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在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应用探讨
1
作者 胡昕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在脊柱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脊柱外科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依... 目的:探究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在脊柱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脊柱外科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依从度、心理状态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周后患者依从度、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对于脊柱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有显著帮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加强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 脊柱外科患者 术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晓岚 李云华 +6 位作者 刘社庭 李耿 周若舟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兰图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胸腔镜检查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耿 李学林 于小华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估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手术方式差异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与实验... 目的评估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手术方式差异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与实验组(脊柱微创手术),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理想,手术指标更加优异,疼痛感显著缓解,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岚 熊波 +4 位作者 胡文军 彭振宇 谭震 兰图 刘社庭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术后随访4~36... 目的探讨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1例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2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5例。4~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高龄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癌手术疗效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文军 刘社庭 +1 位作者 罗为民 刘晓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811-2813,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估;生活质量状况按(edmontonsymptomassessmentscale,ESAS)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3 ̄16个月,10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施行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估;生活质量状况按(edmontonsymptomassessmentscale,ESAS)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3 ̄16个月,10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外,提高1~3级;术后疼痛缓解最为明显,其次依次改善的有疲乏、恶心、精神状况、焦虑和食欲症状。结论选择适宜病人,行脊柱转移癌切除重建手术,可以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细珍 杨方利 +2 位作者 谭丽萍 杨美芳 范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符合条件患者61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一套完整人性化、针对性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符合条件患者61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一套完整人性化、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SAS和SD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动态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5d及10d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能较好地改善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 心理干预 脊柱转移瘤 手术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斌 易继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3期15-15,17,共2页
目的:使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椎骨折,并分组对比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行单纯经椎弓根螺钉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 目的:使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椎骨折,并分组对比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行单纯经椎弓根螺钉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单一治疗,观察组行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形成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脊柱后突Cobb's角、椎管狭窄率、前后缘高度压缩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更短;观察组脊柱后突Cobb's角、椎管狭窄率、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数据较参照组更好,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固定术联合椎体形成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加速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术式、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耿 欧阳智华 于小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i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0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目的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i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0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继发骨折将其分为继发组(26例)与非继发组(64例),对比两组患者矢状面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其对患者继发骨折的影响。结果继发组患者SVA明显长于非继发组(t=4.236,P=0.000),TK明显大于非继发组(t=3.213,P=0.002),LL、SS、PT、PI明显小于非继发组(t=3.834、3.455、2.423、2.722,P=0.000、0.001、0.017、0.008)。结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越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风险越高,术前及术后均应高度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以指导防治方案,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继发骨折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
9
作者 房佐忠 刘社庭 +1 位作者 童杰 彭振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 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Ⅰ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0.6)h,平均出血量(600±12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6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疗效确切,操作易掌握,对前方结构干扰小,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前后路 一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的脊柱有限元分析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凯文 熊波 刘社庭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546-548,共3页
骨质疏松容易诱发脊柱胸、腰段骨折,相关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及精力研发能监测人体脊柱中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像设备。二维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监测骨矿物质含量最常... 骨质疏松容易诱发脊柱胸、腰段骨折,相关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及精力研发能监测人体脊柱中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像设备。二维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监测骨矿物质含量最常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限元分析 三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11
作者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5,3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夏科特关节病1例报告
12
作者 周钰杰 王元嵩 +1 位作者 刘红粘 童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57-360,F0003,共5页
夏科特关节病又称神经性关节病,由于各种原发病,患者痛觉和位置觉丧失,不能本能地调整肢体位置,关节失去保护性反射,同时,关节区域的血管及破骨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局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加速的严重关节退行性变,表现为骨与软骨的破坏、关... 夏科特关节病又称神经性关节病,由于各种原发病,患者痛觉和位置觉丧失,不能本能地调整肢体位置,关节失去保护性反射,同时,关节区域的血管及破骨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局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加速的严重关节退行性变,表现为骨与软骨的破坏、关节面崩解和关节脱位[1-2]。不同的原发病有不同的好发部位,脊髓痨患者好发于脊柱关节,脊髓空洞患者好发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糖尿病患者则好发于足、踝关节[3]。脊柱夏科特关节病(CSA)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院收治1例胸椎脊髓损伤后继发CSA及髋关节病变的患者,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髓损伤 关节病 神经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房志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182-182,共1页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12 月-2015 年12 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钉内固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术后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在...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12 月-2015 年12 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钉内固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术后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在术后48h 患者疼痛基本缓解,1 周后再胸腰段外固定支具保护下能下床行走。结论 在保证手术成功的同时,需要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能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及其他治疗,加快康复的时间和效果,这对疾病的治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 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晓岚 李云华 +6 位作者 刘社庭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周若舟 李耿 兰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9例,L114例,L2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腔镜 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岚 周若舟 +3 位作者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岚 罗为民 +3 位作者 周志宏 刘社庭 熊波 周江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0例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病例均实施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 目的探讨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0例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病例均实施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1例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一例单侧关节突螺钉未经过关节间隙,未出现不良并发症;4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出现良好脊髓功能改善,术后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改良Magerl联合Gallie手术能起到良好的三点内固定效果,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损伤的恢复;只要手术操作正确、规范,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RL 改良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Gallie手术 基动脉供血不足 寰枢椎融合术 脊髓损伤患者 内固定治疗 稳定性重建 X线机透视 严重并发症 其安全性 初步评价 临床疗效 颅骨牵引 近期疗效 观察术后 关节间隙 脊髓功能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晓岚 罗为民 +3 位作者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周江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 2 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 ,其中齿状突Ⅱ型 10例 ,Ⅲ型 14例 ,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 8例 ;椎板间ATLAS钛... 目的 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 2 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 ,其中齿状突Ⅱ型 10例 ,Ⅲ型 14例 ,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 8例 ;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 10例 ;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 6例。结果 术后随访 3~ 30个月 ,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 ,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 ;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 4例、D级 3例 ,术后D级 5例、E级 2例 ,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 ;术后 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 ,无复位丢失。结论 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 ,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 ;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 ,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手术治疗 齿状突螺钉 后路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因与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晓岚 刘社庭 +3 位作者 罗为民 熊波 胡文军 兰图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2 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 ,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 ,探讨病理实质 ;根据术前...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2 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 ,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 ,探讨病理实质 ;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 ,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2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中 ,过伸型损伤 16例 (6 2 .7% ) ,退变性椎管狭窄 15例 (6 8.2 % ) ,先天性椎管狭窄 4例 (18.2 % )。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 ,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 ;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 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 ,椎管容积扩大 ,颈髓受压缓解。 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 ,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 ,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 ,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术后 手术疗效 患者 椎管狭窄 效观察 病理基础 后路手术 颈髓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静 范瑜 +2 位作者 谭丽萍 邹康 袁泉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446-2449,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纳入20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约翰霍普金斯跌...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纳入20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JHFRAT)分别调查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家庭支持水平、跌倒风险。分析患者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家庭支持水平、跌倒风险之间的两两相关性,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家庭和社会支持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PSQI、SSRS、PSS-Fa和JHFRAT总分分别为(8.54±2.31)分、(21.33±5.49)分、(9.37±2.68)分和(6.42±1.96)分。患者的PSQI总分与SSRS、PSS-Fa总分呈负相关,与JHFRAT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的SSRS总分与PSS-Fa总分呈正相关,两者均与JHFRAT总分呈负相关(均P<0.05)。(2)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对社会支持(SSRS总分)、家庭支持(PSS-Fa总分)均有负向影响,对跌倒风险(JHFRAT总分)有正向影响(均P<0.05);社会支持(SSRS总分)对家庭支持(PSS-Fa总分)有正向影响,两者对跌倒风险(JHFRAT总分)均有负向影响(均P<0.05)。(3)“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跌倒风险”路径中,社会支持的效应值为-0.249(95%CI:-0.354,-0.185);“睡眠质量→家庭支持→跌倒风险”路径中,家庭支持的效应值为-0.057(95%CI:-0.098,-0.025);“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家庭支持→跌倒风险”路径中,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的效应值为-0.036(95%CI:-0.069,-0.017)。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在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起到的总中介效应为-0.342(95%CI:-0.127,-0.040),占总效应值的73.08%。结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跌倒风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 家庭支持 社会支持 睡眠质量 跌倒风险 链式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