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赖万良 杨媛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对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本院在2019年2月—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 目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对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本院在2019年2月—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保守方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将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程度高达93.3%(28/3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只有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1.2±15.9)mL;(97.1±8.5)min;(15.9±2.6)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59.1±22.3)mL;(113.5±12.9)min;(20.5±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既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又能够改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对照研究 肝硬化 肝胆结石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生存期的相关性
2
作者 熊健 徐桃 +2 位作者 赵元雷 唐元贵 王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96-999,共4页
目的:分析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获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ATB2、MMP-10在标本... 目的:分析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获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ATB2、MMP-10在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其表达与病理特征、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2阳性表达率为60.38%低于癌旁组织的79.25%、MMP-10的阳性表达率为54.72%高于癌旁组织的18.87%(P<0.05);SATB2、MMP-10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不同TNM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为SATB2、MMP-10表达的影响因素(均P<0.05);SATB2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SATB2阴性表达患者,MMP-10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MMP-10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SATB2阳性表达率低、MMP-10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上述因子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关联,同时SATB2阴性表达、MMP-10阳性表达代表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 基质金属蛋白酶-10 病理分期 生存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miR-34a/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正宏 王地梅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5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miR-34a/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设结肠癌HT-29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0μg·ml-1)、萝卜硫素低(100.0μg·ml-1)、高(1000.0μg·ml-1)剂量组,置于37℃、5%CO2的...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miR-34a/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设结肠癌HT-29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0μg·ml-1)、萝卜硫素低(100.0μg·ml-1)、高(1000.0μg·ml-1)剂量组,置于37℃、5%CO2的环境中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Giemsa溶液染色细胞计算集落总数,BD Matrigel基质培养测定结肠癌HT-29细胞相对总血管长度、相对总血管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RT-PCR法及Western blot测定miR-34a、Notch1 mRNA及Notch1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肠癌HT-29细胞组比较,氟尿嘧啶组、萝卜硫素低、高剂量组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相对总血管长度、相对总血管数目、miR-34a mRNA、Notch1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萝卜硫素剂量的增加,萝卜硫素各剂量组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相对总血管长度、相对总血管数目、miR-34a mRNA、Notch1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萝卜硫素各剂量组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相对总血管长度、相对总血管数目、miR-34a mRNA、Notch1 mRNA及蛋白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萝卜硫素能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并能促进HT-29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萝卜硫素抑制miR-34a、Notch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结肠癌 增殖 血管形成 miR-34a/Not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冯锦希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 目的探究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情况,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结节缩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心悸、胸闷、震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为(16.43±3.26)cm^(3),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为(22.61±6.43)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SH(0.21±0.08)mIU/L、FT3(2.13±0.26)p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0.67)mIU/L、(3.81±0.62)pmol/L,观察组患者的FT4(24.19±1.18)nmol/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6±1.03)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2、13.687、14.44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横截面积直径(14.21±3.06)mm、最大结节横截面直径(45.20±6.25)mm、结节平均体积(10.05±0.76)cm^(3)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7.16±5.83)mm、(54.79±8.61)mm、(12.81±0.97)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4.937、12.268,P<0.05);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缩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患者通过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小甲状腺体积,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超声检查结果良好,甲状腺结节缩小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 甲状腺良性结节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光兰 郑运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3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于口腔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院内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科患者为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拔牙手术治疗,采用不同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于口腔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院内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科患者为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拔牙手术治疗,采用不同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0.0%(27/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只有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46±0.46)分,SAS评分为(35.94±2.64)分,心率水平为(78.42±1.45)次/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46±2.71)分,SAS评分为(56.89±3.75)分,心率水平为(85.19±1.46)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患者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治疗指标,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口腔微创拔牙术 护理满意度 VAS评分 SAS评分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元雷 陈俊宇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0期108-111,116,共5页
目的 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40)采用高位肛瘘低切高挂术治疗,观察组(n=40... 目的 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40)采用高位肛瘘低切高挂术治疗,观察组(n=40)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肛门生理指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始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通过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高位单纯性肛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媛媛 赖万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8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 h尿量、血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50.00%(χ^(2)=5.124,P=0.024);治疗10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4 h尿量均多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0个月后,2组生理状况、躯体状况、睡眠质量及心理症状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的58.82%(χ^(2)=8.743,P=0.003),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或消失。结论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他克莫司 小剂量 临床疗效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经胸骨切除胸腺术在肌无力中的效果
8
作者 杨正宏 冯锦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对比胸腔镜与经胸骨切除胸腺手术在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抽取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组依据将2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1例)采用经胸骨切除胸腺手术治疗,实验组(12例)用... 目的对比胸腔镜与经胸骨切除胸腺手术在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抽取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组依据将2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1例)采用经胸骨切除胸腺手术治疗,实验组(12例)用胸腔镜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时间、住院时间实验组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实验组较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胸腔镜切除胸腺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经胸骨切除胸腺手术 重症肌无力 并发症 治疗总有效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程波涛 冯锦希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4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用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接受胆道手术的68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 目的:研究用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接受胆道手术的68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胆道镜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发结石、胆瘘、胰腺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常规胆道镜手术+液电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胆道镜手术 液电碎石术 胆道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肝胆手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预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宇 李波 陈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胆手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菌操作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全部行肝胆外科...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胆手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菌操作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全部行肝胆外科手术的218例患者中,22例(10.09%)患者出现术后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组),196例(89.91%)未发生术后腹腔感染,其中150例(68.81%)无任何感染(未感染组),46例(21.10%)为其他感染(其他感染组)。术后1 d、3 d、5 d和7 d,腹腔感染组、其他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3 d、5 d,三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1天PCT诊断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41,选取3.3μg/L作为阈值(最佳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为0.836和特异度为0.803。结论术后监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腹腔感染的发生,术后第3天PCT>1.22μg/L诊断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 腹腔感染 降钙素原 PCT 诊断
原文传递
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陈俊宇 崔宇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76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组(行TAPP),每组患者各38例。采用SPSS 25.0软...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76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组(行TAPP),每组患者各38例。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APP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TAPP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程度更低,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嵌顿疝 腹腔镜 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