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儿科学》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慧超 李谧 +4 位作者 吕铁伟 唐雪梅 舒畅 管贤敏 胡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课程思政是教育部对各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拓展自己,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水平。文章就目前医学教育课... 课程思政是教育部对各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拓展自己,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水平。文章就目前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新医科背景下提高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措施,并对《儿科学》各章节内容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总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儿科学》的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求真务实、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希望对医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儿科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儿科学 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实施 新医科 人文素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CE揭示儿科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华子瑜 蒋乐媛 +3 位作者 唐雪梅 苏庸春 谭虹 于洁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6期1241-1243,共3页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和师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应试教育使儿科专业医学生临床基本功欠扎实,临床思维缺乏。应加强临床实践,开展对实践活动的形成性评估,促进儿科医生构建合理的临床胜任力框架。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问卷调查 临床胜任力 临床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临床教学对理论考试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东红 张琴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理论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评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从儿内科临床教学对理论考试的影响来初步探讨临床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儿科学 临床教学 理论考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艺 李芳 +2 位作者 张志勇 陈凤 窦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24-28,共5页
《儿科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儿科医学人才的重要落脚点。文章首先挖掘了既往《儿科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景展示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构建与探索,包括升级教... 《儿科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儿科医学人才的重要落脚点。文章首先挖掘了既往《儿科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景展示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构建与探索,包括升级教学大纲,多手段加强教师队伍思政教学能力建设,“三个层级、六重引领”模式深入挖掘理论课程中的思政供给,小班讨论式教学联合社会服务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思政体验,多模式全程考核开展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以期为新时期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 一流本科课程 医学生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联合微课模式教学在儿童神经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郭艺 程敏 +2 位作者 廖双 洪思琦 胡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微课教学模式在本科学生儿童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儿科系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38)。分别采用BOPPPS教学联合微课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训结...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微课教学模式在本科学生儿童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儿科系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38)。分别采用BOPPPS教学联合微课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训结束后进行临床能力和实践技能考核,满意度及投入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临床能力、满意度、学习投入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同学更有意愿选择神经内科作为未来的专科培养方向,但实践技能能力两组差别不明显。结论在儿科神经内科实习培训中应用BOPPPS联合微课模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学习技能,树立未来的执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微课 儿科 神经病学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型案例融入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
6
作者 胡娅 陈凤 +1 位作者 岳伟红 韦红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尝试建立以情景案例讨论为中心,以提升共情能力为目的的临床案例教学联合思政教学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生儿科轮转的儿科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实现共3个学时的以情景案例讨论为主的临床实践教学,逐... 目的尝试建立以情景案例讨论为中心,以提升共情能力为目的的临床案例教学联合思政教学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生儿科轮转的儿科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实现共3个学时的以情景案例讨论为主的临床实践教学,逐步提升儿科系学生的共情能力。通过杰弗逊共情量表,比较学生实践教学培训前、后的共情能力。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138名儿科系学生,培训后的共情能力总分中位数为110.0(103.0,116.0)分,高于培训前的109.0(101.0,1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儿科系学生整体共情能力得到提升,以换位思考能力提升较明显,而同情心、观点采择能力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情型疾病案例库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临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新生儿 疾病 儿科 思政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儿科教学实践研究
7
作者 陈凤 余更生 +1 位作者 张志勇 华子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形成性评价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重视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改进,通过“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学相长。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将形成性评价广泛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本科院校教育中探索该教学模式,采用多种... 形成性评价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重视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改进,通过“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学相长。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将形成性评价广泛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本科院校教育中探索该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成性评价工具进行教学实践,建立具有专科特色的、可推广的儿科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新医科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儿科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适应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前医学教育的新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儿科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旭花 刘恩梅 +6 位作者 李谧 陈昕 何琳莉 吴鹏 蒋乐媛 谭虹 华子瑜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9-12,共4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儿科系171名临床见习生采用PBL教学法,采用课堂表现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98%以上参与学生中认为PBL教学能激发兴趣、...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儿科系171名临床见习生采用PBL教学法,采用课堂表现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98%以上参与学生中认为PBL教学能激发兴趣、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及沟通能力。90%以上的参与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能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促进临床思维培养;参与教师也认为PBL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结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值得在医学教育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儿科 医学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学生满意度调查探讨教师在儿科多学科整合型PBL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罗雁红 彭单伊 +6 位作者 李亚男 王永明 朱高慧 吴道奇 华子瑜 刘恩梅 何健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 结合PBL教学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探讨教师在儿科多学科整合型PBL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构建了多学科整合型PBL,并在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五年制专业的部分示教课程中实施已逾2年.研究者从2016年9月28日至10月25日,... 目的 结合PBL教学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探讨教师在儿科多学科整合型PBL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构建了多学科整合型PBL,并在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五年制专业的部分示教课程中实施已逾2年.研究者从2016年9月28日至10月25日,针对该学院26名在专业课见习阶段接受PBL教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在每次PBL课结束后,通过重庆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发放复旦大学钱睿哲等推荐的教学情况评价问卷;由学生无记名填写后回收;该调查共实施3次.用Excel 2007对问卷数据进行汇总.结果 共发放问卷77份,收回有效问卷77份.对多学科整合型PBL教学中教师应该达到的各项要求的评价方面,94.8%~97.4%的学生给予高分评价;针对教师的各项评价均达到“优”级.在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为学生营造互相信任的环境,培养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合作能力.结论 在儿科多学科整合型PBL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判断每名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层次,针对每名学生存在问题与特点开展个性化施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师 学生
原文传递
基于教考分离临床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理论考试结果分析
10
作者 彭东红 谭虹 华子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教考分离模式下国家题库抽题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儿科学理论考试的影响。方法对2014级临床医学一系两个班级2017至2018年第一学年儿科学期末理论考试国家题库抽题组题试卷304份全面定量分析。结果两班成绩分布,均数两侧频数分布... 目的探讨教考分离模式下国家题库抽题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儿科学理论考试的影响。方法对2014级临床医学一系两个班级2017至2018年第一学年儿科学期末理论考试国家题库抽题组题试卷304份全面定量分析。结果两班成绩分布,均数两侧频数分布较对称.均呈正态分布规律,但均集中在中下水平;获得良以上成绩的学生较少,分别占各班总人数的5.29%和9.15%。不及格人数两个班分别占各班总人数的20.53%和16.99%。全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67和0.69,整体难度适中。考试信度系数分别为0.7640和0.7689。两班全卷区分度均为O.22。试题个别选项有误。有重复出题和循环系统出题偏多以及超纲题出现。结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期末儿科学试卷的全面定量分析提示,该试卷考题能力的区分度和考试信度适中,而分数偏低以及不及格人数偏多提示考生还仅仅停留在以往教考合一模式,局限于教师课堂所讲知识,没有充分调动自学能力。教考分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国家题库试题质量以及组题质量,是保证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考分离 临床医学本科生 儿科学 理论考试
原文传递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陈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83-286,共4页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儿科学本科专业学生419人作为研究对象,2017级209名学生设为观察组,2016级21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实施临床教学,教学结束...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儿科学本科专业学生419人作为研究对象,2017级209名学生设为观察组,2016级21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实施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在对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影响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得分(17.782±1.223)高于对照组(15.098±0.978),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9.020±0.674)高于对照组(13.205±2.276),医患沟通能力的整体表现观察组(18.231±0.959)优于对照组(14.388±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儿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交班模式在新生儿病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凤 曹卢莹 +6 位作者 岳伟红 徐珍娥 刘振球 胡娅 王永明 华子瑜 韦红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10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病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and 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新生儿病房交班核查表。对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新生儿病房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 目的探索新生儿病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and 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新生儿病房交班核查表。对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新生儿病房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7人进行交班技能培训2周,以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观察组。考核指标包括交班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考核评分、交班满意度、岗位胜任力。其中交班满意度包括交接满意度和交班自我评价。共收集1553位患儿的晨交班资料,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对照组交班时间为(23.4±4.7)min,交接问题发生率为(43.6±6.6)%,交班考核得分为(6.3±0.7),交接满意度为(76.5±4.6)%,交班自我评价得分为(5.2±2.1);观察组交班时间为(15.9±3.2)min,交接问题发生率为(21.1±2.3)%,交班考核得分为(8.9±0.9),交接满意度为(94.1±2.9)%,交班自我评价得分为(8.9±0.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岗位胜任力方面,两组在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力[(2.2±0.1)vs.(3.8±0.3)]、人际沟通能力[(2.6±0.5)vs.(4.2±0.1)分]、团队合作能力[(3.1±0.2)vs.(4.6±0.3)]、信息与管理能力[(2.5±0.5)vs.(4.2±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班模式可提高医疗质量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 交班 新生儿病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岗位胜任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