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1
作者 王娇娇 蔡大川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相关疾病。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规范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取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但随着人们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检测技术的提升,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低于2000 IU/mL,但持续或间歇地高于检测下限,即为低病毒血症状态。低病毒血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已经表明,HBV低病毒血症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主要表现为促进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耐药的风险升高。对于HBV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尚未有明确建议。本文将对HBV低病毒血症的定义、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临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低病毒血症 核苷(酸)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对病毒学与肝脏获益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邹铭南 蔡大川 任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17-1123,共7页
目前各大指南已将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但随着检测技术提升,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经乙肝一线抗病毒方案正规治疗1年后其HBV DNA水平低于2000 IU/mL,但间歇或持续高于... 目前各大指南已将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但随着检测技术提升,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经乙肝一线抗病毒方案正规治疗1年后其HBV DNA水平低于2000 IU/mL,但间歇或持续高于最低检测下限,即处于低病毒血症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病毒的抑制情况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病毒载量越低,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风险也越低。目前研究已证实低病毒血症可导致慢性HBV感染患者出现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增加、肝癌发生率增加等后果。但同样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低病毒血症患者实际上HBV DNA水平在20~200 IU/mL之间,如此低病毒血症的概念是否足以涵盖极低病毒血症在临床上的影响呢?本文将对低病毒血症对乙肝病毒学及肝脏病理生理等的影响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对低病毒血症患者的重视以及对极低病毒血症的思索,为临床医生更合理治疗及随访乙肝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低病毒血症 部分病毒应答 完全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