分为正常汇合和异常汇合两种类型,异常汇合又分为B-P、P-B两种类型,异常汇合的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汇合组(P=0.000<0.05),其中B-P型异常汇合类型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最高(P=0.023<0.05)。结论:胆胰管汇合分型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磁共振检查对于胆胰管汇合分型有一定的评价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胰管汇合分型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分型诊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翟蕊 翟冬枝 +3 位作者 冯广森 丁鹏绪 顾志强 杜焱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3D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 目的:探讨3D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下腔静脉 肝静脉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角度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柴臣通 刘春岭 +6 位作者 李慧 张亚青 张超 段志毅 关志童 王景超 顾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6-819,共4页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压迫类型、神经血管之间的角度(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P组NVCC阳性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眩晕组56.7%(17/30,χ2=6.296,P=0.012,P<0.05)。VP组最常见的NVCC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5/28,53.6%)。两组间NVCC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3,P=0.421,P>0.05)。VP组血管神经之间角度45°<α<135°的患者24例(24/30,80.0%),显著高于眩晕组(12/30,40.0%,χ2=10.000,P=0.002,P<0.05)。结论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在45°至135°之间与VP发病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眩晕 血管神经交互压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侵犯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颖 翟冬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侵犯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怀疑胎盘侵犯并行MRI检查的6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由两位医师判断胎盘侵犯的类型并记录其征象。以手术和/或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穿透型和非穿透型胎盘侵犯、植入型和非植入... 目的:探讨胎盘侵犯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怀疑胎盘侵犯并行MRI检查的6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由两位医师判断胎盘侵犯的类型并记录其征象。以手术和/或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穿透型和非穿透型胎盘侵犯、植入型和非植入型胎盘侵犯之间的影像学征象差异,并计算各征象诊断胎盘穿透和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在穿透型与非穿透型胎盘侵犯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不规则隆起、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在植入型和非植入型胎盘侵犯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诊断穿透型胎盘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5/20)、98.2%(112/114);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不规则隆起、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胎盘信号不均诊断植入型胎盘侵犯的敏感度分别为82.4%(28/34)、70.6%(24/34)、73.5%(25/34)、52.9%(18/34)、67.6%(23/34),特异度分别为80.0%(80/100)、71.0%(71/100)、78.0%(78/100)、85.0%(85/100)、34.0%(34/100)。结论: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提示胎盘穿透;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膨隆、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等征象出现时,提示胎盘植入。MRI对诊断胎盘植入及胎盘穿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盘 胎盘侵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洪宇 栗敏 +2 位作者 顾志强 郭文伟 高江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肾脏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仅占结外淋巴瘤的0.62%,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上误诊率较高。MRI检查可以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肾脏淋巴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 肾脏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仅占结外淋巴瘤的0.62%,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上误诊率较高。MRI检查可以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肾脏淋巴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的MRI资料,分析其MRI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E-MRA对颈部静脉系统的影像解剖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琦 翟冬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颈部静脉系统的解剖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搜集行颈部动脉3DCE-MRA的受检者,对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中老年人108例,男、女各54例,分40—55岁、56—7... 目的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颈部静脉系统的解剖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搜集行颈部动脉3DCE-MRA的受检者,对静脉显影良好、无病变的中老年人108例,男、女各54例,分40—55岁、56—70岁和〉70岁3个年龄组,每组36例,年龄40—82岁。利用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成像,观察横窦(Ts)及颈内静脉(UV)的引流优势、颈内静脉球(JB)的走行形态、正常UV影像解剖测量,分析侧别、性别和年龄因素在IJV各部位内径测值差异性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108例受检者中,右侧JB62例为隆起型,占57.4%,46例为平坦型,占42.6%;左侧JB55例为隆起型,占50.9%,53例为平坦型,占49.1%;(2)随着年龄增长,IJV内径值逐渐增大;UV内径多数右侧宽于左侧,男性宽于女性居多,左右两侧IJV各部位内径测值中除了最小值,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无差异(P〉0.05);(3)108例受试者中,59例为TS右优势型,占54.6%,17例为左优势型,占15.7%,32例为对称型,占29.6%;65例为UV右优势型,占60.2%,18例为左优势型,占16.7%,25例为对称型,占23.1%。(4)右侧JB走行形态与IJV的引流优势有关联性(P〈0.05),左侧JB走行形态与IJV的引流优势无关联性(P〉0.05),TS与UV优势引流相关联(P〈0.05)。结论3DCE—MRA可以清晰显示IJV的解剖学全貌.此项技术府用于中老年人群.为疾病诊断、临床席用及介入或手术治疗根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影像解剖 对比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