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水化研究
1
作者 王晶 杨玉柱 黄维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会延长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陶瓷粉的延缓幅度更大;水泥浆体水化放热峰会随着蔗渣灰掺量的增加而后移,随陶瓷粉掺量的增加而略微向前移,且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都会使浆体水化放热降低,72h水化程度也会降低;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会增加氢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其中水泥-蔗渣灰组合的信号强度更高.水泥-蔗渣灰-陶瓷粉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三元体系可以制备凝结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水化热较低的胶凝材料,试验成果为工业固废的绿色应用以及低热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蔗渣灰 陶瓷粉 早期水化 氢核磁共振 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投影面智能化优选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国兵 李灵爱 +2 位作者 李华蓉 梅君涛 王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60,共6页
工程建设中,投影面和投影带选取的优劣与工程测量控制网及施工放样精度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投影变形约束参数进行软件开发,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复杂程度不同,通过坐标微动调整投影高程与中央子午线偏离距离、... 工程建设中,投影面和投影带选取的优劣与工程测量控制网及施工放样精度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投影变形约束参数进行软件开发,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复杂程度不同,通过坐标微动调整投影高程与中央子午线偏离距离、逐点投影、分段投影等方法来确定最优抵偿投影面,从而对工程投影面投影误差进行改正。工程实践应用表明,软件计算成果满足工程投影精度要求,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投影 抵偿投影面 程序设计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沥青紫外老化及抗老化材料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3
作者 孔令云 席晗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6,共13页
道路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太阳光紫外辐射作用会产生紫外老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紫外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更明显。紫外老化会使沥青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沥青黏塑性上升、低温和疲劳性能下降、使用裂缝增加... 道路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太阳光紫外辐射作用会产生紫外老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紫外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更明显。紫外老化会使沥青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沥青黏塑性上升、低温和疲劳性能下降、使用裂缝增加,进而劣化路面的耐久性、影响沥青路面的运营品质和服役寿命。为了防止和延缓紫外老化的产生和发展,可在道路沥青中添加抗老化材料以增强其抵御紫外老化能力,同时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其性能的衰变速率。本文阐述了基于自由基和胶体理论的紫外老化机理;从处理方式、光源与辐射强度选择等方面介绍了室内模拟老化试验条件;总结了紫外老化对沥青物理和流变性能、组分构成、微观形貌、特征峰和官能团等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归纳了现行抗老化材料的优缺点和使用情况。分析表明后期可在老化机理深度、试验方法标准化、室外老化监测、微观数值模拟、抗紫外老化剂针对性和抑制紫外老化措施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沥青 紫外老化 老化机理 室内模拟老化 沥青特性影响 抗紫外老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沥青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霞 黄刚 +4 位作者 周超 袁小亚 贺俊玺 冯曼曼 刘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37-1644,共8页
将结构特殊、性能优异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于土木工程,可以全面提高工程材料性能,拓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石墨烯沥青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发现在沥青中掺入石墨烯改善其路用性能,但缺乏... 将结构特殊、性能优异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于土木工程,可以全面提高工程材料性能,拓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石墨烯沥青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发现在沥青中掺入石墨烯改善其路用性能,但缺乏相关研究,如石墨烯-沥青结构的精细表征、对石墨烯-沥青独特行为的微观作用机制、石墨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关键行为特性变化规律、石墨烯-沥青复合材料体系。将石墨烯掺入70号沥青,采用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方法初步探索石墨烯沥青混合物。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对沥青具有亲和性,能够被热沥青插层或剥离,形成以石墨烯片为基面的超分子结构;掺入石墨烯显著改善沥青行为特性尤其是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石墨烯改性 研究现状 发展动态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晓凯 熊锐 +2 位作者 范天奇 杨涛 盛燕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煤矸石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以粉体煤矸石为填料对沥青进行改性在国内外鲜有研究涉及。采用锥入度实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和弯曲梁流变实验(BBR),研究了不同粉胶比条件下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的剪切强度及... 煤矸石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以粉体煤矸石为填料对沥青进行改性在国内外鲜有研究涉及。采用锥入度实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和弯曲梁流变实验(BBR),研究了不同粉胶比条件下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的剪切强度及高、低温流变性能变化规律,并与矿粉改性沥青胶浆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探了活化煤矸石改性沥青胶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活化煤矸石替代矿粉后,沥青胶浆的抗剪强度和高温性能大幅提高,低温性能则基本相当。研究成果为活化煤矸石替代矿粉作为沥青混合料填料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活化煤矸石 沥青胶浆 剪切强度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吸收材料用于微波融冰雪路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杰 张正伟 +3 位作者 韩振强 沙爱民 王振军 蒋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87-95,共9页
电磁波吸收材料与传统路面材料相结合,所形成的微波融冰雪路面具有高效、环保等优势。为进一步提高路面的微波融冰雪能力,介绍了微波融冰雪路面的工作原理及影响除冰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微波照射下的发热机理。在此... 电磁波吸收材料与传统路面材料相结合,所形成的微波融冰雪路面具有高效、环保等优势。为进一步提高路面的微波融冰雪能力,介绍了微波融冰雪路面的工作原理及影响除冰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微波照射下的发热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9种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电磁特性,并着重介绍了碳纤维、磁铁矿石与钢纤维用于路面微波除冰雪的研究进展,并从发热速率与经济性角度对比分析其应用前景。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材料 微波融冰雪路面 碳纤维 磁铁矿石 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化条件对定型相变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何丽红 李菁若 +1 位作者 朱洪洲 卢章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根据溶胶凝胶化原理,从热力学不稳定与反离子聚沉角度出发,分别采用温度促凝法与反离子促凝法制备了PEG(聚乙二醇)/SiO2(二氧化硅)定型相变材料(SS-PCM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凝胶化条件对SS-PCMs相... 根据溶胶凝胶化原理,从热力学不稳定与反离子聚沉角度出发,分别采用温度促凝法与反离子促凝法制备了PEG(聚乙二醇)/SiO2(二氧化硅)定型相变材料(SS-PCM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凝胶化条件对SS-PCMs相变焓与相变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促凝法制备的PEG/SiO2SS-PCMs相变焓为36.1~128.4J/g,较相同质量比例的纯PEG低,相变峰温也稍有降低;PEG/SiO2SS-PCMs中PEG与SiO2仅为物理作用,PEG相变行为主要受SiO2内外界面的牵制作用与微孔结构的空间位阻作用的影响。反离子促凝法制备的Ca-PEG/SiO2SS-PCMs相变焓为32.6~91.5 J/g,相变焓损失率高,但相变峰温较纯PEG有所升高;Ca-PEG/SiO2SS-PCMs中,PEG相变行为除了受限于SiO2的物理作用,PEG中C-O-C键的氧亦给出孤对电子与Ca2+形成配位键,改变PEG分子构象与结晶结构,导致相变焓损失严重。即凝胶化条件决定了SS-PCMs组分间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影响着PEG/SiO2定型相变材料的热性能。经对比分析,温度促凝法较反离子(CaCl2)促凝法更适合制备PEG/SiO2SS-P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温度促凝法 反离子促凝法 定型相变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何丽红 张博 +2 位作者 马悦帆 何帆 赵智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0-244,共5页
为了提高桥面铺装结构中防水粘结层的性能,利用环氧树脂高粘结性能,以水性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采用一次冷混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基本性能,成型模拟桥面铺装结构型式拉拔、剪切复合试件,分析... 为了提高桥面铺装结构中防水粘结层的性能,利用环氧树脂高粘结性能,以水性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采用一次冷混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基本性能,成型模拟桥面铺装结构型式拉拔、剪切复合试件,分析了温度、浸水以及洒布量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耐热性、拉拔强度及剪切强度;随着水性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其层间粘结强度得到明显改善,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5%时,25℃复合件拉拔强度、剪切强度较普通乳化沥青分别提高了68.0%、73.4%,60℃提高了216.9%、110.1%,浸水2d后仅下降7.5%、5.5%,说明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入能够提高乳化沥青水稳定性;层间粘结强度随着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洒布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综合材料性能和经济性,推荐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5%,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洒布量为0.8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乳化沥青 防水粘结层 拉拔强度 剪切强度 洒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分子结构对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强 凌天清 熊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共6页
对4种聚乙烯醇(PVA)的相对分子质量、醇解度、VAc单元嵌段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制备了PVA/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对其结晶度、结晶及熔融行为、吸水和保水性能进行研究,试图揭示PVA分子结构与PVA/GO复合材料吸水及保水性能之间的深层... 对4种聚乙烯醇(PVA)的相对分子质量、醇解度、VAc单元嵌段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制备了PVA/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对其结晶度、结晶及熔融行为、吸水和保水性能进行研究,试图揭示PVA分子结构与PVA/GO复合材料吸水及保水性能之间的深层联系。结果表明,PVA醇解度越高,VAc单元嵌段度越低,其PVA/GO复合材料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就越高、结晶度越高,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醇解度过低、疏水乙酰基含量高、氢键含量少时,则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较差;醇解度过高则会导致结晶度过高,对吸水和保水性能有抑制作用。只有醇解度及结晶度适中时,PVA/GO吸水及保水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分子结构 吸水性能 保水降温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TiO2光催化材料制备工艺优化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雪娟 刘誉贵 +2 位作者 刘晓凤 刘攀 唐伯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6-172,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掺杂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jade软件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与晶格参数,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法探索La掺量、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的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掺杂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jade软件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与晶格参数,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法探索La掺量、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的材料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在La摩尔掺量为0.5%、热处理温度为550℃、热处理时间为2 h条件下,材料的晶粒大小和畸变程度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对NO气体的光降解率达到70.26%。La掺杂改性后,材料粒径更加均匀,多分布在18~20 nm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催化材料 La掺杂TiO2 光降解率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X水基聚合物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丽红 邓稳 +2 位作者 朱洪洲 侯艺桐 朱真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884,共4页
SRX水基聚合物是一种柔性路用材料,采用综合热分析仪(DSC/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考察它的热稳定性及化学性质;并借助动态流变剪切仪(DSR)分析其高温性能和粘弹性;同时通过蒸发残留物试验和黏附性试验测量其固含量以及与集料的黏... SRX水基聚合物是一种柔性路用材料,采用综合热分析仪(DSC/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考察它的热稳定性及化学性质;并借助动态流变剪切仪(DSR)分析其高温性能和粘弹性;同时通过蒸发残留物试验和黏附性试验测量其固含量以及与集料的黏附能力。TG分析表明,145.3℃时质量损失75.3%,主要是轻质组分和水分的挥发,至300℃时,SRX聚合物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RX聚合物的DSR温度扫描试验中相位角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恢复能力;蒸发残留物试验发现SRX聚合物加热后不软化,属热固性材料;FTIR和黏附性试验分析得出SRX聚合物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故其与集料具有较好的黏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X 弹性 热稳定性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碱激发矿渣-玻璃粉胶凝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兰芳 曹胜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39,59,共4页
研究碱含量和玻璃粉含量对碱激发矿渣-玻璃粉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响应面分析法对上述因素建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玻璃粉掺量对胶砂强度的影响不明显,而碱含量对强度的影响较大,碱含量和玻璃粉的交互作用对... 研究碱含量和玻璃粉含量对碱激发矿渣-玻璃粉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响应面分析法对上述因素建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玻璃粉掺量对胶砂强度的影响不明显,而碱含量对强度的影响较大,碱含量和玻璃粉的交互作用对抗折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碱含量为7%,玻璃粉含量为5%时,胶砂的强度最高,且得到的最优配比与实测值差异不大,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指导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制备,选出最优配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设计法 碱激发 矿渣 玻璃粉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屋脊筑天路,重庆交大奠基人——缅怀川藏公路政委穰明德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婷 唐伯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86-92,共7页
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校长穰明德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1年担任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为确保川藏公路顺利通车,穰明德身先士卒,亲自踏勘选线;他倡导技术创新,不仅自己迅速成为公路专家,战士们的筑路技能也因此大幅提高;他关爱下属,... 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校长穰明德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1年担任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为确保川藏公路顺利通车,穰明德身先士卒,亲自踏勘选线;他倡导技术创新,不仅自己迅速成为公路专家,战士们的筑路技能也因此大幅提高;他关爱下属,同甘共苦,坚持原则,乐观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他攻破了一道道筑路技术的难关,创造了中国公路史乃至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在60多年后的今天,穰明德这种顽强拼搏的"铺路石"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 地质灾害 飞仙关大桥 “两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构成变化及其与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的构效关系
14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0,共9页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化以及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在流变性能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分子构成分析,从分子层面解释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流变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沥青内部分子稳定性增强,宏观层面表现为沥青的流变性能下降。通过沥青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确定沥青的宏微观评价指标,并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沥青流变性能受芳香环缩合度参数、芳香环周边氢取代率、数均分子量、芳香碳率、烷基和环烷支链、芳香结构的影响最大,且可对其进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紫外老化 分子量 分子结构 流变性能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水泥路面调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洪洲 陈瑞璞 +2 位作者 苟珊 王大谦 胡蓝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198-14203,共6页
针对低温条件下水泥路面调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及优选,以膨胀石墨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探究辛酸-癸酸、十四烷两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基于最低共熔相变温度理论,结合步冷曲线实验确定了辛酸-癸酸共熔物最佳的共熔质量比。通过差示扫描量... 针对低温条件下水泥路面调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及优选,以膨胀石墨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探究辛酸-癸酸、十四烷两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基于最低共熔相变温度理论,结合步冷曲线实验确定了辛酸-癸酸共熔物最佳的共熔质量比。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实验、红外光谱实验、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两种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及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辛酸-癸酸和十四烷的低温相变温度区间在-1.8~2.5℃左右,二者的相变性能受水泥水化放热的影响小,符合低温相变材料要求。但十四烷具有更高的相变焓,因此建议将其作为低温下水泥路面调温性能的相变材料。多次相变循环后,辛酸-癸酸和十四烷均未发生化学变化,其相变性能稳定;膨胀石墨对十四烷的吸附性更佳,并且二者之间为物理吸附,封装后,十四烷的相变性能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酸-癸酸 十四烷 膨胀石墨 低温相变性能 水泥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组成试验及其宏观作用机理
16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2 位作者 何瑧 付耀国 李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2,共9页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并在宏观流变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了分子组成表征,分析了紫外老化宏观性能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质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变化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稳定性增加,分子主链刚度增大,宏观层面则表现为沥青的弹性性能增加。通过宏观流变试验得出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相位角、车辙因子、不可恢复柔量和恢复率等流变性能指标,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缩合度参数、周边氢的取代率、平均分子质量和烷基链支化度对流变性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基质沥青 分子组成 流变性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带隙特性及减振性能
17
作者 王海洋 翟春鑫 +2 位作者 王珠 冯晋昊 张小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有效抑制工程实践中低频振动,在分析其能带结构及带隙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带隙特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模型试验分析其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带隙特性主要受周期常数、减振沟深度、... 为有效抑制工程实践中低频振动,在分析其能带结构及带隙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带隙特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模型试验分析其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带隙特性主要受周期常数、减振沟深度、土体弹性模量和充填介质等因素影响;随着周期常数的增大,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更易获得低频带隙,但是带宽变窄,而通过增大十字减振沟深度获得较大带宽的低频带隙,且带隙数量增多;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带隙的边界频率同步向高频迁移,通过填充介质获得更为低频且带隙较宽的带隙。试验结果显示,带隙范围内的加速度最大衰减幅度达到0.00124 m/s^(2),带隙频段内的平均振幅衰减系数为0.2062,且最大衰减程度达到98.45%,组合周期十字减振沟具有显著的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周期 十字减振沟 带隙特性 减振性能 振幅衰减系数 低频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的光学-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宇 唐伯明 +2 位作者 曹雪娟 黄铭轩 郝增恒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热解聚合方式将g-C3N4负载于多孔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上,制备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首次采用累...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热解聚合方式将g-C3N4负载于多孔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上,制备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首次采用累积污染物降解效率等一系列指标评价材料在光照及暗态下综合去除污染物效果。通过微观表征手段和NO去除试验研究了单组分复配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的光学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_(3)N_(4)的复合对Sr_(2)MgSi_(2)O_(7):Eu^(2+),Dy^(3+)的荧光强度和余辉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光照下,提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光吸收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暗态下,内在光源Sr_(2)MgSi_(2)O^(7):Eu^(2+),Dy^(3+)的存在赋予了复合材料持续去除NO的能力,该能力的持续时间与余辉亮度、光催化活性有关。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持续活性光催化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长余辉 g-C_(3)N_(4)/Sr_(2)MgSi_(2)O_(7):Eu^(2+) Dy^(3+) NO去除 持续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及微波自愈合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毅 孔斌 +1 位作者 万田宝 郑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微波传热能力,可用于沥青路面微裂缝自修复。本研究选取了炭黑粉、羰基铁粉和镍锌铁氧体粉3种吸波材料替换部分矿粉制备了SMA-13吸波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吸波沥... 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微波传热能力,可用于沥青路面微裂缝自修复。本研究选取了炭黑粉、羰基铁粉和镍锌铁氧体粉3种吸波材料替换部分矿粉制备了SMA-13吸波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吸波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采用半圆弯曲(SCB)试验研究了吸波材料类型、掺量、微波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吸波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分布和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吸波材料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随吸波材料掺量从10%增至30%,炭黑粉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而低温弯曲应变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羰基铁粉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应变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冻融劈裂强度比表现出逐渐减小的特征;镍锌铁氧体粉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应变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而冻融劈裂强度比则与之相反。吸波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随着吸波材料掺量和微波加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能够快速达到沥青混合料裂缝面的愈合温度,从而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微波自愈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微波加热 自愈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加热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研究
20
作者 赵毅 刘威震 +2 位作者 张庆宇 翟晓静 张新永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0,共11页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积加热形式,因其快速、均匀和节能的加热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陶瓷等行业,但在道路早期养护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研究归纳了基于微波加热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研究进展,针对沥青材料自愈合理论、微...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积加热形式,因其快速、均匀和节能的加热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陶瓷等行业,但在道路早期养护领域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研究归纳了基于微波加热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研究进展,针对沥青材料自愈合理论、微波加热机理、微波加热材料、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自愈合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分析表明:由于沥青成分、微观结构以及复杂的相互作用,沥青材料的愈合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裂缝表面分子扩散理论、裂缝表面能理论和毛细流动理论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表征沥青材料的自愈合特性;微波加热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热诱导形式,通过掺入钢屑、钢渣、炭黑、铁素体颗粒等微波加热材料,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受到微波特性、沥青性能及沥青混合料类型、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外部环境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当超过最佳加热时间、含水率过高、损伤程度较大时,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显著下降。最后,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工程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自愈合性能 微波加热 沥青混合料 路面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