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规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莉 陈泓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9期3060-3062,共3页
目的研究微信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规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2018年度轮转的64名规培生为教学对象,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PBL... 目的研究微信平台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规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2018年度轮转的64名规培生为教学对象,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客观评价(理论和操作考核)和主观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表)比较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采用微信联合PBL教学法,教学成效更佳,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微信 PBL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住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莉 朱志刚 钟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9期3174-3176,共3页
目的研究运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简称住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2019轮转的住培生56人作为教学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人... 目的研究运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简称住培生)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2019轮转的住培生56人作为教学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人,观察组采用Mini-CEX的方法进行教学查体评估,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查体,2组进行相同日常教学工作,以客观评价(操作考核)和主观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神经系统查体部分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系统查体教学中运用Mini-CEX测评方法,能显著提高神经内科规培学员教学查体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查体质量,教学成效更佳,可在神经内科住培生查体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帕金森病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研究
3
作者 鲁凤娇 熊联强 +3 位作者 犹雪萍 伍绍强 李丹 胡春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川区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以指导及推广PD规范化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指导PD规范化治疗,随访其用药依从性。... 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川区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以指导及推广PD规范化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指导PD规范化治疗,随访其用药依从性。结果120例患者中改良Hoehn and Yahr分期(H-Y分级)3~5级72例(60.00%),流涎、便秘、嗅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0.00%(98/120)、90.00%(108/120)、80.00%(96/120)。H-Y分级3~5级、左旋多巴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每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大于或等于400mg是患者症状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20例患者中所用药物为多巴丝肼72例(60.00%)、苯海索30例(25.00%)。经规范化治疗指导后,85.00%(102/121)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0.00%(84/120)的城镇居民服药依从性较好,60.00%(72/120)的农村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结论重庆市南川区多数PD患者既往未能接受规范化治疗,运动症状较重,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较高。经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需长期随访及督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诊断 治疗 临床症状 规范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从猪脑中提取的具有神经细胞功能的药物,参与多种细胞代谢,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而在神经科广泛应用。临床报道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较多。目前国内报道该药相关性吉兰-巴...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从猪脑中提取的具有神经细胞功能的药物,参与多种细胞代谢,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而在神经科广泛应用。临床报道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较多。目前国内报道该药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6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防治现状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华 陈莉 +2 位作者 熊联强 李颖 伍绍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47-3248,3251,共3页
目的分析该院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防治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证实,出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通过回顾其治疗经过,了解其出院1、3、6个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和用药情... 目的分析该院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防治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证实,出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通过回顾其治疗经过,了解其出院1、3、6个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和用药情况,需除外随访时死亡及失访病例数。结果入院时各项脑卒中危险因素意识率均较低,出院1个月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高于随后的调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患者知晓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患者药物依从性高(1、3、6个月依从性分别为:高血压100.00%、96.49%、72.81%;糖尿病100.00%、94.87%、88.46%;房颤100.00%、100.00%、66.67%),营养神经及降脂治疗依从性较小(1、3、6个月依从性分别为:营养神经85.38%、37.50%、20.77%;降脂:96.08%、69.28%、48.37%),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药物依从性均随着时间推移下降。结论该院收治患者以农村为主,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知晓率有待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数据说明 统计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钟华 陈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496-3497,3500,共3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47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3组,每组49例。黛力新组给予黛力新早上及中午各1片口服,舒肝解郁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0.72g口服每日2次,联合组同时给予上述两药。3组同时给予抗血...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47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3组,每组49例。黛力新组给予黛力新早上及中午各1片口服,舒肝解郁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0.72g口服每日2次,联合组同时给予上述两药。3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康复理疗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进行测评。患者出院后门诊3、6个月随访,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量表评定。结果 3组HAMD和SDS评分均有下降,联合组优于单药给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其中3例在口服药物1周内出现轻度嗜睡表现,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黛力新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均有效,两药联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卒中 黛力新 舒肝解郁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治疗学对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颖 熊联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简单随机法分为晨服药组和夜服药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1次/天,晨服药组晨起(7:00~9:00)服药,夜服药组晚上(19:00~21:00)服药,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1两组治疗8周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均较治疗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夜服药组比晨服药组恢复杓型血压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时间治疗学对血压的影响,非杓型高血压者晚间给药较晨起给药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苯磺酸氨氯地平 时间治疗学 非杓型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误诊讨论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莉 钟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的临床及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证者因睡眠差、生活懒散10年,加重2年入院。曾在外院按颅内多发钙化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的临床及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证者因睡眠差、生活懒散10年,加重2年入院。曾在外院按颅内多发钙化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专科查体:语速缓慢,面具脸,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运动性震颤且联带动作减少,行动迟缓,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轮替试验速度减慢、幅度降低,左侧掌颌反射阳性。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皮层下广泛钙化。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其父亲、爷爷、弟弟均有类似症状,确诊为家族性Fahr病。该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仅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出院观察。结论接诊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时,要考虑到Fahr病的可能,及时行基因检测,尽早确诊并早期干预,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HR病 误诊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对脑小血管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伍绍强 犹雪萍 陈莉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对脑小血管病(CSVD)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CSVD合并MCI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两...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对脑小血管病(CSVD)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CSVD合并MCI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5.63%比2.82%,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CSVD合并MCI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认知功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胞磷胆碱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脑小血管病 血脂水平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 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9期3003-3004,共2页
双侧丘脑梗死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复杂,丘脑旁正中区最易受累,常呈对称性,可合并中脑“V”字征,研究认为其主要是丘脑穿通动脉闭塞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合并中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双侧丘脑梗死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复杂,丘脑旁正中区最易受累,常呈对称性,可合并中脑“V”字征,研究认为其主要是丘脑穿通动脉闭塞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合并中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0h”于2017年5月15日收入神经内科。现病史:入院前20h,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上肢能上抬,但不能抬举过肩,尚能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heron动脉 脑梗死 丘脑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疾病感知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莉 钟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8期2785-278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其家属的疾病感知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感知水平调查,根据其感知水平高低分为低水平组(112例)、中水平组(117例)、高水平组(116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其家属的疾病感知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感知水平调查,根据其感知水平高低分为低水平组(112例)、中水平组(117例)、高水平组(11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对三组患者进行测评。患者出院后1、3个月门诊随访,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量表评定。分析三组间神经功能评分与感知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降低,ADL评分均有提高,高水平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最高,中水平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或其家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感知程度影响预后,疾病感知水平高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应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认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视觉障碍患者跌倒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莉 陈泓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3期3578-35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视觉障碍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视觉障碍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跌倒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患者对跌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0/44)、7.14%(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分别为(9 053.00±219.50)、(13 451.00±231.40)元]、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3.68±2.94)、(22.35±4.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跌倒因素、防御措施分别为95.45%(42/44)、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90%(26/42)、54.76%(23/42)];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8.64%(39/44)、59.52%(2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后视觉障碍患者跌倒率,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并发症 视觉障碍 意外跌倒 康复护理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13
作者 宋越 陈泓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8期00113-00113,共1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74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有37例研究对象。已经通过临床调查分...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74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有37例研究对象。已经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有:年龄阶段、所患疾病、使用药物、住院环境和心理情绪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归纳,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防跌倒的针对性护理。结果74例患者中,4例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5.41%,其中年龄阶段因素1例、所患疾病因素1例、使用药物因素1例、住院环境因素1例。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1%,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果对神经内科的病人采取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预防 跌倒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神经内科脑出血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14
作者 肖煬 陈泓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8期00138-00138,共1页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患者潜在脑出血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方法,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患者潜在脑出血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方法,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压疮、误吸、跌倒、坠床、关节挛缩变形等护理风险的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早期就开始对神经内科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度升高并降低患者风险发生率,这种方法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出血 护理工作 护理风险 发生率
原文传递
生酮饮食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鲁凤娇 犹雪萍 《大医生》 2018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生酮饮食在临床的应用历史达到80年之久,一直应用于癫痫的治疗。生酮饮食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证实生酮饮食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本文对生酮饮食治疗在帕金森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酮饮食 作用机制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发育低下性狭窄不伴脑梗死1例报道
16
作者 陈莉 钟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6期2600-2601,共2页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比最高,其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最常见原因[2]。现将本院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前循环动脉狭窄且无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比最高,其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最常见原因[2]。现将本院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前循环动脉狭窄且无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因“反复发作性头晕2个月余”于2016年12月7日收入本院神经内科。入院前2个月余,患者活动中突发头晕,呈头脑昏沉不清晰感,步态不稳,无头重脚轻感,无视物旋转、视物成双,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无力,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意识障碍、二便失禁等症状,休息数分钟后症状逐步缓解,未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中胃管护理的探析
17
作者 梁隆芬 陈泓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7年第1期66-66,共1页
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患者的进食方式一般是依靠管喂的形式,管喂饮食是患者营养吸收的主要方法,但是神经内科留置管喂的护理要求较高,如果有不当操作,容易引起患者的出血、感染和窒息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有的甚... 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患者的进食方式一般是依靠管喂的形式,管喂饮食是患者营养吸收的主要方法,但是神经内科留置管喂的护理要求较高,如果有不当操作,容易引起患者的出血、感染和窒息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有的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危机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胃管护理 插管
原文传递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报道
18
作者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1期3417-3418,共2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是一种起病隐匿、逐步进展、高度遗传异质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累及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成年起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本病的共同特征。现报道本病有30余种亚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是一种起病隐匿、逐步进展、高度遗传异质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累及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成年起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本病的共同特征。现报道本病有30余种亚型,我国最常见为SCA3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主因“步态不稳、吐字不清3年”于2017年3月16日收入本院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遗传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帕金森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治疗和防护策略
19
作者 陈莉 朱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9期3040-3042,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抵抗力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风险较高。该文重点分析了疫情期间PD患者如何正确改善情绪及睡眠状态,加强正确康复锻炼,提高疾病认知,加强自我防护,旨在为加强PD患者...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抵抗力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风险较高。该文重点分析了疫情期间PD患者如何正确改善情绪及睡眠状态,加强正确康复锻炼,提高疾病认知,加强自我防护,旨在为加强PD患者疾病自我管理和疫情期间的治疗与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帕金森病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梗死表现的3例神经梅毒病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莉 钟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分析3例被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基层医院溶栓误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梗死起病并给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目的分析3例被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基层医院溶栓误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梗死起病并给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过程及预后等资料,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m 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合文献分析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男性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以往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提示脑缺血和脑萎缩,血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阳性明确神经梅毒诊断。早期、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G治疗预后良好,NIHSS及m RS评分降低。结论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神经梅毒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差,尽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降低溶栓误治率,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梗死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