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邹玉珍 余艳芳 龚小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患者600例,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为7.17%;共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患者600例,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为7.17%;共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以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最多,占44.44%;急诊、留置引流管、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中失血量、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3种抗生素时间≥14d,可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P<0.05,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神经外科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引起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需加强对易感人群如急诊、留置引流管、有脑脊液漏及基础疾病患者防护,尽可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抗生素使用种类与时间,以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景兆德 王东雁 +5 位作者 宋卫东 陈敬德 柴峰 王勇 丁俊 马彪泰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HN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中药汤剂自拟方通络止痛汤;B组给予阿霉素穴位注射;C组给予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HN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中药汤剂自拟方通络止痛汤;B组给予阿霉素穴位注射;C组给予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联合三氧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记录神经痛持续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IL-2、IL-6、IL-8、PGE2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的降低程度较A、B组更明显(P<0.05);与A、B组比较,C组总有效疗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药汤剂与穴位注射三氧三级治疗方案具有活血舒筋之功效,可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痛觉,提高患者免疫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止痛剂(中药) 白细胞介素2 地诺前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眼肌麻痹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卫东 王东雁 +5 位作者 张建勇 邵文泽 陈垚俊 王勇 陈敬德 陈振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全2020年10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全2020年10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针刺主穴为风池穴和百会穴,根据眼肌麻痹肌肉不同选穴操作)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复视、眼球运动和头晕头痛)、眼裂高度及复视像距离。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中医症候积分、眼裂高度和复视像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复视、眼球运动、头晕头痛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视(分):068±001比1.48±038,眼球运动(分):054±0.03比1.33±0.45,头晕头痛(分):0.72±0.03比1.13±0.16.均P<0.05];眼裂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mm:7.96±0.71比4.61±3.25.P<0.05);复视像距离均较治疗的缩短,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mm:3.45±1.15比12.01±7.45.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20/30)比66.7%(20/30),P<0.059)]。结论针刺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有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脑卒中后 针刺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邵文泽 王东雁 +4 位作者 宋卫东 景兆德 王明 王蒙 杨静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从术后1周开始给予乙酰谷酰胺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从术后1周开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及疏血通注射液治疗HIC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增强神经与血管的再生能力,进而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技术 疏血通注射液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点带面的方法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玉珍 付学梅 +1 位作者 曹旭华 黄妍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8期178-178,180,共2页
中医适宜技术有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真实世界研究核心思想做导向,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以此确立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流程,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的推广应用创立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
关键词 以点带面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 综合医院 推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豹咬伤致多杀巴斯德菌感染1例
6
作者 邓世霞 刘春萍 +4 位作者 殷丽 翟婧 王亚伟 赵乾 周界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29,共4页
巴斯德菌属细菌为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健康或患病动物体内,野生动物咬伤后导致人类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报告国内首例雪豹咬伤后感染多杀巴斯德菌病例。菌株鉴定使用DL-96Ⅱ细菌鉴定系统和BRUKER全自动微生物质谱鉴定仪、Auto... 巴斯德菌属细菌为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健康或患病动物体内,野生动物咬伤后导致人类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报告国内首例雪豹咬伤后感染多杀巴斯德菌病例。菌株鉴定使用DL-96Ⅱ细菌鉴定系统和BRUKER全自动微生物质谱鉴定仪、Autof ms 1000质谱仪,药敏试验使用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患者经伤口清创处理、手术切开引流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本文旨在提高广大基层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对此细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多杀巴斯德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柴峰 王心如 景兆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5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用视神经管减压术对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7例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n=33)和手术组(n=34)。对保守组... 目的:分析用视神经管减压术对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7例患者随机分为保守组(n=33)和手术组(n=34)。对保守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手术组患者使用视神经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与保守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中视力水平为高水平患者的占比更高,为低水平患者的占比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视力水平为中水平及失明患者的占比相比较,P>0.05。接受治疗后,与保守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用视神经管减压术对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升其视力水平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赵乾 李述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且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且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为对照组(74例,未发生低血压患者)与观察组(40例,术后发生低血压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年龄≥70岁、双侧支架、存在溃疡斑块、存在低血压病史、重度狭窄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β=0.141,OR=1.513,95%CI:1.186~1.929)、双侧支架(β=0.422,OR=1.525,95%CI:1.121~2.074)、存在溃疡斑块(β=0.387,OR=1.473,95%CI:1.108~1.957)、存在低血压病史(β=0.407,OR=1.502,95%CI:1.039~2.172)、重度狭窄(β=0.415,OR=1.514,95%CI:1.100~2.084)均为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双侧支架、存在溃疡斑块、存在低血压病史、重度狭窄均属于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各项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措施,进而达到减少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情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晓明 尤玉娟 +4 位作者 周文江 景兆德 徐步轩 柴峰 王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从中筛选出围手术期并发癫痫者,分析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别、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等因素与癫痫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从中筛选出围手术期并发癫痫者,分析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别、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等因素与癫痫发生的关系,对各项观查指标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围手术期发生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提出对应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额顶叶损伤、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龄、损伤部位、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早期预防及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降低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围手术期 癫痫 危险因素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勇 景兆德 +5 位作者 周文江 韩晓明 徐步轩 柴峰 邵文泽 刘晓艳 《内科》 2017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情况以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情况以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观察计算患者术后1个月内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严重程度患者癫痫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癫痫发生率。结果颅脑损伤患者164例中,术后1个月内癫痫发作32例,发生率为19.51%。闭合性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5.0%)低于开放性脑损伤(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39.3%)显著高于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癫痫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癫痫 预防性治疗 丙戊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和护士手表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玉珍 余艳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521-2523,共3页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与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手表标本主要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洗手...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与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手表标本主要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的手表标本,送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细菌鉴定,鉴定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388份标本,其中痰液标本194份,护士手表标本194份。共分离得到病原菌6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452株(71.41%),革兰阳性(G+)菌134株(21.17%),真菌47株(7.42%)。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16%)、鲍曼不动杆菌(9.63%)、肺炎克雷伯菌(7.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21%)、大肠埃希菌(4.89%);主要G+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9%)、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4.24%)。护士手表分离细菌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79%)、鲍曼不动杆菌(5.84%)、大肠埃希菌(4.91%)、肺炎克雷佰菌(3.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79%);主要G+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4%)、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3.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强化护士手卫生管理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下呼吸道感染 手表面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钻颅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晓明 柴峰 +4 位作者 周文江 景兆德 徐步轩 王勇 邵文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观察紧急钻颅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12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行紧急钻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顺序硬脑膜剪开... 目的 观察紧急钻颅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12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行紧急钻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顺序硬脑膜剪开术,B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和一次性硬脑膜剪开术,观察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瞳孔变化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发生急性脑膨出7例(21.88%),B组18例(56.25%),A组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瞳孔恢复正常10例(31.25%),缩小18例(56.25%),无变化4例(12.50%);B组恢复正常5例(15.63%),缩小13例(40.63%),无变化14例(43.75%),A组瞳孔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2例(6.25%),植物生存2例(6.25%),重度残疾8例(25.00%),轻度残疾8例(25.00%),恢复良好12例(37.50%);B组死亡6例(18.75%),植物生存5例(15.63%),重度残疾9例(28.13%),轻度残疾7例(21.88%),恢复良好5例(15.63%),A组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紧急钻颅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减压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钻颅 顺序硬脑膜剪开术 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晓明 景兆德 +3 位作者 柴峰 王勇 宋卫东 邵文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术。在研究组患者发病的24 h内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在对照组患者发病的24 h后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的24 h内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不同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昏迷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勇 景兆德 +5 位作者 周文江 韩晓明 徐步轩 柴峰 邵文泽 刘晓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 目的探究并分析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丙戊酸钠。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评,观察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情况差异显著(u=2.35,P<0.05),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局灶性发作,对照组以大发作为主,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o CA得分组间、组间多时间点、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35,P=0.001、F=5.835,P=0.02、F=4.921,P=0.03),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o 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2例,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未见血小板严重减少以及胰腺炎和急性肝坏死发生,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能有效预防癫痫的发生,并减少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颅脑损伤 癫痫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晓明 景兆德 +3 位作者 柴峰 王勇 宋卫东 邵文泽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3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机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内...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机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内,对照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后,比较两组发病7、20 d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试验组发病7、20 d后CPI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在发病72 h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重度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训练技术结合高压氧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文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1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技术结合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虚...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技术结合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训练技术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FMA、MMSE、MoC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9.46±1.08)分低于对照组的(11.63±2.11)分,FMA评分(73.41±5.85)分、MMSE评分(24.01±2.28)分、MoCA评分(21.47±2.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6.30±6.28)分、(20.62±2.31)分、(17.30±2.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技术结合高压氧能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改善认知与运动功能,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虚拟现实训练技术 高压氧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针刺康复训练联合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徐步轩 王东雁 +5 位作者 景兆德 宋卫东 柴峰 王勇 韩晓明 丁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闭合性STBI患者84例,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闭合性STBI患者84例,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降颅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每次训练50rain,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和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H1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MBP和GFA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分):4.99±0.67比3.42±0.73,命名能力(分):2.98±0.77比2.84±0.47,延迟记忆(分):5.76±0.33比3.87±2.08,注意力(分):6.17±0.65比4.75±0.81,语言能力(分):3.51±0.46比2.04±0.13,抽象思维能力(分):2.94±0.27比1.58±0.96,定向力(分):6.02±0.65比4.88±0.62,FMA评分(分):68.71±34.17比41.13±14.82,MBI评分(分):69.12±10.45比37.63±6.11,MBP(μg/L):1.32±0.23比5.31±0.79,GFAP(Hg/L):0.19±0.08比0.39±0.04,均p〈0.05]。结论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STB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功能恢复 针灸 康复训练 醒脑静注射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部位巨型脑动脉瘤并血管畸形1例
18
作者 王建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0期76-76,共1页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入院后即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于左颞枕顶...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入院后即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于左颞枕顶脑皮质下见一直径约3.0cm动脉瘤,瘤壁菲薄,术中瘤壁破裂,以银夹多枚夹闭瘤壁破口失败。明胶海绵、棉块及纱布按压出血部位,出血仍凶猛,快速回输自体血及成分输血,血压仍呈进行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脑动脉瘤 血管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头颅CT检查 脑血管造影 回输自体血 四肢肌力 机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王雪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 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指数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护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及自护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自护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脑出血 术后护理 自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治疗的预后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霍孜克 赵乾 +1 位作者 张翔 李述军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3期78-78,77,共2页
目的: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 目的: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6例。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尼莫地平,在治疗观察组患者时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结果:经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