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梦思 王倩 景玳慧 《青岛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9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得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培养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并进行... 目的分析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9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得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培养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986例患儿中,共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189株,检出率为9.5%。男患儿的检出率与女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的患儿检出率明显高于>3岁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和冬季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9株流感嗜血杆菌各血清型均检出,其中Hia检出32株(16.9%),Hib检出3株(1.6%),Hic检出11株(5.8%),Hid检出22株(11.6%),Hie检出7株(3.7%),Hif检出18株(9.5%),NTHi检出96株(50.8%),以Hia、Hid以及NTHi占比最高,Hib的占比最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在18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测定共检测出阳性菌株78株,阴性菌株111株,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阴性菌株(P<0.05),而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P<0.05),其余药物两种菌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也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本院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在冬春季节感染率较高,血清型以NTHi为主,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中,应重视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耐药率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 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梦思 《青岛医药卫生》 201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PICU组(n=24)和普通组(n=236)。患儿入...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PICU组(n=24)和普通组(n=236)。患儿入院后对PEWS进行评定,根据两组患儿的PEWS确定区别危重患儿和普通患儿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高值组和低值组患儿的死亡率;根据疾病种类对患儿进行分组,分为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和消化、血液、中毒疾病亚组,分别确定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和普通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 PICU组患儿的PEWS为(6.09±2.3)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为(2.09±1.9)分,PICU组患儿PEWS高于普通组(P<0.0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分危重患儿和普通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此时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高值组(PEWS≥3.5)患儿入住PICU率明显高于低值组(PEWS<3.5)患儿(P<0.05),高值组患儿的死亡率高于低值组(P<0.05),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亚组患儿区分危重患儿和普通患儿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2.4%,而消化、血液、中毒疾病亚组患儿区分危重患儿和普通患儿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5.6%。结论 PEWS应用于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患儿预后有指导意义,对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危重程度 最佳截断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婷 《青岛医药卫生》 2018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在工作态度、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护理执行熟练度、文书书写、人员形象、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宣教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患执行率、无菌药品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3%,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9,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1.3%,对照组纠纷发生率为8.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5)。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7月,观察组存活的77例患儿中有2例(2.5%)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对照组存活68例患儿中有9例(13.2%)遗留后遗症,包括5例神经系统后遗症和3例肺部后遗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5)。结论在儿童医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实行PDCA循环模式,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纠纷发生率和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是急诊护理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儿科急诊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急诊患儿疾病转归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佳琦 郁林倩 郭亚平 《青岛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患儿1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13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接诊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患儿1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13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接诊时间、抢救、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投诉例数。患儿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接诊、抢救、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观察组存活的125例患儿中有4例(3.2%)例患儿遗留后遗症,对照组存活124例患儿中有14例(11.2%)遗留后遗症,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投诉和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儿科 急诊 抢救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胡博 郭青 王小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 目的观察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0 kg患儿,2.5 mg/次加入1 mL生理盐水;>20 kg患儿,5 mg/次加入2 m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10~15 min,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肺咳颗粒,3~4岁患儿,3 g/次,4~12岁患儿,6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心肌酶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78%,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及咳痰和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IL-6、IGF-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心肌酶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咳颗粒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 急性支气管肺炎 心肌酶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