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结合骨挤压钻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1例
1
作者
陈娜
陈陶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患者因左上第一磨牙冠根折拔除3个月要求行种植修复,CBCT检查发现缺牙位点剩余牙槽骨窦嵴距不足伴骨密度低。本病例结合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和骨挤压钻工具盒,基于机器视觉和力伺服控制系统,同期完成了机械臂精准引导下的骨挤压、穿牙...
患者因左上第一磨牙冠根折拔除3个月要求行种植修复,CBCT检查发现缺牙位点剩余牙槽骨窦嵴距不足伴骨密度低。本病例结合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和骨挤压钻工具盒,基于机器视觉和力伺服控制系统,同期完成了机械臂精准引导下的骨挤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手术。术中未出现上颌窦膜穿孔,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颈部及根部误差小于1 mm,角度误差小于2°,术后无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CBCT复查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上颌窦底提升高度3.00~5.00 mm,体积增加291.47 mm^(3),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值为77;按常规流程完成二期牙龈塑形、种植修复印模及最终上部义齿修复。本病例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密度伴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缺牙病例,采用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骨挤压、种植体植入的数字化引导种植外科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压
机器视觉
力伺服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雅娣
邹节娟
+1 位作者
王超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引导骨再生
块状自体骨移植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结合骨挤压钻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1例
1
作者
陈娜
陈陶
黄元丁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基金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23GDRC00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新技术新项目(QYYL2022X015)
文摘
患者因左上第一磨牙冠根折拔除3个月要求行种植修复,CBCT检查发现缺牙位点剩余牙槽骨窦嵴距不足伴骨密度低。本病例结合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和骨挤压钻工具盒,基于机器视觉和力伺服控制系统,同期完成了机械臂精准引导下的骨挤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手术。术中未出现上颌窦膜穿孔,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颈部及根部误差小于1 mm,角度误差小于2°,术后无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CBCT复查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上颌窦底提升高度3.00~5.00 mm,体积增加291.47 mm^(3),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值为77;按常规流程完成二期牙龈塑形、种植修复印模及最终上部义齿修复。本病例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密度伴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缺牙病例,采用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骨挤压、种植体植入的数字化引导种植外科手术方法。
关键词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压
机器视觉
力伺服控制系统
Keywords
Autonomous dental implant robot
Transalveolar technique for sinus floor elevation
Bone condensing
Machine vision
Force servo control system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雅娣
邹节娟
王超
黄元丁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7,共9页
基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2年度专项课题B类项目(LCB202207)。
文摘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引导骨再生
块状自体骨移植
牙槽骨缺损
Keywords
3D printing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mesh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Block bone grafting
Alveolar bone defects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结合骨挤压钻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1例
陈娜
陈陶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苏雅娣
邹节娟
王超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