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清创术中高频电凝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鼎君 曹钰 +1 位作者 杨晓燕 吕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凝在急诊清创术中的实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 866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盲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2例患者行常规外科清创,治疗组934例患者应用高频电凝清创,对比清创手术时间和创口感染、创口愈合率。结果常规... 目的研究高频电凝在急诊清创术中的实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 866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盲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2例患者行常规外科清创,治疗组934例患者应用高频电凝清创,对比清创手术时间和创口感染、创口愈合率。结果常规外科清创手术时间(23.32±5.42)min,术后创口感染率3.2%,应用高频电凝清创手术时间(14.11±5.03)min,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率0.8%,治疗组清创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创口感染和延迟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在急诊清创术中使用高频电凝能缩短清创时间、降低创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清创术 高频电凝清创术 常规外科清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搬迁前后门急诊流程对患者就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鼎君 周玲 +1 位作者 蒲春波 孙劲松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624-625,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对患者就医过程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2009年5月13日~10月13日与2010年5月13日~10月13日来我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1800人次,统计上述患者的挂号、诊病、交费、检查、取药所用时间以及门急诊满意度。结果... 目的探讨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对患者就医过程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2009年5月13日~10月13日与2010年5月13日~10月13日来我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1800人次,统计上述患者的挂号、诊病、交费、检查、取药所用时间以及门急诊满意度。结果搬迁前后患者的挂号、诊病、交费、检查、取药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提高。结论新的医疗中心门急诊流程,患者就诊过程更加合理,门急诊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迁前后 门急诊就诊流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中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急诊心博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付乐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7期2240-2241,224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急诊心博骤停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心博骤停自动循环恢复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的时间分为早期上机组24例,以及晚期上机组2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博...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急诊心博骤停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心博骤停自动循环恢复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的时间分为早期上机组24例,以及晚期上机组2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博骤停心率类型以及心博骤停的原因,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效率、心博骤停24h、有无角膜性反射、有无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运动反应、出院时神经功能分类以及治愈出院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应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博骤停心率类型以及心博骤停原因,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24h角膜反射(+)、24h瞳孔反射(+)、24h疼痛躲避反应(+)、24h运动反应(+)以及其出院时神经功能分类等,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上机组明显优于晚期上机组(P<0.05);两组患者成活出院率(45.5%∶4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成活出院率为33.41%。结论对心博骤停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从而促进患者心脏的恢复,以提高心博骤停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且对其神经功能的预后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博骤停 心肺复苏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旷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对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的方式及护理对策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分析其急诊抢救方式及对其护理对策的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血糖、血钠、血清渗透压均明显下降,且... 目的观察对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的方式及护理对策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分析其急诊抢救方式及对其护理对策的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血糖、血钠、血清渗透压均明显下降,且尿糖+、酮体+、昏迷与脱水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00%。结论对于急诊抢救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应合理配合输液并依照其血糖情况准确配合胰岛素,在护理上注意病情变化,加强合理基础护理,严格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急诊抢救 护理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在卒中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晓燕 张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1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实施后对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2016年2—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5—7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比较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实施后对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2016年2—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5—7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离开抢救室时间、DNT时间。结果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和D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和DNT均较前缩短,为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该院进行溶栓治疗提供了前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 卒中单元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都江堰市犬伤门诊分级诊疗现状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杨鼎君 曹钰 +1 位作者 付乐章 杨晓燕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探索影响都江堰市综合性医院与乡镇(社区)卫生院犬伤门诊就诊情况的原因,为犬伤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调取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都江堰市行政区域... 目的探索影响都江堰市综合性医院与乡镇(社区)卫生院犬伤门诊就诊情况的原因,为犬伤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调取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都江堰市行政区域内所有设有犬伤门诊的医疗机构每年收治的犬伤患者资料。并于2016年3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两种级别医疗机构犬伤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犬伤门诊工作人员对犬伤暴露伤口处置方法的知晓率。比较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寻找可能影响都江堰市犬伤门诊分级诊疗的原因。结果全市共有1家综合性医院和27家乡镇(社区)卫生院设有犬伤门诊并全部参与此次研究。研究期间,综合性医院每年收治的犬伤患者总数量及其占全年所有犬伤患者的比例逐年递减,尤其Ⅱ级犬伤暴露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而乡镇(社区)卫生院收治犬伤患者的总数量及其占全市所有犬伤患者的比例则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Ⅱ级和Ⅲ级犬伤暴露患者的数量于2015年达峰值,分别为1 944例(44.10%)和1 248例(28.31%)。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结果提示,综合性医院的该两项指标均均高于乡镇(社区)卫生院,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都江堰市综合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院犬伤门诊患者就诊总量变化基本符合分级诊疗要求,但后者需进一步加强犬伤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犬伤处置流程,最终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伤门诊 分级诊疗 综合医院
原文传递
浅谈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玲 余学 +1 位作者 刘亚萍 唐昌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27-27,共1页
目的探讨使用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对111名院外昏迷患者安置口咽通气管后进行SaO2分析。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能有效改善昏迷患者的缺氧状态。结论口咽通气管能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昏迷患者缺氧状态,节... 目的探讨使用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对111名院外昏迷患者安置口咽通气管后进行SaO2分析。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能有效改善昏迷患者的缺氧状态。结论口咽通气管能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昏迷患者缺氧状态,节省急救人员体力,是一种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院前急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医护一体化在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玲 钟琼 +2 位作者 王敏 谭思 刘永秀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医联体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癌性镇痛治疗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实验组予以医护一... 目的探讨中晚期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医联体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癌性镇痛治疗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实验组予以医护一体化延伸居家镇痛干预,镇痛方式包括心理支持、即时吗啡静脉滴定联合吗啡缓释片口服,随访、干预由网络医院负责,枢纽医院承担培训、指导,干预时间和方式分别为出院后第1周家庭随访,第4周电话随访,第8周电话随访,第12周家庭随访.比较2组患者分组时及干预12周时患者生命质量、抑郁程度和照护人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是(62.43±12.83),干预后(50.33±9.04);抑郁程度干预前(50.33±6.59),干预后(47.37±4.97);癌症患者照护人焦虑程度干预前(55.05±8.82),干预后(52.22±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癌症患者居家医联体医护一体化,能有效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照护者焦虑的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居家镇痛 医护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1077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玲 杨鼎君 +4 位作者 袁娟 刘君 旷娟 范文娟 高梅 《西部医学》 2012年第1期118-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前后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鼎君 陈犇 《西部医学》 2010年第6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 目的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震后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出诊时间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组出诊时间为(12.1±1.3)min,较震前组(20.3±2.2min)明显缩短(P〈0.05);震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率(95.64%)明显优于震前(91.92%,P〈0.05);震后患者死亡率(2.36%)显著低于震前(4.19%,P〈0.05)。结论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S)派遣医疗救护采取就近原则可明显缩短出诊时间,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程序优化,及时处理可减少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通气方法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文彬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研究紧急心肺复苏的理想人工通气方式。方法:78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性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先持续气囊-面罩通气后视病情行气道插管)和常规气管插管组,各39例,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的复苏成功... 目的:研究紧急心肺复苏的理想人工通气方式。方法:78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性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先持续气囊-面罩通气后视病情行气道插管)和常规气管插管组,各39例,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持续气囊-面罩通气组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高于常规气管插管组。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囊-面罩通气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真空采血针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玲 王辉 刘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真空采血针 护理措施 头皮针 静脉采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后院前急救病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劲松 杨鼎君 王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0期3060-3062,共3页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灾后我院院前急救中的疾病病种分布进行分析,为灾后我院急诊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搜集我院的院前急救出诊资料,发现其规律。结果:男女比例为1.86:1。外科急症以交通伤为主,内科急...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灾后我院院前急救中的疾病病种分布进行分析,为灾后我院急诊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搜集我院的院前急救出诊资料,发现其规律。结果:男女比例为1.86:1。外科急症以交通伤为主,内科急症以意识障碍急症为主,其他科以妇产科为主。结论:进一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以及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护技能,加强安全和疾病知识宣教,更合理地配置急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院前急救 疾病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郑兵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20期68-69,共2页
目的:深入研究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于不同患病类型的急性胸痛患者应予以区别治疗。结果:本组126例急性胸痛患者在经过区别治疗后,成功治愈118例,占93.65%。死亡8例,占6.35%(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的2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 目的:深入研究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于不同患病类型的急性胸痛患者应予以区别治疗。结果:本组126例急性胸痛患者在经过区别治疗后,成功治愈118例,占93.65%。死亡8例,占6.35%(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的2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例,占25.00%,肺栓塞2例,占25.00%,急性冠脉综合症4例,占50.00%。结论:急诊外科医生通过全面迅速的诊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理,可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发时间,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死率,进而提高了急诊急救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内科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失血性休克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文彬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121-121,共1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压是抢救休克的关键。但随着对失血l生休克病理生理构成的深入研究,近年有的学者提出“有限复苏”的观点,对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压是抢救休克的关键。但随着对失血l生休克病理生理构成的深入研究,近年有的学者提出“有限复苏”的观点,对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的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改善预后。本文研究分析了我院急诊科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例胸腹联合伤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华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8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性损伤36例(40.91%),以锐器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52例(59.09%),以交通伤多见;治愈84例(95.45%),死亡4例(4.5...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8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性损伤36例(40.91%),以锐器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52例(59.09%),以交通伤多见;治愈84例(95.45%),死亡4例(4.55%)。结论:胸腹联合伤比较特殊,伤情复杂,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治疗原则是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内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联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前早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丹 刘童 刘科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PCI术前早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ACS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PCI术前早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ACS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急诊PCI进行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前早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浆脑钠肽(brain sodium peptide,BN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2.86%),RR、PaCO_(2)、HR低于对照组,PaO_(2)、p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及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前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调节机体BNP及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琥珀酸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3Z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的关键措施,总结临床降低伤者死亡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89例。结果 8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的关键措施,总结临床降低伤者死亡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89例。结果 8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37例治愈,占45.13%;28例好转,占34.15%;死亡13例占15.83%,7例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为79.27%。结论快速明确诊断,维持生命体征,止血,抗休克治疗,积极进行急诊手术准备,合理安排整个救治过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多发伤 早期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益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122-122,共1页
闭合性腹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腹诊,主要是由于腹部、下胸部或下背部遭受钝性打击后,腹壁无创口,但可能有腹部内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病情复杂多变、诊断难度大、伤情严重、漏诊误诊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腹部... 闭合性腹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腹诊,主要是由于腹部、下胸部或下背部遭受钝性打击后,腹壁无创口,但可能有腹部内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病情复杂多变、诊断难度大、伤情严重、漏诊误诊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必须做到仔细体检,详细询问病史的同时,及早妥善处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39例,现将其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邓益泉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54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8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B组)1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紧张素组(C组)18例,观察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C组的自主循...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54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8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B组)1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紧张素组(C组)18例,观察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7.78%、61.11%、94.45%,出院存活率为16.67%3、3.33%、55.56%,且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总用药周期明显短于A组和B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