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报告
1
作者 宋春花 程好晴 +51 位作者 崔久嵬 许红霞 王昆华 翁敏 郭增清 周福祥 林源 巴一 袁凯涛 胡雯 马虎 李苏宜 冯长艳 李增宁 赵青川 李纪鹏 郑瑾 吕全军 李涛 陈俊强 贺英 高茜 吴静 王辉 姚庆华 杨家君 刘明 宋新霞 陈公琰 丛明华 马文君 余亚英 罗素霞 周岚 乔秋阁 王巍 冯永东 罗琪 邱红 施咏梅 姜海平 齐玉梅 管文贤 陈甲信 黄河 余震 方玉 陈子华 付振明 王畅 李薇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2019年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结果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8.1%(11175/61627)。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因肿瘤类型、TNM分期、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及治疗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胰腺癌患者患病率最高[32.4%(311/961)];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大(P<0.05);70岁以上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最高[34.7%(3510/10129)];女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16.1%(5544/34381)比20.7%(5631/27246),P<0.05];东北地区的患者患病率最低[14.7%(2398/1630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病率最高[22.1%(1635/7412)]。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职业、教育水平、民族、居住地的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低、农民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数据报告了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消化道系统、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是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现况调查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老年 消化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合并症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辉 李拥军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100-1101,共2页
目的分析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合并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应用PICC出现的合并症与相关因素,并总结分析护理经验。结果 44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2例异位至颈内静脉,后经调整后入... 目的分析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合并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应用PICC出现的合并症与相关因素,并总结分析护理经验。结果 44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2例异位至颈内静脉,后经调整后入上腔静脉。常见合并症为皮肤湿疹(1例),静脉炎(3例)及局部感染(2例)。结论规范的PICC操作技术及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预防减少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合并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营养干预依从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辉 苏先旭 +3 位作者 胡梦迪 周星野 吴甜甜 宋春花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631-638,共8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伴重度营养不良营养干预依从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6例恶性肿瘤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伴重度营养不良营养干预依从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6例恶性肿瘤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简明膳食自评工具对患者进行筛查评估,采用营养治疗五阶梯原则进行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疗效评价及随访,根据患者对制订营养治疗计划的依从性进行分组(营养治疗开始2周后,根据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评分<6分入依从性差组,评分≥6分入依从性好组),并监测两组患者血常规、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能、身高、体重等营养指标。结果 对60岁以下肿瘤患者营养干预2周后,在血钾、白蛋白、握力、2周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依从性好的患者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均P <0.05);对60岁及以上肿瘤患者营养干预2周后,在红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握力、2周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依从性好的患者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均P <0.05)。依从性好的肿瘤患者体力状况评分[2(2,3)分]低于依从性差的患者[3(2,3)分],膳食评分[3(1,3)分]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2(1,3)分]。体力状况评分<3分或≥3分、膳食评分<3分或≥3分的肿瘤患者营养干预2周后,在白蛋白、前白蛋白、握力、2周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均为依从性好的患者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均P <0.05)。结论 恶性肿瘤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经过规范的营养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在快速变化指标如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中速变化指标如握力和2周后体重丢失率方面,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用于肿瘤患者止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拥军 王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441-442,共2页
目的了解芬太尼透皮贴用于肿瘤中、晚期患者止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6列患不同肿瘤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护理。观察其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后止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完全缓解43列,部分缓解23列,无缓解0例。结论透皮贴片通过皮肤... 目的了解芬太尼透皮贴用于肿瘤中、晚期患者止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6列患不同肿瘤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护理。观察其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后止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完全缓解43列,部分缓解23列,无缓解0例。结论透皮贴片通过皮肤持续吸收,其血药浓度下降较缓慢有持久稳定的镇痛作用。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毒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 中、晚期肿瘤止痛 效果观察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勇 程朋 官泳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99-802,806,共5页
目的:分析恩度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接受恩度联合TACE治疗... 目的:分析恩度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接受恩度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氨基酸水平,微小RNA水平,GP73、GPC3、GS等水平,ChE、TBA、AFP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血清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α氨基己二酸、蛋氨酸、β-丙氨酸、3-甲基组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iR-106b、miR-222、miR-21表达相对值低于对照组,miR-199a、miR-122表达相对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GP73、IL-17、IL-6、GPC3、GS、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ChE水平高于对照组,TBA、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TACE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增殖侵袭等恶性进程,提升肝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恩度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先旭 黄梦君 +1 位作者 高茜 曾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6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研究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n=30)和研究组(联用泼尼松与阿比特龙治疗,n=30)。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睾酮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睾酮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剩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未经化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与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阿比特龙 泼尼松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中运用伊立替康与表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廖学斌 黄梦君 贺长林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72-975,共4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与表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伊立替康组(n=35)与表阿霉素组(n=65)。比较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与总... 目的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与表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伊立替康组(n=35)与表阿霉素组(n=65)。比较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TACE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TACE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长于表阿霉素组(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BCLC分级B亚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伊立替康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5.7%,均高于表阿霉素组(66.2%,21.5%)。伊立替康组及BCLC分级B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均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结论与表阿霉素传统化疗方案相比,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表柔比星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伊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静脉治疗小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辉 周静 王敏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762-1763,共2页
目的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品管圈,开展了以"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供专业导管维护、延长带管时间"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方法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 目的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品管圈,开展了以"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供专业导管维护、延长带管时间"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方法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0个活动步骤实施品管活动。结果全体护理人员认识到"品管圈"活动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倡导了全体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带管时间。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静脉治疗小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供专业导管维护、延长带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静脉治疗小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医护一体化在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玲 钟琼 +2 位作者 王敏 谭思 刘永秀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医联体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癌性镇痛治疗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实验组予以医护一... 目的探讨中晚期癌症患者居家镇痛中医联体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癌性镇痛治疗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实验组予以医护一体化延伸居家镇痛干预,镇痛方式包括心理支持、即时吗啡静脉滴定联合吗啡缓释片口服,随访、干预由网络医院负责,枢纽医院承担培训、指导,干预时间和方式分别为出院后第1周家庭随访,第4周电话随访,第8周电话随访,第12周家庭随访.比较2组患者分组时及干预12周时患者生命质量、抑郁程度和照护人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干预前是(62.43±12.83),干预后(50.33±9.04);抑郁程度干预前(50.33±6.59),干预后(47.37±4.97);癌症患者照护人焦虑程度干预前(55.05±8.82),干预后(52.22±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癌症患者居家医联体医护一体化,能有效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照护者焦虑的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居家镇痛 医护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五肽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先旭 王辉 +1 位作者 黄鑫 李涛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将8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皆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TP-5治疗。结果治...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将8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皆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TP-5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分别为82.6%、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0%、41.3%、21.7%和45.2%、21.4%、19.0%(P均<0.05)。结论 TP-5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并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治疗顺应性和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腺五肽 同步放化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腹腔灌注控制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先旭 王辉 马雪莲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212-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腹腔灌注化疗控制恶性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给17例合并大量恶性腹水患者腹腔灌注40mg多西他赛D1,每28d为1周期,每完成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中,3例CR,5例PR,总有效率47.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腹腔灌注化疗控制恶性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给17例合并大量恶性腹水患者腹腔灌注40mg多西他赛D1,每28d为1周期,每完成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中,3例CR,5例PR,总有效率47.1%;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88.2%),恶心、呕吐(100%),腹痛(70.6%),腹泻(52.9%)等,其中大部分为轻到中度。结论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肿瘤患者,多西他赛腹腔灌注控制恶性腹水疗效确切,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腹腔灌注 恶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497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梦君 邹卿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262-267,共6页
目的研究mi R-497在抑制宫颈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吉西他滨作用于C33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给予宫颈癌细胞半数致死剂量的吉西他滨,Transwell及Wound Healing Assay检测吉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 目的研究mi R-497在抑制宫颈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吉西他滨作用于C33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给予宫颈癌细胞半数致死剂量的吉西他滨,Transwell及Wound Healing Assay检测吉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给予C33a细胞3.15mg/L及6.3mg/L的吉西他滨后,q RT-PCR检测mi R-497变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已知mi R-497下游蛋白的变化。将mi R-497 mimic转入C33a细胞后,Transwell及Wound Healing Assay检测mi R-497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在给予C33a细胞吉西他滨的同时加入anti-mi R-497,即在mi R-497被抑制的情况下Western blot检测mi R-497下游与侵袭迁移相关的靶蛋白的变化,Transwell及Wound Healing Assay检测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吉西他滨可以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吉西他滨促进宫颈癌细胞中mi R-497的表达;mi R-497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在mi R-49被阻遏的情况下,吉西他滨不能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 R-497的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miR-497 宫颈癌 侵袭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5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7.6%(28/32),对照组为53.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脱发、关节肌肉酸痛、乏力、口腔黏膜炎,以Ⅰ~Ⅱ级为主。两组患者各级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疗效显著,患者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茜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究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7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开展止痛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及癌症疼... 目的:探究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7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开展止痛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及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症疼痛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未按时用药占比最高,达100.00%;其次为减量用药占比58.67%,不服药占比46.67%,漏服药占比40.00%,癌痛时才用药占比36.00%。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成瘾恐惧,占比最高达100.00%;其次为对止痛药物误解占比80.00%,对治疗效果有所担忧占比73.33%,医疗费用高占比66.67%,担心药物安全性占比57.33%,其他占比13.33%。结论:成瘾恐惧、对治疗效果有所担忧、医疗费用高、对止痛药物误解、担心药物安全性是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制定合理的止痛方案等,消除患者疑虑,提高其治疗自信心,确保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持续提升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治疗 癌症疼痛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高茜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干预,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或顺铂均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但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减低对胃肠系统刺激,对提高患者耐受性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奈达铂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胸腔灌注化学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梦君 苏先旭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胸腔灌注化学疗法(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经活体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合并胸腔积液患者23例(经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均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胸腔灌注化学疗法(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经活体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合并胸腔积液患者23例(经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均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待胸腔积液基本排净后,排除化疗禁忌,给予多西紫杉醇40 mg/m^2+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10 mg胸腔内灌注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其中灌注前需行多西紫杉醇用药前标准预处理防治过敏及体液潴留不良反应(地塞米松、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异丙嗪),每个周期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3例入选患者中,6例患者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11例患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有效率达73.91%;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78.26%)及恶心、呕吐(82.61%)。所有患者均未见过敏、体液潴留、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以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多西紫杉醇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胸腔灌注化学疗法 恶性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