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合金连续变截面构件的挤压成形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全波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为获得连续变截面的轻合金细长构件达到从材料和结构同时对产品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将挤压模具底部的挤出模口设计成由固定凹模和活动凹模组成的组合模口结构。根据材料变形过程中的体积不变定律,建立了活动凹模运动位置控制与挤压凸模运... 为获得连续变截面的轻合金细长构件达到从材料和结构同时对产品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将挤压模具底部的挤出模口设计成由固定凹模和活动凹模组成的组合模口结构。根据材料变形过程中的体积不变定律,建立了活动凹模运动位置控制与挤压凸模运动位移之间的控制数学模型。利用挤压凸模的位移作为输入控制信号,通过电液伺服控制系统驱动活动凹模,对活动凹模的位置进行实时控制,连续改变挤压模具的模口截面尺寸,从而获得具有完整纤维组织的连续变截面细长构件。挤压实验表明,获得的连续变截面构件的轮廓形状与理论设计形状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截面 挤压成形 细长构件 模具设计 轻合金
原文传递
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的车辆轨迹预测研究
2
作者 易虹宇 杨智宇 杜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针对轨迹预测中车辆与周边车辆、道路几何之间交互关系建模不充分,以及车辆轨迹多模态建模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首先,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从原始数据中提取轨迹数据与车道信息的语义特征... 针对轨迹预测中车辆与周边车辆、道路几何之间交互关系建模不充分,以及车辆轨迹多模态建模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首先,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从原始数据中提取轨迹数据与车道信息的语义特征;其次,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采用两个单独的注意力模块分别建立车辆与车辆交互模型及车辆与道路交互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周边车辆与道路几何对车辆轨迹的交互影响,得到丰富的场景上下文信息;接着利用变分自动编码器对车辆轨迹多模态建模,捕捉轨迹预测的随机性质以生成合理的未来轨迹分布;最后从分布中多次重复采样以生成多条可能的未来轨迹。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使用Argoverse自然驾驶数据集进行测试,改进后的预测方法在平均位移误差和最终位移误差指标下的数值分别为1.03和1.51,预测精度上相较于其他3种预测方法,分别提升了45%、46%、32%;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车辆与周边车辆、道路几何之间交互关系建模不充分,以及车辆轨迹多模态建模不完整等问题,预测精度提高,总体预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注意力机制 轨迹多模态 变分自动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驱动纳米须靶产生X射线转换效率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洪建 阳庆国 +3 位作者 叶雁 彭其先 粟敬钦 李泽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在研究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研究的焦点通常需要高质量的光源来诊断动态物质的结构。为了获得高亮度、准单能和高对比度X射线光源,改变物质及其结构来增强吸收激光能量和提高激光X射线的转换效率。利用多孔结构原理,设计了直径为20... 在研究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研究的焦点通常需要高质量的光源来诊断动态物质的结构。为了获得高亮度、准单能和高对比度X射线光源,改变物质及其结构来增强吸收激光能量和提高激光X射线的转换效率。利用多孔结构原理,设计了直径为200 nm、密度为铜70%的纳米铜靶。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星光-Ⅲ激光装置上进行实验,作用于靶表面的飞秒激光强度大于2×10^(18)Wcm^(-2),利用单光子计数型X射线CCD测量了Ka特征X射线,获得的Ka光子峰值产额达到了3.6×10~8photons·sr^(-1)·s^(-1),X射线最大转换效率达到0.008 68%,是平面铜靶转换效率的1.2倍。实验表明纳米须结构能够有效增强飞秒激光的能量吸收,增强了超强激光转换成电子和X射线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纳米须 转换效率 X射线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连杆的液态模锻成形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全波 杜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根据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原理,设计铝合金连杆的液态模锻成形模具结构,并进行液态模锻成形工艺试验。对工艺试验中获得的连杆制件进行T6热处理,经宏观缺陷检查及金相观察发现,制件无缩孔缩松、无冷隔、浇不足、热处理鼓泡等铸造缺陷,组织... 根据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原理,设计铝合金连杆的液态模锻成形模具结构,并进行液态模锻成形工艺试验。对工艺试验中获得的连杆制件进行T6热处理,经宏观缺陷检查及金相观察发现,制件无缩孔缩松、无冷隔、浇不足、热处理鼓泡等铸造缺陷,组织致密并具有塑性变形特征。借助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具备液态压力充型、压力下结晶凝固、压力补缩和固态塑性变形的特点,获得连杆制件的力学性能,平均达到σb=358 MPa、δ=5.1%,较压铸连杆分别提高47.3%和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模锻 挤压铸造 ADC12铝合金 连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洪 朱朝宽 +3 位作者 刘洋 彭沫锜 薛雯娟 王联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66,共6页
介绍了一种将石墨烯(Graphite)引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_4)中获得LiFePO_4/graphit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氢二铵和葡萄糖为原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碳包覆的LiFePO_4前躯体,再通过固相... 介绍了一种将石墨烯(Graphite)引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_4)中获得LiFePO_4/graphit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氢二铵和葡萄糖为原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碳包覆的LiFePO_4前躯体,再通过固相粉体混合的工艺加入不同百分比的石墨烯,制备出磷酸铁/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在0.1C放电倍率条件下,LiFePO_4+1wt%graphite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从LiFePO_4基体材料的131.75mAh/g提高到146.51mAh/g,LiFePO_4+1wt%graphite复合材料的充电性能和放电性能分别提高了5.8%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PLZT富锆陶瓷及其电击穿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洪 杜力 +2 位作者 朱朝宽 张云红 王晶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8-86,共9页
PZT95/5型铁电陶瓷的抗电击穿强度对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实际应用中PZT95/5型铁电陶瓷较低的抗电击穿强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选择了PZT95/5型铁电陶瓷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材料的抗电击穿强度为目的,从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的微观结... PZT95/5型铁电陶瓷的抗电击穿强度对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实际应用中PZT95/5型铁电陶瓷较低的抗电击穿强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选择了PZT95/5型铁电陶瓷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材料的抗电击穿强度为目的,从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的优化以及电击穿性能等方面,探索提高PZT95/5型铁电陶瓷抗电击穿强度的途径;采用了传统固相法、非均相沉淀法制备出了不同微观结构和性能的PZT95/5型铁电陶瓷;研究表明,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PZT95/5型铁电陶瓷,其介电、压电、铁电性能和抗电击穿性能都优于传统固相法所制备陶瓷的性能;根据弱点导致电击穿的理论,采用韦布尔分布表征和研究了所制备的PZT95/5型铁电陶瓷的电击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95/5型铁电陶瓷 非均相沉淀法 抗电击穿强度 韦布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多因素的等温挤压成形模具型腔尺寸计算方法
7
作者 唐全波 杜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6,共4页
为提高等温挤压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试模次数,利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拉美(Lame)方程、塑性力学应力-应变本构方程,针对轴对称结构的整体凹模和二层组合凹模,建立了等温挤压成形过程中模具变形、热膨胀和材料回弹等各因素对成形件... 为提高等温挤压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试模次数,利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拉美(Lame)方程、塑性力学应力-应变本构方程,针对轴对称结构的整体凹模和二层组合凹模,建立了等温挤压成形过程中模具变形、热膨胀和材料回弹等各因素对成形件尺寸偏差影响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对等温挤压成形模具型腔尺寸修正的总偏差。对具体零件的等温挤压成形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所提出的模具型腔尺寸修正方法设计出的等温挤压成形凹模获得的成形件的尺寸相对偏差小于0.2%,为等温成形模具型腔尺寸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一种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设计 组合凹模 等温挤压 尺寸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区域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8
作者 胡开群 冯鑫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3-49,共7页
针对传统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在图像融合时易损失清晰度以及融合规则选取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根据提升静态小波变换快速获得初始融合图像,并对初始融合后的图像进行Normalized Cut算法处理以... 针对传统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在图像融合时易损失清晰度以及融合规则选取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根据提升静态小波变换快速获得初始融合图像,并对初始融合后的图像进行Normalized Cut算法处理以获得不同的分割区域,然后分别对原始图像进行NSCT变换并计算每个分割区域内高频分量系数的绝对值之和,最后选取绝对值最大的区域为融合后区域,并通过遍历每个分割区域获得融合后的多聚焦图像;数值试验证明,本算法不但融合规则选取较传统多尺度分析融合算法简单,还能够有效克服清晰度损失的缺点,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静态小波变换 Normalized Cut算法 NSCT变换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J位错密度模型的7050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敬 贾艳艳 梁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173,共8页
为了模拟分析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采用热物理模拟试验机对7050铝合金在变形温度分别为573、623、673和723 K和应变速率分别为0.01、0.1、1和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解得到了7... 为了模拟分析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采用热物理模拟试验机对7050铝合金在变形温度分别为573、623、673和723 K和应变速率分别为0.01、0.1、1和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解得到了7050铝合金的动态软化系数与加工硬化系数,并建立了改进后的Laasraoui-Jonas(L-J)临界位错密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的微观组织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L-J位错密度模型可以计算7050铝合金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位错密度;修正的L-J位错密度模型结合元胞自动机能比较精确地模拟7050铝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位错密度模型 微观组织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压铸脱模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震 李宁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7-74,共8页
水基脱模剂既有传统脱模剂的润滑性与脱模性,又兼具环保的特点,在国内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堪称压铸行业的"工业味精",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脱模剂;但国内水基脱模剂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一直是制约国产水基脱模剂发展进步的壁... 水基脱模剂既有传统脱模剂的润滑性与脱模性,又兼具环保的特点,在国内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堪称压铸行业的"工业味精",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脱模剂;但国内水基脱模剂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一直是制约国产水基脱模剂发展进步的壁垒;通过概述水基压铸脱模剂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分析总结了国内自主研制的水基压铸脱模剂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对未来水基脱模剂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脱模剂 压铸 乳化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连杆浮动凹模挤压铸造模具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全波 杜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采用一种具有浮动功能的凹模,设计了在通用压力机上即可实现铝合金连杆挤压铸造成形的模具结构。由于凹模的浮动作用,在连杆毛坯的挤压铸造成形过程中,模具可同时实现连杆毛坯的液态压力充型、压力下结晶凝固、压力补缩和固态的塑性变... 采用一种具有浮动功能的凹模,设计了在通用压力机上即可实现铝合金连杆挤压铸造成形的模具结构。由于凹模的浮动作用,在连杆毛坯的挤压铸造成形过程中,模具可同时实现连杆毛坯的液态压力充型、压力下结晶凝固、压力补缩和固态的塑性变形等主要功能。通过工艺试验,获得的连杆毛坯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并具有优良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模具设计 ADC12铝合金 连杆
原文传递
铝合金薄壁筒形零件尺寸稳定化加工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全波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9-1191,共3页
通过对铝合金挤压毛坯施加微量压缩塑性变形,降低或消除挤压毛坯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铝合金薄壁筒形零件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对铝合金薄壁筒形件的挤压毛坯施加的变形量达到1%以上时,即可明显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 通过对铝合金挤压毛坯施加微量压缩塑性变形,降低或消除挤压毛坯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铝合金薄壁筒形零件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对铝合金薄壁筒形件的挤压毛坯施加的变形量达到1%以上时,即可明显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当变形量达到2%时,零件的圆度误差变化量趋于稳定。采用微量压缩塑性变形工艺是实际生产中提高薄壁铝合金筒体件尺寸稳定性的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尺寸稳定性 残余应力 薄壁零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