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治疗下肢血管闭塞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群霞 王志刚 +4 位作者 冉海涛 孙建明 赵建农 郭大静 宋烈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30 只大白兔左股动脉结扎后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DNA; B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C组作为对照。于治疗后4周进行数字... 目的 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30 只大白兔左股动脉结扎后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DNA; B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C组作为对照。于治疗后4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侧支循环建立和血管新生。结果 DSA可见用超声破坏微泡后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新生血管较多;单纯局部注射质粒可促进部分血管新生,而对照组的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较少。各组免疫组化所测血管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超声微泡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可促进缺血骨骼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微泡 缺血 下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脂多糖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银光 张琴 +3 位作者 涂利宽 万敬员 李炯 罗文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140,共4页
旨在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细胞株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培养HUVECs细胞株,用1 mg/L LP... 旨在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细胞株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培养HUVECs细胞株,用1 mg/L LPS及不同浓度的HYSA处理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硝基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表达。结果表明0.01、0.1 mmol/L HYSA对LPS引起的iNOS升高无明显作用,但1mmol/L HYSA能明显抑制LPS作用后高度表达的iNOS量。因此,HYSA能下调LPS所致iNOS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血管炎症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脂多糖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HUVECs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定位仪在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华 刘洪芬 李培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定位穿刺在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因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静脉穿刺时采用传统盲穿和静脉定位仪引导穿刺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别观察两种穿刺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穿刺成功... 目的观察静脉定位穿刺在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因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静脉穿刺时采用传统盲穿和静脉定位仪引导穿刺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别观察两种穿刺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穿刺成功的次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穿刺的成功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盲穿组(P<0.05),穿刺成功例数明显多于盲穿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定位仪引导穿刺对于药物依赖注射致血管损伤患者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药物依赖 血管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黄凯 陈以宽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263-1269,共7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传统结扎剥脱术及微创腔内治疗技术。腔内热消融(Endovenous Thermal Ablation, EVTA)已逐步发展为一线治疗选择,但存在手术时间长、需要肿胀麻醉、热...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传统结扎剥脱术及微创腔内治疗技术。腔内热消融(Endovenous Thermal Ablation, EVTA)已逐步发展为一线治疗选择,但存在手术时间长、需要肿胀麻醉、热损伤相关并发症等问题。近十年以来兴起的氰基丙烯酸酯胶消融(Cyanoacrylate-glue Ablation, CA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微创便捷、非热非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闭合率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主流选择。本文就氰基丙烯酸酯胶(Cyanoacrylate Glue, CG)的发展、作用原理、疗效以及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are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vascular surgery. Surgery is a common treatment, mainly categorized into traditional ligation-stripp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endovenous techniques. Endovenous thermal ablation (EVT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ng operation time, need for tumescent anaesthesia and thermal injury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Cyanoacrylate-glue Ablation (CAA) has emerged as a treatment choice for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CAA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onvenient, non-thermal and non-tumescent,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igh medium and long-term closure rate,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choice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curativ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yanoacrylate Glue (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非热消融 氰基丙烯酸酯胶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疾病临床教学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以宽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3期335-336,共2页
本文根据血管疾病的自身特点,结合笔者在多年血管疾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课件制作、学生职业习惯培养、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疗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临床教学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与血管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泽丹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血管炎患者血中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的粘附分子表达,通过粘附分子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白细胞粘附内皮细胞、激活、浸润并损伤血管,血小板聚集、激活、血栓形成。通过对血管炎粘附分子作用的认识有... 血管炎患者血中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的粘附分子表达,通过粘附分子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白细胞粘附内皮细胞、激活、浸润并损伤血管,血小板聚集、激活、血栓形成。通过对血管炎粘附分子作用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管炎病理生理过程的机理,有助于血管炎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抗体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应用潜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春光 罗文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5期684-687,共4页
静脉血栓的溶解、机化过程与伤口愈合过程类似。血栓机化初期,血栓内可观察到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新生内皮细胞(ECs)被覆的管腔结构,这与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形成过程相似。说明血栓溶解过程中伴随有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研究表明,白介... 静脉血栓的溶解、机化过程与伤口愈合过程类似。血栓机化初期,血栓内可观察到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新生内皮细胞(ECs)被覆的管腔结构,这与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形成过程相似。说明血栓溶解过程中伴随有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研究表明,白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等促血管新生因子均可通过诱导血管新生作用加速血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 血管 细胞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静脉血栓形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及血栓溶解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付健 唐博 +2 位作者 陈以宽 孙建明 罗文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建立方法,并动态研究静脉血栓溶解的自然演变过程和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缩窄下腔静脉管腔面积80%~90%,然后随机分为3组(n=12):A组结扎左肾静脉以下下腔静...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建立方法,并动态研究静脉血栓溶解的自然演变过程和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缩窄下腔静脉管腔面积80%~90%,然后随机分为3组(n=12):A组结扎左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所有属支并以神经生物夹刺激静脉壁诱导血管内皮损伤;B组联合神经生物钳损伤下腔静脉壁;C组联合结扎下腔静脉所有属支。对照组(D组,n=12)为假手术组,仅游离而不缩窄下腔静脉。术后比较各组静脉血栓的长度、重量和管腔面积百分比,确定下腔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最佳建模方式。另取大鼠30只,按最佳方式建模,术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及血栓HE和Masson染色、ED-1免疫组化染色,动态分析静脉血栓溶解的自然演变过程及参与此过程的细胞类型。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A、B、C组均成功诱导血栓形成,A组血栓长度及重量明显高于B、C组(P〈0.01),而B、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无血栓形成。A组静脉血栓占下腔静脉管腔面积明显大于B、C组(P〈0.01),确定A组为最佳动物模型组。最佳模型组血栓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血栓溶解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逐渐增多,胶原纤维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逐渐增加;ED-1染色结果显示血栓溶解过程伴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静脉造影结果表明下腔静脉血栓自然溶解完全再通需3~4周。结论采用缩窄下腔静脉管腔联合结扎静脉属支并损伤血管壁法诱导形成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与人类深静脉血栓近似,可作为建立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首选方法。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自然溶解演变过程伴随血管新生,而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模型 动物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以宽 朱仕钦 +2 位作者 罗文军 孙建明 沈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或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 目的分析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1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或联合内镜下交通支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无深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VLT组98例,EVLT+SEPS组88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3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满意,在胀痛感、皮肤瘙痒、内踝区水肿缓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溃疡均愈合,但对于溃疡患者,EVLT+SEPS组在溃疡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溃疡复发上优于EVLT组。结论有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无溃疡形成时,可只行浅静脉手术;当有溃疡形成时,应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和小腿交通支结扎手术。EVLT是治疗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措施,EVLT联合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时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治疗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血小板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涂利宽 罗文军 +1 位作者 王银光 张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血小板反应蛋白1(Trombospondin-1,TSP-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HSYA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血小板反应蛋白1(Trombospondin-1,TSP-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HSYA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HSYA对HAEC增殖作用的影响。Real Time 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HSYA作用后,HAEC内TSP-1的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SP-1含量。结果:HSYA对HAEC增殖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较高浓度(>0.0657g/L)对HAE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0.0657g/L)表现出促进作用。HSYA对TSP-1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TSP-1的蛋白表达与释放情况与RT-PCR结果相似。结论:HSYA能促进HAEC表达TSP-1;HSYA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表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双向作用,可能是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HSYA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较高浓度HSYA提高TSP-1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后凝血纤溶的变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建明 陈以宽 +1 位作者 朱仕钦 白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63-464,共2页
检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显示手术后D二聚体值(0.541±0.103)mg/L明显大于术前(0.366±0.134)mg/L(P=0.003)。术后纤维蛋白原值(4.3380±6.700)g/L明显大于术前(... 检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显示手术后D二聚体值(0.541±0.103)mg/L明显大于术前(0.366±0.134)mg/L(P=0.003)。术后纤维蛋白原值(4.3380±6.700)g/L明显大于术前(3.475±0.817)g/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37.90±4.578)s与术前(35.67±1.917)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64)。提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和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D二聚体的检测可及时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外科学 激光手术 凝血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和MVO试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建明 朱仕钦 +1 位作者 曾晓华 李生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D-二聚体 MVO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70例报告 被引量:30
13
作者 孙建明 朱仕钦 陈以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对 1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810nm激光仪进行治疗。治疗后绷带加压包扎 2d后改穿弹力袜 6~ 8周。随访期间用多普勒检查。结果 全组无并发症。 170例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所有大隐静...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对 1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810nm激光仪进行治疗。治疗后绷带加压包扎 2d后改穿弹力袜 6~ 8周。随访期间用多普勒检查。结果 全组无并发症。 170例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所有大隐静脉均闭塞 ,无并发症 ;所有症状改善或消失。其中 80例随访 1年 ,大隐静脉无再通 ,无复发。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满意。该微创治疗技术显示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治疗 激光/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3例: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博 罗文军 +1 位作者 孙建明 陈以宽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长期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43例病人278条患肢,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C2:86条肢体,C3:41条肢体,C4:126条肢体,C5:7条肢体,C6:1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长期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43例病人278条患肢,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C2:86条肢体,C3:41条肢体,C4:126条肢体,C5:7条肢体,C6:18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激光治疗联合高位结扎和股静脉瓣膜成形术等不同方式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后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64分钟±5分钟,术后平均3天至5天出院。随访211例,随访率86.5%,随访6个月至52个月,中远期并发症包括1、皮肤感觉异常、针刺或麻木感:8.6%(24/278);2、皮下硬结合并血栓性静脉炎:12.6%(35/278):3、局部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6.8%(19/278);4、大隐静脉再通:6.1%(17/278)。结论: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优与传统手术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需与传统手术治疗相结合,并规范化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治疗 静脉曲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讲授式教学法与病例/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博 龚建平 +2 位作者 罗文军 陈以宽 孙建明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年第8期925-928,共4页
以病例,问题为中心教学( Case based learning/problem-based learning, CBL/PBL )是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教学方式。从2006年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将CBL/PBL全面导入临床教学中,为量化教学效... 以病例,问题为中心教学( Case based learning/problem-based learning, CBL/PBL )是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教学方式。从2006年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将CBL/PBL全面导入临床教学中,为量化教学效果对比评价了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CBL/PBL。教学结果显示,CBL/PBL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习质量有积极作用,但在现有考核体系下,其优势难以完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授式教学法 病例中心教学法 问题中心教学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糖尿病病人的踝肱指数和趾肱指数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若飞 罗文军 唐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 I)、趾肱指数(TB I)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的变化、影响因素。方法142例2型糖尿病病人和40例非糖尿病病人对照进行AB I与TB I测量。记录病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否行胰岛素治疗等病史,检测血糖、血脂,测...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 I)、趾肱指数(TB I)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的变化、影响因素。方法142例2型糖尿病病人和40例非糖尿病病人对照进行AB I与TB I测量。记录病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否行胰岛素治疗等病史,检测血糖、血脂,测量血压。根据AB I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TB I低于对照组TB I(P<0.01)。AB I<1.3组与AB I≥1.3组间AB 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 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中,AB I和TB I在有和无高血压病史、有和无血脂异常及有和无吸烟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照组和T2DM未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组,AB I与TB I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P<0.05)、0.32(P<0.01)。T2DM组中,AB I与TB I的一致性检验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的TB I较正常人低,AB I与TB I受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影响。AB I与TB I的相关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趾肱指数 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C在大鼠静脉血栓溶解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健 罗文军 +2 位作者 孙建明 唐博 陈以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溶解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C(PDGF-CC)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设对照组及血栓组,血栓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收集下腔静脉血管壁及血栓标本(n=12)。应用West...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溶解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C(PDGF-CC)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设对照组及血栓组,血栓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收集下腔静脉血管壁及血栓标本(n=12)。应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栓自然溶解过程中大鼠下腔静脉管壁及血栓内PDGF-CC蛋白及mRNA的表达;取术后7d大鼠下腔静脉血管壁及血栓标本(n=3),用于病理组织形态学及PDGF-CC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1~28d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中均有PDGF-CC蛋白表达,以术后7d表达量最高(P<0.05);Real-time qPCR检测显示,术后1~28d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中均有PDGF-CC mRNA表达(P<0.05),其中术后7d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77.71倍;下腔静脉血管壁中同样有PDGF-CC蛋白及mRNA表达,但表达量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7d的血栓标本中,新生血管周围有PDGF-CC特异性表达。结论 PDGF-CC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自然溶解过程中呈较高水平表达,且在血栓中的新生血管周围有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在血栓溶解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博 龚建平 +2 位作者 罗文军 陈以宽 孙建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腔内激光是目前最新的治疗静脉曲张的微创技术,大隐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已在临床得到认同并广泛应用,但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将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 目的;腔内激光是目前最新的治疗静脉曲张的微创技术,大隐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已在临床得到认同并广泛应用,但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将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78例小隐静脉曲张患者93条患肢,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采用彩超定位下连续性静脉腔内激光闭塞治疗,部分患者同时需手术结扎大隐静脉或剥脱散在静脉属支。术后随访血管彩超和临床CEAP分级,分析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均获成功,彩超提示静脉立即闭塞,近端无血栓形成。平均手术时间29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疼痛、淤血、皮肤感觉异常、血栓性浅静脉炎等,但程度较轻微。术后3天至7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6±9月(1月至43月)。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短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微,症状缓解显著但临床操作中应进一步规范标准化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激光治疗 小隐静脉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健 唐博 +2 位作者 孙建明 罗文军 陈以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行常规治疗和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行常规治疗和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溃疡愈合相关指标,包括溃疡长径、溃疡短径、溃疡深度以及踝肱指数(ABI)。同时,根据糖尿病足溃疡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并计算有效率。结果在患者溃疡愈合相关指标的观察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短径和溃疡深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减小(P〈0.05),ABI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溃疡短径、深度的减小幅度及ABI升高幅度的比较上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因此,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在治疗效果有效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胎盘多肽注射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预防肺栓塞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建明 陈以宽 朱仕钦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结果 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栓塞。用彩超和X线随访 1个月 ,未发现滤器移位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下腔静脉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