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垃圾被服输送方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宣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第24期259-26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医院垃圾被服的危险性,垃圾被服常见的输送方式为清洁人员人工输送,近年来,出现了半自动化的重力式输送和基本全自动化的气力式输送。分别阐述了各种输送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分析其中垃圾重力式和垃圾被服气力式输送方案对... 本文介绍了医院垃圾被服的危险性,垃圾被服常见的输送方式为清洁人员人工输送,近年来,出现了半自动化的重力式输送和基本全自动化的气力式输送。分别阐述了各种输送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分析其中垃圾重力式和垃圾被服气力式输送方案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和影响。通过对各种输送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它们的特征,得出优先采用依次为气力式、重力式、人工式。为医院垃圾被服输送方式选择、输送方式管理、感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被服 感染 重力式 气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二醇中毒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对多脏器损伤的比较
2
作者 李鑫鹏 杨凯 +3 位作者 许哲敏 杨小平 肖克来提·霍加合买提 彭鹏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4期372-380,共9页
目的采用灌胃法构建SD大鼠急性乙二醇(EG)中毒模型并对比分析脑、心以及肾脏损伤情况,为相关动物实验以及临床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NC组)10只,按12 mL·kg^(... 目的采用灌胃法构建SD大鼠急性乙二醇(EG)中毒模型并对比分析脑、心以及肾脏损伤情况,为相关动物实验以及临床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NC组)10只,按12 mL·kg^(-1)灌胃生理盐水;低剂量乙二醇灌胃组(EG-L组)与高剂量乙二醇灌胃组(EG-H组)各10只,分别按12 mL·kg^(-1)剂量灌胃60%、80%乙二醇溶液。观察48 h内各组大鼠存活和死亡情况;并于造模后48 h行腹主动脉取血、处死,收集脑、心、肾等相关器官,HE染色观察脑、心、肾组织的病理变化,Pizzolato染色观察脑、肾组织中草酸钙结晶;通过平衡能力评分判断行为学改变情况;应用穿戴式心电传感器及尿量监测观察心率及尿量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肌钙蛋白I(cTnI)、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草酸水平。结果NC组、EG-L与EG-H组48 h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0%、70%。与NC组相比,EG灌胃两组大鼠脑、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大鼠脑血管以及肾小管中可观察到明显草酸钙结晶沉积(P值均<0.05),且EG-H组大鼠脑血管以及肾小管中沉积量更加明显(P<0.05)。EG灌胃两组平衡能力相较NC组下降(P<0.05),其中EG-H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NC组相比,EG-L、EG-H组大鼠心率分别在灌胃后的第12 h、18 h、24 h、30 h加快(P值均<0.05),在30~36 h、36~42 h、42~48 h尿量均减少(P值均<0.05),而EG-H组大鼠在36~42 h、42~48 h尿量减少更显著(P<0.05)。与NC组相比,EG-L、EG-H组大鼠血清S100-β、KIM-1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与EG-L组相比,EG-H组S100-β、KIM-1水平更高(P值均<0.05)。EG中毒的两组大鼠体内草酸含量相对于NC组均增多(P值均<0.05),且EG-H组大鼠体内草酸含量更高(P<0.05)。结论按12 mL·kg^(-1)剂量灌胃80%浓度乙二醇溶液可更好地构建EG中毒大鼠模型,EG中毒会导致大鼠多脏器损伤,中毒后的表现呈时间阶段性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中毒 动物模型 大鼠 草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玺 唐昊 +3 位作者 周健 王蔚 杨雪飞 王耀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评估俯卧位通气对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救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创伤后ARDS患者,按照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非俯卧位通气... 目的评估俯卧位通气对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救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创伤后ARDS患者,按照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非俯卧位通气组。记录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基础疾病数量),创伤相关的损伤严重度评分和简明创伤评分,采集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第0、1、3、7、14天氧合指数,预后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总的住院时间,28d和90d的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第0天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第1、3、7、14天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73.5±68.9、294.7±116.2、324.4±123.2、367.9±147.4,非俯卧位通气组第1、3、7、14天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34.5±58.2、163.7±68.4、176.3±77.2、182.1±83.4,俯卧位通气组第1、3、7、14天氧合指数高于非俯卧位组第1、3、7、14天的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俯卧位通气组和俯卧位通气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24.4±11.1)d、(16.7±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俯卧位通气组和俯卧位通气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4.1±14.7)d、(25.0±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俯卧位通气组和俯卧位通气组90d病死率分别为41.9%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创伤后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90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夏天的杀手--热射病 被引量:3
4
作者 龚俊 杨渝 陈玺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717-718,721,共3页
热射病,又称“中暑”,是广大群众夏日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伤病,其死亡率高达40%。若救治不科学、不及时,直接影响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本文从“治”和“防”两方面对热射病的救治知识进行简要普及,提高一线救治人员的认知... 热射病,又称“中暑”,是广大群众夏日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伤病,其死亡率高达40%。若救治不科学、不及时,直接影响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本文从“治”和“防”两方面对热射病的救治知识进行简要普及,提高一线救治人员的认知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培训和宣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教工作 抢救成功率 热射病 一线救治 预后生存质量 伤病 加强培训 死亡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龚俊 姚宣 +3 位作者 马倍 邓小琴 杨渝 陈玺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由创伤导致横纹肌细胞坏死以及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其病理生理学的核心是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内成分释放到体循环中。临床表现可能各不相同,从无症状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到严重电解质异常...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由创伤导致横纹肌细胞坏死以及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其病理生理学的核心是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内成分释放到体循环中。临床表现可能各不相同,从无症状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到严重电解质异常、急性肾损伤(AKI)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当CK水平>1000U/L或至少为正常水平上限的5倍时,即可确诊。创伤性RM的治疗主要包括停止进一步的横纹肌损伤,积极液体复苏,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快速识别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措施临床实践操作
6
作者 黎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73-76,共4页
DVT(下肢静脉血栓)指的是在下肢静脉中血液转变为异常血凝块,将血管堵塞,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重症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并发症之一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引发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重症患者适用的物理预防措施来预防... DVT(下肢静脉血栓)指的是在下肢静脉中血液转变为异常血凝块,将血管堵塞,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重症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并发症之一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引发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重症患者适用的物理预防措施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从踝泵运动、肢体气压治疗仪、间歇充气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足底静脉泵等物理预防治疗的时间、频次等方面对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物理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玲 金婧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出血的影响。方法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探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出血的影响。方法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再出血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自我管理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