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倩 张桂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5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原因并初步探索儿童烧伤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90例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年龄、烧伤原因、烧伤环境、烧伤时有无照护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初步探索儿童烧伤的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原因并初步探索儿童烧伤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90例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年龄、烧伤原因、烧伤环境、烧伤时有无照护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初步探索儿童烧伤的预防措施。结果:69.87%烧伤患儿为幼儿,92.91%的患儿烧伤病因为热液烧伤,98.35%患儿在家中受伤,100%患儿受伤时均有家属在旁照护。结论:热液烧伤是儿童烧伤的主要原因,居家环境、照护不周是儿童烧伤的致病隐患,而普及烧伤科普常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烧伤的敏感度及烧伤对儿童健康影响的认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烧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烧伤 预防措施 发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军 邱林 +3 位作者 傅跃先 田晓菲 刘燕 甘立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伴肌腱外露11例,骨外露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骨折内固定10例。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材料覆盖创面,维持压力于0.04 MPa,持续引流7~10 d。结果:除1例未完成VSD治疗外,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创面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采用皮片(13例)或皮瓣(1例)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愈合,皮片及皮瓣外形、质地、颜色等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结论: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时创面肉芽培养在10~20 d左右,而传统方法等待创面坏死皮肤自溶脱落及更换敷料培养肉芽常需1~2月时间,故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心理负担,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创面 创面修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8年中国烧伤创面细菌谱变迁及药敏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乐 傅跃先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811-2813,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细菌谱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面部黑色素痣诊治379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心刚 邱林 +7 位作者 傅跃先 田晓菲 刘燕 肖军 李天武 陈伟 甘立强 张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379例面部黑色素痣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儿童面部黑色素痣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79例中,男175例,女204例;年龄44 d至16岁。采用3种术式:单次(235例)或分次(71例)切除缝合,切除加全...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379例面部黑色素痣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儿童面部黑色素痣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79例中,男175例,女204例;年龄44 d至16岁。采用3种术式:单次(235例)或分次(71例)切除缝合,切除加全厚植皮(38例),切除加皮瓣修复,邻近皮瓣转移(34例),1例左面部巨痣行痣大部分切除加股前外游离皮瓣转移修复。采用皮肤科医师和患儿家属双盲主观评价疗效,评价内容为切口瘢痕、面部畸形、色差。结果除1例股前外游离皮瓣转移患儿游离皮瓣吻合口栓塞改为全厚植皮外,所有患儿均完整切除面部黑色素痣,切口Ⅰ级愈合。所有单次或分次切除缝合、临近皮瓣转移者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和弹性与正常皮肤接近,除部分邻近皮瓣转移患儿家长对附加切口不满意外,均获得满意评价。全厚植皮术者植皮区创缘发生轻度瘢痕增生,植皮区色素沉着。所有患儿未继发面部畸形。结论儿童面部黑色素痣的手术设计需兼顾其所处面部美容单位、面积大小,遵循面部美容单位自然的分界线及面部皱纹线走向,选择适宜的切除缝合、皮瓣转移、全厚植皮等术式进行修复,术后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美容 黑色素痣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儿童烧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立平 王选琴 +1 位作者 何轶 颜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775-277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儿童烧创伤创面中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提高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应用rhGM-CSF凝胶的临床护理资料。2009~2012年,共应用rhGM-CSF凝胶治疗31例住院患... 目的总结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儿童烧创伤创面中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提高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应用rhGM-CSF凝胶的临床护理资料。2009~2012年,共应用rhGM-CSF凝胶治疗31例住院患儿,共92个创面,其中浅Ⅱ度62个,深Ⅱ度28个,Ⅲ度1个,感染1个,面积0.2%~49%。护理要点:每日创面以1%聚维酮碘清洗,再以生理盐水清洗,随后将rhGM-CSF凝胶均匀地涂在创面上,外面以无菌纱布覆盖。观察要点:创面渗出液改变,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血供情况,创面缩小情况,体温变化。结果所有用药创面均不同程度地愈合,其中84个创面评为优,8个创面评为良。结论 rhGM-CSF凝胶用于儿童面积较小的深度烧创伤创面具有独特的治愈效果。临床护理中,应仔细观察创面变化,适量用药,在外覆盖湿性敷料,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扶宁 儿童 创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儿童严重创伤修复应用中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选琴 邱林 +1 位作者 何轶 张正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5例创伤创面救治随访2个月至18个月。1例因全...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5例创伤创面救治随访2个月至18个月。1例因全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后并发慢性骨髓炎,其余14例创面经二期韧厚植皮或皮瓣转移等手术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手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负压吸引 引流技术 护理 应用 儿童 封闭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选琴 何立平 +1 位作者 何轶 颜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手术前后的患儿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8例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疗效满意。结论:...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手术前后的患儿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8例儿童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疗效满意。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保证儿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移植修复儿童严重创伤创面 被引量:7
8
作者 田良 邱林 +3 位作者 傅跃先 田晓菲 刘燕 肖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601-2606,共6页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巨大进展,皮肤组织工程尤为引人注目。人工真皮(PELNAC)相对应用较广泛,但报道以成人为主,缺乏修复儿童创面的报道。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作为儿童严重创伤创面真皮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创...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巨大进展,皮肤组织工程尤为引人注目。人工真皮(PELNAC)相对应用较广泛,但报道以成人为主,缺乏修复儿童创面的报道。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作为儿童严重创伤创面真皮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创面负压引流、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儿童严重创伤创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与19例创面负压引流、创面肉芽培养、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于同等创面(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人工真皮的存活率、创面完全覆盖所需的手术次数、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创面移植区域的色泽、质地、皮下丰满度、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影响等。结果与结论:人工真皮移植后10-14 d存活率达90%以上。实验组2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对照组8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实验组创面植皮存活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3.86±3.09)d,对照组为(19.10±4.62)d,实验组平均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超过10个月随访,实验组的植皮区色泽、弹性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移植区域较对照组真皮部分皮下丰满度良好、瘢痕增生明显较轻;实验组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5例,对照组关节功能受到影响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工真皮抗感染力强、存活率高。将人工真皮应用于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与创面负压引流、培养肉芽及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相比,能缩短创面植皮后愈合时间,提高愈合创面的质量,减少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移植 皮肤移植 人工真皮 创面负压引流 修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治疗儿童严重手外伤的护理探讨
9
作者 杨怡 张桂芳 +2 位作者 刘艳 何轶 傅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年第8期132-134,共3页
探讨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治疗儿童严重手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重庆某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10例行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进行指腹缺如修复患儿的病史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 探讨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治疗儿童严重手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重庆某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10例行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进行指腹缺如修复患儿的病史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平衡训练以及术后对皮瓣血供的观察、防止皮瓣移位等。本组10例患儿皮瓣成活良好,术后3周完全覆盖缺损指腹,围术期未发生因护理不当造成的相关并发症。说明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后期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外伤 腹壁带蒂皮瓣包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艳 邱林 +1 位作者 吴清华 李明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4-868,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32、43d测量瘢痕厚度、硬度,并常规做HE染色,RT-PCR观察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中瘢痕厚度、硬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TGF-β1 mRNA和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伤后32、43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伤后32、43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减少TGF-β1 mRNA水平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显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横裂患儿围术期的临床护理
11
作者 何立平 王选琴 何轶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09,共2页
目的:总结27例面横裂患儿围术期临床护理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本组27例面横裂患儿,在静脉麻醉加经口气管插管下实施功能性口角成形术,其中23例同时行附耳切除整复术。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有:健康宣教及喂养指导... 目的:总结27例面横裂患儿围术期临床护理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本组27例面横裂患儿,在静脉麻醉加经口气管插管下实施功能性口角成形术,其中23例同时行附耳切除整复术。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有:健康宣教及喂养指导,术前访视和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疼痛管理。并做好出院宣教。结果:所有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创口均一期愈合,解剖标志复位,外貌明显改善。结论:临床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面横裂修复手术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面横裂患儿的治疗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横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儿童药物镇静镇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梦倩 袁心刚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儿童是烧伤的高发人群,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解剖状态,对烧伤儿童的焦虑和疼痛管理极具挑战。非药物干预在烧伤儿童的疼痛管理中很重要,但通常不足以充分治疗疼痛和焦虑,因此药物镇静镇痛是必需的。本综述回顾了该领域国内外近10年来... 儿童是烧伤的高发人群,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解剖状态,对烧伤儿童的焦虑和疼痛管理极具挑战。非药物干预在烧伤儿童的疼痛管理中很重要,但通常不足以充分治疗疼痛和焦虑,因此药物镇静镇痛是必需的。本综述回顾了该领域国内外近10年来临床治疗及科研进展,包括对烧伤儿童的疼痛评估,镇静镇痛治疗中的监护、主要的治疗药物及研究进展、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争议,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疼痛 镇静镇痛 药物干预
原文传递
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侧皮肤缺损的供区选择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小琰(综述) 袁心刚(审校) 田晓菲(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3期3799-3802,共4页
全厚皮片因其耐磨、不易挛缩等优点,是手部皮肤移植术的首要选择。不同部位的全厚皮片移植到手部后,其术后外观和质地有所不同,尤其因手部掌侧皮肤的性质特殊,故如何选择适合于该区的植皮供区尤为关键。该文回顾了有关手部掌侧全厚植皮... 全厚皮片因其耐磨、不易挛缩等优点,是手部皮肤移植术的首要选择。不同部位的全厚皮片移植到手部后,其术后外观和质地有所不同,尤其因手部掌侧皮肤的性质特殊,故如何选择适合于该区的植皮供区尤为关键。该文回顾了有关手部掌侧全厚植皮供皮区的相关文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如何更好地选择适合于手部掌侧的全厚皮片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手损伤/外科学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医疗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心刚 魏光辉 邱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72-876,共5页
在21世纪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数字医学已经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治疗方案、随访等。数字化医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疾病诊疗技术,让医师及患者更全面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三维重建、模... 在21世纪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数字医学已经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治疗方案、随访等。数字化医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疾病诊疗技术,让医师及患者更全面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等方式改变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让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能够更安全地开展,指引着当代医学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目前总的来说,数字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发达国家早于且强于国内,成人医学早于且强于儿科,在小儿外科中,以骨科、神经外科的发展、应用较早。本文将对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概念、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其在小儿外科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医疗技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儿童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映 王晨 傅跃先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儿创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5.4±2.6)岁。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伤。分析创面... 目的探讨儿童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儿创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5.4±2.6)岁。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伤。分析创面细菌分布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根据对亚胺培南是否耐药,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的患儿分为耐亚胺培南组(7例)及非耐亚胺培南组(20例),比较两组耐药情况及抗生素使用强度。结果纳入创面共检出64种病原体,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居前5位;27例共58例次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株均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磺胺类耐药。耐亚胺培南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7%)、美罗培南(100%)、头孢他啶(64.7%)及哌拉西林(76.5%)的耐药率均高出非耐亚胺培南组40%(P〈0.05);耐亚胺培南组、非耐亚胺培南组对氨曲南(76.5%、39.0%)、头孢吡肟(70.6%、29.3%)及庆大霉素(35.3%、17.1%)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亚胺培南组、非耐亚胺培南组各种抗生素的整体使用强度四分位分别为4.1(0.0~22.8)、7.8(0.9—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创面培养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应加强对儿童创伤创面细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菌药 耐药性 儿童
原文传递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低龄患儿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梅爱莲 邱林 +4 位作者 张标 袁心刚 刘燕 李天武 丁雄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6-73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烧伤低龄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烧伤低龄患儿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GH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10)个月]、对照组[15例,...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度烧伤低龄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烧伤低龄患儿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GH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10)个月]、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1±7)个月],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行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护理等治疗。rhGH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伤后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rhGH 0.2 IU·kg^-1·d^-1,每晚睡前1次,连续治疗7 d。rhGH治疗前及治疗3、7 d,分别抽取2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3+T淋巴细胞比例、CD19+B淋巴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gA、IgG、补体C3质量浓度。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2组患儿rhGH治疗前及治疗3、7 d血糖水平均相近(t=0.474、1.652、1.997,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3、7 d血糖水平[(6.9±1.0)、(7.7±1.1)mmol/L]均明显高于rhGH治疗前[(5.9±0.9)mmol/L,P<0.05]。对照组患儿rhGH治疗7 d血糖水平明显高于rhGH治疗前(P<0.05)。(2)rhGH组患儿rhGH治疗前、治疗3 d 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35.1±2.0)%、(38.5±2.2)%,分别与对照组的(36.2±2.0)%、(33.6±2.2)%相近(t=0.371、1.553,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7 d CD4+T淋巴细胞比例[(4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36.5±2.2)%,t=2.624,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7 d 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rhGH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儿rhGH治疗3、7 d 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与rhGH治疗前相近(P>0.05)。(3)rhGH组患儿rhGH治疗3 d 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7,P<0.05)。(4)rhGH组患儿rhGH治疗7 d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36±0.20)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20,t=2.285,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7 d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rhGH治疗前(2.04±0.19)升高(P<0.05)。(5)2组患儿rhGH治疗前及治疗3、7 d CD3+T淋巴细胞比例、CD19+B淋巴细胞比例均相近(t=1.913、0.552、1.327,1.465、1.587、0.407,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3、7 d CD3+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rhGH治疗前(P<0.05)。(6)2组患儿rhGH治疗前及治疗3、7 d血清IgA、补体C3、IgG质量浓度均相近(t=-1.596、-0.100、1.263,-0.220、1.378、1.631,Z=0.228、0.519、1.182,P>0.05)。rhGH组患儿rhGH治疗3、7 d血清IgA、补体C3质量浓度明显高于rhGH治疗前(P<0.05)。结论rhGH对重度烧伤低龄患儿CD19+B淋巴细胞及血清IgA、IgG、补体C3质量浓度影响小,因而对体液免疫的作用小;可能主要通过促进CD4+T淋巴细胞释放、减少CD8+T淋巴细胞释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rhGH可用于临床治疗重度烧伤低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免疫调节 生长激素
原文传递
儿童手部掌侧皮肤缺损全厚皮片移植术供区优化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小琰 肖军 +3 位作者 李天武 邱林 傅跃先 田晓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腕尺侧及足底内侧作为修复儿童手部掌侧皮肤缺损全厚皮片供区的优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行手部全厚皮片移植术, 术后皮片完全存活且有半年以上随...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腕尺侧及足底内侧作为修复儿童手部掌侧皮肤缺损全厚皮片供区的优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行手部全厚皮片移植术, 术后皮片完全存活且有半年以上随访的手部掌侧皮肤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全厚皮片供区分为腹股沟区、手腕尺侧和足底内侧3个组。采用潘通皮肤色卡指南测定受区移植全厚皮片与周围皮肤色差;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对受、供区术后瘢痕进行评分;评估受、供区的术后效果家长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68例患儿, 男44例, 女24例, 年龄(3.19±2.74)岁(6个月至14岁), 其中腹股沟区供皮37例, 手腕尺侧供皮19例, 足底内侧供皮12例。术后随访(14.07±2.94)个月(7~18个月)。3组不同供皮区的术后受区移植皮片色差及家长满意度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足底内侧组、手腕尺侧组色差均小, 腹股沟区组色差最大;足底内侧供皮组家长满意度最佳, 其次为手腕尺侧供皮组, 腹股沟区供皮组家长满意度最差。3组术后受、供区瘢痕的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受区家长满意度评级中, 足底内侧组级别为优者比例最高, 其次为手腕尺侧组, 腹股沟区组最低,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儿童手部掌侧皮肤缺损时, 为获得最佳的重建效果, 缺损面积不大时, 偏掌侧的缺损推荐足底内侧供皮, 偏手指侧方的缺损以手腕尺侧供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 全厚皮片 供区 植皮 儿童
原文传递
抗阻训练对烧伤患儿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莎 邱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5-899,共5页
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受烧伤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大大降低。因此烧伤后的康复运动对烧伤患儿的救治至关重要。抗阻训练是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抗阻训练对烧伤患儿伤后康复的影响,总结... 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受烧伤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大大降低。因此烧伤后的康复运动对烧伤患儿的救治至关重要。抗阻训练是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抗阻训练对烧伤患儿伤后康复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思路,以期提高烧伤患儿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康复 抗阻训练
原文传递
黄芪对家兔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其Smad 3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艳 邱林 李明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 观察黄芪对家兔增生性瘢痕TGF-β1及其Smad 3信号表达的影响,分析它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每只兔单耳腹侧致伤4处形成瘢痕组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0、0.50、0.25 g/mL黄芪治疗组(于伤... 目的 观察黄芪对家兔增生性瘢痕TGF-β1及其Smad 3信号表达的影响,分析它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每只兔单耳腹侧致伤4处形成瘢痕组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0、0.50、0.25 g/mL黄芪治疗组(于伤后21、25、32、36 d分别注射黄芪0.2 mL),生理盐水组(同上时相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每组32个瘢痕部位.另选4只大耳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瘢痕组织结构变化;彩色超声诊断仪、瘢痕硬度精密测定仪分别测定伤后32、43 d瘢痕厚度和硬度;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瘢痕组织中TGF-βt、Smad 3 mRNA水平和蛋白的变化.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伤后32、43 d各黄芪治疗组兔耳瘢痕真皮层均较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变薄,其中伤后43 dFb、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黄芪治疗组瘢痕组织的厚度、硬度,TGF-β1、Smad 3 mRNA和蛋白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伤后32 d 1.00 g/mL黄芪治疗组TGF-β1、Smad 3 mRNA水平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的73.9%、71.8%;蛋白水平分别为3.15±0.80、4.72±1.06,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6.06±0.85、8.04±0.63,F值分别为27.230、33.525,P<0.05或P<0.01).各黄苠治疗组除TGF-β1、Smad 3 mRNA外,其他指标在伤后32、43 d 2个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93~4.814(厚度)、4.051~5.811(硬度)、2.976~5.986(TGF-βt蛋白水平)、2.742~4.630(Smad 3蛋白水平),P<0.05或P<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Fb增殖,减少TGF-β1、Smad 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合成,从而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其抑制作用与用药浓度、时间呈剂量效应关系,可能成为今后治疗增生性瘢痕选择方法 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转化生子因子 β1 SMAD 3 增生性瘢痕 兔耳模型
原文传递
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TGF-β_1的表达及胶原构成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邱林 金先庆 +1 位作者 田晓菲 傅跃先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3-39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正常皮肤(NS)、增生性瘢痕(HTS)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胶原构成,探讨正常皮肤胶原构成与年龄的相关性和不同年龄瘢痕易发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S各年龄组:胎儿、1~19岁(儿童青少...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正常皮肤(NS)、增生性瘢痕(HTS)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胶原构成,探讨正常皮肤胶原构成与年龄的相关性和不同年龄瘢痕易发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S各年龄组:胎儿、1~19岁(儿童青少年组)、20~50岁(成年组)、)60岁(老年组)和HTS组:1~19岁、20~50岁的TGF-β1表达以及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和比例。结果①HTS组的TGF-β1含量显著大于正常皮肤。1~19岁HTS组TGF-β1表达较20~50岁组的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胎儿组皮肤TGF-β1表达低于其余组正常皮肤(P〈0.01);②除1~19岁组与20~50岁组之间的Ⅰ型胶原无差异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60岁组的Ⅲ型胶原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正常皮肤Ⅰ/Ⅲ型胶原比例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HTS组织的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NS),在1~19岁HTS组中增高更为显著。结论Ⅰ、Ⅲ型胶原的构成和比例决定正常皮肤的弹性、厚度和张力。TGF-β1表达增高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形成,1~19岁(儿童青少年时段)HTS组中TGF-β1含量显著增高,导致Ⅰ/Ⅲ型胶原比例失调,可能是该年龄段增生性瘢痕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