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髓样癌咽旁淋巴结转移一例
1
作者 张莎莎 金秋风 +1 位作者 石香玉 刘善廷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83-984,共2页
病人,女,53岁。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2年余,复查发现咽旁肿物1周于2017年6月15日入院。病人2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全切加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2/5。术后2周复查:降钙素>5000 p... 病人,女,53岁。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2年余,复查发现咽旁肿物1周于2017年6月15日入院。病人2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全切加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2/5。术后2周复查:降钙素>5000 pg/ml;PET-CT检查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转移 咽旁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翟渊鹏 李鹏 李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探讨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31例和外科手术组52例,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疾病、术前血小板计数、甲...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探讨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31例和外科手术组52例,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疾病、术前血小板计数、甲状腺功能、肿瘤特征,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局部进展、新生病变、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消融区吸收率/手术清除率、瘢痕评分。结果 射频消融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疾病、血小板计数、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肿瘤最大径、回声、位置、微钙化、邻近被膜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术中失血量[(0.95±0.02)mL]少于外科手术组[(27.56±5.99)mL](t=24.654,P<0.001),手术时间[(34.08±4.41)min]、住院时间[(4.42±0.72)d]均短于外科手术组[(127.98±56.65)min、(8.25±1.47)d](t=9.189,P<0.001;t=15.892,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与外科手术组(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8,P=0.496)。射频消融组随访(12.72±1.76)个月,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组随访(12.01±1.98)个月,1例出现新生病变,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射频消融组术后1年消融区吸收率/手术清除率[(85.44±10.51)%]、瘢痕评分[(0.77±0.67)分]均低于外科手术组[(100.00±0.00)%、(4.87±2.26)分](t=7.711,P<0.001;t=12.198,P<0.001),术后1年复发率(3.2%)与外科手术组(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601)。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短期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 射频消融术 外科手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甲磺酸阿帕替尼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石香玉 刘善廷 张莎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265-1270,共6页
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经过适当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然而局部侵袭使手术治疗复杂化,并且有很高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1]。7%~16%的甲状腺癌可直接侵犯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以及颈部大血管等周围组织,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致死... 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经过适当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然而局部侵袭使手术治疗复杂化,并且有很高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1]。7%~16%的甲状腺癌可直接侵犯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以及颈部大血管等周围组织,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2]。因此,局部控制甲状腺浸润癌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甲状腺癌 新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颈动脉体瘤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俊福 刘善廷 +4 位作者 冯露 杜伟 崔萌 王吉恒 赵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检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5例,女19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1例;单侧17例,双侧7例.结果...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检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5例,女19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1例;单侧17例,双侧7例.结果 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1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同时接受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阳性者1例.23例良性者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者仅行探查活检术,3侧行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未行颈动脉重建,术后患者无死亡,没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3例良性者随访6 ~ 1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恶性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可靠实用,可以作为颈动脉体瘤常规术前检查方法来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气囊阻塞
原文传递
头颈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临床分析
5
作者 吴俊福 丁小崇 +6 位作者 张晓军 崔萌 王吉恒 范杰 安常明 杜伟 刘善廷 《中华医学杂志》 2024年第47期4330-4334,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头颈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57.6±13.1)岁。病变位于鼻腔1例,鼻窦2例,腮腺1例,项部1例,甲状腺1例,颈部4例。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均...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头颈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57.6±13.1)岁。病变位于鼻腔1例,鼻窦2例,腮腺1例,项部1例,甲状腺1例,颈部4例。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均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1例患者无手术机会给予化疗。随访时间31(11,101)个月,随访期间共4例死亡,2例因术后复发死亡,1例因放弃治疗死亡,1例因疾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死亡;其余6例患者给予手术加放疗或化疗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头颈部UPS临床少见,复发率较高,预后差,手术切除和放疗是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