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2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袁婧 孙艳雨 +7 位作者 左玉洁 陈婷颖 曹齐 袁国丹 杨梅 张维 彭安周 陈耀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23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全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病例(普通组)与(危)重型病...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23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全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病例(普通组)与(危)重型病例(重症组)在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和疗效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有2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住院患者纳入该研究,平均年龄(46.5±16.1)岁,男性占47.5%(106/223),发病时最常见症状为发热(119,53.4%)和咳嗽(113,50.7%),87.9%(196/223)的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受累.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疾病者较多(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氧合指数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普通组升高(p<0.05).223例NCP感染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68.6%(153/223)感染者进行了氧疗.截至2020年2月23日,共有112例(50.2%)患者出院,死亡0例.出院患者中,重症组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6.4±2.7)天明显长于普通组(13.8±3.9)天(p=0.034),但两组患者入院后核酸转阴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NCP患者通常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约14.3%的NCP患者易发展为(危)重型NCP;与普通组患者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更大、实验室检查结果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临床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20例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梅 张安 +1 位作者 宋玉燕 陈耀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疗效,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月23日收治的20例接受HFNC治疗的重型NCP患... 为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疗效,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月23日收治的20例接受HFNC治疗的重型N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经HFNC治疗后,7例(35%)患者症状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用P/F表示)改善,继续HFNC治疗;13例患者(65%)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或恶化,改为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NC治疗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HFNC治疗成功组(分别为63.30岁和57.76岁).对HFNC治疗进行失败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初始呼吸频率、CD4+绝对值、P/F、治疗前ROX指数(rate-oxygenation index)、12 h ROX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成功者基线SaO 2、治疗后2 h ROX指数和治疗后12 h ROX指数显著升高(p<0.05).对单因素分子中p<0.05的因素及基线P/F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基线SaO 2、基线P/F和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的ROX指数均不是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们的值越低,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就越大.基线P/F<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高于P/F≥200 mmHg者.HFNC可用于治疗基线P/F≥200 mmHg的重型NCP患者,而基线P/F<200 mmHg或年龄≥50岁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疗效分析 机械通气 ROX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腕关节DR成像质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彭超 张剑 +2 位作者 刘欢 黄英 刘羽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07-912,917,共7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腕关节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自动质控模型生成系统,并对质控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腕关节正位和侧位DR图像质控系统模型,回顾性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临床怀疑腕...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腕关节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自动质控模型生成系统,并对质控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腕关节正位和侧位DR图像质控系统模型,回顾性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临床怀疑腕关节病变的1315张图像,按6︰4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在MobileNet V2分类模型和Global Universal U-Net(GU2Net)关键点检测模型上进行训练,然后分别使用模型准确率、精准度、召回率和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平均径向误差(MRE)和成功检出率(SDR)进行评估。结果根据验证数据集的实验所得到的伪影分类模型在伪影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性能,AUC=0.9701,95%可信区间(95%CI)0.9700~0.9703,其准确率、精准度、召回率分别为0.93、0.88和0.97。正位和侧位影像中关键点检测模型的MRE也在合理水平,分别达到(0.7944±3.2535)mm和(3.8134±7.4087)mm。距离10.0 mm下正位和侧位关键点检测模型的SDR分别为99.64%、92.51%。结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开发的全自动腕关节DR质控系统模型,能够对腕关节正位和侧位片自动生成图像质量控制报告,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 质量模型 深度学习 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治疗36例核酸转阴困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明杰 陶杨 +1 位作者 万鹏 罗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分析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核酸检测转阴困难病例的情况,本试验对比和分析其年龄、症状、部分检查检验数据,探讨这类病例的中医病因、病机,同时分析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3... 为分析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核酸检测转阴困难病例的情况,本试验对比和分析其年龄、症状、部分检查检验数据,探讨这类病例的中医病因、病机,同时分析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临床表现、检查指标有所改善,但核酸检测转阴困难;加用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治疗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成功转阴,达到出院标准.由此可见,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期“正虚邪恋”“湿中少阴之阳”转阴困难病例,有确切疗效,这为更多中医医者治疗烈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扶阳袪邪”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氏扶阳逐湿汤化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转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NLR和PLR比值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易全会 张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8年1...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BP)70例、HIV感染合并高血压组(HIV+HBP)62例。另外以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血压变异性指标,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三组间N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BP组和HIV+HBP组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24 h血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而HIV+HBP组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24 h血压变异系数均高于HBP组(均P<0.05)。Pearson线性分析发现,NLR、PLR与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24 h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增大是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24 h血压变异系数的危险因素。结论NLR、PLR增大可导致HIV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这对指导临床对于HIV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瞄准其慢性低度炎症、凝血通路及免疫激活,采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