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超声与CT血管造影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1
作者 刘会苗 杨青 +2 位作者 张峰 姜喜锋 刘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5例I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颈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5例I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斑块超声、CTA诊断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25例ICS患者中,77例患者为易损斑块(61.60%,77/125),48例患者为稳定斑块(38.40%,48/125);43例患者为颈动脉轻度狭窄(34.40%,43/125),62例患者为颈动脉中度狭窄(49.60%,62/125),20例患者为颈动脉重度狭窄(16.00%,20/125)。CAS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动脉球部,且斑块信号不一。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76例ICS患者为易损斑块(60.80%,76/125),49例ICS患者为稳定斑块(39.20%,49/125);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纤维帽不完整、斑块低回声占比均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74例ICS患者为易损斑块(59.20%,74/125),51例ICS患者为稳定斑块(40.80%,51/125);颈动脉斑块超声鉴别诊断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均显著高于CTA。结论相比CTA,颈动脉斑块超声对于ICS患者CAS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MRI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菲菲 王瑞 +2 位作者 杨俊亚 郑晓红 姜喜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探索
3
作者 孙佳翕 徐红卫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41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中提示重度狭窄患者82例(归为A组)... 目的探索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41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中提示重度狭窄患者82例(归为A组),中度狭窄患者201例(归为B组),轻度狭窄患者129例(归为C组),非钙化斑块87例(归为甲组),混合斑块199例(归为乙组),钙化斑块126例(归为丙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检查,并根据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area stenosis,AS)、狭窄直径百分比(diameter stenosis,DS)参数水平的变化,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不同斑块性质在上述水平之间的变化差异,进一步探索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优势。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恶化,B组MLA(3.64±0.59)mm^(2)、MLD(1.24±0.16)mm和A组MLA(2.83±0.50)mm^(2)、MLD(1.03±0.08)mm较C组MLA(4.48±0.61)mm^(2)、MLD(1.38±0.18)mm呈下降趋势,B组AS(63.18±6.05)%、DS(48.35±5.41)%和A组AS(75.25±7.15)%、DS(54.18±6.50)%较C组AS(52.47±5.38)%、DS(37.20±4.36)%呈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斑块硬度的增加,乙组MLA(3.46±0.65)mm^(2)、MLD(1.17±0.19)mm和丙组MLA(5.09±0.68)mm^(2)、MLD(1.58±0.24)mm较甲组MLA(2.72±0.49)mm^(2)、MLD(1.08±0.13)mm呈上升趋势,乙组AS(65.12±6.93)%、DS(45.16±4.89)%和丙组AS(45.47±6.52)%、DS(40.56±4.22)%较甲组AS(75.23±7.27)%、DS(53.28±5.17)%呈下降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MLA、MLD、AS和DS参数水平变化进一步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变化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可为临床提供较为丰富、可靠的参考数据,为后续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最小管腔面积 最小管腔直径 狭窄面积百分比 狭窄直径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4
作者 夏燕娜 吴拥军 +1 位作者 郭华 徐红卫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417-44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NUT)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经病理诊断为肺NUT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CT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5例肺NUT癌患者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NUT)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经病理诊断为肺NUT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CT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5例肺NUT癌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年龄19~64(47.20±15.79)岁,临床表现为咳嗽2例,声音嘶哑1例,胸闷1例,体检发现1例,病程1周~4个月。4例(80%)表现为不均匀分叶状肿块,2例(40%)位于左肺上叶,3例(60%)分别位于左肺门、右肺下叶和左肺下叶,最大径为1.4~13.6 cm,多数为不规则形,边缘多为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病灶内均无钙化及累及胸膜,多伴有坏死、囊变,强化程度各异。转移多为纵隔淋巴结转移,亦出现肺内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结论对于中央型肺肿块、病情进展快、初治反应差的患者,应考虑NUT癌的可能性,应尽快进行抗NU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结合基因检测,CT成像对于肺NUT癌的分期、管理、治疗反应评估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睾丸核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联合DW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半暗带的定量评估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张嘉俊 王可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85-786,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缺血半暗带(IP)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80例,均行磁共振DTI和DWI检查,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组(<6h,n=24)、急性期组(6~24h,n=26)...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缺血半暗带(IP)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80例,均行磁共振DTI和DWI检查,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组(<6h,n=24)、急性期组(6~24h,n=26)和亚急性期组(24~72h,n=30),比较ACI患者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表观扩散系数(ADC)、异性指数(FA)值,并比较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的rDCavg、rADC、rFA值。结果ACI患者不同区域DCavg、ADC、FA值比较: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P<0.05)。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rDCavg、rADC、rFA值比较: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P<0.05)。结论DTI联合DWI检查的相关定量参数对于ACI早期IP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临床可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定量参数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特征在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夏燕娜 谭红娜 徐红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特征与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乳腺X线特征,根据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的临床病理、乳腺X线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特征与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乳腺X线特征,根据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的临床病理、乳腺X线特征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371例乳腺癌患者中73例(19.7%)Luminal A型,298例(80.3%)Luminal B型;病理SBR分级高、合并脉管侵犯者多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癌中(P<0.05)。征象类别、腋窝淋巴结肿大在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块、钙化及肿块合并钙化的病灶多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中(P=0.028、0.034、0.007),结构扭曲的病灶多出现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P=0.005)。logistic回归表明病理SBR 2级、SBR 3级、伴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OR=3.912、31.687、2.498、4.210),而结构扭曲征象则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0.155);临床病理特征、乳腺X线征象及两者联合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的AUC为0.661、0.691和0.758。结论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X线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Luminal型乳腺癌 乳腺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显像对胰腺肿块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洋 徐红卫 董志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V)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胰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提高胰腺癌检出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癌患者归为胰腺癌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归为胰腺炎组...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V)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胰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提高胰腺癌检出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癌患者归为胰腺癌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归为胰腺炎组。均行MSCT扫描和MRI扫描,观察胰腺炎与胰腺癌在MSCT下的影像特征分布情况,总结胰腺癌的MSCT影像特征;对比胰腺癌与胰腺炎在不同扫描期CT值;观察MRI胰腺癌影像特征,以病理结果为准记录MSCT和MRI诊断情况,记录假阳性、假阴性;计算MSCT和MRI诊断胰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记录MSCT和MRI对胰腺癌分期结果。结果①胰腺炎与胰腺癌MSCT影像特征对比,胰腺癌组密度异常率、局限性增大率、胰腺弥漫性增大率、非肿块型不均匀强化率、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率较胰腺炎组低,结节或肿块持续弱强化率、胰周淋巴结增大率、胰周血管侵袭性改变率均较胰腺炎组高,P<0.05;胰腺癌平扫胰腺形态不规则、肿大,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早期胰腺实质内低密度影。②胰腺癌组患者CT值在各增强扫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MRI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胰腺肿块均为T1W1略低或低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或略高信号;肿瘤浸润胰周则周边脂肪为高信号,有低信号条纹影。④CT出现5例假阳性和8例假阴性;MRI出现5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MRI诊断敏感度、符合率、特异度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病理检查早期为11例,进展期为49例;MSCT确诊早期共7例,进展期共42例;MRI检查早期8例,进展期45例,MSCT与MRI比较,P>0.05。结论 MSCTA与MRI在胰腺炎和胰腺癌这类胰腺肿块鉴别中特异度、敏感性、符合率相当,但二者各具优势,均为较好的诊断方法,具体应用应结合医师建议和患者需求选择,必要时通过联合使用将能结合二者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块 胰腺炎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峰 郭彦伟 +4 位作者 徐红卫 郭辉 权红军 夏燕娜 齐丽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个性化打印模板 CT引导 I放射性粒子植入 颈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辉 徐红卫 +1 位作者 吴峰 姜喜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组检出率。结果 CT平扫呈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密度表现。MRI的T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T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信号。CT平扫检出率(61.67%)低于高场强MRI(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2=3.968,P=0.046)。CT、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中,动脉期(91.67%、93.33%)、门脉期(75.00%、66.67%)、延迟期(73.3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χ~2=1.008,P=0.315;χ~2=0.745,P=0.388)。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高场强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高场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能够通过不同信号特征反应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两者若联合使用更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肝癌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外伤CT、MRI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洋 徐红卫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2期317-31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CT、MRI两种检查方式应用于急性脑外伤(ACI)患者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4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CT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及... 目的:对比分析CT、MRI两种检查方式应用于急性脑外伤(ACI)患者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4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CT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MRI检查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外、下混合血肿诊断上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显著高于CT检查的70.83%、54.55%、0%、0%(P<0.05);ROC曲线图显示,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曲线明显位于CT检查曲线之上。结论:与CT检查比较,将MRI检查应用于主急性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中,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诊断上获得更高准确率,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急性脑外伤 诊断 CT检查 MRI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及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燕娜 谭红娜 +1 位作者 谭延召 徐红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06-390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0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20例,且所有患者均行术前DCE-MRI及DWI检查。比较DCE-MRI、DWI相关诊断参数在乳腺良恶性乳腺病变在中的差异,并同时对单一DCE-MRI、DWI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CE-MRI诊断参数比较图像上,良性乳腺良性病变在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强化均匀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呈Ⅰ型上百分比均高于恶性乳腺恶性病变(P<0.05)。乳腺良性病变的ADC均值高于乳腺恶性病变(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的准确度均高于单一的DCE-MRI及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采取DCE-MRI、DWI检查可取得不错的价值,可根据诊断形态、边缘、强化、ADC值等情况进行鉴别,同时二者联合诊断其诊断效能较高,值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鉴别诊断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y-Thurner综合征合并卵圆孔未闭所致青年卒中1例报告
12
作者 何佳霖 宫艺佳 +3 位作者 徐红卫 刘艳春 刘珊珊 何远宏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9岁,大学在校学生,未婚。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9天"于2020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9 d前中午坐位看手机时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站起活动左下肢时发觉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被同学扶持未摔倒.
关键词 青年卒中 May-Thurner综合征 卵圆孔未闭 反常性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髂总静脉 髂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宝静 徐红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6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究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收治的75例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对以上患者做CTA及MRA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目的:探究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收治的75例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对以上患者做CTA及MRA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RA联合CTA检查准确率高于单一MRA检查或CTA检查(P<0.05),MRA检查与CT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且花费小、无创伤,可以作为脑血管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检查 CTA检查 脑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弥散加权成像与CT灌注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元通 徐红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CT灌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均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比较其治疗前后与相关影像学参数。结果:与健侧区相比,病灶区TTP更高,CBF、...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CT灌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均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比较其治疗前后与相关影像学参数。结果:与健侧区相比,病灶区TTP更高,CBF、CBV及ADC更低,结果差异显著(P<0.05)。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CBF、CBV及ADC更高,TTP更低,结果差异显著(P<0.05)。与CT灌注相比,MR-DWI的AUC更高,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AIS患者采用MR-DWI与CT灌注进行检查,都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病变部分的形成,但MR-DWI对患者药时曲线下面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弥散加权成像 CT灌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及病理分析
15
作者 王淑贤 夏燕娜 徐红卫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CT、病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特点。结果4例后肾腺瘤患者中,男3例,女1例。肿瘤均位于右肾...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CT、病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特点。结果4例后肾腺瘤患者中,男3例,女1例。肿瘤均位于右肾,呈类圆形,CT平扫呈稍高密度,内可见少量坏死,2例内有钙化,增强后1例呈明显延迟强化,2例呈轻度延迟强化,1例呈“快进快出”强化。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管状或腺泡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Vimentin阳性2例,CK阳性3例,肾母细胞瘤基因-1阳性2例,Ki-67均≤5%阳性。结论后肾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最终确诊有赖于术后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进行下肢静脉检查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16
作者 韩爱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进行下肢静脉检查的最好方法及影像护理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间70例接受双下肢静脉CTV成像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256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CTV),稀释的碘造...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进行下肢静脉检查的最好方法及影像护理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间70例接受双下肢静脉CTV成像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256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CTV),稀释的碘造影剂从足背静脉穿刺或肘静脉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下肢静脉成像,同一医师分析比较患者的下肢静脉CT图像质量情况。结果:70名患者均接受了完整而清晰的下肢静脉CT图像。其中间接法成像患者27例,CT图像优良率为74.1%;直接法成像患者43例,CT图像优良率为86.0%。结论:在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下肢静脉检查时,稀释的碘造影剂从肘静脉直接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下肢静脉成像后的CT图像质量优于间接法,但医护人员还应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和碘对比剂,正确运用不同方法中碘对比剂的最优浓度和剂量,打药速率,同时给予检查者充分的人文关怀等提高患者检查的成功率,降低患者造影剂的风险,提高影像科室的效率和护理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下肢静脉 双筒高压注射器 直接法 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MRI及CT扫描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额颞叶变性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红卫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2年第4期612-613,616,共3页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额颞叶变性(FTLD)患者脑部MRI与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扫描方式对患者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AD患者41例(AD组)、VD患者40例(VD组)、FTLD患者36例(...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额颞叶变性(FTLD)患者脑部MRI与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扫描方式对患者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AD患者41例(AD组)、VD患者40例(VD组)、FTLD患者36例(FTLD组)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和CT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影像学特征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脑MRI结果显示,3组患者外侧裂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头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外侧裂宽度、大脑纵裂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头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3组第三脑室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TA各分值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VD及FTLD患者的MRI和CT扫描结果基本一致,但MRI对上述疾病的诊断更敏感,MTA评分可作为鉴别上述疾病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额颞叶变性
原文传递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CT血管成像对减少手术时间并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辉 葛亮 +2 位作者 张嘉俊 徐红卫 刘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9-1311,共3页
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血管成像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对29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34例未行CTA检查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曝光时间及总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A检查可有效缩... 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血管成像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对29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34例未行CTA检查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曝光时间及总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A检查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医患辐射剂量,对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栓塞术 治疗性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