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一强 崔文珍 杜丽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均在植入前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CT复查。结果 32例32个病灶共植入12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均在植入前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CT复查。结果 32例32个病灶共植入125I粒子926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28.9粒。2个月后CT复查示,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5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84%;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1%;12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或无变化4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75%。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内少量出血5例、张力性气胸1例及少量气胸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内永久植入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癌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一强 杜丽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95-95,98,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胰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粒子活度0.5~0.8mCi,间距0.6~1.0cm,植入后2~18个月随访。结果 18例患者术后3~7d,疼痛缓解,术后2个月C...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胰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粒子活度0.5~0.8mCi,间距0.6~1.0cm,植入后2~18个月随访。结果 18例患者术后3~7d,疼痛缓解,术后2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66.7%。全组生存时间为5~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随访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缓解疼痛明显,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T引导 125I放射粒子 组织间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参数、肺癌多基因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王浩然 张海峰 慎源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参数、肺癌多基因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初诊肺癌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系统检测后,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双源CT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参数、肺癌多基因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初诊肺癌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系统检测后,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肺癌多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突变水平,分析各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典型病例的临床情况。结果腺癌患者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基因EGFR、HER2、KRAS、MET阳性占比均高于非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有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有基因突变、EGFR阳性、HER2阳性、KRAS阳性、MET阳性患者占比及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有基因突变及EGFR、HER2、KRAS、MET阳性突变均为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参数(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肺癌多基因(EGFR、HER2、KRAS、MET)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来评估患者病理特征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双源CT双能量 原癌基因 基因突变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杰 杜可朴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595-596,共2页
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放射影像技术不但在设备上推陈出新,而且在精确度、清晰度上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技术由于对人体损伤小,无创性,并且快捷、可以记录实时影像,因而在口腔医学领... 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放射影像技术不但在设备上推陈出新,而且在精确度、清晰度上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技术由于对人体损伤小,无创性,并且快捷、可以记录实时影像,因而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医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总结了当前放射影像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并具体例介绍了几种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应用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影像技术 口腔临床诊疗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 HR系列感绿片在放射摄影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一强 荣绍忠 +2 位作者 杜丽娟 白卫星 王天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评价SuperHR系列感绿片在放射摄影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SuperHR感绿片、NewRX系列感蓝片投照胸部、腹部、脊柱、四肢各 2 0份 ,比较投照条件、清晰度、对比度、组织结构显示及是否符合诊断要求等方面比较摄影效果。结... 目的 :评价SuperHR系列感绿片在放射摄影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SuperHR感绿片、NewRX系列感蓝片投照胸部、腹部、脊柱、四肢各 2 0份 ,比较投照条件、清晰度、对比度、组织结构显示及是否符合诊断要求等方面比较摄影效果。结果 :感绿片与感蓝片相比mAs降低 1/ 2 - 1/ 3,摄影效果优片率大幅提高。结论 :Su perHR系列X光胶片与NEWRX系列相比具有较高的感光度、对比度、解像力 ,同时减少患者辐射 5 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绿片 感蓝片 清晰度 对比度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重建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慧 黄舒心 +4 位作者 吴玥 姬将 文萌萌 薛晓娟 肖新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工作站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7例患者69个动脉瘤共夹闭63个,术后CTA除5例图像质量不佳,余均可轻清晰显示瘤夹位置、残余瘤体、载瘤动脉瘤通畅性;术后CTA见2例夹闭不全,2例新发动脉瘤,9例血管广泛痉挛显影浅淡;脑出血3例,脑积水5例,脑梗死1例,以上结果与放射科工作站一致。两种方法重建3D-CTA对于夹闭后载瘤动脉瘤管径大小呈现无统计学差异,且一致性高。结论 3D-Slicer软件对于夹闭术后CTA的图像后处理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一种备选的工具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造影术 图像后处理 3D-Sli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兰兰 李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研究组再予以...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研究组再予以关节镜检查。比较两组T2mapping伪彩图图像及膝关节不同区域软骨T2*值,对比研究组不同程度病变患者膝关节不同区域软骨T2*值,分析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对研究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T2mapping伪彩图图像软骨形态及色阶信号存在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膝关节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胫骨平台T2*值均显著升高(P<0.05);伴随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增加,患者膝关节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胫骨平台T2*值明显升高(P<0.05);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准确性、灵敏性均为95%,漏诊率为5%。结论 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还可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 灵敏度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光谱CT鉴别G2~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8
作者 师佳佳 张艺凡 +4 位作者 陈云锦 郝辉 俞富龙 高剑波 万娅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 观察多参数光谱CT鉴别G2~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NE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pNET(pNET组,含G2级25例、G3级10例)及17例pNEC(pNEC组)术前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分别将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 目的 观察多参数光谱CT鉴别G2~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NE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pNET(pNET组,含G2级25例、G3级10例)及17例pNEC(pNEC组)术前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分别将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常规CT及光谱CT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鉴别G2~3级pNET与pNEC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常规CT模型及光谱CT模型,并基于二者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鉴别G2~3级pNET与pNEC的效能。结果 常规CT病灶静脉期CT值(OR=0.939,P=0.025)及血管侵犯(OR=5.049,P=0.027)均为独立预测因子,以之构建的常规CT模型鉴别G2~3级pNET与pNE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光谱CT所示静脉期标准碘密度(OR=0.603)及静脉期标准有效原子序数(OR=0.847)均为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以之构建的光谱CT模型的AUC为0.894,高于常规CT模型(Z=2.127,P=0.033)。联合模型的AUC为0.924,高于常规CT模型(Z=2.302,P=0.021)而与光谱CT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7,P=0.408)。结论 多参数光谱CT能有效鉴别G2~3级pNET与pN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光谱分析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及定量参数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价值及与生物学行为标志物的相关性
9
作者 郭伟 吕培培 +4 位作者 谷梅兰 董安珂 陈亚龙 肖新广 上官建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DCE-MRI)及定量参数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CUL)的价值及其与生物学行为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CU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普通型子宫肌瘤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DCE-MRI)及定量参数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CUL)的价值及其与生物学行为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3例CU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普通型子宫肌瘤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并测定观察组患者病灶组织p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血浆灌流量(Fp)],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水平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PS及Fp)对CUL的发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DCA)曲线评估DCE-MRI定量参数对CUL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p16、VEGF、Ki-67表达CUL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采用Pearson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p16、VEGF、Ki-67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Ktrans、Kep、Ve、Vp、PS及Fp分别为(1.98±0.62)min、(1.99±0.24)min、(0.80±0.17)%、(0.52±0.14)%、(1.24±0.45)mL/min、(2.47±0.46)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6±0.35)min、(1.12±0.43)min、(0.55±0.22)%、(0.29±0.10)%、(0.37±0.12)mL/min、(0.91±0.2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Kep、Ktrans、Ve、Vp、PS及Fp高水平时,CUL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的9.375倍、6.546倍、3.611倍、4.929倍、8.222倍、5.917倍;经ROC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ep、Ve、Vp、PS、Fp联合诊断CUL的AUC为0.939,大于各参数单独诊断(P<0.05);经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参数联合诊断CUL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观察组中p16、VEGF及Ki-67阳性表达患者的Ktrans、Kep、Ve、Vp、PS及Fp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Kep、Ktrans、Ve、Vp、PS及Fp与p16、VEGF、Ki-67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CE-MRI及定量参数对CU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与患者p16、VEGF及Ki-67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细胞型子宫肌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图像 定量参数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FGF-22、AVP水平监测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姜东阳 郭伟 +1 位作者 程留慧 张勇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监测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5例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监测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2组研究对象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IP)、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FGF-22、AVP水平,分析脑CT灌注成像参数、血清FGF-22、AV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rCBF、rCBV、血清FGF-22、AVP水平分别为(71.83±5.84)mL/100g/min、(3.78±1.25)mL/100g、(159.52±10.35)ng/mL、(73.54±8.43)ng/L,低于对照组的(82.35±6.59)mL/100g/min、(4.53±1.39)mL/100g、(216.38±14.58)ng/mL、(258.31±18.37)ng/L,TIP、MTT分别为(29.54±2.31)s、(7.12±1.54)s,高于对照组的(24.12±1.85)s、(5.42±1.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组rCBF[(65.71±5.54)mL/100g/min]、rCBV[(3.29±0.75)mL/100g]、血清FGF-22[(133.54±10.17)ng/mL]、AVP[(48.25±3.96)ng/L]低于中度抑郁组[(72.15±6.32)mL/100g/min、(3.75±0.93)mL/100g、(154.28±12.85)ng/mL、(68.19±7.25)ng/L]和轻度抑郁组[(75.32±6.74)mL/100g/min、(4.12±1.12)mL/100g、(183.52±15.28)ng/mL、(97.25±10.14)ng/L)],TIP[(33.69±2.76)s]、MTT[(7.80±1.96)s]长于中度抑郁组[(29.36±2.29)s、(7.23±1.72)s)]和轻度抑郁[(27.12±2.15)s、(6.53±1.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参数rCBF、rCBV、血清FGF-22、AVP水平与首发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95、-0.653、-0.742、-0.785,P均<0.05),TIP、MTT与首发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8、0.686,P均<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FGF-22、AVP水平监测可用于首发抑郁症的辅助诊断,为临床评估抑郁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CT灌注成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 精氨酸加压素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董兰兰 李燕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予以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前者...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予以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前者结果为准,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患者不同关节损伤情况的诊断结果,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并关节镜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关节炎症检出率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关节损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3%、93.62%、69.23%,且其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高(Kappa值=0.6465,P<0.001)。关节镜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关节炎症检出率和软骨损伤分级评估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其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均较高,于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检查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关节损伤程度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
12
作者 高宇翔 刘英娜 郭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2661-2665,共5页
目的分析MRI联合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鉴别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GT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质GTD患者MRI表现特征及血清β-HCG水平,... 目的分析MRI联合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鉴别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GT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质GTD患者MRI表现特征及血清β-HCG水平,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及卡帕(Kappa)值分析MRI联合血β-HCG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一致性。结果恶性GTD患者的血β-HCG水平为(20384.66±317.00)mU/mL,明显高于良性GTD的(840.66±257.33)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恶性GTD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98.55%、100.00%)明显高于MRI(84.06%、90.00%)和血β-HCG(68.12%、40.00%),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100.00%、95.24%)明显高于血β-HCG(79.66%、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GTD的AUC为0.993,大于MRI、血β-HCG的0.870、0.541(P<0.05);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GTD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为94.38%,Kappa值为0.830(95%CI:0.623~1.036)。结论MRI联合血β-HCG水平检测与病理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其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GTD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病理结果 鉴别诊断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外科诊疗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伟 赵松 +4 位作者 陈健 秦建军 付明倜 田川 齐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外科诊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7月~2003年8月该科所收治肺隔离症患者共47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所有肺隔离症患者中,13例术前确诊,19例高度怀疑为肺隔离症,15例误诊为肺脓肿、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癌或纵隔肿...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外科诊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7月~2003年8月该科所收治肺隔离症患者共47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所有肺隔离症患者中,13例术前确诊,19例高度怀疑为肺隔离症,15例误诊为肺脓肿、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癌或纵隔肿瘤,所有患者均于术中确诊,均为叶内型;均采用手术治疗,行下叶切除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隔离症在临床中较罕见,易出现误诊,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一旦确诊,应采用手术行肺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诊断 主动脉造影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海波 王天玉 +2 位作者 刘一强 王霞 刘俊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 ,对 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结果 有活动性出血的 12例中...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 ,对 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结果 有活动性出血的 12例中 10例控制出血 ,有效率为 83 3% ( 10 / 12 ) ,2例 4 8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 ,院内死亡率为 14 3% ( 2 / 14 )。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 ,1例术后 2个月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随访 10例 ,8例先后接受TACE治疗 1~ 4次 ,平均生存 7 8月 ,1年以上者 5例 ,占 35 7% ( 5 / 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癌破裂出血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祥周 吴静 +1 位作者 程兵 韩星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1月于我科行全身骨显像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56例,其中69例行原发灶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患者全身...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1月于我科行全身骨显像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56例,其中69例行原发灶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转移部位、原发灶内钙化及肿块摄取显像剂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全身骨显像中,63例(40.4%)患者诊断为骨转移,14例(9.0%)患者疑似骨转移;69例患者原发灶部位行局部断层融合显像,59例(85.5%)患者原发灶软组织肿块内见钙化灶;129例患者术前行全身骨显像中,77例(59.7%)见原发灶软组织肿块显影,软组织显影多表现为软组织内钙化灶显影,少部分表现为肿块内低密度软组织显影。结论:^(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不仅能提供全身骨骼转移情况,而且对瘤体与周围组织关系、病灶内是否存在钙化灶及软组织显影等情况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一强 王天玉 杜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048-4049,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2〕。据统计,血糖、血脂、吸烟及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也是介入手术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无定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一强 杜丽娟 王天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内前循环狭窄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90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11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内前循环狭窄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90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110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对30 d、1、2、3年时间内两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死亡(主要终点事件)以及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死亡累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以及主要血管危险因素是次要终点事件出现的重要原因。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纯药物治疗而言更能有效地减少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后30 d后的缺血性卒中复发,但是介入治疗有较高的并发症,其长期疗效实际与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药物治疗 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尹刘杰 赵松耀 +2 位作者 王洪科 李佳佳 李润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病时间为4.5h-9h的21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经多模式MRI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筛选超急性期AIS患者,并... 目的探究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病时间为4.5h-9h的21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经多模式MRI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筛选超急性期AIS患者,并根据其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治疗组(观察组)及非溶栓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7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预后情况[治疗90d后BI、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结果210例AIS患者中102例(48.57%)DWI/FLAIR不匹配,判定为超急性期AIS,其中接受溶栓治疗的有64例(62.75%,即观察组),38例(37.25%,即对照组)不愿接受溶栓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后NIHSS评分、治疗30d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7d及治疗90d后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MRI能辅助评估超急性期AIS患者,筛选出溶栓治疗适应病例,有助于提高AIS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 DWI FLAIR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与手术切除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伟 陈健 +4 位作者 赵松 高剑波 赵高峰 秦建军 齐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9-101,共3页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胸部螺旋CT检查以判断食管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对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率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研究.方法该院自1995年3月~2003年5月对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术前胸部螺旋CT平扫加增强,根据CT影象学征象并结合术中...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胸部螺旋CT检查以判断食管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对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率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研究.方法该院自1995年3月~2003年5月对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术前胸部螺旋CT平扫加增强,根据CT影象学征象并结合术中肉眼所见及手术切除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根据食管癌胸部螺旋CT征象将患者分为A组(食管病变与周围重要组织之间有脂肪垫存在)、B组(脂肪垫消失长度在2 cm以下)、C组(脂肪垫消失长度大于2 cm)三组;手术切除率为A组根治率100.0%,B组根治率84.5%,C组根治率17.8%.结论食管癌术前应用胸部螺旋CT检查并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关系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较之传统的单纯以长度作为能否切除的标准更符合实际需要,对指导手术有很大的意义,明显降低了开胸探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术 螺旋CT 切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扭转20例X线钡餐造影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江 郭华 +1 位作者 肖新广 岳松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0-331,共2页
胃扭转依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扭转[1,2].急性胃扭转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常有严重恶心而无呕吐.慢性胃扭转因扭转角度较小,多在180°以内,症状轻微,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现将本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胃... 胃扭转依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扭转[1,2].急性胃扭转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常有严重恶心而无呕吐.慢性胃扭转因扭转角度较小,多在180°以内,症状轻微,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现将本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胃肠道钡餐检查确定的20例慢性胃扭转X线钡餐造影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扭转 X线 钡餐造影 临床资料 造影方法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