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对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燕 沙丽 张海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3年1-12月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接受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78例患者作...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3年1-12月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接受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持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6.67%(χ^(2)=5.850,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u=2.168,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2.072,P<0.05);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AHSMSRS分值与ESCA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8.616,33.163;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中,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度,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信 延续心理干预 标准化 经冠状动脉搭桥术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PACT模式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胸外科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如飞 王欢欢 +2 位作者 乔自娟 丁密 丁成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35-539,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确定-定义-产生-应用-计算-跟踪(IMPACT)模式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胸外科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 目的研究基于确定-定义-产生-应用-计算-跟踪(IMPACT)模式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胸外科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IMPACT模式下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干预后研究组后伸、前屈、外展、内收度数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PACT模式下的预见性护理能缓解患者消极情绪,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见性护理 IMPACT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的影响
3
作者 房芳 周俊辉 钟巍 《上海医药》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12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POF)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60例。主要指标为疲劳程度评估量表(FSS)评分,次要指标为术后48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测...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12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POF)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60例。主要指标为疲劳程度评估量表(FSS)评分,次要指标为术后48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测定术前1d及术后1、3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8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E组术后1、3、7d时FSS评分均降低(P<0.05);E组POF发生率低于S组(15.0%vs.38.3%,P<0.05)。与S组比较,E组术后1或3 d时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抑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减轻P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术后疲劳 胸腔镜手术 肺癌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艳春 邱红丽 刘现利 《癌症进展》 202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呼吸训练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呼吸训练组患者接受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呼吸训练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呼吸训练组患者接受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术后恢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_(1)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呼吸训练组患者FVC、FEV_(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O_(2)、SaO_(2)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呼吸训练组患者PaO_(2)、S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训练组患者的术后置管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呼吸训练干预 老年 肺癌根治术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与乌司他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艾珊珊 钟巍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24-328,共5页
目的比较西维来司他钠与乌司他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ATAAD患者109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西维来司他钠与乌司他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ATAAD患者109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至出院前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麻醉诱导前10 min(T_(0))、切皮时(T_(1))、术毕即刻(T_(2))、术后24 h(T_(3))及术后72 h(T4)时测量患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DO_(2))、肺泡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时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量(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6%(8/59),观察组为4.0%(2/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至出院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PCs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0%,前者较后者降低(P<0.05)。观察组T_(1)~4时P_(A-a)DO_(2)和RI低于对照组、O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3 d时WBC、NEUT和NEUT%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乌司他丁相比较,西维来司他钠可降低ATAAD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乌司他丁 切口感染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王鹏飞 陈宁 +3 位作者 马培尧 孔深柯 王鑫 曹占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肝肾功能 炎症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ARE沟通模式下的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素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CICARE沟通模式下的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CICARE沟通模式下的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CICARE沟通模式下的个性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饮食依从优良率,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水平、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饮食依从优良率为96.49%(55/57),高于对照组的71.93%(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2hPBG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b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80.70%(4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下的个性化饮食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提高饮食依从优良率、营养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血糖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模式 个性化饮食护理 肺结核 糖尿病 血糖 营养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李倩 任玉雪 曹艳 《癌症进展》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7,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n=53,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7,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n=53,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PEF、MVV、FVC、FEV_(1)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PEF、MVV、FVC、FEV_(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PEF、MVV、FVC、FEV_(1)均高于本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PEF、MVV、FVC、FEV_(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CEA、SCC-Ag、CYFRA21-1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CEA、SCC-Ag、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亚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肺通气功能指标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兰云霞 易梦思 +3 位作者 王晓明 张玉英 袁利琴 庞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0,共5页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持续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心脏病运动恐惧得分、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运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减轻患者运动恐惧心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恐惧-回避模型 心功能 运动恐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S护理在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鑫 何慧 +2 位作者 王玉伟 张亚飞 李雪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661-2665,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在冠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43例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在冠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43例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接受FTS围手术期护理的43例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监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血管吻合时、术毕时)两组应急指标(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ICU监护、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管吻合时,两组患者呼吸、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时,呼吸、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血管吻合时,呈先上升后下降,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时,两组LVEF高于护理前,LVESD及LVEDD低于护理前,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及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护理能够有效降低CABG患者应急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CT多征象联合多平面重组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
11
作者 于喜红 杨瑞 +4 位作者 刘继伟 弓莉 周静 王振静 高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 观察薄层CT多征象联合多平面重组(MPR)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接受胸部薄层CT扫描的TBTB患者并行MPR,观察病变直接与间接表现;比较轴位平扫CT(直接观察法)与其联合MPR(联合观察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目的 观察薄层CT多征象联合多平面重组(MPR)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接受胸部薄层CT扫描的TBTB患者并行MPR,观察病变直接与间接表现;比较轴位平扫CT(直接观察法)与其联合MPR(联合观察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直接观察法诊断TB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38.88%(201/517)、98.13%(1 789/1 823)、85.53%(201/235)、84.99%(1 789/2 105)及85.04%(1 990/2 340),联合观察法上述各项分别为91.10%(471/517)、98.85%(1 802/1 823)、95.54%(471/493)、97.51%(1 802/1 848)及97.14%(2 273/2 340);2种方法间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薄层CT多征象联合MPR可有效诊断TB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疾病 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单心室合并单心房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王建军 杨瑞 +2 位作者 刘继伟 王倩倩 范玉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用于先天性单心室(SV)合并单心房(S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名患有单心室合并单心房的严重复杂型先心病患者进行DSCTA检查,进行诊断分型并归纳其合并的畸形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依据主心室腔的形... 目的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用于先天性单心室(SV)合并单心房(S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名患有单心室合并单心房的严重复杂型先心病患者进行DSCTA检查,进行诊断分型并归纳其合并的畸形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依据主心室腔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左心室型8例、右心室型12例、不确定型7例,相应占比分别为29.63%、44.44%、26.00%。心房正位9例(9/27,33.33%),心房反位1例(1/27,3.70%),心房不定位17例(17/27,62.9 6%,其中包含1例左心房异构,16例右心房异构);合并畸形30种188处。左室双出口、右室双出口和小梁囊在三种类型单心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确定型与左心室型单心室在右房异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方面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D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肺动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以及McGoon指数方面存在相关性。结论 DSCTA可准确诊断单心室、单心房及合并畸形,为外科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单心室 单心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肾上腺结核的MRI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建军 杨瑞 +2 位作者 刘继伟 沈静 范玉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肾上腺结核的MRI特征,并评估MRI诊断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对比23例确诊的肾上腺结核患者(病变组)与23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对照组)的MRI信号特征。结果2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共42个腺体受侵,双侧19例,单侧4例,40个腺体... 目的观察肾上腺结核的MRI特征,并评估MRI诊断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对比23例确诊的肾上腺结核患者(病变组)与23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对照组)的MRI信号特征。结果2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共42个腺体受侵,双侧19例,单侧4例,40个腺体增大,2个萎缩;40个增大腺体中23个为不规则肿块状,17个保留原有轮廓。共检出49个病灶,病灶长径0.9~4.9cm。肿块样病变T1WI呈均匀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中心见片状稍低信号,DWI呈稍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7个均匀强化,40个不均匀强化,包括环形强化和分隔样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实质成分范围扩大,2个无强化。肾上腺结核中均匀强化结节、强化环壁的ADC值分别为(1.28±0.26)×10^(-3)mm^(2)/s、(1.06±0.10)×10^(-3)mm^(2)/s,均高于转移瘤,非强化中心ADC值为(1.23±0.16)×10^(-3)mm^(2)/s,低于转移瘤的坏死区。结论MRI成像可反映肾上腺结核病理变化并用于评估其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结核 ADDISON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马红霞 卢星 +1 位作者 袁野 吴光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急诊行ATAAD手术患者80例,跟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维来司他钠组及对照组各40例。西维来司他钠组于手术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急诊行ATAAD手术患者80例,跟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维来司他钠组及对照组各40例。西维来司他钠组于手术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西维来司他钠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相同的速率静脉泵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术后3 d内采用3 min谵妄诊断量表(3D-CAM)对患者POD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于术后24 h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改良的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比色法检测PBMCs内铁离子(Fe^(2+))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BMCs内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L4)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记录围手术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西维来司他钠组PO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OD严重程度评分及POD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西维来司他钠组PBMCs内Fe^(2+)浓度及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西维来司他钠组PBMCs内ACSL4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GPX4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西维来司他钠组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维来司他钠可预防急性ATAAD手术患者PO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主动脉夹层 术后并发症 术后谵妄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个案护理模式在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冯丽 宋鹏 李宁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人工瓣膜置换术通常用于严重瓣膜病变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由于手术过程复杂且侵入性强,患者在术后往往面临较长的恢复期,同时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 人工瓣膜置换术通常用于严重瓣膜病变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由于手术过程复杂且侵入性强,患者在术后往往面临较长的恢复期,同时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常规护理模式往往局限于应对已出现的症状或问题,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个案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个体患者需求进行的全面、连续、协调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基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1]。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观察对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个案护理模式 围手术期护理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化疗后肺癌患者心肌保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孟睿 周俊辉 钟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化疗后肺癌患者的心肌保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6例。参...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化疗后肺癌患者的心肌保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6例。参照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研究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拔管/术后清醒/手术/麻醉起效/定向力恢复/听从指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术前(T_(0))、插管侧位双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15 min(T_(2))、单肺通气30 min(T_(3))、单肺通气60 min(T_(4))为时间点,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以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即刻时(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为时间点,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术前、术后1 d、术后7 d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拔管、定向力恢复、听从指令、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T_(1)~T_(4)时间段研究组MAP、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波动幅度均小于参照组(P<0.05);t_(2)、t_(3)时间点研究组cTnI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7 d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93%)低于参照组(23.21%)(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肺癌根治术中,均具有麻醉、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的效果,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免疫功能,但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肺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秦小金 刘晶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Roy适应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a时,应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2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AQ)评估2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组患者随访1 a,统计1 a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药物服用依从性强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969,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a时,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分别为23.33%(14/60)、8.33%(5/60),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用于STEMI介入治疗后的延续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二级预防药物服用依从性,减少MAC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ROY适应模式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不同病程1型糖尿病患儿颈动脉弹性功能
18
作者 纪淑姣 徐雪艳 +3 位作者 朱好辉 牛瑜琳 张喜君 陈永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1型糖尿病(T1DM)患儿颈动脉弹性功能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1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儿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已确...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1型糖尿病(T1DM)患儿颈动脉弹性功能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1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儿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已确诊的T1DM患儿75例,按照T1DM患儿病程分为长病程组(病程≥5年)30例,短病程组(病程<5年)45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血管收缩期直径、血管位移、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硬度系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同期收集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长病程组、短病程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PWV、硬度系数、血管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854、16.811,H=33.214,P均<0.001)。病程与PWV、硬度系数具有相关性(r=0.621、0.517,P<0.001);糖化血红蛋白与PWV具有相关性(r=0.562,P<0.001)。结论T1DM患儿早期即可出现颈动脉弹性减退,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动脉弹性受损程度越重。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且无创的动脉弹性评估方法,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 颈动脉弹性 糖尿病 1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源 孙佳 +1 位作者 郑苗 吴彦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0,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Δleft ventricular...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Δ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ΔLVEDV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塑组(ΔLVEDVI>20%,74例)和无左心室重塑组(ΔLVEDVI≤20%,9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因素。建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冠脉介入时间、心梗面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 左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小想 王玉伟 +1 位作者 李慧 李银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9-573,共5页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IMB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负面情绪、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4周观察组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4周两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疼痛缓解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6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IMB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减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焦虑,平衡血压,还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模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负性情绪 疼痛 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