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对人类牙周膜细胞BMP-2表达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尊 任蕾西 +4 位作者 宋锦璘 周洁 李发琪 赵纯亮 王智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m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一定强度的LIPUS对H-PDLCs进行辐照后,细胞内BMP-2的表达变化,对LIPUS诱导牙周成骨效应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体外培养H-PDLCs,LIPUS(90mW/cm2,20min/天)连续处理1周,分别于处理1、3、5、7天后收集标本,同期培养的未接受任何处理的H-PDLCs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内BMP-2基因表达变化,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变化量,对△CT值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LIPUS处理后H-PDLCs内BMP-2表达逐渐增强,于第3天达高峰,第5天逐渐减弱,但表达仍高于同期未处理组,到第7天下降到接近同期未处理组水平。尤其是,LIPUS处理3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6.07倍;5天后较同期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增加2.30倍,△CT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LIPUS处理可有效诱导H-PDLCs的BMP-2表达增强,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LIPUS具有潜在的促进H-PDLCs成骨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缺损 牙周膜细胞 低强度脉冲超声 BMP-2 成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组织翻瓣移植修复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病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娜 卢礼 +3 位作者 宋锦璘 邓锋 赵纯亮 王智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66-770,共5页
背景:近年来,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对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的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术对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方法:在4只Beagle犬左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构建... 背景:近年来,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对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的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牙周翻瓣术对Beagle犬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的修复效应。方法:在4只Beagle犬左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处构建骨上缺损型牙周炎模型,经改良Widman翻瓣及根面处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mW/cm2)和ISATA30mW/cm2×20min/d、ISATA6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结果与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前后各组牙龈组织温度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后对照组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以及处理组之间在牙周临床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成骨细胞增生及骨陷窝较对照组明显,尤其是ISATA30mW/cm2×20min/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Masson染色显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红染较对照组明显;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形成长结合上皮。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具有潜在的促骨上缺损型牙周炎组织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牙周翻瓣术 BEAGLE犬 骨缺损 牙周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促进牙周骨开窗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郑鸿 卢礼 +3 位作者 宋锦璘 高翔 邓锋 王智彪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hrasound,LIPUS)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构建4只Beagle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hrasound,LIPUS)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构建4只Beagle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4只Beagle犬的16颗双侧上、下颌尖牙(实验牙)按简单随机法平均分配为4组:①实验1组,LIPUS(60mW/cm^2,20min/d)处理+GTR+牙周骨质缺损组;②实验2组,LIPUS(60mW/cm^2,20min/d)处理+牙周骨质缺损组;③实验3组,GTR+牙周骨质缺损组;④空白对照组,牙周骨质缺损组。实验共进行28d。每14天分别测量各组处理前后实验牙牙龈表面温度,并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4周后观察脱钙骨组织切片,分析各组尖牙牙周骨开窗缺损的组织学修复效果。结果临床观察各组实验牙牙周均愈合良好。各组处理前后的牙龈表面温度差值[M(Q)]分别为:实验1组:0.225(0.463)℃;实验2组:0.265(0.133)℃;实验3组:0.09(0.115)℃;空白对照组:-0.175(0.370)℃,实验1、2组每次处理前后温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27)。脱钙骨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1组骨缺损内充满团状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增生活跃,骨胶原较成熟,Masson染色红染明显;实验3组新生牙骨质、牙槽骨较实验2组和空白对照组多,新生骨胶原成熟度不高,Masson染色呈红蓝相间;实验2组新生骨胶原成熟度较实验3组和空白对照组高,Masson染色红染明显;空白对照组可见少量新生牙骨质沿切迹处生长,新生骨胶原不成熟,Masson染色呈红蓝相间。结论LIPUS具有促进牙周骨开窗缺损修复的潜能,HPUS与GTR结合可能更利于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实验 引导组织再生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牙周骨开窗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