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微针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涵 张蓝月 +1 位作者 沈强 彭小静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由于眼部存在生理屏障(包括外眼屏障和内眼屏障),使得常规眼科用药(滴眼液、眼膏、凝胶等)的生物利用度低,且到达眼后节困难。玻璃体注射虽然能使药物到达眼后节,但存在感染、损伤以及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眼用微针突破了眼内外屏障,使... 由于眼部存在生理屏障(包括外眼屏障和内眼屏障),使得常规眼科用药(滴眼液、眼膏、凝胶等)的生物利用度低,且到达眼后节困难。玻璃体注射虽然能使药物到达眼后节,但存在感染、损伤以及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眼用微针突破了眼内外屏障,使药物能够精准到达治疗部位并能持续释放,很大程度地避免了眼内感染和损伤,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为眼部药物输送工具存在着明显的优势。眼用微针按使用方法可分为空心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涂层微针。3种微针各具优势,在治疗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炎、青光眼、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角膜新生血管甚至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疾病方面都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药物递送 眼科用药 细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 青光眼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曼学习法结合病例分析在麻醉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琼华 黄文静 +2 位作者 尹利 蒋玲 方晏红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1期158-161,共4页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教授他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解释和讲解学习内容,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病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病例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教...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教授他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解释和讲解学习内容,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病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病例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或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费曼学习法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病例分析法则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本课题项目中,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考核评价,并与常规授课方式进行比较发现:教改组教师授课后,学生整体评价教师讲课逻辑性强、生动有趣,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总体效果好,学员实践能力提高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由此发现费曼学习法结合病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一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曼学习法 病例分析 麻醉 教学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替枝孢瓶霉引起眼睑感染1例
3
作者 江雨航 陈伶 曾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93-494,共2页
班替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bantiana)是一类临床分离率较低且在环境中不易分离出来的丝状真菌,常可引起暗色丝孢霉病,可侵犯脑部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现报道1例眼部摔伤患者伤口感染班替枝孢瓶霉,通过早期诊断配合不断外科清创治... 班替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bantiana)是一类临床分离率较低且在环境中不易分离出来的丝状真菌,常可引起暗色丝孢霉病,可侵犯脑部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现报道1例眼部摔伤患者伤口感染班替枝孢瓶霉,通过早期诊断配合不断外科清创治疗最终患者没有发展成脑部感染。早期的诊断与及时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班替枝孢瓶霉感染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枝孢瓶霉 眼睑感染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ITS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眼部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涵 陈会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05-2110,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并引起全球性恐慌。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并引起全球性恐慌。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部黏膜传播,因此眼科医务人员更容易受到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眼部表现主要累及结膜、角膜、巩膜、前房、瞳孔、视网膜、视神经和视皮层、眼外肌及其颅神经支配、眼眶和泪器系统等。病毒性结膜炎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眼部表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为了眼科医务人员免受感染,安全地开展临床工作,本文依据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新冠肺炎的眼部表现,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眼部表现 病毒性结膜炎 视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诱导性青光眼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涵(综述) 李新星(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827-834,共8页
晶状体诱导性青光眼(lens-induced glaucoma,LIG)是因晶状体蛋白相关或解剖学异常引起的一类继发性青光眼。基于发病机制,分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颗粒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晶体膨胀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等几类... 晶状体诱导性青光眼(lens-induced glaucoma,LIG)是因晶状体蛋白相关或解剖学异常引起的一类继发性青光眼。基于发病机制,分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颗粒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晶体膨胀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等几类,房角可能是开放或关闭的。高分子量晶状体蛋白、晶状体颗粒释放、瞳孔阻滞、晶体体积增大是引起青光眼的机制。其病因包括膨胀期、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眼部手术和外伤,各种晶体脱位等。流行病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以视力下降、眼红、单侧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产生青光眼性不可逆视功能损害。眼部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有帮助。需要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外伤或术后眼内炎等疾病相鉴别。治疗方法是去除晶体刺激物质,从而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诱导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晶状体蛋白 晶状体颗粒 瞳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涵 沈强 +1 位作者 张蓝月 陈健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032-1038,共7页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诊断技术的革新与就诊意识的提升,目前DR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诊断技术的革新与就诊意识的提升,目前DR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与DR密切相关。维生素A、B_(1)、B_(2)、B_(3)、B_(6)、B_(9)、B_(12)、C、D、E、K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DR。检测体内某些维生素含量可能对DR的诊断和分期有所帮助,而补充维生素可能缓解DR病情进展。本文探索了维生素对DR的影响,旨在为DR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眼表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涵 张蓝月 沈强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眼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以稳态机制共同维持角膜的完整性;当眼表因疾病而改变时,其稳态就会失衡,导致不适感、角膜混浊及视力下降。传统的眼表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滴眼液或手术移植,眼表重建疗法则是通过刺激眼表细胞增殖、维持眼表稳... 眼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以稳态机制共同维持角膜的完整性;当眼表因疾病而改变时,其稳态就会失衡,导致不适感、角膜混浊及视力下降。传统的眼表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滴眼液或手术移植,眼表重建疗法则是通过刺激眼表细胞增殖、维持眼表稳态及恢复眼表功能修复受损眼表。因此,促进角膜组织再生和改善泪膜稳定性对眼表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且较传统方法更有优势,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就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干眼及翼状胬肉等常见眼表疾病的眼表重建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 眼表重建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 干眼 翼状胬肉
原文传递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桂彬 沈强 +1 位作者 张蓝月 刘涵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是由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对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等大分子进行翻译后非酶修饰而产生的分子,AGE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后会产生一系列病理...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是由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对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等大分子进行翻译后非酶修饰而产生的分子,AGE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后会产生一系列病理机制,是参与DR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因素。AGE抑制剂、AGE阻滞剂及RAGE抑制剂是未来DR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中笔者就AGE与DR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DR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曾春琴 沈强 胡高铭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一种血管增生导致的眼科疾病,因血管生长因子及血管抑制因子失衡,促使微血管瘤形成,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一种血管增生导致的眼科疾病,因血管生长因子及血管抑制因子失衡,促使微血管瘤形成,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加快RAP发生发展,抗VEGF可加快瘤体萎缩而改善临床疗效。现阶段已知的抗VEGF药物包括雷珠单抗(ranibizumab)、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及阿柏西普(aflibercept)等。近年来,抗VEGF药物在RAP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对VEGF在RAP中的作用机制及抗VEG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雷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刘梦 曾春琴 +2 位作者 周厚利 方晏红 吕小东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9±2.2)岁。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差值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组和高度屈光参差组;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及高度近视眼组。检测全部患者的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等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为非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IQR)]进行描述,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眼视功能障碍类型和患病率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全部患者平均屈光参差屈光度、立体视、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远距隐斜角度及近距隐斜角度分别为-1.50(0.85)D、40(48.75)"、5.25(2.22)cm、11.10(2.85)D、12(7)cmp、0(2)△及0(3)△。远距基底朝内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2)△及4(2)△;远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4)△、18(8)△及14(8)△;近距基底朝内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8(4)△、14(5.5)△及12(6)△;近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14(8)△、25(10)△及20(9)△。全部患者142例(284只眼)中,低度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分别有117例(234只眼)和25例(50只眼),分别占82.39%和17.61%。双眼视功能障碍共计70例(140只眼),占49.29%。其中,调节功能异常、集合功能异常、合并2种及以上功能异常者分别为23例(46只眼)、23例(46只眼)及18例(36只眼),分别占为16.20%、16.20%及12.66%。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屈光参差度与近距离隐斜视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192,P<0.05)。双眼视功能障碍者男性38例(76只眼)和女性32例(64只眼),分别占54.29%和44.44%;双眼视功能正常者男性32例(64只眼)和女性40例(80只眼),分别占44.44%和5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高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者20例(40只眼),低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者50例(100只眼),分别占80.00%和42.73%。高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正常者5例(10只眼),低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正常者67例(134只眼),分别占20.00%和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5)。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及高度近视眼组35例(70只眼)、70例(140只眼)及37例(74只眼),分别占24.65%、49.30%及26.06%。低中高度近视性双眼视功能障碍者分别为21例(42只眼)、34例(68只眼)及15例(30只眼),分别占60.00%、48.57%及40.54%;低中及高度近视性双眼视功能正常者分别为14例(28只眼)、36例(72只眼)及22例(44只眼),分别占40.00%、51.43%及5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屈光参差程度是双眼视功能情况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OR=6.69,95%CI:2.25~19.88;P<0.05);而近视程度是双眼视功能情况的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4~0.93;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中双眼视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屈光参差屈光度的增加,近距离隐斜角度增大;低度近视眼伴高度屈光参差患者更易患双眼视功能障碍,而屈光参差程度是影响双眼视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功能 视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涵 沈强 +1 位作者 张蓝月 陈健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76-380,共5页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血清、眼内液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多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DR中有所变化,能够预测与判断DR病情.内皮素...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血清、眼内液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多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DR中有所变化,能够预测与判断DR病情.内皮素(ET)-1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其拮抗剂可能成为新的DR治疗方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DR发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升高参与DR起病且与DR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介质也从不同程度影响DR.本文中笔者拟就DR机制中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DR提供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小核糖核酸 内皮素-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涵 方晏红 +1 位作者 张蓝月 李新星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两者均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血脂异常与DR及DME密切相关。传统血脂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 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两者均是成人失明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血脂异常与DR及DME密切相关。传统血脂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其保护因素。非传统血脂中,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C、载脂蛋白E、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可能是其保护因素。血脂平衡和其比值有助于判断DR的发生与发展状态。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比值可能与DR的发病机制有关。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物均能在高糖环境下保护视网膜,并在抑制DR方面发挥潜在作用。本文中笔者对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眼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新星 方晏红 +2 位作者 陈会振 张蓝月 刘涵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66-370,共5页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生理学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维持钙稳态、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维生素D在干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包括近视眼、年龄相...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生理学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维持钙稳态、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维生素D在干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包括近视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青光眼、DR、干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葡萄膜炎、视网膜母细胞瘤及白内障等眼病疾病均相关.本文中笔者从维生素D代谢角度探讨维生素D与眼病疾病的相关性,旨在为眼部疾病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干眼 近视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