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晞照 郭晓华 +2 位作者 谭明伟 李兴挺 饶俊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671-3672,共2页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两个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两个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疾病暴发流行 洗手 设备污染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晞照 郭晓华 +2 位作者 谭明伟 李贤菊 饶俊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22-1423,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着重环节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结果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性由20.0%提高至45...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着重环节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结果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性由20.0%提高至45.0%,主动发现3起医院感染暴发的隐患。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感染管理 对策
原文传递
儿童手足口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明伟 刘晞照 +2 位作者 郭晓华 熊德场 饶俊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662-3664,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MFD)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7月来自渝东北8个区县儿童HMFD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并与2010年比较。结果 2011年1~7月HMFD发病就诊率(14.30/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MFD)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7月来自渝东北8个区县儿童HMFD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并与2010年比较。结果 2011年1~7月HMFD发病就诊率(14.30/10万)、重症率(2.84%)及病死率(0.79%)均较2010年同期发病就诊率(8.97/10万)、重症率(1.51%)及病死率(0.45%)明显上升,以万州区、云阳县、开县为主要发病地,以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3岁(平均2.37岁),患病男女性别比为1.81∶1。结论 HMFD疫情形势严峻,应切实加强HMFD的全民防病意识,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做好疫情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管理加品管圈降低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向凤玲 石朝凯 +2 位作者 胥树平 刘晞照 王沙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09-221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目标管理及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及方法,即确定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全员参与,组织培训,制定并落实计划,加强过程监管及目标考核,对全院7个重症监...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目标管理及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及方法,即确定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全员参与,组织培训,制定并落实计划,加强过程监管及目标考核,对全院7个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监测。比较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前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士集束化护理措施依从率、半卧位依从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口腔护理依从率。结果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29‰(例/千机械通气日),显著低于基线值12‰(P<0.01)。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士集束化护理措施依从率从活动前的78.1%上升到活动后的96.3%;半卧位依从率从活动前的87.7%上升到活动后的97.8%;手卫生依从率从活动前的67.0%上升到活动后的89.4%;手卫生正确率从活动前的78.3%上升到活动后的89.7%;口腔护理依从率从活动前的91.4%上升到活动后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标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能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标管理 品管圈
原文传递
医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谭明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掌握全院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状况及该菌的耐药特征。方法前瞻性调查分析2007~2009年医院发生医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结果医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6.4%;除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 目的掌握全院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状况及该菌的耐药特征。方法前瞻性调查分析2007~2009年医院发生医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结果医源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6.4%;除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100.0%)外,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原文传递
耐多药肺结核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谭明伟 刘晞照 +3 位作者 郭晓华 饶俊莉 李兴挺 熊德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292-4294,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流行现状,为进一步调整筛查策略及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收集2010年3月-2012年2月定点医院收治来自渝东北7个区县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采用SPSS19.0软...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流行现状,为进一步调整筛查策略及有效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收集2010年3月-2012年2月定点医院收治来自渝东北7个区县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3月-2012年2月共调查涂片阳性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554例,检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7例,其中2例诊断为广泛耐药肺结核,涂阳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6.68%,耐多药患者主要来自万州区,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平均年龄(43.57±2.65)岁,男女性别比为2.36∶1,耐多药患者病死率21.62%;6类高危人群的MDR-TB检出率为24.51%;肺结核涂阳患者中初治耐多药率为3.04%,复治耐多药率为24.47%;7类不同涂阳患者类型中耐多药率最高的为复治失败患者,达66.67%。结论重庆地区耐多药肺结核发病水平与全国相当,有年轻化趋势,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复治失败患者是耐多药结核的高危人群;当前筛查策略趋于合理,仍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流行现况 筛查策略 疫情控制
原文传递
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邓小春 易代碧 +1 位作者 潘鹏飞 刘晞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68-1669,1672,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2013年1-4月45名不知情ICU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手部ATP荧光检测,采用SPSS 13.0软件... 目的调查医院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2013年1-4月45名不知情ICU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手部ATP荧光检测,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到1 791次手卫生指征,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为78.22%,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62.65%;不同ICU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依从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荧光检测150例,正确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96.00%,不正确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7.14%,未执行手卫生的合格率为0。结论医院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通过培训教育和加强管理提高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手卫生 依从性 ATP荧光检测 对策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认知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向凤玲 田继书 +1 位作者 刘晞照 胥树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86-2389,共4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认知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方法 2016年3月对医院1 500名护理人员发放"安全注射认知调查表",计算各条目正确率,比较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各条目得分情况,应用SPSS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认知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方法 2016年3月对医院1 500名护理人员发放"安全注射认知调查表",计算各条目正确率,比较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各条目得分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安全注射认知调查表"1 500份,回收率100.0%;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认知总得分为(9.21±1.99)分,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安全注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病区、检验科采血室护士得分最高;≤3年的护士得分最低,工作时间越长,护士安全注射认知得分越高;职称越高,安全注射认知得分越高。结论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掌握不足,医院管理者应抓住安全注射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对不同的护士群体及岗位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安全注射制度、流程,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注射意识,规范安全注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安全注射 认知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饶俊莉 刘晞照 +3 位作者 郭晓华 谭明伟 李兴挺 闫小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0-491,548,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87株,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自动分析仪,... 目的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87株,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自动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医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79株,其中检出MRSA87株,检出率为31.2%;其主要分离自伤口、创面分泌物,占39.1%,其次为痰液及咽拭子、脓液、血液,分别占28.7%、14.9%、11.5%;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外科,分别占36.8%、35.6%;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98.9%~100.0%,对氨苄西林与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利福平、莫西沙星、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93.1%、92.0%、65.5%、42.6%、42.6%、31.0%、24.1%、24.1%、11.5%、2.3%。结论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余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长期开展监测,对患者应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控制措施,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治疗感染,首选药物为万古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原文传递
霍乱72例强制隔离期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晓华 刘晞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3期8253-8254,共2页
目的探索霍乱患者在隔离期间的心理表现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观察72例隔离患者的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换位思维,充分理解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满足患者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 目的探索霍乱患者在隔离期间的心理表现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观察72例隔离患者的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换位思维,充分理解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满足患者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结果 72例均逐渐适应隔离生活,配合隔离治疗至解除隔离,康复出院。结论霍乱患者在隔离期,除了忍受疾病的折磨外,其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是使患者配合隔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心理学/护理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输血缺陷28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晓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2212-2214,共3页
英国1996-1998年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有52%是由于给患者输错血造成的,其中6%的患者死亡,而死亡者中有14%是因输错红细胞。故输血安全至关重要,且输血工作环节复杂,涉及人员较多,容易发生错误,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目前系统全... 英国1996-1998年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有52%是由于给患者输错血造成的,其中6%的患者死亡,而死亡者中有14%是因输错红细胞。故输血安全至关重要,且输血工作环节复杂,涉及人员较多,容易发生错误,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目前系统全面的输血缺陷系统原因分析较少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原因分 缺陷 输血安全 输血工作 死亡者 输错血 红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