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口腔颌面部术后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彩霞
徐妍
+2 位作者
白希婧
万启龙
杨学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4-816,819,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颌面部不同手术中使用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8例钛板裸露、螺钉松动或脱落及钛板断裂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的情况,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颌面部不同手术中使用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8例钛板裸露、螺钉松动或脱落及钛板断裂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的情况,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局部软组织张力过大,清创不彻底,钛板所固定的骨段不健康以及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是钛板出现裸露和螺钉松动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反复弯制钛板,钻孔时裂钻紧贴钛板边缘,容易导致术后钛板断裂。结论:钛板放置位置和操作过程应遵循坚固内固定的基本原则,术区软组织避免过度牵拉和损伤,术中尽量减少钛板弯制的次数,在严重污染和继发感染的骨创面应慎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技术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韵杰
骆德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拔牙后行自体骨植骨;...
目的:观察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拔牙后行自体骨植骨;对照组:40例,拔牙后不植骨。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第二磨牙远颊角骨缺损深度(ODD)、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水平(CAL),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开口度、肿胀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新生骨量、形态,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症状严重度评估量表(PoSSe),评估两组术后疼痛及术后症状严重度。结果:观察组术后7d及术后6、12个月ODD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C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肿胀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D、VAS评分、PoS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BCT显示观察组可见不规则自体骨,新骨密度不均匀;对照组见自缺损底部伴新骨生成,骨密度较为均匀。术后12个月,CBCT显示观察组不规则自体骨较前显著减少,缺损区顶部伴骨白线形成,骨密度较前相对均匀;对照组可见新骨生成明显,骨小梁细弱。结论:与不植骨比较,自体骨植骨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植骨
下颌第二磨牙
远中骨缺损
探诊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
3
作者
牟方彪
唐君
陈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评价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病例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口腔修复膜、明胶海绵修复诱导上颌窦底黏膜上皮再生,恢复上颌窦连续性,一期修复...
目的评价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病例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口腔修复膜、明胶海绵修复诱导上颌窦底黏膜上皮再生,恢复上颌窦连续性,一期修复上颌窦穿孔,同期实施囊肿术后残余骨腔植骨术;对照组采用下鼻道对孔引流,囊肿刮治术后的残余骨腔采用碘仿纱布开放填塞。通过术后上颌窦完整性恢复情况及颌骨残余骨腔新生骨生长情况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瘘口封闭率95%、骨质形成率95%、囊腔长径差(2.27±0.13)mm,同期对照组瘘口封闭率50%、骨质形成0%、囊腔长径差(5.96±0.20)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中可显著提高瘘口封闭率,缩小囊腔长径差,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诱导
颌骨囊肿
上颌窦穿孔
一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牟方彪
王韵杰
罗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术后感染者)90例和B组(术...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术后感染者)90例和B组(术后未感染者)48例两组。另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有90株病原菌被分离,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革兰阳性菌53株。A、B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细胞-1(IL-1)、白介素细胞-2(IL-2)、白介素细胞-6(IL-6)、白介素细胞-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NF-β)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组患者上升幅度较B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此类患者感染后机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浓度大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鳞癌
病原菌
白介素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的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
被引量:
2
5
作者
魏灼丽
王韵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因胃食管返流导致的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
目的:探讨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因胃食管返流导致的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明显修复,无明显冷热敏感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90.00%;随访1年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74.11±26.38、(136.50±42.80)N,均明显大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3、4.169,P=0.008、0.000)。结论: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治疗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蚀性牙齿磨损
重度
微创
咬合重建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腔颌面部术后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彩霞
徐妍
白希婧
万启龙
杨学文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分院颌面外科
广州医科大学
口腔
医院
东风西门诊
天津市
口腔
医院
颌面
外科
武汉大学
口腔
医院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4-816,819,共4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FFB04423)
武汉市科技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060501010156)
文摘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颌面部不同手术中使用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8例钛板裸露、螺钉松动或脱落及钛板断裂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的情况,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局部软组织张力过大,清创不彻底,钛板所固定的骨段不健康以及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是钛板出现裸露和螺钉松动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反复弯制钛板,钻孔时裂钻紧贴钛板边缘,容易导致术后钛板断裂。结论:钛板放置位置和操作过程应遵循坚固内固定的基本原则,术区软组织避免过度牵拉和损伤,术中尽量减少钛板弯制的次数,在严重污染和继发感染的骨创面应慎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技术
并发症
预防
Keywords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technology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分类号
R78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韵杰
骆德平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分院颌面外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拔牙后行自体骨植骨;对照组:40例,拔牙后不植骨。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第二磨牙远颊角骨缺损深度(ODD)、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水平(CAL),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开口度、肿胀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新生骨量、形态,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症状严重度评估量表(PoSSe),评估两组术后疼痛及术后症状严重度。结果:观察组术后7d及术后6、12个月ODD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C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肿胀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D、VAS评分、PoS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BCT显示观察组可见不规则自体骨,新骨密度不均匀;对照组见自缺损底部伴新骨生成,骨密度较为均匀。术后12个月,CBCT显示观察组不规则自体骨较前显著减少,缺损区顶部伴骨白线形成,骨密度较前相对均匀;对照组可见新骨生成明显,骨小梁细弱。结论:与不植骨比较,自体骨植骨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自体骨植骨
下颌第二磨牙
远中骨缺损
探诊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Keywords
autogenous bone graft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distal bone defect
probing depth
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分类号
R782.1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
3
作者
牟方彪
唐君
陈芳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分院颌面外科
出处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病例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口腔修复膜、明胶海绵修复诱导上颌窦底黏膜上皮再生,恢复上颌窦连续性,一期修复上颌窦穿孔,同期实施囊肿术后残余骨腔植骨术;对照组采用下鼻道对孔引流,囊肿刮治术后的残余骨腔采用碘仿纱布开放填塞。通过术后上颌窦完整性恢复情况及颌骨残余骨腔新生骨生长情况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瘘口封闭率95%、骨质形成率95%、囊腔长径差(2.27±0.13)mm,同期对照组瘘口封闭率50%、骨质形成0%、囊腔长径差(5.96±0.20)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中可显著提高瘘口封闭率,缩小囊腔长径差,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上皮诱导
颌骨囊肿
上颌窦穿孔
一期修复
Keywords
epithelial induction
jaw cyst
maxillary sinus perforation
primary repair
分类号
R739.8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牟方彪
王韵杰
罗平
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分院颌面外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术后感染者)90例和B组(术后未感染者)48例两组。另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有90株病原菌被分离,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革兰阳性菌53株。A、B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细胞-1(IL-1)、白介素细胞-2(IL-2)、白介素细胞-6(IL-6)、白介素细胞-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NF-β)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组患者上升幅度较B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此类患者感染后机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浓度大幅上升。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鳞癌
病原菌
白介素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Γ
Keyword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hogen
Interleukin cells
Tumor necrosis factors
Interferon-γ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的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
被引量:
2
5
作者
魏灼丽
王韵杰
机构
重庆
三峡
中心医院
口腔
分院
口腔
内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口腔分院颌面外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87-9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因胃食管返流导致的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明显修复,无明显冷热敏感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90.00%;随访1年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74.11±26.38、(136.50±42.80)N,均明显大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3、4.169,P=0.008、0.000)。结论: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治疗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
关键词
酸蚀性牙齿磨损
重度
微创
咬合重建
美学修复
Keywords
acid-erosion dental wear
severe
minimally invasive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aesthetic repair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口腔颌面部术后钛板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张彩霞
徐妍
白希婧
万启龙
杨学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体骨植骨修复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疗效研究
王韵杰
骆德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皮诱导在颌骨囊肿并发上颌窦穿孔的一期修复
牟方彪
唐君
陈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牟方彪
王韵杰
罗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
5
原文传递
5
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的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
魏灼丽
王韵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