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对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渝莉 赖炳根 蒲清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46,共6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化传播主体、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法、关注传播受众、优化传播环境等角度提升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四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蒋楼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但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缺少整体性研究不但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不能形成一个总体的把握,而且使得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但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缺少整体性研究不但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不能形成一个总体的把握,而且使得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处于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地位和研究现状出发,我们认为只有首先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最终突破。对于以下四个理论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但有助于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体性的凸显,而且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总体把握。第一,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相互统一关系。第二,人的观点、实践观、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三者的相互统一关系。第四,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学术研究 课程教学 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鲜活、互动: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俊华 刘洪彪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3年第3期92-94,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导致的“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众多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中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也包括高等学校的学生们。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如何联系时代特征不断进行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导致的“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众多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中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也包括高等学校的学生们。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如何联系时代特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就是当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应该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高校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鲜活 改革开放 信息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和路径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 朱丽萍 蒲清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质上就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认同与认知内化。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角度剖析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作用机制,从改变青年认知、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动机、引导青年情绪等多个角度探究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实践模式...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质上就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认同与认知内化。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角度剖析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作用机制,从改变青年认知、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动机、引导青年情绪等多个角度探究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实践模式,是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青年化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对话) 被引量:1
5
作者 桂起权 柳海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20世纪,世界各民族国家结合本国生活实践和文化传统,创造出了多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选择几种典型的理论形态及其代表人物,如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卢森堡、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默、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的思想进行解读,目的在于... 20世纪,世界各民族国家结合本国生活实践和文化传统,创造出了多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选择几种典型的理论形态及其代表人物,如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卢森堡、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默、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的思想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多姿多态的和富有朝气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改变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实践与虚拟实践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永红 李小风 《理论观察》 2017年第4期23-27,共5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新增的虚拟实践内容,在明晰虚拟实践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形式基础上,结合虚拟实践的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开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新增的虚拟实践内容,在明晰虚拟实践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形式基础上,结合虚拟实践的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留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认知的教学创新探索——以重庆大学留学生教学探索实践为例
7
作者 杜俊华 崔晶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改革开放使选择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是怎么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迅速富起来的。应采取专门的课程教学方式,开设多个相关专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创新方面,可采取播放和讲解改革开放题材的喜... 改革开放使选择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是怎么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迅速富起来的。应采取专门的课程教学方式,开设多个相关专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创新方面,可采取播放和讲解改革开放题材的喜剧电影的方法,让其在快乐中学习;可将中外改革开放进行对比,并联系典型案例和重庆实际加强教学;可教留学生学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谐中国》等有关改革开放的歌曲,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改革开放 教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马克思三大历史阶段理论中的正义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飞 汪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168,共8页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是正义的,但从实质上来看却是非正义;在人类历史的第三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但从实质上来看却是正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历史阶段 形式正义 实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切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及其当代境遇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飞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2期36-41,共6页
节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多层意义的概念,但是目前关于节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马克思那里,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首要经济规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劳动时间越来... 节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多层意义的概念,但是目前关于节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马克思那里,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首要经济规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劳动时间越来越短,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劳动时间的节约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时间是人的充分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节约理论不仅在宏观上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微观上也是个人生命与精神成长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 劳动时间 自由时间 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历史阶段理论中的货币观念——以《资本论》第一手稿为中心的分析
10
作者 陈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9,共5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从正面高度肯定了货币的历史功绩,在古代本源共同体瓦解和现代市民社会兴起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历史发展的"主动轮"的作用,颠覆了长期以来把阶级斗争看作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片面看...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从正面高度肯定了货币的历史功绩,在古代本源共同体瓦解和现代市民社会兴起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历史发展的"主动轮"的作用,颠覆了长期以来把阶级斗争看作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片面看法,离开货币我们将无法准确理解现代市民社会的起源。但货币在现代社会却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货币成了市民社会唯一的"真神",在它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本来作为客体的货币却成了主体,作为主体的人反而却成为货币的客体,发生了主客体颠倒,人被他自己的创造物奴役、支配。在人类历史的第三个阶段,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思预言作为交换中介和社会润滑剂的货币将会被取消,由此结束了人类的史前史,开始了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本源共同体 市民社会 未来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异化与货币文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货币概念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马克思把货币看作私有财产交换的中介,一切私有财产都可通过交换转化为货币,并可通过货币而交换一切私有财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润滑剂"和"牵线人"的货币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货... 马克思把货币看作私有财产交换的中介,一切私有财产都可通过交换转化为货币,并可通过货币而交换一切私有财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润滑剂"和"牵线人"的货币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货币被异化为现代市民社会真正的上帝,被当成万能之物,激起无数人为之发疯和着魔,人跪倒在货币的脚下,这就是货币异化现象;另一方面,货币打破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对人的依赖关系,扩大了人的交往,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体现了货币的文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货币异化 货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抽象道德到社会伦理——黑格尔与马克思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康德道德哲学为现实生活提供了难以企及的道德理想,为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作为范本的纯粹先验原理,但正因为如此,康德道德哲学陷入了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治疗形式主义的方法就在于区分道德和伦理,并使道德向伦理过渡,赋... 康德道德哲学为现实生活提供了难以企及的道德理想,为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作为范本的纯粹先验原理,但正因为如此,康德道德哲学陷入了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治疗形式主义的方法就在于区分道德和伦理,并使道德向伦理过渡,赋予道德以社会、政治、经济内涵,从而使道德充满具体内容。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直接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将道德问题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关系这一广阔的背景中,道德哲学转变成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社会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道德 社会伦理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与超验: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双重视域
13
作者 陈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马克思那里,自由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人类的理想境界;自由既是现实的、经验的,又是形而上的、超验的。作为超验理想的自由(自由人联合体)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它是通过经验的手段不断实现的,否则自由只能是一个抽象的乌托邦。自由的... 在马克思那里,自由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人类的理想境界;自由既是现实的、经验的,又是形而上的、超验的。作为超验理想的自由(自由人联合体)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它是通过经验的手段不断实现的,否则自由只能是一个抽象的乌托邦。自由的经验性和超验性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生命本身和实践活动的理解,人之所以不断超越自由的经验性(已经实现的自由)追求其超验性(尚未实现的自由),就在于生命与实践的超越性。超验的自由理想不断地引领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去超越已经实现的经验自由,它犹如一盏灯塔,指引着人类历史活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验性 超验性 自由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源共同体到现代市民社会——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产生史
14
作者 陈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3,99,共7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了澄清市民社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回到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详细考察了本源共同体的三种形式:亚细亚共同体、古典古代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在这三种形式中,马克思认为,只有日耳曼共同体才...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为了澄清市民社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回到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详细考察了本源共同体的三种形式:亚细亚共同体、古典古代共同体、日耳曼共同体。在这三种形式中,马克思认为,只有日耳曼共同体才蕴含着向市民社会过渡的可能性,其他两种共同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不可能自动进入现代市民社会。在本源共同体瓦解和现代市民社会产生的过程中,货币和资本起到了推动历史的"主动轮"作用,离开货币和资本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现代市民社会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亚细亚共同体 古典古代共同体 日耳曼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的再发现:斯密与马克思
15
作者 石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国富论》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实质上内蕴着斯密对于现代商业社会的经济伦理的理想性建构,由此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马克思正是基于这一点,在现实社会平面上,展开对斯密经济学的严厉批判。从《1844年经济学... 《国富论》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实质上内蕴着斯密对于现代商业社会的经济伦理的理想性建构,由此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马克思正是基于这一点,在现实社会平面上,展开对斯密经济学的严厉批判。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重述现实个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状况,证明了以私有制为前提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非正义性、对抗性。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学,马克思克服了斯密在经验现象与理论抽象之间的二元论思想困境,深入社会历史的本质维度,从而科学地揭示与分析了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也是马克思探寻"此岸世界"的真理,为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做出现实性与可能性双重论证的最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 马克思 伦理社会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必然”理论逻辑的文本还原——《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维度解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强 孙来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5,共6页
"两个必然"作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它的实现是以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就在于... "两个必然"作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它的实现是以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就在于通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去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为实现"两个必然"准备充分的主体条件。以《共产党宣言》为分析蓝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线索,循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逻辑,积极观照"两个必然"的现实境遇,勇于作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的中国化——简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俊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7,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高度重视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统...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高度重视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制定国际统战方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联合又斗争;努力争取外援,正确处理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同时并进,利用国际社会遏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积极开展对敌统战工作,分化瓦解强敌。这些理论对当今国际统战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马克思主义 国际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化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测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荣 代礼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实效性作为价值属性的实现程度,对实效性的测评离不开客体的功能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满足。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功能是实效性测评的前提,价值认同作为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效性测评的尺度。实效性测评的是大学生对党倡... 实效性作为价值属性的实现程度,对实效性的测评离不开客体的功能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满足。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功能是实效性测评的前提,价值认同作为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效性测评的尺度。实效性测评的是大学生对党倡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认知、认同与践履,矩阵模式有助于从内容和层次两大维度对实效性加以系统测评;量表为实效性客观测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测评 测评前提 测评尺度 测评模式 测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纵观与前瞻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强 王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整体观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深刻分析和科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对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整体观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深刻分析和科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对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无裨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文献考察,可以发现: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愈加重视,重点愈加突出,逐渐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层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核,尽管如此,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研究的方法单一、影响效度研究不够等问题已经凸显,亟待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系统研究、多元研究和影响效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主题教育空间及其分类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强 黎海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2-175,共4页
大学生主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依托空间并以此创造主题教育空间,是增强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主题教育空间,是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施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组织动... 大学生主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依托空间并以此创造主题教育空间,是增强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主题教育空间,是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施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组织动员大学生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形成的以依托空间为基础的特定社会场域。依据存在地点,创设主体和发展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主题教育空间划分为校内主题教育空间和校外主题教育空间,自创主题教育空间和他创主题教育空间,传统主题教育空间和新兴主题教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题教育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