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丁云云 张继良 武东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同期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将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28例)、良性组(32例),分析前列腺癌患者DCE-MRI声像图特征,比较3组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入院时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入院时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 Kep)、容积运转常数(Volume operation constant, Ktans)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Ve)值及血清fPSA水平比较: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健康组(P<0.05);低、中分化癌患者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高于高分化癌者(P<0.05);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均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Ve、Ktrans、Kep、血清fPSA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均>0.6,但各指标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最高(P<0.05)。结论 DCE-MRI、血清fPSA水平联合诊断在前列腺癌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在混合痔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
2
作者 侯亚静 武东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164-1167,11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疾病感知水平[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抗感染认知情况、用药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热、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痔术后抗感染认知调查问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发热率、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混合痔患者术后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疾病感知水平,强化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节理论 护理干预 混合痔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