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级诊疗模式下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生培养探讨
1
作者 李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8期173-174,共2页
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模式里面占据最重要的作用,可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故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全科医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但随着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附属医院将逐步取消门诊,住院部不再收治常见病及多... 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模式里面占据最重要的作用,可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故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全科医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但随着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附属医院将逐步取消门诊,住院部不再收治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因此作为全科医学实习基地的附属医院也需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附属医院 全科医学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娟 李志伟 +2 位作者 余雨 邵高海 王群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200例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前心理状态、术后睡...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200例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前心理状态、术后睡眠情况、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支炎)、出血量、术中血压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总发生率为11%(22/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与性别、术中出血量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无明确关系(P>0.05);而与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复苏时间、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和术后睡眠障碍等因素关系密切(P<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7.107(0.238 1~1.211 6)、12.613(0.869 5~6.086 2)、6.978(-5.865 9^-1.131 7)、3.697(0.194 8~6.070 5)、5.367(1.014 1~7.701 0)、3.012(0.067 7~5.517 9)、6.078(1.130 4~6.555 2)、3.018(-6.798 9^-0.668 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病率较高,高龄、全麻、长时间手术或复苏、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不稳和术后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并发症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波 卢旻鹏 +2 位作者 王群波 邵高海 余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25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6岁(8~69岁)。其中陈旧创伤性后凸19例、先天性后凸6例。术前后凸Cobb角...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25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6岁(8~69岁)。其中陈旧创伤性后凸19例、先天性后凸6例。术前后凸Cobb角(40.56±11.0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C级1例,D级1例,E级23例。25例中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平卧困难。其中2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4例先天性后凸还表现为后凸进行性加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800~2 500 ml,平均1 550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腰痛均缓解,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2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术后症状有改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矫形均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僵硬型 截骨术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脊柱侧弯冠状面矫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波 张辉琴 +3 位作者 桂钱欢 屈一鸣 王群波 钱邦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104-5106,共3页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的手术效果。方法18例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均经一期行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其中L514例,S14例;完全分节型半椎体1...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的手术效果。方法18例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均经一期行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其中L514例,S14例;完全分节型半椎体12例,部分分节型半椎体5例,楔形变椎体1例;10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8.5h,平均6.3h;术中出血量600~2800mL,平均1180mL。一过性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使用甲泼尼龙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及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松动。1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1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结论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对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是一有效的方法,冠状面的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 腰骶段 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体所致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分析及手术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波 余雨 +2 位作者 王群波 屈一鸣 钱邦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分析单个半椎体所致的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特点设计手术方案并评价初期手术效果。方法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术前行X线、CT检查,分析半椎体位置、生长潜质、类型以及脊柱的侧后凸Cobb角、...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分析单个半椎体所致的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特点设计手术方案并评价初期手术效果。方法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术前行X线、CT检查,分析半椎体位置、生长潜质、类型以及脊柱的侧后凸Cobb角、柔韧度,根据解剖特点选择后路截骨矫形、后路截骨矫形加前路植骨支撑术,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500—4000mL,平均1350mL。术前侧凸(67.8±8.4)°,术后(25.3±6.8)。,矫正率(63.1±6.11%。术前后凸Cobb角为(73.5±10.7)°,术后(29.1±5.6)°,矫正率(60.1±6.2)%。无脊髓神经损伤、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脊柱解剖特点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采用经后路矫正术对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如果半椎体相邻椎体楔形变严重,前路植骨支撑融合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 应用解剖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多棒分段矫治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波 余雨 +2 位作者 卢旻鹏 屈一鸣 钱邦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技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2例,T104...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技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2例,T104例,T125例,L13例,L23例;术前侧凸Cobb角为(67.9±8.2)°.后凸Cobb角为(73.0±10.6)°。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7.5h,平均5.6h;术中出血量500~3000mL,平均1050mL。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治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有效且可行,在矫正脊柱侧弯的同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侧后凸 后路半椎体切除 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波 余雨 +1 位作者 卢旻鹏 屈一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对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急性OVCF患者36例,体... 目的:探讨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对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急性OVCF患者36例,体位复位后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3.0ml,术后平均随访16.4(12至30)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4例(11.1%)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及是治疗急性OVCF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粘度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影响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4
8
作者 屈一鸣 李波 +5 位作者 王群波 邵高海 卢旻鹏 余雨 刘佐忠 曹春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419-5425,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增殖及迁移,修复受损伤组织。甲基强的松龙作为临床用药,其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是未知的。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采用A... 背景: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增殖及迁移,修复受损伤组织。甲基强的松龙作为临床用药,其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是未知的。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采用Allen法建立T10平面完全性截瘫模型,随机均分成3组:甲基强的松龙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将1 g/L甲基强的松龙溶液10 min内按3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随后23 h按5.4 mg/(kg·h)的剂量注射,生理盐水组以相同的剂量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不注射任何溶剂。脊髓损伤后7,14,21,28 d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BB运动等级评分测定下肢运动功能。取损伤节段脊髓,进行免疫组化Brd U及Nestin染色。结果与结论:(1)各组均有大量的Brd U和Nestin着色细胞,均在14 d达到高峰;(2)甲基强的松龙组能够抑制BrdU和Nestin单一着色及双着色细胞,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BBB评分显示甲基强的松龙不能够显著改善四肢运动功能;(4)甲基强的松龙对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但是可以促进损伤脊髓神经传导的恢复;(5)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甲泼尼龙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甲基强的松龙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急性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波 王群波 +2 位作者 余雨 卢旻鹏 屈一鸣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急性重度压缩性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椎体急性SVCF患者38例,男15例,女23...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急性重度压缩性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椎体急性SVCF患者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2岁.体位复位后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38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3.0 ml,术后平均随访20.7(12~42)个月.术后 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4例(10.5%)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结合体位复位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急性SVCF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黏度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再骨折预防研究现况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峰 陈俊如 +2 位作者 朱旭梅 张红军 邵高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8期1182-1184,共3页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脆性骨折,而脆性骨折患者又是再骨折的极高危人群[1]。一旦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在处理骨折的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再骨折预防。通常针对骨折的处理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但随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再骨折预防...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脆性骨折,而脆性骨折患者又是再骨折的极高危人群[1]。一旦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在处理骨折的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再骨折预防。通常针对骨折的处理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但随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再骨折预防易被忽略[2]。国外一项meta分析指出,初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妇女中会有26%发生二次骨折,其中23%出现于初次骨折后第1年,而高达54%将发生在首次骨折的5年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预防和控制 骨折联络服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时代全科医学发展及学生培养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第3期140-141,共2页
随着大数据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科医学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调整方向去顺应形势。通过分析大数据下全科医学发展方向,对全科医学生培养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全科医学 发展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全科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波 屈一鸣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15期77-78,共2页
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需履约到农村基层工作,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对创新创业缺乏热情。通过分析定向生“双创”教育的影响因素、必要性,结合专业的实际找出创新创业的方向,希望尽早具备“双创”的意识并接受系统教育。
关键词 定向全科医学生 创新 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全科医生在医疗市场中的作用及定向生培养的重要性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2期95-96,共2页
在医疗市场消费水平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完整的医疗经济保障体系能够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而基层全科医生的服务质量能够让农民"看得好病"。基层全科医生在医疗市场中的作用不只是居民健... 在医疗市场消费水平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完整的医疗经济保障体系能够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而基层全科医生的服务质量能够让农民"看得好病"。基层全科医生在医疗市场中的作用不只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还是居民社会保障的"桥头堡"。目前农村地区面临全科医生严重短缺的尴尬现状,全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尤为重要,但也面临着各种问题,需得到政府、学校及个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市场 基层全科医生 定向全科医学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前路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4
作者 桂钱欢 李波 +2 位作者 余雨 屈一鸣 卢旻鹏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33-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均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翻修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14例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1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6.67%(1/15),经抗结核及换药4个月治愈。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长期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化疗有关;前路病灶的彻底清除及良好的植骨支撑、后路坚强的内固定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明显减少翻修术后结核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复发 翻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强化治疗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阳 陈皓 +3 位作者 邓美超 张红军 屈一鸣 邵高海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32-439,共8页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治疗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38,采用CPC强化治疗)和对照组(n=40,采用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治疗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38,采用CPC强化治疗)和对照组(n=40,采用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中线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返岗时间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便秘、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返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伤椎中线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伤椎中线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伤椎中线高度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伤椎中线高度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后凸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伤椎后凸角小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伤椎后凸角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便秘、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HAMD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CPC强化治疗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以及避免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加重的同时,还能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便秘、抑郁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返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青壮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抗结核人工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钱欢 李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76-3778,共3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约20亿)感染了结核菌,其中有98%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大多继发于肺结核,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仅脊柱结...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约20亿)感染了结核菌,其中有98%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大多继发于肺结核,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仅脊柱结核的患者就超过了200万人,大约有4 000万潜在感染的骨关节结核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材料 结核病人数 脊柱结核 珊瑚羟基磷灰石 Β-磷酸三钙 骨关节结核病 药物缓释 磷酸钙骨水泥 潜在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
17
作者 桂钱欢 李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复查,其中15例齿... 目的分析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复查,其中15例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3例未愈合,愈合率为83.33%,植骨骨性融合16例,植骨未融合或植骨被吸收2例,融合率为88.9%。结论后路悬臂梁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不稳 悬臂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18
作者 唐杨 邵高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9期3257-3262,共6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 通过Disgenet、OMIM、TTD、GeneCards、Pharmgkb等基因数据库查找引起OP和HP感染的疾病基因,构建疾病共同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基因,通过DAVID...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 通过Disgenet、OMIM、TTD、GeneCards、Pharmgkb等基因数据库查找引起OP和HP感染的疾病基因,构建疾病共同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东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相关基因数据库筛选出获得OP相关基因493个,HP感染相关基因798个,通过取交集后获得69个HP感染与OP共同靶点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正向调节、Ⅰ-κB激酶/核因子κB信号传导等方面,KEGG通路包括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HP感染与OP的关键靶点基因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清蛋白、CTNNB1、雌激素受体1、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6、瘦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YC、肿瘤坏死因子等。结论 HP感染多通过导致炎性反应产生炎症因子,从而作用于影响骨吸收及骨形成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或加重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幽门螺杆菌 生物信息学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波 王群波 +2 位作者 余雨 杜维 邵高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onfi dence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采用Confi dence高黏度骨水泥及... 目的探讨应用Confi dence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采用Confi dence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34例急性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0例;年龄62~88岁,平均72.6岁。均为单椎体骨折。损伤节段:T11 4例,T12 10例,L1 15例,L2 4例,L3 1例。骨密度测定T值均≤—2.5,提示骨质疏松。伤后至入院时间2~72 h。术前先对压缩椎体行腰椎过伸位复位7~14 d,术中采用单侧穿刺,经椎弓根入路,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2~6 mL,平均3.2 mL。结果术中3例(8.8%)椎体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椎体渗漏至椎间隙,1例椎体渗漏至椎旁软组织;均无临床症状,未行处理。患者均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1例术前疼痛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未见伤椎再骨折、骨与骨水泥界面松动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nfi dence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具有瞬间高黏度、可注射时间长、定向可控注射等优点,降低了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前结合体位复位治疗急性重度OVCF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黏度骨水泥 体位复
原文传递
胸腰椎半椎体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及翻修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波 卢旻鹏 +2 位作者 王群波 余雨 邵高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并总结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岁10个月~24岁,中位年龄12岁。结合原始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并总结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岁10个月~24岁,中位年龄12岁。结合原始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明确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半椎体,位于胸段2例,胸腰段5例,腰段2例。翻修术前侧凸Cobb角为(45.4±17.4)°,后凸Cobb角为(29.8±22.0)°。分析初次手术失效原因后制定矫形策略,行后路翻修术,对脊柱畸形进行再次矫正。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400~2 500 mL,平均9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经消肿、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完全缓解。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8~14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半椎体的处理、固定及融合范围选择、术中矫形操作、内固定物选择均是影响后路矫形术成败的常见因素。总结失效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翻修策略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 后路矫形术 翻修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