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瑜 万楚成 +6 位作者 夏云金 章正华 胡明均 张霞 杨华强 刘莉荣 周梅玲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和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诊断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对28例MDS/MPD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分析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及骨髓涂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增生程度检...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和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诊断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对28例MDS/MPD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分析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及骨髓涂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增生程度检出率为100%,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片中粒、单核前体细胞百分率高于涂片;68%MDS/MPD患者伴有网状纤维增高,7%MDS/MPD有胶原纤维增高。结论同步联合分析比常规涂片形态学分析骨髓增生程度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塑料包埋切片 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疾病 髓系 骨髓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_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万楚成 夏云金 +5 位作者 刘瑜 张霞 章正华 胡明均 龙志国 郭仁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IL-3、GM-CSF、TGF-β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IL-3、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M!CSF水... 目的探讨IL-3、GM-CSF、TGF-β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IL-3、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期IL-3、GM-CSF、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IL-3、GM!CSF、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GM-CS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与IL!3呈正相关。结论检测IL-3、GM-CSF、TGF-β1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观察,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白细胞介素-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附二例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华强 李东升 +2 位作者 杜玲 袁亚红 姜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51-2553,共3页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点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变下肢,细胞数(3~7)×107/L,每点0.3~0.5ml,每点间距3cm×3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点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变下肢,细胞数(3~7)×107/L,每点0.3~0.5ml,每点间距3cm×3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层注射。移植术后第1天~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2例患者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皮温升高、皮肤凉感消失、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CT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病变下肢均有丰富的侧支血管生成。移植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脐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ALL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和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夏云金 高清平 +3 位作者 万楚成 程范军 王为民 郭仁慈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了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GVHD和血清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BALB c小鼠ALL模型建立后 ,接受 11Gy全身照射 ,将昆明小鼠骨髓移植给该ALL模型小鼠。随机将BALB c小鼠... 为了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GVHD和血清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BALB c小鼠ALL模型建立后 ,接受 11Gy全身照射 ,将昆明小鼠骨髓移植给该ALL模型小鼠。随机将BALB c小鼠分A、B两组 ,A组移植后 0天至 7天皮下注射HGF ,B组皮下注射PBS。移植后观察A、B两组的GVHD症状和肝、小肠、皮肤的病理学变化 ;移植后第 8天取血检测IFN γ和IL 4水平。结果表明 :A组的GVHD症状积分低于B组 (P <0 .0 5 ) ;A、B两组的IFN γ均高于正常组 (P值分别 <0 0 5和0 0 0 1) ,但A组低于B组 (P <0 .0 1) ;A、B两组的IL 4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A组的IL 4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HGF可减轻GVHD的严重程度 ,与HGF有调节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趋于平衡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移植 GVHD 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勇 胡明均 +3 位作者 王华 陈鸿梅 黄朝芬 何国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480-2481,共2页
目的:检测脑梗死后Bax,Bcl-2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脑梗死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精心饲养7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脑区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组... 目的:检测脑梗死后Bax,Bcl-2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脑梗死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精心饲养7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脑区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单侧脑梗死后,双侧大脑皮质、基底核、海马及齿状回表达Bcl-2和Bax的水平均增高(FBcl-2=270.796,P=0.000;FBax=543.042,P=0.000),不同部位双侧增高的程度不一致。其中,Bax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不等,梗死侧皮质Bax阳性细胞数为(14.65±0.41)个/视野,Bcl-2为(11.13±0.61)个/视野(t=18.240,P=0.000);海马Bax为(7.39±1.38)个/视野,Bcl-2为(5.78±1.64)个/视野(t=3.199,P=0.007);基底核Bax为(7.39±1.38)个/视野,Bcl-2为(4.09±0.29)个/视野(t=9.611,P=0.000),前者明显增高。结论:Bax的高表达可能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而Bcl-2的表达增高可能起保护作用。均有差异,齿状回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BAX BCL-2 脑梗死 检测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姜铧 万楚成 +4 位作者 章正华 夏云金 张霞 胡明均 龙志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18-112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医院内感染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章正华 刘瑜 +1 位作者 万楚成 夏云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Castleman病的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例为局灶性透明血管型,经手术切除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好。另1例为多中心性混合型,经综合治疗好转。结论:Castlema...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Castleman病的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例为局灶性透明血管型,经手术切除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好。另1例为多中心性混合型,经综合治疗好转。结论:Castleman病为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和病理上需与多种疾病鉴别,病理的鉴别尤其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诊断 治疗 病理特征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组织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华强 张荣环 +2 位作者 章正华 万楚成 夏云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 目的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初治患儿在治疗前血浆VEGF,TF含量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血浆VEGF及TF的含量与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浆VEGF和T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患者和对照组(均P<0.01)。血浆VEGF和TF在ALL患儿治疗前后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之间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高危组治疗后血浆VEGF和TF水平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LL初治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与TF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VEGF,TF可作为了解ALL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组织因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华强 张荣环 +2 位作者 宋斌 张巍 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SALL4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DLBC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SALL4和BMI-1的表达。结果SALL4和BMI-1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4/40)和65.0%(26/40),... 目的探讨SALL4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DLBC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SALL4和BMI-1的表达。结果SALL4和BMI-1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4/40)和65.0%(26/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lL4和BMI-1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具有相关性(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ALL4的表达与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02)。SALL4和BMI-1阳性表达患者其完全缓解率低和完全缓解后其复发率较SALL4和BMl-1阴性患者高(P<0.05或0.01)。结论SALL4和BMI-1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并且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SALL4 BMI-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在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楚成 张霞 +3 位作者 夏云金 章正华 龙志国 舒卫东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对照药,其中美罗培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分别为42例。结果:美罗培南组临床痊愈率为66.7%,有效率为85.7%,细菌...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对照药,其中美罗培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分别为42例。结果:美罗培南组临床痊愈率为66.7%,有效率为85.7%,细菌清除率为81.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应为64.3%,83.3%,73.3%。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美罗培南治疗的不良反应为9.5%(4/184)。结论: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患者,具有疗效快、作用显著之特点,美罗培南在药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效果明显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美罗培南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PCNA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华强 左学兰 +2 位作者 张克俭 刘小红 孟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胃MALT淋巴瘤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COX-2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阳...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胃MALT淋巴瘤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COX-2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8%,明显高于对照组45.8%,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19,P=0.024).COX-2的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χ2=4.408,P=0.036).胃MALT淋巴瘤平均增殖指数(MPI)为41.5%±5.1%;COX-2表达阳性组的MPI(43.4%±4.8%)显著高于阴性组(37.5%±2.9%),侵袭性胃MALT淋巴瘤的MPI(44.0%±5.6%)显著高于惰性组(38.9%±4.6%),差异有显著性(t=3.16,P=0.008和t=2.98,P=0.045).COX-2表达阴性患者的5a生存率要高于COX-2表达阳性患者(χ2=6.056,P=0.014).COX-regression模型显示COX-2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P<0.01).结论:胃MALT淋巴瘤中COX-2表达上调.COX-2蛋白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而参与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在胃MALT淋巴瘤中是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 COX-2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急性白血病合并DIC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楚成 夏云金 +3 位作者 章正华 刘瑜 张霞 舒卫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索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77例AL(37例合并DIC,40例AL未合并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D... 目的探索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77例AL(37例合并DIC,40例AL未合并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AL合并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1;r=0.697,P<0.05;r=0.763,P<0.05)。AL未合并DIC者GMP-140、D-D、PAP水平明显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AL合并DIC患者各期GMP-140、TAT、F1+2、D-D、PAP水平明显升高,与AL未合并DI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是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实用价值。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观察,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志物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COX-2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华强 张荣环 +2 位作者 章正华 万楚成 夏云金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COX-2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2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COX-2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24/43)和69.8%(3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B-NHL患者COX-2蛋白的表达要高于/期患者(P<0.05)。Survivin的表达在B-NHL的不同组织病理学等级和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COX-2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30)。结论COX-2和Survivin在B-NHL中表达上调以及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表明COX-2和Survivin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COX-2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基因对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勇 胡明均 +4 位作者 刘开胜 王华 常燕群 黄朝芬 何国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63-60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缺血脑组织脑梗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水平的关系,以及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拴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将VEGF165真核表达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缺血脑组织脑梗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水平的关系,以及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拴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将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UCCAGGS/hVEGF165)经颅骨注入到缺血区。术后7d断头取脑,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强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Bcl-2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EGFmRNA的表达增强,VEGF表达增高犤(32.50±2.45)个/高倍视野比(3.33±1.03)个/高倍视野,t=334.821,P<0.01犦,Bax表达减弱犤(4.11±0.41)个/高倍视野,t=9.168,P<0.01犦,Bcl-2表达增强犤(7.94±0.49)个/高倍视野,t=5.335,P<0.01犦。结论:VEGF165基因可以转化到缺血脑组织中并表达VEGFmRNA和VEGF,后者可能通过抑制Bax和增强Bcl-2的表达而保护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脑组织 BCL-2表达 保护作用 视野 神经细胞 RNA 基因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云金 万楚成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9-291,共3页
关键词 SURVIVIN 细胞凋亡 细胞分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对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及分期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瑜 万楚成 +4 位作者 夏云金 章正华 胡明均 杨华强 刘莉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分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NHLBMI)诊断及临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骨髓活检术,分析活检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阳性率为35.9%(46例)。经骨髓活检后...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分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NHLBMI)诊断及临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骨髓活检术,分析活检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阳性率为35.9%(46例)。经骨髓活检后,16例Ⅰ~Ⅲ期提升为Ⅳ期,骨髓活检前、后Ⅳ期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骨髓活检切片分析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浸润 骨髓活检切片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楚成 夏云金 +2 位作者 刘瑜 张霞 章正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DIC患者根据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低凝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其常规血凝学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 目的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DIC患者根据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低凝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其常规血凝学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5;r=0.763,P<0.05)。结论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3、GM-CSF、TGF-β_1水平变化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楚成 夏云金 +4 位作者 张霞 章正华 龙志国 刘瑜 舒卫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IL-3、GM-CSF、TGF-β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136例NHL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结果:NHL初诊患者血清IL-3、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M-... 目的:探讨IL-3、GM-CSF、TGF-β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136例NHL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结果:NHL初诊患者血清IL-3、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II期与III-IV期患者IL-3、GM-CSF、TGF-β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有效的患者IL-3、GM-CSF、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无效及复发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GM-CS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与IL-3呈正相关。结论:IL-3、GM-CSF、TGF-β1可作为NHL患者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定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介素-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方案联合阿米福汀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楚成 章正华 +4 位作者 夏云金 张霞 龙志国 胡明均 郭仁慈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79,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方法。方法:13例难治性复发性AL用吡喃阿霉素(THP)、安吖啶(AMSA)、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AA方案联合阿米福汀(AMF)方案治疗。THP 10 mg/d,第1-3天,静滴;AMSA 75 mg/d,第1-3天,静滴;Ara-C ...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方法。方法:13例难治性复发性AL用吡喃阿霉素(THP)、安吖啶(AMSA)、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AA方案联合阿米福汀(AMF)方案治疗。THP 10 mg/d,第1-3天,静滴;AMSA 75 mg/d,第1-3天,静滴;Ara-C 200 mg/d,第1-7天,静滴。AMF 400-800 mg/d,第1-5天,静滴。结果:完全缓解(CR)7例(53.8%),部分缓解(PR)3例(23.1%),总有效率为76.9%。结论:阿米福汀对化疗所致机体的损害有保护作用, TAA方案联合AMF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AL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阿霉素 安吖啶 阿糖胞苷 阿米福汀 难治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楚成 章正华 +5 位作者 刘瑜 夏云金 胡明均 张霞 龙志国 郭仁慈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GM-CSF和TGF-β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GM-CSF水平明显高...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GM-CSF和TGF-β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GM-CS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完全缓解期GM-CSF、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GM-CSF及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GM-CSF、TGF-β1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