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外膜旁道2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元丽 许欣 +1 位作者 刘茜 吕铁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89,共5页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是儿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儿童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多为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预激综合征最为常见,电生理发生机制为房室旁道介导的房室...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是儿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儿童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多为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预激综合征最为常见,电生理发生机制为房室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呈预激现象,临床上有“突发突止、反复发作”的特征[1],射频消融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根治方案,大多数房室旁道位于房室瓣环附近,常规的心内膜标测消融心内膜旁道相对简单,成功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道 预激综合征 希氏束 阵发性心悸 心内膜标测 十二导联心电图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静 何爽 +3 位作者 郑敏 李谧 吕铁伟 吴晓云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3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及62例急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暴发性...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及62例急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暴发性心肌炎组起病年龄较大,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少尿,意识改变,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肢端凉,面色改变,肝脏肿大等起病时临床表现及体征的发生率均大于急性心肌炎组(P<0.05);(2)暴发性心肌炎组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超敏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左心功能,心腔增大,室间隔、室壁动度及厚度,心包积液,二、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室性心动过速,逸搏,室颤/室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指标与急性心肌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类病原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P=1/[1+e^(-(92.862-0.171×白蛋白-0.351×左室射血分数+6.286×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492×束支传导阻滞))],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6.8%,区分度良好;(4)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死亡3例(5.8%)。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出现白蛋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琳 明黎 +2 位作者 童可 李秋姝 余更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及知网、维普、万方、CBM于2020年10月1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检索。采用RevMan5.3及STATA15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及知网、维普、万方、CBM于2020年10月1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检索。采用RevMan5.3及STATA15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C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Cs)、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6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不会增加病死率(RR=0.72,95%CI:0.52~1.01,P=0.196)及不良事件发生率(RR=1.25,95%CI:0.68~2.27,P=0.617),并可提高LVEF(WMD=5.02,95%CI:3.32~6.73,P=0.005),降低LVEDCs(SMD=-0.82,95%CI:-1.42~-0.22,P=0)及NT-proBNP(WMD=-1534.00,95%CI:-2410.06~-657.95,P=0);但对LVESCs(SMD=0.12,95%CI:-0.78~1.01,P=0);和6MWD(WMD=51.39,95%CI:-11.65~114.43,P=0)无影响。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脏病不会增加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LVEF、降低LVEDCs及NT-proBNP有一定疗效,但对降低LVESCs和提高6MWD影响不大,未来还需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明确干细胞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导管技术的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4
作者 陈瑞 吕铁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1-413,共3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平均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以及运动耐量下降及死亡的疾病。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发布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AH诊断标准定为:...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平均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以及运动耐量下降及死亡的疾病。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发布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AH诊断标准定为:静息时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5 mmHg(1 mmHg=0.133 kPa),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15 mmHg,且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3 Wood,PAH分为原发性肺高压、左心疾病相关PAH、肺部疾病或低氧相关PA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和未明机制的PA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治疗 导管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