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迎坤 李钊硕 +4 位作者 李天晓 薛绛宇 王子亮 朱良付 白卫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为基底动脉闭塞(闭塞累及基底动脉)。记录和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2%)成功开通,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发生率14.3%:1例术中导丝通过时出现动脉夹层,手术终止,未成功再通;1例再通术后急性闭塞,尽管成功再通,但病情无缓解,术后3个月死于系统性并发症;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及时球囊扩张再通,无新发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中,椎动脉组1例(1/12,8.3%),基底动脉组2例(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腔内支架再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病变技术上可行,但较高的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杂的手术操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闭塞 再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英璞 张桂芳 +1 位作者 行君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跟踪观察法,连续7年抽取本科室31名介入专科护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四次排班模式应用过程中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每一次排班模式变化梯度渐次地提升护士...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跟踪观察法,连续7年抽取本科室31名介入专科护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四次排班模式应用过程中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每一次排班模式变化梯度渐次地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结论结合科室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班次,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激情,促进团队协作,增强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专科 排班模式 护士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及慢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迎坤 王子亮 +5 位作者 李天晓 薛绛宇 白卫星 朱良付 李立 李钊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评价亚急性及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1例优势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开通,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 目的评价亚急性及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1例优势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开通,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以中位数(肘)和四分位数(侬)表示。结果21例患者20例闭塞动脉(95.2%)成功开通。术后评估,9例患者病情改善,10例稳定,2例恶化。闭塞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0(IR0—1)提升到术后的3(IR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1,P〈0.01)。中位mRS评分术前为4.0(IR2.5—5.0),出院时为4(IR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0,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1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急性闭塞。术后30d内无患者死亡、再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事件发生。21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7个月,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再发卒中,2例死于系统性并发症。所有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0(IR1.0—4.0),而19例生存患者的中位mRS评分为1.0(IR1.0~4.0)。结论亚急性慢性椎基动脉闭塞腔内支架成形再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预防反复缺血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残疾功能的恢复。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机械开通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白卫星 李天晓 +2 位作者 朱良付 薛绛宇 王子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开通大脑中动脉(MC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机械开通MCA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MCA闭塞位置和代偿程度、梗死灶位置和范围、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手术并发症,比...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开通大脑中动脉(MC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机械开通MCA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MCA闭塞位置和代偿程度、梗死灶位置和范围、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早期机械开通MCA治疗的最佳适应证。结果早期机械开通MCA7例,平均年龄48岁。3例为动脉硬化血栓性脑梗死,4例为栓塞性脑梗死,术前NIHSS评分3~22分。6例MCA再通技术成功。2例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均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4例获得良好疗效(NIHSS评分降低3分以上)。1例未获手术再通,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早期机械开通MCA可使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获益。但栓塞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术前NIHSS评分20分以上的病例往往伴随更高的并发症和不良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梗死 大脑中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腔内再通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坤 赵同源 +2 位作者 薛绛宇 张磊 李天晓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闭塞血管腔内再通术能够成功建立正常血流动力学的通道,在短时间内增加脑供血,并适合人体生理要求,故其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被尝试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将1例在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腔内再通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预后报告... 闭塞血管腔内再通术能够成功建立正常血流动力学的通道,在短时间内增加脑供血,并适合人体生理要求,故其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被尝试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将1例在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腔内再通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预后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腔内 非急性期 文献复习 临床治疗 血流动力学 影像学表现 人体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