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精神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1
作者 李晓 陈晓鹭 +1 位作者 艾明 况利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新医科”建设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精神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与医学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致力于创新精神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为宗旨,旨在提高精神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开...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新医科”建设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精神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与医学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致力于创新精神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为宗旨,旨在提高精神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开展了精神医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文章从思政教育、教师资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学习动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目标,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结合新形势下精神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探讨了教学改革取得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精神医学 新医科 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医学本科生参加心理剧团体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
2
作者 查莉珺 王语含 +2 位作者 陈虹 屈远 胡华 《炫动漫》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将心理剧团体课程应用于精神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和心理干预实务技能教学,以增加《医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探究其教学效果。方法对参与心理剧团体课程的20名精神医学大四本科生进行了8次课程教学,每次课程5个学时,通过行动... 目的将心理剧团体课程应用于精神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和心理干预实务技能教学,以增加《医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探究其教学效果。方法对参与心理剧团体课程的20名精神医学大四本科生进行了8次课程教学,每次课程5个学时,通过行动式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和学习心理剧基本理论技术。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一对一访谈调查及通过NVIVO12对相关文本进行主题编码的质性分析研究,探究心理剧团体课程在精神医学本科生实务教学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自我反馈显示课程效果达到或超过预期;超过半数学生表示增长了医学心理学及心理剧相关知识,并在实践练习中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70%的学生表示对精神医学有了新的理解并坚定了从事精神医学的道路,25%的学生决定优先考研精神医学专业。结论心理剧团体课程可以提升精神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心理干预的实务技能和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教学效果良好,为培养适应未来精神医学事业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医学心理学》理论教学的一个较好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务技能教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剧团体课程 本科生 精神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操军 艾明 +6 位作者 况利 陈建梅 陈小容 吕臻 王恒光 牛亚娟 费立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92-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杀的预防与危机干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980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的自杀态度(SPAS...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杀的预防与危机干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980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的自杀态度(SPAS)、自杀意念(SIS)、冲动性(IBS)、外显攻击性(MAOS)、生命质量(QOL)和社会支持(SSS)问的差异以及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重庆市大学生总体自杀未遂检出率为1.7%,自杀未遂大学生在性别(P〈0.05)、家庭经济状况(P=0.042)和SIS(P〈0.05)、IBS(P〈0.05)、QOL(P=0.02)、SSS(P〈0.05)、MAOS(P〈0.05)的评分上与无自杀行为大学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SPAS评分上无差异(P=0.17)。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自杀未遂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性别(OR:2.065,95%CI1.450—2.925)、家庭经济状况(OR=1.423,95%CI1.062~1.903)、自杀意念(OR=1.269,95%CI1.054~1.529)、行动冲动性(OR=1.013,95%CI1.002~1.024)、躯体健康状况(OR=0.815,95%C10.772~0.862)、主观支持(OR=0.998,95%C10.990~1.006)、对社会利用度(OR=0.982,95%C10.970~0.990)、语言攻击性(OR:1.019,95%CI1.007~1.031)、指向自我攻击性(OR=1.026,95%CI1.005—1.084)。结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自杀意念以及躯体健康状况;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的中介因素,对自杀未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东东 况利 +2 位作者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攻击行为(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A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为3.7‰,其中性行为(P=0.034)、MAOS(P=0.000)、负性生活事件(P=0.001)等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指向身体攻击性(OR=3.12,95%CI=1.420-6.872)、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OR=4.56,95%CI=2.267-9.180)、学习问题(OR=2.59,95%CI=1.313-5.117)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指向身体的攻击性高、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及存在学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大学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视角的精神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 艾明 况利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态度。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导师制实施问题反馈。结果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情况、学生在导师制中的收获以及学生对导师制的评价等指标结果中发现学生对导师制总体评价较高。... 目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系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态度。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导师制实施问题反馈。结果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情况、学生在导师制中的收获以及学生对导师制的评价等指标结果中发现学生对导师制总体评价较高。结论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总体有较好的评价,但研究发现导师制度仍存在一定问题,在后期的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医学 本科生 导师制 学生视角 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 陈晓鹭 +1 位作者 艾明 况利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本科专业2016级的满意度,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中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精神医学学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20年11—12月期间对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85名... 目的调查和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本科专业2016级的满意度,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中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精神医学学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20年11—12月期间对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85名大五本科生进行调查,评估其对精神科就业、发展等总体态度以及对精神医学学科的态度。结果精神医学学生思想状态比较稳定,对精神医学专业未来就业、发展等情况较为乐观,对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仍有觉得不足的地方。结论应继续加强学生专业教育,修订及完善精神医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提高专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医学 专业满意度 本科生 调研 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五阶段一体化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 艾明 +2 位作者 张开富 陈建梅 况利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导师制"是指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指导老师的制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病学教研室首次尝试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全程导师制度。教研室遴选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政治素质,兼具高尚的... "导师制"是指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指导老师的制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病学教研室首次尝试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全程导师制度。教研室遴选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政治素质,兼具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学识、端正的教学态度、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的老师担任导师。导师在了解学员的课程学习、组织学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指导学员参与课题研究、制订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学习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学员也会对自己的导师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在这过程中,导师的一对一辅导,可以有效地保证人才的稳定,促进教学相长,巩固导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及对专业的掌控能力,为学员提供心理疏导、培养学员科研思维及能力、培养学员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等。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全程导师制的实行是本院的一次大胆尝试,需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其落到实处,力争对我国精神医学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程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精神病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莲 杨亚慧 +1 位作者 黄琨 罗庆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在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中的开展情况。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的124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精神病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相关情况。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 目的探讨《精神病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在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中的开展情况。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的124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精神病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相关情况。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认为目前《精神病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说教性较强,建议可以更关注相关专业知识、前途和职业及社会热点等内容,形式上更多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结论《精神病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仍存在不足,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进,发挥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精神医学 本科教育 现状调查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精神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东东 艾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175-179,共5页
精神医学教育广义上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正在精神心理相关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毕业后继续教育。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现代精神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伴随的挑战和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精神医学教育广义上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正在精神心理相关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毕业后继续教育。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现代精神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伴随的挑战和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如在线课程和教育平台、移动应用程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神经影像技术等,为精神医学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数字化技术消除了传输知识与经验交流的距离障碍,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教授以及其他同行实时互动的机会。此外数字化技术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精神医学教育中的潜力并克服其潜在的挑战,精神医学教育者、数字技术等科技公司和教育管理人员需要紧密合作。需要增加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性,让有精神医学教育需求的受众都能获得使用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条件以及知晓如何科学使用的方法。应与时俱进,将不断更新的数字化技术与精神医学教育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增强教育效果。笔者希望文章能够为广大的精神医学教育者和管理者带来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医学 数字化技术 医学教育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10
作者 李传素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病房发生跌倒的住院患者35例病历资料,分析和总结...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病房发生跌倒的住院患者35例病历资料,分析和总结发生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35例跌倒患者中,≥60岁占比54.3%;女性比例高,占比85.7%;中学文化程度比例高,占比57.1%;无跌倒史患者比例高,占比77.1%;跌倒时间在00:00—08:00占比51.4%;跌倒地点以卫生间为主,占比34.3%;跌倒发生前的症状头晕、未站稳各占比34.3%;跌倒造成的后果以0级为主,占比60%。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与跌倒护理安全管理、患者依从性、患者自身疾病因素、病区环境、药物因素有关。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需加强跌倒风险管理,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和依从性,减少跌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患者 跌倒 护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庞辉 谭剑 +3 位作者 杨晓琼 宋京瑶 况利 李振阳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78-484,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农村地区5所学校的75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农村地区5所学校的75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信息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问卷(PISI)进行评定。结果: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18.20%,女性NSSI行为的检出率(24.28%)高于男性(12.66%)。根据有无NSSI行为,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NSSI组SAS (t = −6.859, P P P P P P P < 0.01)是中学生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地区NSSI行为检出率高,抑郁情绪、低自尊及失眠是中学生出现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杰 李雪梅 朱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并成为15~29岁青壮年的主要死因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除了社会生活、心理和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并成为15~29岁青壮年的主要死因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除了社会生活、心理和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蛋白质错误折叠和异常运输、破坏线粒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递质浓度等机制,与MDD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钙、镁、铁、铅、镉等)与MDD的研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和研究MDD提供可靠依据。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微量元素引发MDD的相关机制,以制定实质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李乐华 赵靖平 +3 位作者 房茂胜 许秀峰 蒙华庆 宁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18例)和氟哌啶醇组(117例),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8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118例)和氟哌啶醇组(117例),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8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d^(-1)和20 mg·d^(-1),每日分2次服用。进行为期6 wk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5);PANSS减分率——齐拉西酮组为(64±s 19)%,氟哌啶醇组为(67±24)%;临床总有效率——齐拉西酮组为81.1%,氟哌啶醇组为80.2%;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心电图的异常率氟哌啶醇组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对心电图的影响比氟哌啶醇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氟哌啶醇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小容 况利 +5 位作者 操军 艾明 陈建梅 王我 牛亚娟 PHILLIPS MR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04%,女生、文科学生、有宗教信仰和有自杀未遂史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39%、15.09%、15.05%和68.64%);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生命质量总分、躯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与家人关系、与他人关系方面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P<0.01);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因子的主观支持(r=-0.100,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r=-0.094,P<0.01),与生命质量因子的躯体健康状况(r=-0.127,P<0.01)、心理健康状况(r=-0.067,P<0.01)和经济状况(r=-0.081,P<0.01)呈负相关。结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会、家庭、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大学 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耀 况利 +2 位作者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 从社会层面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 目的 从社会层面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有影响的负性生活事件所占比例明显多于无自杀未遂组,其中学习问题,恋爱或结婚问题,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与其他人发生矛盾,亲友患病或去世,患急、重病或外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自杀未遂组(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差(OR=1.422,95%CI 1.153~1.754)、躯体健康状况差(OR=1.336,95%CI 1.087~1.641)、客观支持评分低(OR=1.020,95%CI 1.002~1.038)、主观支持评分低(OR=1.018,95%CI 1.006~1.030)、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OR=0.579,95%CI 0.379~0.886)、恋爱或结婚问题(OR=0.483,95%CI 0.321~0.723)及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OR=0.370,95%CI 0.257~0.534)是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结论 自杀未遂的大学生遭遇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差、生命质量评分低。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恋爱或结婚问题及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社会支持中主观及客观支持评分低、心理健康状况及躯体健康状况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生命质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精神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莎 倪世芬 +2 位作者 肖明朝 高云峰 罗庆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32-1342,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internet-delivere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IACT)对改善抑郁、焦虑和提升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o 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internet-delivere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IACT)对改善抑郁、焦虑和提升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o 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IACT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采用抑郁和焦虑为第一结局指标,幸福感为第二结局指标。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s)描述统计结果。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括1497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IACT能够改善抑郁[SMD=-0.33,95%CI(-0.55,-0.12),P=0.003]和焦虑[SMD=-0.23,95%CI(-0.42,-0.04),P=0.02],提升幸福感[SMD=0.21,95%CI(0.05,0.36),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ACT对改善精神症状人群的抑郁、焦虑并提升幸福感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指导的IACT对改善抑郁和提升幸福感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CT可以改善人群的抑郁、焦虑并提升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疗 接纳与承诺疗法 抑郁 焦虑 幸福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院校3年级大学生人格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况利 兰长安 +3 位作者 李进 张琪 杨德兰 汪仲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17-91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16PF) ,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 3所大学的 3年级学生各 97名同期进行测评。结果 发现 16PF量表中E、N、O因子分 ,EPQ量表... 目的 探讨不同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16PF) ,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 3所大学的 3年级学生各 97名同期进行测评。结果 发现 16PF量表中E、N、O因子分 ,EPQ量表中N和L量表 3所院校学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经SNK两两比较法比较 ,发现后勤工程学院学生具忧虑性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因素也低于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邮电学院学生。邮电学院学生具低恃强性人格特征。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邮电学院的男生均比女生聪慧 ,更具创造能力和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结论 部分院校学生间个性的差异 ,及对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16PF EPQ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I诊断与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琪 陈德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 了解M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采用宋维真等第二次修订的MMPI,测查了 176例精神科病人。结果 M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总一致率为 76 14 % ,精神分裂症的一致率为 87 5 % ,情感性精神病为 86 93% ,神经症为85 2 3... 目的 了解M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情况。方法 采用宋维真等第二次修订的MMPI,测查了 176例精神科病人。结果 M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总一致率为 76 14 % ,精神分裂症的一致率为 87 5 % ,情感性精神病为 86 93% ,神经症为85 2 3%。结论 MMPI是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I 精神疾病 一致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况利 兰长安 +4 位作者 李进 张琪 杨德兰 黎雪梅 汪仲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 (1 6PF)、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一个年级的学生 1 1 4名每年进行一次测评 ,从大一到大四连续 4年。结果 发现 1 6PF量表中B、E、F、H、L、O、Q1...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 (1 6PF)、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一个年级的学生 1 1 4名每年进行一次测评 ,从大一到大四连续 4年。结果 发现 1 6PF量表中B、E、F、H、L、O、Q1、Q2、Q3因子分 ,EPQ量表中N、E和L量表在 4年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SNK两两比较 ,在第 4年观察时 ,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进一步完善 ,但专业成就因素及新环境中成长因素有所下降。结论 大学教育必须重视人格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16PF EPQ 大学生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药物所致精神运动性兴奋1例报道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华 刘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916-1916,共1页
关键词 性兴奋 减肥药物 不良反应 神经精神 脂代谢紊乱 服用 冠心病 运动性 作者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