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温晓艳 张迎娜 +4 位作者 方华 赵雪 张婧 吕杰 高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3期37-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强对抗NMDAR脑炎的认识。方法对90例临床疑似脑炎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NMDAR-IgG检测,分析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强对抗NMDAR脑炎的认识。方法对90例临床疑似脑炎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NMDAR-IgG检测,分析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抗NMDAR脑炎患者男女比例为6:14,中位年龄24岁,首发症状及主要精神症状多有不同。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有12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IgG抗体均阳性,其他8例仅在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抗NMDAR-IgG抗体。5例盆腔检查异常,其中1例病理确诊为成熟囊性畸胎瘤。6例患者脑电图异常,7例头颅MRI异常。除1例患者未接受免疫治疗死亡外,其余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3例未伴畸胎瘤的患者用二线免疫治疗后复检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中年轻女性发病率较高。二线免疫治疗可能对不伴有畸胎瘤患者的疗效更好。CSF中的抗NMDAR-IgG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清,同时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MDAR脑炎 畸胎瘤 免疫治疗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丽冰 周娜 +1 位作者 宋艳君 付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共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急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确定治疗方案。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共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急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确定治疗方案。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56.4±16.3)岁;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9.4±15.4)岁。对照组入院后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入院后及出院前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以评估不同治疗组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0±5.6)分比(10.6±3.3)分、(4.28±1.08)分比(5.76±0.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7.30,均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65.3±9.7)比(57.0±6.4)、(84.28±10.21)分比(75.18±11.12)分、(39.7±6.4)分比(30.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12、5.24,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晓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期61-61,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成NS组、万汶组、高钠组、霍姆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盐水、羟乙基淀粉、3%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结果:四组复苏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成NS组、万汶组、高钠组、霍姆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盐水、羟乙基淀粉、3%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结果:四组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四组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MAP和CVP逐渐升高,HR逐渐降低,在复苏1小时霍姆组与其他3组MAP、CV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苏6小时后霍姆组与万汶组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高钠组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是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首选复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