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铬耐指纹热镀铝锌钢板黑斑缺陷研究
1
作者 李积鹏 姚莹 +4 位作者 刘小华 李健 孙朝勇 许明文 高士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采用ZEISS Merlin Compact场发射扫描电镜、OXFORD X-max N型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技术对无铬耐指纹热镀铝锌钢板黑斑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黑斑缺陷主要是由于镀层厚度凹凸不平致使钝化膜分布不均匀... 采用ZEISS Merlin Compact场发射扫描电镜、OXFORD X-max N型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技术对无铬耐指纹热镀铝锌钢板黑斑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黑斑缺陷主要是由于镀层厚度凹凸不平致使钝化膜分布不均匀,镀层薄的部位钝化膜厚,镀层厚的部位钝化膜薄,钢卷在运输过程中钢板层与层之间相互摩擦致使钝化膜破损甚至脱落,导致钢板表面反射率不同,从而产生黑斑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 黑斑 微观形貌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锌硅合金镀层的耐热性研究
2
作者 李积鹏 宁培栋 +1 位作者 刘小华 姚莹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7,共7页
为了解决铝锌硅合金镀层在不同环境中的极限使用温度,研究镀层的耐热性,在200~500℃保温不同时间后,观察表面外观形貌变化,采用SEM和EDS分析镀层截面组织演变和元素成分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铝锌硅合金镀层板在不超过300℃环境中,可以长... 为了解决铝锌硅合金镀层在不同环境中的极限使用温度,研究镀层的耐热性,在200~500℃保温不同时间后,观察表面外观形貌变化,采用SEM和EDS分析镀层截面组织演变和元素成分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铝锌硅合金镀层板在不超过300℃环境中,可以长期使用,镀层组织无明显变化,可以保证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使用环境温度超过300℃后,铝锌硅合金镀层中的Fe含量直线上升,形成Al-Zn-Fe金属化合物,镀层组织合金化,表面裂纹、鼓泡明显,导致镀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锌硅合金镀层 耐热性 原子扩散 镀层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0 MPa级别镀铝锌板的研究与开发
3
作者 宁培栋 刘小华 +2 位作者 史军锋 陈翠 姚莹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6期27-29,共3页
针对CSP产线特点,设计合理的基板化学成分,利用C、Mn的固溶强化和Nb元素的细晶强化原理,通过低温卷取、前段集中冷却和大压缩比的轧制工艺,保证热轧晶粒细小均匀,二相粒子弥散分布;进行Gleeble试验机的模拟退火试验,分析不同温度下试样... 针对CSP产线特点,设计合理的基板化学成分,利用C、Mn的固溶强化和Nb元素的细晶强化原理,通过低温卷取、前段集中冷却和大压缩比的轧制工艺,保证热轧晶粒细小均匀,二相粒子弥散分布;进行Gleeble试验机的模拟退火试验,分析不同温度下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和金相组织演变规律,确定再结晶温度范围为680~690℃;在实际生产中,制订并实施3个生产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将退火温度控制在690~700℃,产品力学性能满足要求,晶粒刚好完成再结晶,最终成功开发出450 MPa级别镀铝锌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0 MPa级镀铝锌板 微合金强化 模拟退火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J445毛化面的研制开发
4
作者 高仁强 刘燕 +1 位作者 陈安忠 任娟红 《甘肃科技》 2020年第3期57-59,23,共4页
不锈钢耐腐蚀性能优良、服役寿命长、寿命周期成本低、建筑美感独特,特别是不锈钢将两个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特性-强度和耐久性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建筑材料中几乎是唯一的,这决定了不锈钢会在建筑领域发挥独特的魅力。超纯铁素体不... 不锈钢耐腐蚀性能优良、服役寿命长、寿命周期成本低、建筑美感独特,特别是不锈钢将两个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特性-强度和耐久性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建筑材料中几乎是唯一的,这决定了不锈钢会在建筑领域发挥独特的魅力。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毛面产品以其低成本、低热膨胀系数、低光反射和高耐蚀等特性成为建筑屋面系统理想材料。酒钢适时研制开发了毛化面J445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某大型机场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毛化 屋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铝锌板黑线缺陷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明文 孙朝勇 +3 位作者 高士伟 李健 刘小华 姚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为了查找薄规格热镀铝锌板黑线缺陷产生原因,采用ZEISS Merlin Compact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OXFORD X-max N型能谱仪等分析技术对热镀铝锌钢板黑线缺陷表面、截面以及腐蚀去掉镀层后的钢铁基板表面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和化学成分分... 为了查找薄规格热镀铝锌板黑线缺陷产生原因,采用ZEISS Merlin Compact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OXFORD X-max N型能谱仪等分析技术对热镀铝锌钢板黑线缺陷表面、截面以及腐蚀去掉镀层后的钢铁基板表面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铝锌钢板上表面黑线缺陷是由于钢铁基板划伤致使钝化膜较厚所致;热镀铝锌钢板下表面黑线缺陷是由于下表面镀层发生凹陷微变形致使钝化膜较厚所致。热镀铝锌钢板表面划伤以及镀层凹陷造成与周围其他位置对光的反射不同,形成了视觉上的黑线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板 黑线 缺陷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对含铜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后的组织、织构与抑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慧敏 张程远 +4 位作者 吴忠旺 贾宇巍 赵小龙 罗晓阳 任慧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Sn对含铜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后的组织、织构与抑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后,由于Sn元素对抑制力的增强,可使初次再结晶晶粒变得更加均匀、细小,脱碳退火板的平均晶粒直径由10μ...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Sn对含铜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后的组织、织构与抑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后,由于Sn元素对抑制力的增强,可使初次再结晶晶粒变得更加均匀、细小,脱碳退火板的平均晶粒直径由10μm减小为6μm。试样主要织构组分相差不大,均存在较弱的α取向线织构、较强的γ取向线织构和一定量的Goss织构。但加入Sn元素后,α取向线织构密度略微减小,Goss织构明显加强。含Sn取向硅钢的抑制剂类型为Sn与Cu_(2)S和MnS的抑制剂复合共存,且Sn对析出物尺寸分布会产生较大影响,添加Sn后脱碳退火板中20~50 nm的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取向硅钢 脱碳退火 Sn元素 织构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CSP冷轧低碳高强钢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小龙 王雄 +3 位作者 罗晓阳 狄彦军 蔺晓亮 冯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低碳高强钢冷轧钢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全自动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试验钢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钢带采用520~580℃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形态变化较小,呈变形纤维状,组织中分布的渗碳体数量较少... 以低碳高强钢冷轧钢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全自动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试验钢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钢带采用520~580℃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形态变化较小,呈变形纤维状,组织中分布的渗碳体数量较少,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变化较小,屈强比维持在0.9以上,伸长率为1%左右;采用610~700℃退火后,变形的铁素体周围出现了无畸变的再结晶晶粒,再结晶晶粒会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成等轴状铁素体,渗碳体的球化过程是导致组织中颗粒状渗碳体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迅速下降,伸长率迅速增加,屈强比呈下降趋势,在670℃时达到最小值0.86;采用730~760℃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充分长大,晶粒形态变化较小,组织中几乎没有游离的渗碳体存在,渗碳体仅在晶界上聚集分布呈片层状,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缓慢下降,伸长率缓慢增加,屈强比呈上升趋势,在760℃时达到0.91。综合考虑,试验钢带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钢带 退火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屈强比
原文传递
T92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的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小龙 罗晓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8,共5页
针对热变形对T92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线膨胀曲线分析确定了马氏体相变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形核、界面控制生长及各向异性碰撞修正建立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数学模型来描述不同热变形参数对马氏体相变... 针对热变形对T92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线膨胀曲线分析确定了马氏体相变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形核、界面控制生长及各向异性碰撞修正建立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数学模型来描述不同热变形参数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速率越高,晶粒尺寸越小,生长激活能降低,Ms减小;变形温度越高,晶粒尺寸越大,生长激活能升高,Ms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2铁素体耐热钢 马氏体相变 板条马氏体 相变动力学
原文传递
罩式退火工艺的升温速率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志贺 金自力 +5 位作者 吴忠旺 崔元林 任慧平 赵小龙 罗晓阳 狄彦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罩式退火工艺的升温速率对0.8%Si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升温速率退火后,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织构主要为{111}织构,伴随有{110}、{100}织构。随着退火升温速率的提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111}织构... 研究了罩式退火工艺的升温速率对0.8%Si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升温速率退火后,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织构主要为{111}织构,伴随有{110}、{100}织构。随着退火升温速率的提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111}织构明显减弱,{110}织构明显增强,{100}织构没有明显变化,铁损P_(1.5/50)逐渐降低,磁感应强度B_(5000)逐渐增强。但当升温速率由80℃/h升高至100℃/h时,{111}织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强,{110}织构出现减弱,{100}织构没有明显变化,铁损P_(1.5/50)增大,磁感应强度B_(5000)减小。在退火升温速率为80℃/h时,无取向硅钢可获得最优的磁性能:P_(1.5/50)=4.249 W/kg,B_(5000)=1.71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升温速率 织构 磁性能
原文传递
锌铝镁镀层板的形貌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世文 骆永伟 +2 位作者 王向飞 张志坚 唐兴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为找出锌铝镁150 g镀层产品的不足,以对后续生产工艺进行调整,针对某钢铁公司碳钢薄板厂镀锌生产线生产的锌铝镁150 g镀层产品(SCS)及新日铁公司的锌铝镁产品(ZAM)、铝镁锌产品(SD)的镀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发... 为找出锌铝镁150 g镀层产品的不足,以对后续生产工艺进行调整,针对某钢铁公司碳钢薄板厂镀锌生产线生产的锌铝镁150 g镀层产品(SCS)及新日铁公司的锌铝镁产品(ZAM)、铝镁锌产品(SD)的镀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在镀层中存在Al、Zn及Zn2Mg的三元共晶组织。通过分析镀层深度10μm内的镀层形貌,比较了ZAM与SCS镀层整体形貌的差异,并对3种产品表层下10μm内镀层形貌的整体架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镁镀层 镀层形貌 三元共晶组织 架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化工艺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子博 任慧平 +3 位作者 吴忠旺 金自力 赵小龙 罗晓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7,122,共7页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通常需要在冷轧前对热轧板进行常化处理,来改善热轧钢板的组织和织构,避免瓦垅状缺陷,提高最终成品板的磁性能。论述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变化以及织构演变的影响,同时对1000℃常化温度下保温...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通常需要在冷轧前对热轧板进行常化处理,来改善热轧钢板的组织和织构,避免瓦垅状缺陷,提高最终成品板的磁性能。论述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变化以及织构演变的影响,同时对1000℃常化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对热轧板的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进行对比。结论表明,热轧板经过常化处理后,发生再结晶行为,组织更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相同常化温度下适当增加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热轧板的晶粒大小;常化处理减弱了热轧板中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强有利于磁性能的{110}<001>织构,使热轧板的磁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热轧板常化处理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铝锌钢板辊压成形后表面发黑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莹 宁培栋 +3 位作者 田成辉 刘小华 王瑾 陈翠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配备的能谱仪,并结合钝化膜单位面积质量和表面粗糙度检测,对热镀铝锌方管表面发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铝锌钢板在辊压过程中外力较大,对钝化膜的破坏性较强,钝化膜因此而变薄,失去保护作用,甚至方...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配备的能谱仪,并结合钝化膜单位面积质量和表面粗糙度检测,对热镀铝锌方管表面发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铝锌钢板在辊压过程中外力较大,对钝化膜的破坏性较强,钝化膜因此而变薄,失去保护作用,甚至方管表面部分钝化膜脱落而露出铝锌镀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使镀层发生氧化,且钢板与模具摩擦造成钝化膜分布不均匀,产生色差,导致镀铝锌方管发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钢板 方管 表面发黑缺陷 钝化膜 摩擦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坯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机理及其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小龙 王雍期 +1 位作者 唐兴昌 张志坚 《轧钢》 2019年第6期66-68,82,共4页
钢坯经加热炉加热后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不仅会对产品的外貌形态、表面质量以及尺寸精度等造成影响,还会降低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为此,对钢坯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展望... 钢坯经加热炉加热后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不仅会对产品的外貌形态、表面质量以及尺寸精度等造成影响,还会降低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为此,对钢坯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钢材氧化铁皮的控制及改性技术,为有效降低钢材的氧化烧损提供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坯 氧化铁皮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炉内气氛 氧化烧损
原文传递
低铬和中铬含钛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安忠 任娟红 +1 位作者 李照国 李玉峰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低铬(409L)和中铬(439)含钛铁素体不锈钢在900℃下空气中开展恒温氧化试验,获得了两种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并结合EPMA、SEM和XRD等方法对氧化皮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9L和439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从抛物线规律,但409L... 通过对低铬(409L)和中铬(439)含钛铁素体不锈钢在900℃下空气中开展恒温氧化试验,获得了两种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并结合EPMA、SEM和XRD等方法对氧化皮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9L和439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从抛物线规律,但409L抛物线速度常数远高于439;409L氧化80h后氧化层结构由外侧Fe_2O_3和内侧(Fe,Cr,Mn)_3O_4复合尖晶石组成;439氧化80h后氧化层外侧则由Cr_2O_3和(Cr,Mn)_3O_4尖晶石组成,内侧为一层SiO_2,基体内还伴有钛的内氧化;较高的铬含量能保证TiO_2内氧化颗粒稳定存在,而TiO_2内氧化颗粒阻止离子迁移,显著降低氧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铁素体不锈钢 氧化动力学 氧化机理 内氧化物
原文传递
冷轧工艺对443铁素体不锈钢抗皱性能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安忠 王长波 +2 位作者 王珂 任娟红 高仁强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以443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轧工艺对其表面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采用二轧程的生产工艺可以明显改善表面抗起皱性能;一轧程冷轧板芯部存在明显的晶粒簇,沿着轧向成条状分布,晶粒呈非等轴状,尺寸偏大,而二轧程冷轧板... 以443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轧工艺对其表面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采用二轧程的生产工艺可以明显改善表面抗起皱性能;一轧程冷轧板芯部存在明显的晶粒簇,沿着轧向成条状分布,晶粒呈非等轴状,尺寸偏大,而二轧程冷轧板芯部组织分布均匀;一轧程冷轧板表层和芯部除了γ纤维再结晶外还保留强烈的{112}<110>织构,且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强度小于二轧程;冷轧采用二轧程工艺可以有效消除原始柱状凝固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弱化α纤维变形织构,使得微观晶粒取向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443铁素体不锈钢 织构 起皱 轧程
原文传递
高温时效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安忠 任娟红 +1 位作者 王军伟 李玉峰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5,共6页
通过金相、SEM和EDS等技术,研究了900℃下不同时效时间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39钢种高温时效对Ti(C,N)析出作用较小,晶界析出相TiN较少,晶粒粗化严重,塑性较低;441钢种高温时效会沿着晶界析出Fe2Nb(Laves)相,... 通过金相、SEM和EDS等技术,研究了900℃下不同时效时间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39钢种高温时效对Ti(C,N)析出作用较小,晶界析出相TiN较少,晶粒粗化严重,塑性较低;441钢种高温时效会沿着晶界析出Fe2Nb(Laves)相,析出数量较多,晶粒较细小,但由于Fe2Nb(Laves)相沿晶界呈网状分布,对材料塑性影响较大;444钢种高温时效会在晶界和晶内析出Fe3(Nb,Mo)3C,析出数量较少,第二相钉扎作用较弱,部分晶粒出现异常长大,由于Fe3(Nb,Mo)3C析出相未呈网状分布,断后伸长率高于441钢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高温时效 析出相
原文传递
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镀锌钢的腐蚀行为和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瑾 宁培栋 +3 位作者 刘倩倩 陈娜娜 张新 肖葵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6,共9页
采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3D共聚焦显微镜表征镀锌钢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不同实验周期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样在实验初期腐蚀速率较高,56 d时... 采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3D共聚焦显微镜表征镀锌钢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不同实验周期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样在实验初期腐蚀速率较高,56 d时速率下降,104 d时,腐蚀速率再次升高,这与腐蚀产物的生成有关。通过对产物进行物相分析,主要的腐蚀产物有羟基氯化锌(Zn_(5)(OH)_(8)Cl_(2)·H_(2)O)、氧化锌(ZnO)和碱式碳酸锌(Zn_(5)(OH)_(6)(CO_(3))_(2))。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热浸镀锌层的耐蚀性很快失效,腐蚀速率加快直至生成的腐蚀产物在缺陷处形成较为完整的产物膜,这对镀层的腐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钢 海洋大气环境 室内加速实验 腐蚀机制
原文传递
590 MPa含锰钢带罩式炉退火氧化色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昕 罗晓阳 +3 位作者 赵小龙 赵占彪 王强 狄彦军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3,70,共5页
针对罩式炉工业化生产590 MPa含锰低合金冷轧钢带表面氧化色缺陷,分析了表面氧化色的主要组成。实验室采用马弗炉模拟了罩式炉退火工艺,验证了金属锰薄片对钢带表面氧化色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属锰薄片可以通过消耗炉内氧化性气氛,... 针对罩式炉工业化生产590 MPa含锰低合金冷轧钢带表面氧化色缺陷,分析了表面氧化色的主要组成。实验室采用马弗炉模拟了罩式炉退火工艺,验证了金属锰薄片对钢带表面氧化色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属锰薄片可以通过消耗炉内氧化性气氛,保护试样表面在退火过程中不被氧化。罩式炉工业化退火采用冷点温度620℃、热点温度630℃、保温时间25h及全过程40m3/h氢气流量吹扫制度,同时退火过程中在每个对流板中心处装入125kg纯金属锰薄片,可避免工业化生产590 MPa含锰低合金冷轧钢带边部出现氧化色缺陷,同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0 MPa含锰钢带 罩式炉 氧化色 退火温度
原文传递
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退火酸洗工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玉峰 惠恺 +1 位作者 陈安忠 李具仓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退火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退火态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酸洗工艺后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退火工艺对Cr-Mn-Ni-N奥氏体不锈... 通过实验室模拟退火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退火态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酸洗工艺后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退火工艺对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性能影响不明显,采用中性盐电解后硝酸酸洗和混酸酸洗工艺均能较好地清除钢板表面氧化皮,但需注意酸洗过程中电解电流、酸液浓度、酸温的良好配合和合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Mn-Ni-N钢 奥氏体不锈钢 力学性能 中性盐电解 酸洗工艺
原文传递
CSP产线340 MPa级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开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小龙 王瑾 罗晓阳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12期40-43,共4页
采用LF-RH双精炼工艺,在CSP流程上进行了340MPa级冷轧IF高强钢的开发。试验材料达到成分设计要求,罩式炉退火后微观组织为细小等轴铁素体组织,晶粒度在10级左右,力学性能达到340 MPa级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要求。EBSD结果表明,试验材料退... 采用LF-RH双精炼工艺,在CSP流程上进行了340MPa级冷轧IF高强钢的开发。试验材料达到成分设计要求,罩式炉退火后微观组织为细小等轴铁素体组织,晶粒度在10级左右,力学性能达到340 MPa级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要求。EBSD结果表明,试验材料退火织构由较强的γ织构(<111>∥ND)和一定强度的α织构(<110>//RD)组成,α取向中较高的{112}<110>和{001}<110>织构是导致试验材料r均值偏低和Δr小于0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产线 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 组织 退火织构 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