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1
作者 韩瑛 陈志军 +4 位作者 贾小英 卢新华 周琴 李坚 邓华菲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4期68-69,共2页
机能学实验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病理生理学是机能学实验中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病理生理学的特点,从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模式、实验准备和开展意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病理生理学开... 机能学实验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病理生理学是机能学实验中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病理生理学的特点,从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模式、实验准备和开展意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病理生理学开设设计性实验作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 病理生理学 机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上皮性囊肿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海燕 曹慧秋 +2 位作者 胡玉林 蒙天云 杨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伴上皮性囊肿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epithelial cysts,AM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M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体检发现... 目的探讨伴上皮性囊肿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epithelial cysts,AM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M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体检发现双肾囊肿2年,CT示右肾囊性肿块。眼观:肿瘤包膜完整,多房囊性,囊内壁灰红、灰褐色,粗糙,内为血性液体。镜检:肿瘤由囊性和实性区混合,由三种成分构成:单层立方、柱状和鞋钉样上皮细胞,紧邻上皮下形成层样伴苗勒样分化的间质细胞和以平滑肌细胞为主的血管平滑肌瘤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vimentin、PAX-8均弥漫阳性,desmin、SMA、HMB-45、Melan-A、ER、PR和CD10均阴性;上皮下致密的间质细胞vimentin、ER、PR、HMB-45和Melan-A、CD10均弥漫阳性,SMA和desmin斑片状阳性,CK、PAX-8阴性;平滑肌细胞vimentin、SMA和desmin均弥漫阳性,ER、PR、CD10、HMB-45和Melan-A斑片状阳性,CK和PAX-8阴性;三种成分CD34、CD117、S-100、WT-1和α-inhib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患者随访7个月无复发。结论AMLEC作为AML的一种新亚型,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良好的预后,在实际工作中需与肾脏其他囊性肿瘤,尤其是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细胞肿瘤、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和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上皮囊肿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R1B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旭红 李佳 +7 位作者 王玉 张健 罗伟濠 朱乐攀 胡政 吴海燕 李艳兰 段丽丽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B10,AKR1B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诊断的237例甲状腺结节患...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B10,AKR1B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诊断的23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PTC组织中AKR1B10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甲状腺组织AKR1B10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R1B10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正常组织(0.82±0.10 vs 0.22±0.07,t=2.702,P=0.01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AKR1B10在PT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最高(79.5%)。AKR1B10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周围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7)。结论 AKR1B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周围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AKR1B10 甲状腺炎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C/HDL-C、TG/HDL-C比值与HDL亚类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瑛 陈志军 +5 位作者 卢新华 邓华菲 王岐本 孙陶利 龙石银 田英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醇(TC/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醇(TG/HDL-C)比值与与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含量的关系。方法根据TC/HDL-C和TG/HDL-C比值分别将6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中、低比值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醇(TC/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醇(TG/HDL-C)比值与与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含量的关系。方法根据TC/HDL-C和TG/HDL-C比值分别将6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中、低比值组,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HDL亚类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着TC/HDL-C或TG/HDL-C比值增大,小颗粒的preβ_1-HDL含量呈升高趋势,大颗粒的HDL_(2a)、HDL_(2b)含量呈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G、TC/HDL-C和TG/HDL-C与小颗粒preβ_1-HDL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大颗粒HDL_(2a)及HDL_(2b)含量呈负相关(P<0.05);HDL-C和apoA1与HDL各亚类呈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TC/HDL-C或TG/HDL-C比值的升高与HDL成熟代谢受阻、胆固醇逆转运作用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甘油三酯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8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廖银花 邓石军 胡玉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29-630,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8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对照正常肝组织中miR-12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8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对照正常肝组织中miR-12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65例肝癌组织中miR-128阳性表达率为24.6%(16/65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66.1%(43/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128的表达随着肝癌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 miR-128可能成为肝癌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8 原发性肝癌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5及其多态性与血浆甘油三酯及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志军 韩瑛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脂质转运功能的载脂蛋白,对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研究发现APOA5基因呈多态性,尤其是APOA5-1131T>C、56C>G、c.55... 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脂质转运功能的载脂蛋白,对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研究发现APOA5基因呈多态性,尤其是APOA5-1131T>C、56C>G、c.553G>T等位点与血浆甘油三酯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5 基因多态性 甘油三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载脂蛋白A5水平与HDL亚类分布的关系
7
作者 韩瑛 陈志军 +5 位作者 唐伟军 龙石银 卢新华 邓华菲 王岐本 田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水平对HDL亚类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别检测310例受试者的血浆apoA5浓度和HDL亚类相对含量。受试者...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水平对HDL亚类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别检测310例受试者的血浆apoA5浓度和HDL亚类相对含量。受试者按apoA5浓度均值加或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分割点,分为高apoA5组(apoA5≥286.83 mg/L),中apoA5组(139.99 mg/L≤apoA5<286.83 mg/L)和低apoA5组(apoA5<139.99 mg/L)。结果:与高apoA5组相比,apoA5低浓度组preβ1-HDL和HDL3a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2a和HDL2b显著降低(P<0.01)。结论:随着血浆apoA5浓度降低,HDL亚类有变小的趋势,apoA5浓度降低可能阻碍了HDL亚类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L亚类 载脂蛋白A5 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韩瑛 胡玉林 +2 位作者 曹慧秋 李晓杰 陈志军 《西部医学》 2022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肺癌细胞A549、H1299、MSTO-211H为研究对象,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EGFR mRNA、蛋白水平。将MSTO-211H细胞分...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肺癌细胞A549、H1299、MSTO-211H为研究对象,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EGFR mRNA、蛋白水平。将MSTO-211H细胞分为NG组、pcDNA3.1组、pcDNA3.1-EGFR组、pcDNA3.1-EGFR+anti-IL-6组、pcDNA3.1-EGFR+JSI-124组;qRT-PCR检测EGFR mRNA水平;CCK-8法及平板克隆实验、Hoechst3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GFR、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白介素-6/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IL-6/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16HBE细胞比较,A549、H1299、MSTO-211H中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MSTO-211H细胞中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最低,因此选择MSTO-211H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NG组、pcDNA3.1组比较,pcDNA3.1-EGFR组MSTO-211H细胞凋亡活动明显减弱,且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克隆形成率、EGFR、CyclinD1、Bcl-2、IL-6、p-JAK/JAK、p-STAT/STA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pcDNA3.1-EGFR组比较,pcDNA3.1-EGFR+anti-IL-6组、pcDNA3.1-EGFR+JSI-124组MSTO-211H细胞凋亡活动明显增强,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率、CyclinD1、Bcl-2、IL-6、p-JAK/JAK、p-STAT/STA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EGFR可促进MSTO-211H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进IL-6/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癌 白介素-6/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通路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廖银花 邓石军 胡玉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5月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45例,脑外伤或尸检脑组织共12例作为正常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miR-12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5月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45例,脑外伤或尸检脑组织共12例作为正常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miR-12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在45例胶质瘤组织中miR-124阳性表达率为28.9%(13/45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75.0%(9/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124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 miR-124可能成为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iR-124 胶质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瑛 邓华菲 +2 位作者 王桂霞 周娟 陈志军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2期79-82,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新医科背景下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方法本文立足于本实验室的现状,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机能实验的教学现状,并探索具体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机能学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不断... 目的初步探索新医科背景下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方法本文立足于本实验室的现状,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机能实验的教学现状,并探索具体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机能学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学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从操作技能培养、多样化实验项目、混合式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评价体系、课堂思政融入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六个方面对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改革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取得较好的学生满意度。结论机能学实验教学应立足医学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对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对180例小B细胞淋巴瘤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伶俏 陈亚辉 +2 位作者 李爱平 蒋金艳 李晓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22-1023,共2页
小B细胞淋巴瘤(SBL)属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常见类型为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各分型都有典型的形态学和表型特点,但又多有相... 小B细胞淋巴瘤(SBL)属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常见类型为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各分型都有典型的形态学和表型特点,但又多有相似之处,故除外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B细胞淋巴瘤 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形态学观察 分类 滤泡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LCRG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陈亚辉 刘伶俏 +3 位作者 谢海龙 李爱平 石旦 李晓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6-857,860,共3页
目的探讨喉癌相关基因1(laryngeal cancer related gene 1,LC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9例LSCC、31例喉上皮内瘤变及10例喉部息肉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喉癌相关基因1(laryngeal cancer related gene 1,LC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9例LSCC、31例喉上皮内瘤变及10例喉部息肉进行检测,观察LCRG1蛋白的表达。分析LCRG1的表达与LSC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CRG1在LSCC中的阳性率为78.65%,低于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喉部息肉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LCRG1蛋白在喉癌中表达的降低可能与癌变的发生有关,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LCRG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爱平 石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0-322,326,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一种常见的类型,研究表明其组织学来源是滤泡辅助T细胞(TFH)。AITL具有多样的临床特征、典型的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治疗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新药物治疗为辅,随着各...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一种常见的类型,研究表明其组织学来源是滤泡辅助T细胞(TFH)。AITL具有多样的临床特征、典型的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治疗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新药物治疗为辅,随着各种新药物的广泛使用,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治疗复发/难治性AITL仍是一项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CD200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李晓杰 李爱平 +5 位作者 张伟 刘伶俏 陈亚辉 石旦 陈贤永 何韧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7期400-406,共7页
目的:探讨CD200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蛋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在AITL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及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 目的:探讨CD200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蛋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在AITL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及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9年12月39例AITL患者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诊断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及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患者各1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0、ICOS、CD10、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bcl-6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D200、ICOS蛋白与AIT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及二者在AITL与PTCL-NOS、CHL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39例AITL患者中CD200、ICOS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79%(28/39)、61.54%(24/39);10例CHL患者中CD200弱至中等阳性7例,ICOS蛋白均为阴性;10例PTCL-NOS患者中,CD200阳性4例,ICOS蛋白阳性1例;AITL患者与CHL、PTCL-NOS患者间ICOS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ITL患者与CHL、PTCL-NOS患者间CD200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 P=0.911;χ^(2)=3.551, P=0.06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4分的AITL患者CD200阳性率高于相应的LDH正常和IPI评分0~2分患者(均 P<0.05);LDH升高及PD-1阳性AITL患者ICOS阳性率高于相应的LDH正常和PD-1阴性患者(均 P<0.05)。CD200阳性与阴性AITL患者3年总生存(OS)率(4.2%比66.7%)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5.3%比77.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ICOS蛋白阳性与阴性AITL患者3年OS率(15.3%比3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1),两组间3年PFS率(18.6%比4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200( HR=0.076,95% CI 1.555~79.497, P=0.001)、结外是否受累( HR=11.117,95% CI 1.555~79.497, P=0.016)、LDH( HR=2.147,95% CI 0.844~5.459, P=0.109)是AITL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CD200( HR=0.075,95% CI 0.016~0.357, P=0.001)、LDH( HR=2.335,95% CI 0.929~5.870, P=0.071)是AITL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D200和ICOS可以作为AITL辅助诊断的指标,ICOS蛋白有助于AITL与CHL、PTCL-NOS的鉴别。CD200可以作为判断AITL患者预后和病情恶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抗原 CD200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预后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bcl-2、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亚辉 李爱平 +4 位作者 石旦 胡玉林 曹慧秋 蒙天云 李晓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4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标本中bcl-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与DLBCL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标本中bcl-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与DLBCL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bcl-2、PD-1、PD-L1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bcl-2、PD-L1、PD-1阳性率分别为53.7%(44/82)、56.1%(46/82)、32.9%(27/82);bcl-2与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0.306,P=0.005)。bcl-2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4分、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有B症状患者中表达率更高(均P<0.05);PD-1在IPI评分3~4分的患者中表达率更高(P<0.05);PD-L1在IPI评分3~4分、肿瘤分期Ⅲ~Ⅳ期、有B症状、≥60岁、non-GCB型患者中表达率更高(均P<0.05)。bcl-2阴性组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L1阴性组OS及PFS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1阳性组OS及PFS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l-2与PD-L1共表达组OS及PFS较二者均阴性或任一阴性组差(均P<0.01),bcl-2与PD-1共表达组PFS较二者均阴性或任一阴性组差(P=0.04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3~4分、有B症状为DLBCL患者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IPI评分3~4分、有B症状、PD-L1阳性为DLBCL患者PF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bcl-2及PD-L1阳性表达为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DLBCL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BCL-2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